千年菩提路 玄奘之路 鸠摩罗什传奇 虚云长老传奇 因果报应录 不可思议的因果现象 大德讲故事 《须菩提》故事集 迦旃延 阿那律 优波离 大迦叶 阿难陀 正法眼藏 舍利弗 罗睺罗 目犍连 富楼那 广化律师弘法故事集 哲理小故事 人间巧喻 禅宗故事 禅宗小故事 佛陀教你不生气 菩萨与罗汉的故事 佛陀的圣弟子传 名人轶事 罗汉菜 百喻故事广释 春去春又来 雷锋的故事 释迦牟尼佛传 行禅 妙善公主 释迦牟尼故事 玄奘大师西行故事 假因谤圣 堕无间狱 慈济心灯 金玉良言 改造命运的原理与方法 法苑珠林(卷六)白话 因果原理 马车故事 朋友集 世间百态 关于王永庆的故事 做人的佛法 哼哈一如说 禅理故事 数学家的故事

成都历史上四位高僧的神奇故事

人物故事 | 作者:网络 [投稿]

\

金和尚——大慈寺的开山祖师

  大唐开元年间,资州纯德寺俨然是蜀中禅教的中心,因为禅宗五祖弘忍大师的十大弟子之一、六祖慧能的师兄智诜禅师,在该寺住锡30余年,从而使蜀中禅法为之一新。

  一天,资州德纯寺来了一位破衲敝衣、披发垢面的苦行头陀僧,要求参谒智诜和尚。那时,智诜禅师已年逾九旬,见此僧来得奇异,便令其依止他的高足、人称“唐和尚”的处寂禅师。这位苦行头陀在唐和尚那里得授禅法后,远避红尘,入天谷山荒寂无人的深溪谷岩下坐禅修道数年,后来,常有二虎相随,为其护法。当时,益州长史章仇兼琼得知此僧之神异后,曾入山谒见,于是这位异僧始从山林移居城市。

  这位苦行头陀不是别人,正是以新罗国三王子之身出家,只身飘洋过海,入大唐国求法,后来成为成都净众寺和大慈寺开山祖师的无相禅师。无相禅师俗姓金,人称“金和尚”,因为新罗国位于大唐东海之外,故后人尊称其为“海东大师”。

  唐玄宗避乱入蜀之时,曾礼请无相禅师入内殿供养,并“敕建大圣慈寺”,赐田千亩,共计96院,并命无相禅师为这座庞大的寺院订立规制。大慈寺因此而成为当时四川、乃至全国最大的佛寺。

  无相禅师的神异事迹很多。据禅史记载,有一天,一位打柴的大汉来到禅师所住的寺里,将柴供给厨房以后,对禅师说:“今天半夜有人来拜访你。”禅师对他一笑,说:“就是,我正等着他呢!你莫伤他。”到了半夜,这位一直拿着柴刀、陪坐在禅床旁的砍柴人,突然觉得墙壁上有动静,于是腾跃半空,举刀一挥。只听一声巨响,一个硕大的人头落到地……这事的原委是这样的:无相禅师的弟弟,刚刚继承了新罗国的王位,因为害怕哥哥回国去争夺他的王位,便派了新罗国内的头号刺客,潜入大唐,千里追踪到成都行刺。据说,这位打柴人便是禅师居山修行时收服的二虎之一,它在禅师最危急的时刻,化现为打柴人的形象前来护法。

  还有一次,禅师在净众寺时,曾指着佛塔前的一棵柏树说:“等到这棵树长到与塔一样高时,净众寺就不复存在了。”果然,至唐武宗会昌灭佛,净众寺被彻底毁坏时,此树正好与佛塔长到一样高了。净众寺被毁坏以后,从此再没有复兴起来。大慈寺因为是玄宗皇帝敕建,方才在这场浩劫中幸免于难。

圆悟禅师——人天崇仰的禅门领袖

  南宋建炎年间,已经年逾花甲的佛果圆悟克勤禅师,从江西云居山归老辞行,终于落叶归根,再次回到了曾经住锡过8年之久的成都昭觉寺,并在寺西八里幽静处,辟建一习静之所,日日静心安禅,离席养老。

  此前的建炎元年(1127年),克勤禅师在盛名之下,应宰相李纲之邀,主法于号称“江南禅林之冠”的镇江金山寺。在这座高僧辈出的著名禅林里,克勤禅师大展临济宗风,棒喝交驰,机锋电闪,曾于一夕之中令会下参学者17人开悟,声震天下禅林,其禅堂也因之得名曰“大彻”!

  克勤禅师俗姓骆,四川彭州人,世代宗儒。18岁游崇州妙寂院时,见佛书如睹自己旧物,三复怅然,自言自语说:“我过去一定做过和尚啊!”于是依自省法师出家,博学经论。后因一场大病,死里逃生,遂立志了断生死,出川参学。此后,克勤四处游访,遍参当世诸宗禅门大德。虽然诸方都对他的精神气蕴大加称赞,甚至黄龙老禅师还预言:“他日临济一派属子矣!”然而,此时他并没有彻悟。直到在河北蓟州遇到了另一位赫赫有名的四川老乡、绵阳人五祖法演禅师,克勤在五祖大师的严密逼拶下,几经波折,最后才因一个偶然的机会大彻大悟。

  那天,有一位四川官员来向五祖问道,五祖说:“不知大人年轻时读过小艳诗没有?有两句跟你问的这个‘道’很相似——频呼小玉原无事,只要檀郎认得声!”这位官员听了,只是“喏喏”地点头。等此人走后,当时还是侍者的克勤连忙问五祖:“您说的两句小艳诗,刚才那人懂了没有?”五祖说:“他只认得声。”克勤一下子疑惑了:“不是说‘只要檀郎认得声’吗?他既然认得声了,为什么还不对?”五祖眼睛一瞪,厉声喝道:“你听好了,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庭前柏树子。聋子!”克勤当时便蒙了,只好低头沉思着出门,却恰好看见一只鸡“扑扑”地飞到栏杆上,鸣叫了一声。克勤闻之霍然大悟:“咦!这不正是‘声’吗?!”连忙转身回到五祖屋里,汇报心得体会,并呈上一偈:“金鸭香销锦绣帏,笙歌丛里醉扶归。少年一段风流事,只许佳人独自知。”

  听克勤念了这首表明自己悟境的“艳诗”之后,五祖哈哈大笑,高兴得像个小孩子一样手舞足蹈。于是,他逢人就替克勤打免费广告:“我侍者参得禅了!我侍者参得禅了!”自此以后,五祖命他分座为大众说法,推为寺里的首座大和尚,名声很快就广为人知了。

  北宋崇宁年间,克勤以母老回蜀省亲。当时蜀中无论僧人还是士大夫,都已久仰克勤的高名,成都府帅郭知章迎请他入主昭觉寺,一住8年,大阐顿教,举扬宗风,一时全国入蜀参学的僧人纷至沓来。从此,昭觉寺进入历史上的鼎盛时期,并一举确立了禅门临济宗祖庭的崇高地位。

  此后,克勤禅师再度出川。在荆南,以对华严之旨的精彩阐扬,折服了朝中重臣、俨然以白衣禅门领袖自居的无尽居士张商英。自此以后,克勤禅师成为两宋之间的一代禅门领袖。北宋徽宗仰慕其名,赐禅师紫磨袈裟和“佛果”称号,南宋高宗亦以国师之礼相待,并赐号“圆悟”。圆悟克勤在中国禅宗史上最大的贡献,则是以《碧岩录》和《圆悟心要》两部著作,把中国的禅文化推向了辉煌的顶峰。

清定上师——禅门里的前世今生

  清嘉庆三年(1798年)十月的一天,昭觉寺自丈雪祖师中兴以来的第五代方丈道魁了元禅师,自感身体不适。他知道自己时间不多,将不久于人世,于是召集四众弟子,预付后事。

  这位道魁了元禅师在昭觉寺历代祖师中是一位功勋卓著的人物,自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出任昭觉寺方丈以来,兴道场,树法幢,可谓是内外安和,天清地宁。尤其是他善观众生根机,开辟了昭觉寺禅净双修之道风,使常住修学僧人达500余众。在他住持之时,昭觉寺的道望达到了自圆悟祖师以来的第二次鼎盛局面。同时,他还兼任草堂寺方丈,德高功深,在蜀中可谓望风而归。

  弟子们见老和尚意欲离世,一时哀恸之声四起,纷纷跪下来请求他不舍众生,长久住世。老和尚见此情形,微笑着安抚众人说:“人生如寄,不过脱掉一身臭皮囊而已,有什么好留恋的呢?听好了,我给你们留一个偈子吧:树包碑,檐瓢飞,柱头落地祖师归!”看到众人一头雾水,老和尚抬手指了指大雄宝殿前那棵枝叶婆娑的菩提树,接着朗声说道:“你们看见树下的那块碑了吗?将来它就是证明!”

  时间到了公元1987年5月5日,即农历四月初八佛诞日。当时,已是众望所归的上清下定法师,在昭觉寺举行了隆重的升座仪式,成为临济正宗第四十八世、昭觉堂上第十七代祖师。

  清定上师俗名郑全山,浙江三门县人,早年以一介书生,投笔从戎,以期驱除列强,救国救民;中年以后,看破红尘,以将军身,入如来门。此后,追随近代高僧能海上师潜修密乘,得大成就,成为能海上师座下最优秀的付法传人。1955年,清定上师含冤入狱,被关押于上海提篮桥监狱,几经生死,直到20年后,73岁高龄时方才获释出狱。其后恢复僧装,孜孜于弘法利生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直到1999年舍报归西时,清定上师的弟子已遍布海内外,且多为当代佛门栋梁,不愧为当代最令人崇仰的高僧大德之一。

  据《清定上师隐尘回忆录》记载,1941年,身为国民党少将的郑全山,逃离红尘,在重庆慈云寺依澄一老和尚出家。澄一和尚给他剃度时取法名为清定,并给他讲了这个法名的来历。老和尚曾于1902年12月16日做过一个梦,梦见浙江来的一位很有道行的高僧要求住下,自称是前清朝的道魁和尚,今世的名字叫清定。因为这个梦太奇怪,老和尚于是就把它完完整整地记录下来了。郑全山本是浙江人,也恰好是老和尚做梦那天出生的。因与梦兆相符,从此,清定这个法名便伴随了这位佛门龙象大愿大行的一生。

  就在清定上师于昭觉寺升座的那天,人们终于注意到大雄宝殿前的那棵老菩提树,如今已是劲虬龙钟,枝干庞然,原来那一块石碑,早已严严实实地包入树干之中。而旧殿重修,柱头早已落地,檐瓢也不翼而飞。看来,清代昭觉寺道魁祖师的预言偈应验了:树包碑,檐瓢飞,柱头落地祖师归。

石经祖师——成都人的肉身菩萨

  说起楚山大师,除了对蜀中禅教有一定研究的人,可能没几个知道他是谁。但只要你一提“石经祖师”的大名,则几乎所有的老成都人都能说出个一二来:这可是肉身菩萨坐道场哦!在1949年以前,每到初一十五或者传统节日,成都地区的善男信女们就会蜂拥而至,到石经祖师那里去烧香许愿,祈福增寿。也许缘于石经祖师是“肉身菩萨”之故吧,人们凡有所愿,皆能有求必应,于是,不论远近,前来烧香拜佛者,可谓趋之若鸷。近代成都的大作家李-人,就曾在他著名的小说《死水微澜》里,生动地描述过石经寺熙熙攘攘、人头攒动的香火盛况。

  这位被民间百姓尊为“石经祖师”的楚山绍琦禅师,系明代四川最著名的高僧。他于临济宗明悟无际禅师处开悟得法后,出川云游于江浙、吴楚之间多年,并入住天柱、匡庐等大丛林,说法如云似雨,禅风远播四方,名重一时。50岁时,禅师取道江苏返蜀,应蜀王之邀主持灵音寺(即今之石经寺),并以其独特的禅风开创了著名的绍琦禅派,使明代中后期的四川各大丛林,几乎都是绍琦一派的传承。

  楚山大师因其禅功高卓,德业深广,被朝廷敕封为“荆壁禅师”,更被明英宗尊为“国师”。楚山禅师于69岁时圆寂,三年之后,肉身不坏。其弟子遵师遗嘱,将其全身漆金后供奉于丹崖祖师殿内,成为蜀中佛教寺庙中罕见的“肉身菩萨”。

  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简州牧宋思仁游寺有感,赠石刻《金刚经》一部,此寺因之更名石经寺。到了民国时期,能海上师从西藏求法归来,在近慈寺设立了藏传格鲁派嫡传汉区的第一个密宗道场。1983年和1984年,中国佛教协会会长、政协第八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赵朴初先生,两次亲临石经寺,并按班禅大师之意,将能海上师从西藏学成后回汉区开创的第一个黄密根本道场,由近慈寺移设至石经寺。

  楚山绍琦禅师和石经寺的这一段史料,笔者早已多加留意,并且熟稔于胸。在一次参礼石经寺后,笔者曾写有一诗,录之作为本篇的结束——

  礼楚山和尚真身

  扫尽尘劳五百年,真形缘何到今天?

  澡雪有迹非落草,饮冰无痕自禅源。

  荆壁豁开不二门,丹崖坐断生死关。

  龙泉有水接吴楚,不尽心灯传人间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