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菩提路 玄奘之路 鸠摩罗什传奇 虚云长老传奇 因果报应录 不可思议的因果现象 大德讲故事 《须菩提》故事集 迦旃延 阿那律 优波离 大迦叶 阿难陀 正法眼藏 舍利弗 罗睺罗 目犍连 富楼那 广化律师弘法故事集 哲理小故事 人间巧喻 禅宗故事 禅宗小故事 佛陀教你不生气 菩萨与罗汉的故事 佛陀的圣弟子传 名人轶事 罗汉菜 百喻故事广释 春去春又来 雷锋的故事 释迦牟尼佛传 行禅 妙善公主 释迦牟尼故事 玄奘大师西行故事 假因谤圣 堕无间狱 慈济心灯 金玉良言 改造命运的原理与方法 法苑珠林(卷六)白话 因果原理 马车故事 朋友集 世间百态 关于王永庆的故事 做人的佛法 哼哈一如说 禅理故事 数学家的故事

102岁老板徐益卿的长寿与致富秘诀:好善必昌,作恶必灭

人生故事 | 作者:张卫民 [投稿]

102岁老板徐益卿的长寿与致富秘诀:好善必昌,作恶必灭

  一、幼年当学徒时,曾经跟随富商去见活财神

  1908年10月,徐益卿出生在河南省临颍县,幼年时被爷爷送到私塾里读书识字。徐益卿的爷爷是个经商奇才。爷爷卖馍时故意用九两算半斤,小孩子徐益卿好奇地问爷爷:“爷爷,半斤是八两,你用九两算半斤不是吃亏吗?,别的商户为了多赚钱还故意在称上做手脚,用七两或七两半算一斤呢!”爷爷神秘地告诉徐益卿:“吃亏人常在,吃点亏好!那些14两、15两、16两一斤的都没有我赚钱,因为我卖得多!”      

  幼年经商,初露锋芒。1920年徐益卿12岁时丧父,从此徐益卿就被送到到杂货店里当学徒、干小工。少年徐益卿很聪明伶俐,半年时间就超过了店里其他所有的伙计,他总是比别人赚钱多。当地驻军冯玉祥的军官们来商店买东西时总是指名道姓要徐益卿拿东西。例如,徐益卿买橘饼的时候,因为橘饼表面发粘不好看,徐益卿就蘸白糖卖。百货商店老板问他为什么这样做,徐益卿解释道:“橘饼600钱一斤,白糖300钱一斤,蘸一两白糖可以多卖三分钱,我能落个好儿,还能多卖钱。何乐而不为呢?”百货店老板听后大喜,从此即对这个脑瓜聪慧的小伙计高看一眼。

  徐益卿并不满足于只当个小伙计,他一心想要自己创业。他住的那条街上有个姓刘的富商,生意做得很大,外人都传说他家里有个活财神,这让徐益卿非常好奇。

  徐益卿:“他家钱多得很,都说他家有活财神,我问他,我说,人家都说你有活财神,咋请的活财神?他说不是家有活财神,我的妙诀给你说说你就知道了。”

  这位富商让徐益卿天黑以后来找他,这让徐益卿有点摸不着头脑。傍晚富商背着满满一袋子钱,拉着他一直走到了城边。

  城边有个大庙,大庙里都是穷人,要饭的,富商就给他们钱。

  徐益卿:“富商说我没有活财神,我就是天天把这个钱撒了去,才有钱的。”

  自己问的是经商赚钱的秘诀,这和给别人发钱有什么关联呢,徐益卿更加诧异了。

  徐益卿:“我说这挣钱这么难,给他们分分不可惜了,富商说你不懂,明去暗来,吃亏常在,好善必昌,如若不昌,祖有余殃,殃尽还昌。作恶必灭,如若不灭,祖有余德,徳尽还灭。光记着不中,得用!到那该吃亏的地方、该忍耐的地方,不忍耐,不吃亏,那不中!人要三样你我他,三边相互才能混人!”

  富商说的明去暗来这段话,意思就是要多做好事多吃亏,生意就能有好的回报,徐益卿一直牢记在心。后来他办起卷烟厂开始第一次创业,他时常救济穷人,经商中也坚持自己吃点亏,让别人多赚钱。

  二、成年创业工厂被黄河大水冲毁,从头再来转战上海滩叱吒风云

  徐益卿还考试通过了冯玉祥的兵工厂的招工,在兵工厂学会了机械制造和机械维修的手艺技术。兵工厂关门后,徐益卿办了个自行车修理铺,开始了他的第一次创业。他遵从爷爷的经商之道“吃亏常在,以诚待人”,进零件时挑选贵的、质量好的,他的想法是“买得贵,好赊账”,后来他又办了米厂,还在河南省扶沟县创办了大清卷烟厂,生产大炮台牌香烟,因其“不掺假,分量足;价格合理,质量保障。”的经营原则,促使企业蒸蒸日上。然而,好景不长,1938年6月9日,国民党政府炸开黄河大堤,黄河南岸的河南省一片黄色汪洋,人祸终止了徐益卿的第一次创业。

  1945年,徐益卿在上海第二次创业,他带领家人前往上海富裕路234号三楼,与朋友合伙开办“信通商行”,主要经营烟叶,很快就拥有了50间商铺,担任了上海河南商会的副会长。当时的上海商界有大世界和小世界之说,小世界就在徐益卿所在的楼宇。1953年,上海开始“三反、五反”运动,生意难做。徐老一家人前往西安,居住在解放路,现在的民生大楼旁边。二人开了间夫妻饭馆,经营“葫芦头”。城市工商业公私合营时期,被西安市食品公司兼并,徐益卿在公司当采购员,老伴在公司任会计。

  三、文革时期被判历史反革命锒铛入狱,改革开放彻底平反后再创商业佳迹

  文化大革命开始,徐益卿一家人受到强烈冲击,徐益卿本人因为解放前在上海滩的辉煌商业业绩被宣判为历史反革命而入狱进行劳动改造,1978年70岁的徐益卿被平反出狱, 1983年落实政策批准正式退休。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多年的监狱劳动改造对徐益卿的思想没有丝毫的改变,徐益卿对过去所作所为没有丝毫的忏悔。1978年,70岁的徐益卿走出监狱之后,他立即与一家濒临倒闭的豆腐店老板一番游说,两人合伙做豆腐制品,终打动店老板借其200块作为投资资本,赚了就分钱,如亏了则扣徐益卿的工钱,徐益卿立刻动身去了外地找了一家豆腐制品店,将200元用于购买了豆制品并立即赶回提高价格售出,结果抢售一空。于是反复进行,一个月就赚了万把元钱,最终脱离了倒闭的局面,而徐益卿因此赚够资本。1980年,72岁的徐益卿第三次创业,开了一家属于自己的工厂。1991年干到83岁时,他关掉厂子彻底隐退。

  四、活到老、学到老,学习力超强,暮年不让年轻

  从1999年开始,徐老在陕西省老年大学主修《山水研究》,一练就是八年。国画创作恰似练气功,使他情致舒畅,强身健体。同时,他在离家不远的西北大学礼堂学习气功《捧气灌顶》《八段锦》。 20多年来,徐益卿一直坚持的习惯就是练气功,而其中最擅长的是“捧气灌顶”。

  “这可以说是我健康的独门秘诀”。老人说自己每天必练“捧气灌顶”,每天十几分钟,不管刮风下雨,坚持不缀。徐益卿虽然已100多岁高龄,但练起伴随自己 20多年的“捧气灌顶”,还是十分投入,可以说达到了“物我两忘”的境界。

  采访现场,老人向记者展示了“捧气灌顶”---嘴里一边介绍动作的名称,一边为记者演示一个一个动作,时柔时刚,身体十分和谐。

  “我平时没事时都在外面练,有时候天气不好就在屋子里练,每天想什么时候练了,就练一练”说着话,老人露出了笑脸。也许是老人长期坚持锻炼的缘故,老人至今没得什么大病。徐益卿并不满足于此,依旧不断提高修养水平,完善自我。徐益卿老而不糊涂,他在90岁高龄修完了老年大学的所有课程,100岁时获得了老年大学毕业证,现在徐益卿每天还拿着放大镜读报关心时事,规律的生活作息,重视与身边的亲人、朋友、邻居的情感交流,这些都是他现今102岁仍如此健康爽朗的原因。

  虽然徐益卿曾经是经营烟草生意的,但是一生不动烟酒,生活也非常勤俭节约,吃饭从来不挑食、不剩饭。  

  五、100岁老人东山再起,百岁高龄第四次创业

  在陕西省西安市,从2008年开始,当地多家媒体相继报道了这样的新闻,有一个100岁高龄的老人到农村去进行他人生中的第四次创业,这个新闻引发了市民的各种议论。生活无忧安享天伦之乐,徐益卿的晚年生活让很多人羡慕,但是谁也没有想到,2008年他在100岁高龄时却突然要出山创业,而且干的是谁也不看好的生意,倒底是什么吸引这位百岁老人呢?

  市民:“很震惊,现在年轻人创业都不容易,况且他年纪那么大了,可能承受不了那么大的压力吧。”

  市民:“说明他有那个体格,他有那个力量,有的七八十岁就趴下了,干不成了,想干干不成。”

  市民:“这么大年纪还创业呢,应该是享福的时候吧。”

  百岁老人创业的地方就在这里,西安市的长安区江南村,起初听说百岁老人要来创业,村民们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村民:“没见过,100岁老人肯定稀奇。”

  村民:“100岁了还能做啥,只要能活到100岁能顾住自己就不错了,还能做啥。”

  今年徐益卿老人已经102岁了,但他依然坚持每天看报,现在他拿上放大镜后还能看清报纸上的大字标题。

  徐益卿的儿子徐勇从事股票行业,2008年初他听到一个消息,西安市郊区有个农庄对外转让,他有心投资实地去进行考察。

  这个农庄距离西安市区20多公里,位于长安区江南村,农庄只有21亩,里面有个鱼塘设施很破旧,之前曾有两个人承包都赔了钱。了解情况后徐勇很失望,他把这事告诉了父亲徐益卿,没想到老人一听却来了劲头,让儿子带他到农庄看了看,立即拍板决定,他要拿出积蓄承包下来,这让儿子很吃惊。

  徐益卿的儿子徐勇:“对这个行业不懂,也没涉足过这个行业,他就有几十万元,他就拿出来。”

  徐益卿:“各人都好找点有兴趣的事,找个生意做做,有合适生意也好,没合适生意也好,觉得做着是拿手戏,跟唱戏一样。”

  当时徐益卿已经100岁高龄,但他闲不住总想找点事干,有人转让农庄刚好遂了他的心愿。百岁老人拿出25万元承包农庄,这个消息震动了整个江南村。

  村党支部书记:“那的确惊讶,哪有100多岁来这儿包农庄的?”

  村民:“年轻人都不敢下手的事情,你想这么大年纪个老人,你干这个事情能行吗?”

  不说这生意能不能赚钱,老人100岁高龄了身体能吃得消吗?村里人怀疑,家里人也担心。但是徐益卿却总不服老,他觉得自己能吃能喝能干活,任谁劝都不改主意,家里人扭不过只能依了他,但是谁也没有指望他真能赚钱。

  其实这已经是徐益卿人生的第四次创业了,他少年时就开始经商,历经百年风雨先后三次创业,并在83岁时隐退颐养天年,但是2008年100岁高龄的徐益卿却再次出山,老人倒底在小村里看上了什么?年过百岁的他,创业能成功吗?

  徐益卿的老伴:“他就是喜欢做生意,就是爱好做生意,我觉得他想弄就随他,只要他高兴就叫他去。”

  大家都觉得徐益卿就是图个乐,可没想到他却很当回事。2008年3月包下农庄后,他带着儿子前前后后看了几天,决定对农庄进行全面整修,在儿子的帮助下深挖鱼塘,修建围墙,养殖鸡鸭,还在农庄的内外墙甚至马路边上都写了广告牌。

  徐益卿定方向拿主意,具体的活都要儿子徐勇来操办。记者去采访时,徐勇正按照父亲的要求,装修新建成的客房,客房里该怎么布置,父子俩的意见有了分岐。

  徐益卿的儿子徐勇:“要不要把麻将桌摆上?”

  徐益卿:“麻将不提倡。”

  徐益卿的儿子徐勇:“麻将娱乐还是可以的。”

  徐益卿:“那不是高级玩的东西。”

  徐益卿的儿子徐勇:“那你看高级玩的还有啥?”

  徐益卿:“围棋,象棋。”

  徐益卿的儿子徐勇:“对。”

  徐益卿:“高级人物来了下围棋,因为不会下围棋,等于这个人也不高级了。”

  农庄里聘请了几个村民当工人,刚来时大家以为徐益卿是100岁高龄的老人了,不会太管事,但是徐大爷的劲头却出乎工人的预料。

  农庄工人:“看厨房的卫生,看我们做活,干得好不好,他啥都管。”

  徐益卿老人很上心,时常让儿子或司机开车带他过来,但是来农庄的游客却一直不多。江南村种有1000多亩草莓,4月到5月份西安市民前来采摘草莓,农庄生意还能维持,但采摘季节一过,农庄就入不敷出了。看到农庄生意萧条,原本就持怀疑态度的村民觉得,这下子徐大爷肯定干不下去了。

  村民:“一个年龄大了,再一个对这个事情也不了解,也不知道前途是个啥。”

  村委会主任王文祥“那当然认为他在这儿包,觉得钱白砸这里了,扔到这里了。”

  谁都不看好农庄的生意,但是徐益卿老人后来却再次创造了财富奇迹,他用早年得到的经商秘诀,把农庄的生意扭亏为赢,他倒底是怎样做到的呢?

  面对连续数月亏损,徐益卿对儿子徐勇说,吃亏常在,好善必昌。虽然生意暂时不好,赔钱,但是只要做点好事,坚持下去总会赚钱的。      

  六、100岁生日不忘做好事——请100位农民工同吃长寿面

  好善必昌,多做好事多吃亏,这是徐益卿的长寿秘诀,也是他早年学到的经商之道,谁也没有想到,后来徐益卿老人就是用这个秘诀,让农庄的生意起死回生。

  2008年10月,徐益卿的100岁生日即将到来,他一生爱做好事,过生日也不忘这一点,他对家人提出了过生日的特别要求。

  徐益卿:“有多大力量使多大力量,尽量办好事,办好事不能忘。”

  徐益卿老人提出的要求把家里人难坏了,后来儿子经过建筑工地时,突然有了一个灵感,把父亲的百岁生日挪到工地上去过,请100位农民工同吃长寿面、同喝长寿酒,“要请就请100名农民工来吃饭”,徐勇的建议立即得到了父亲的赞同。

  一家人经过考虑,决定将庆典活动放在建筑工地。他们联系了高新区一家建筑工地,工地方听说后很是高兴。双方把时间定在了2008年11月1日,厨师贺永祥得知此事后,主动承诺带几名厨师前来义务献艺。

  2008年11月1日中午,徐益卿和家人来到工地,并带了几个厨师,现场制作长寿面。工地大门两侧100位农民工鼓掌迎接大寿星徐益卿,穿着红色唐装的老人喜气洋洋地从儿子的车上下来后,不断向大家挥手致意。几名厨师烹制出100多大碗长寿面。农民工们同时为老人定制了一个特大的生日蛋糕。      

  当老人走进工地后,两名农民工代表就给老人献上了生日蛋糕。大厨贺永祥给老人端上一碗面,并加了2个荷包蛋。老人一口气吃完了面,而且还将汤喝了个精光。那边桌上的农民工,呼啦呼啦两下子就把面吃完了,边喝啤酒边和工友们说笑起来。吃完长寿面,老人走到农民工跟前,问他们家里情况怎么样?能否按时领到工资?“国家的建设离不开你们,你们非常伟大,希望你们也能像我一样长寿!”老人说。

  老人离开工地时对农民工们说,“你们房子盖得不少,希望大家都能有好房子住呀”。老人的诚挚一次次地感动了在场的所有人,大家的掌声此起彼伏。     

  徐益卿:“大家吃的时候给我端去一大碗,我咋觉得害怕吃不完,又一想高兴得很,吃!一大碗吃得光光的,汤也喝光了。”      

  百岁老人过生日请农民工吃长寿面,这件事吸引了西安市多家媒体采访报道。《阳光报》记者张伟就是参与报道的记者之一。      

  张伟:“这个就是当时我们报纸当天的数字报,这个事是很有意义的一个新闻点,虽然说跟这些农民工师傅没有任何血缘关系,也不认识,但是就想着让自己的百岁寿辰过得更加有意义一些。”      

  这件事让徐益卿引起了西安市媒体的关注,他承包农庄创业的事情也随之被报道。百岁高龄的老人到底能不能创业,很多人慕名来农庄看个稀奇,这也带动了农庄的生意。

  游客:“报纸上登了有没有这事过来看看,刚才过来看到在擀面,100多岁了还擀面,我都不会擀。”

  游客:“看看大爷,钓钓鱼,吸收点新鲜空气。”

  游客来到农庄,最爱做的事情就是和百岁老人徐益卿合影,老人也很享受这种当明星的感觉。

  徐益卿:“洗出来给我一张。”

  游客:“好,没问题。”                                           

  七、柳暗花明,绝处逢生,造就奇迹,再创辉煌

  为了丰富农庄的项目,徐益卿老人增加了烤鱼台,把游客钓上来的鱼现场烤制,让游客吃个新鲜。农庄的人气越来越旺,当地电视台也时常来农庄拍摄短剧,徐益卿老人告诉记者,采访时还是初春农庄是淡季人少,旺季时农庄可不是这样的。

  中央电视台记者:“假期的时候人有多少?”

  徐益卿:“你说这里,你说生意好的时候?”

  中央电视台记者:“对。”

  徐益卿:“生意好的时候一天几十个,百十个,这汽车都摆十几辆。”

  节假日农庄一天的销售收入就达到5000元,原本是谁都不看好的生意,百岁老人徐益卿却能经营得这么好,当地人都对他刮目相看。

  村民:“百岁老板干劲确实是比年轻人干劲还大,年轻人没有这个魄力,年轻人也不敢把这个接下来。”

  五星乡政府干部胡永朋:“徐大爷确实是宝刀未老,确实对这个事很上心,比前边两个人包得好,经营得更好。”                              

  八、中央电视台记者探访百岁老板的致富与长寿秘笈

  百岁高龄的老人真能创业吗?2010年3月,中央电视台记者来到西安市长安区江南村,找到了这位百岁老人——徐益卿。

  徐益卿的儿子徐勇:“爸,擀面呢?”

  徐益卿:“老了,擀不好了。”

  中央电视台记者:“徐大爷,累不累啊?”

  徐益卿:“不累,一个锻炼身体,一个活动,活动眼睛耳目都有用。”

  中央电视台记者:“经常擀面吗?”

  徐益卿:“经常擀面,这是家常生活每天。”

  徐益卿老人告诉记者,今年他已经102岁了,看东西都是模糊不清,但是他依然能凭着手感和经验,均匀地切出面条来。

  中央电视台记者:“徐大爷,擀好了是吗?让我们看一下吧。”

  徐益卿:“好。”

  记者:“噢,还挺长的。”

  做面条不在话下,走路也不用人搀扶,徐益卿老人硬朗的身板很难让人相信他有102岁的高龄。为了解除记者的疑惑,徐益卿拿出了他的身份证。

  徐益卿:“给你吧。”

  中央电视台记者:“好,我看一下。”

  从徐益卿的身份证上我们看到,他出生于1908年,今年的确已经102岁了。因为长寿,徐益卿曾被评为“西安市健康老人”,2009年还被评为“中国长寿明星人物”。

  西安市老龄委福利事业处副处长张宝宁:“徐益卿老人获得过长寿之星,100岁以上的老人去创业,在全中国还是第一个。”

  这里是位于西安市新城区的一栋别墅,也是徐益卿老人的家,每天早上7点钟他都会准时起床洗漱。徐益卿的老伴丁美君今年88岁,直到现在老两口都是自己动手准备早餐。

  中央电视台记者:“我看你们吃的和别人没什么区别是吧?”

  徐益卿的老伴:“他都一样的,他啥都吃。”

  徐益卿:“这是鸡蛋吗?”

  徐益卿的老伴:“这不是鸡蛋,这是包子。”

  徐益卿:“这是包子,那也是包子吗?”

  徐益卿的老伴:“对,这是肉包子,那是素包子。”

  徐益卿:“这说话她也录呢,能录进去吧?”

  中央电视台记者:“能。”

  徐益卿有5个子女,现在他和小儿子徐勇生活在一起,有空时老人最喜欢上网聊天,孙女在广东上大学,和她视频对话是老人最大的乐趣。

  徐益卿:“博文。”

  徐益卿的孙女:“爷爷。”

  徐益卿:“博文,我说话你能听到吧,能听见吧。”

  徐益卿的孙女:“可以。”

  徐益卿:“今天上课紧张不紧张?”

  虽然今年102岁了,但是天气睛朗的早晨,徐益卿都会和老伴到附近公园去锻炼,他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自编了力所能及的体操。

  徐益卿老人在公园里是个明星人物,一看到他过来总会围上来很多人,大家最关心的就是他的长寿秘诀。

  徐益卿:“我十来岁就爱做好事。”

  市民:“对,只有这样的人才心态好。”

  徐益卿:“常用的口号就是好善必昌,如若不昌,祖有余殃,殃尽还昌。各人都好找点有兴趣的事,找个生意做做,觉得做着是拿手戏,跟唱戏一样。”

  市民:“大爷这几句话,把人的心境,人与人之间的包容,都包含进去了,所以说要长寿的话,这几句话是非常好的。”

  市民:“非常好,非常好,我们还是第一次听到,这要是说出来让更多的人知道才好。”     

  九、百岁老板徐益卿不忘做好事——援建流浪犬救助中心

  现在徐大爷又做了一件好事,西安市一家流浪犬救助中心因为场地小要搬迁,他无偿提供了农庄的土地,现在新的狗舍正在施工,建成后也会为农庄增加新的亮点。

  自从100岁高龄开始人生的第四次创业,徐益卿老人乐在其中,他说自己会一直干下去,用好他一生的致富法宝。

  徐益卿:“明去暗来,好善必昌,这是我经常的口号,和武器一样,是我的武器,我的法宝,我的经商秘诀。”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