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菩提路 玄奘之路 鸠摩罗什传奇 虚云长老传奇 因果报应录 不可思议的因果现象 大德讲故事 《须菩提》故事集 迦旃延 阿那律 优波离 大迦叶 阿难陀 正法眼藏 舍利弗 罗睺罗 目犍连 富楼那 广化律师弘法故事集 哲理小故事 人间巧喻 禅宗故事 禅宗小故事 佛陀教你不生气 菩萨与罗汉的故事 佛陀的圣弟子传 名人轶事 罗汉菜 百喻故事广释 春去春又来 雷锋的故事 释迦牟尼佛传 行禅 妙善公主 释迦牟尼故事 玄奘大师西行故事 假因谤圣 堕无间狱 慈济心灯 金玉良言 改造命运的原理与方法 法苑珠林(卷六)白话 因果原理 马车故事 朋友集 世间百态 关于王永庆的故事 做人的佛法 哼哈一如说 禅理故事 数学家的故事

佛经里的空城计

佛经故事 | 作者:网络 [投稿]

  从前有个挺富裕小国家,资源丰富,人口也不多,人民的生活挺富足,这一年,与他们国家接壤的领国上台了一个暴君,暴君眼馋小国的富饶,居然决定兴兵对他们进行侵略。

  消息传到了小国,举国震惊了,因为小国一直走的是和平崛起的路线,经济条件虽然好,可是军事实力却非常差,甚至连军队的数量都非常少。

  小国的国王急忙开始全民总动员,国王要求全国上下年龄在十五岁以上,六十岁以下的男性全部参战。

  国家里有一个织布的老人家,今年刚刚六十岁,老人家结婚很迟,妻子比他小很多,长的很端庄漂亮,老人家在家很尊重妻子,家里大事小事都是妻子拿主意,平日妻子脸色稍有不满,他便吓的手足无措。

  这一天,家里来了几个官府的人,是来给织布老人送征兵函的,老人家很意外,心想我明明已经超龄了呀,怎么会轮到我呢?

  老人家刚想解释一下,忽然心念一动,想起来一件事情,那就是前些年和妻子相亲的时候,为了不让两人年龄差别看起来太大,他特意让一个官差好友把自己的户口年龄改小了两岁,所以,从官方记载来看,老人家今年只有五十八岁。

  虽然老人家并不想参战,可是想到说出实情后的后果,想到妻子刀锋般冰冷的目光,老人家几乎不愿意想下去了,最后他还是选择从官差手中接过了征兵函。

  老人家仔细翻阅了征兵函,不由得又发愁起来,原来国家没有武器储备,所有参战人员都必须自备武器和粮食。

  老人家想,粮食是好办的,可是武器又怎么办呢?家里的武器虽然挺多的,比如擀面杖、锅铲、折凳等等,但是那都是妻子称手的兵器,自己只是比较擅长躲闪而已。

  最后,还是妻子提出建议,她从织布机上取下了一根3米多长的杼木,她对老人家说:“你就拿着这个去吧。”

  老人家开心的接了过去,妻子又半警告半叮嘱的说:“这个杼木,你千万别给我弄坏了,若是断了或丢了,你就别回来见我。”

  老人家惶恐的答应了。

  老人家就这样出征去了,战时比想象中的艰难,由于新组建的军队没有经过专业训练过,和领国的部队交战几乎是逢打必输,一时间闹的人心惶惶。

  这一天,老人家所在的小队遭遇一股敌人,小队的队员原本也想拼杀一阵子的,可是敌人的数量实在太多了,为了避免不必要的伤亡,小队的队长决定让队员们先撤退,等会合到大部队再说,队员们一致赞同了队长的意见,众人扛着武器转身逃跑起来,跑了好一会,忽然发现老人家不见了,众人赶快返回寻找。

  其实老人家原也跑的很快的,可是手中的武器太长了,老人家跑的又太慌张,长杼木被卡在一颗树上,虽然情形很危急,可是老人家却想着妻子的交待,不敢丢下武器独自逃跑。

  敌军渐渐杀近,可是他们却发现原来追击的敌人只剩下了一个人,还是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家。

  老人家独自站在小路中间,手中还拿着一根很长很古怪的兵器。

  敌军停止了追击,他们的将军骑着马在队伍前面来回的走动,他心想这一定有诈,在这么多兵马面前,老爷爷居然没有任何的慌张,敌军的将军四下张望着,他认为这定有蹊跷,这附近保不齐还有多少伏兵呢?

  再看看老人家手中那根长兵器也很奇怪,不排除是什么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也说不定是召集援兵的信号。

  就在敌军徘徊不敢向前的时刻,原来撤退的战友们却陆续的跑了回来,而此时有一只大部队忽然出现在敌人后方。

  两只部队前后夹攻,居然重创了这股敌人的重要部队。

  而这场战役成为了整个战争的转折点,打击了侵略者嚣张气焰,而原本自信心不足的本国军民士气极度高涨了。

  一年后,侵略者撤出小国,而发动战争的暴君,也被本国的民众推翻了,从此两国和平相处了。

  小国的国王举办一场颁奖大会,老人家成为年度“感动全国的十大杰出人物”,他的事迹被画成小人书,发给全国小朋友们学习。

  后来,老人家的故事通过佛经的记载传入了中国,据说,有个叫诸葛亮的年轻人,深受启发,发明了一个类似的计策叫“空城计”,从而名扬天下。

  而另一个叫司马懿的年轻人,从小学习佛经时,便很不专心,以至于没有识破诸葛亮的“空城计”,成了传世的笑柄。

  河岸边的蚂蚁,快乐在枯叶上奔走着,如果它们知道风会将枯叶吹进波澜中,蚂蚁还会如此从容吗?

  恐惧于人,有时候是烦恼的根源。

  无知固然不值得推崇,但有时候对恐惧的无知会让我们安然。

  如果面临同样的局面,有多少人会像老人家一样,独自站立在万千敌军之前呢?可能不会有多少人,因为内心的恐惧,足以摧毁我们的信念。

  意外的原因让老人家忘却了恐惧,而把恐惧丢给的别人。

  很多时候,万事俱备,阻止我们成功的只是恐惧,只是思维中的“我不能”。

  一味的逃避恐惧,我们永远只能“我不能”。

  用信念破除不必要的恐惧,才能真正的做到无往而不利。

  杂譬喻经昔有一国丰熟饶人。他国欲来取之。即兴兵往。国中已知便大发兵。十五以上六十已下尽当征行。时有一人为织氎公。年向六十。其妇端正常轻慢夫主。婿每敬难丈夫事之。婿语妇言。今应行被敕自具兵仗及资粮器物。愿时发遣。妇与夫一五升器以用盛粮。织氎杼木一枚长丈一尺。妇言。汝持是行斗。无有余物也。设令破是器失是纻木。不复共汝作居家。夫便辞去。不念当为军所伤害。但畏二物差错失于妇矣。道逢彼兵共斗军不如即退。氎上二物差错则失妇意。众人皆走。便举执杼着头上向贼而独住。彼军见之谓呼勇猛不敢复进却退。于是国军更得整阵。并力进战即大得胜。彼军不如死散略尽。王大欢喜当赏有功。众人白王。织氎者应与上功。王因呼见问其意故。汝何缘独得却大军乎。对曰。实非武士。家妇见给从军二物。设当失此二物者。妇则委去不成家居。是以分死欲成二物。因之却军。实非勇健所致也。王谓诸臣。此人本虽畏妇。要济国难。当与上功。即拜为臣。赐其宝货宅舍婇女。其次于王。子孙承福世世相系。此世间示现因缘所得。佛借以为喻。妇与夫五升器丈一尺杼木者。譬佛授弟子五戒十善也。属夫言坚守二物不毁失者可得与吾共居也。此谓持法死死不犯者则得与佛俱升道堂矣。既当得却军复见封赏者。譬守戒人现世怨家横对为之消灭。后世受福天堂自然者矣。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