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士全书 寿康宝鉴 孝经 了凡四训 三字经 幼学琼林 论语 太上感应篇 弟子规 安士全书 黄石公素书 民间善书 四书五经 孟子 大学 中庸 诗经 尚书 礼记 周易 龙文鞭影 菜根谭 声律启蒙 二十四孝 蒙学经典 阴骘文 医学典籍 诸子百家 山水诗 田园诗 边塞诗 哲理诗 送别诗 思乡诗 爱国古诗 爱情古诗 抒情古诗 古诗十九首 古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 古诗 古词 婉约诗词 宋词精选 宋词三百首 名句 爱国诗句 爱情诗句 思乡诗句 离别的诗句 送别的诗句

万善先资集

  劝养亲者(以下说在家不宜杀生)

  儿辈赡养亲人,办法各有不同。下养为小孝,次养为中孝,上养为大孝,最上养为大孝之大孝。为什么呢?下养只知道满足吃喝,各种吃喝补品,不致于有所缺乏,这已经是世间难以做到了,叫作小孝。次养就能体谅亲人的心愿,父母所爱我也爱,父母所敬我也敬,使亲人心里安乐,这就叫作中孝。上养就能劝告亲人明了大道之理,善就赞成,过就规劝,使父母用高尚的道德滋润身心,这就是大孝。至于最上养就更上一层楼,常常想念父母的恩情,同于天地,父母的寿命,与日随减,应当用什么办法,可以报答亲恩,什么办法可以延长亲寿,什么办法可以使父母出离生死,什么办法可以使父母罪障消除,什么办法可以使父母进入圣人之流,最终成佛。譬如战火临头,保护亲人逃入山中,总是担心敌人来了吗?逃入水中,总是担心敌人来了吗?逃入旷野,总是担心敌人来了吗?辗转不安,一定要把父母放到最安全的地方。这就是最上养,也叫作无上养,也叫作超出一切世间养。难道不是大孝中的大孝吗?如果杀物养亲,使物类抱冤来世,父母偿债多生,不正是用腐肉救亲饥,用毒酒止亲渴吗?多么大逆不道啊!怎么可以说是孝呢?有人说:读书人功成名遂,光宗耀祖,可以叫作孝吗?我的回答是:功成名遂,当然不错。如果依靠它去做好事,当然可以为亲人增光;如果依靠它去做坏事,不反而侮辱亲人吗?樊哙①、严嵩②的父亲,是宰相亲啊。假使今天再来,人们一定会厌恶他痛恨他了。因此,就应当知道孝子尽孝,为亲人增光,莫如积德,功名是次要的啊!

  注:①樊哙(?—前515)汉初将领。沛县(江苏省)人。少以屠狗为业。随刘邦起义,为部将,以军功封贤成君。灭秦后,在项、刘的鸿门宴上,他保护了刘邦。汉初,随刘邦平定叛乱,任左丞相,封舞阳侯。其妻吕须为吕后妹,因得后信任。哙与吕后狼狈为奸,诛杀功臣,故落下百世骂名。

  ②严嵩(1480—1567)明江西分宜人,字惟中,一字介溪。弘治进士。嘉靖二十一(1542年)任武英殿大学士,入阁,专国政二十年,官至太子太师。以子世蕃和赵文华等为爪牙,操纵国政,吞没军饷,战备废弛。东南倭寇和北方鞑靼(dádá)贵族侵扰,国势危机。文武官吏与他意见不合的,如主张收复河套的大臣夏言、将领曾铣(xǐ、xiǎn)、抗倭有功的总督张经、指斥他罪行的谏官杨继盛等,都遭杀害。晚年渐为世宗疏远。御史邹应龙、林润相继弹劾世蕃。世蕃被杀,他也被革职,家产籍没,不久病死。

  补充:这里所讲的赡养父母亲人,包括四个层次,一个比一个高。四个层次可以相继归纳为养身、养心、养道、养圣。下等养身,只能给父母提供吃穿,使父母在物质上没有缺乏。但已经是世人难以做到的了。中等养心,即讨得父母欢心,不违背他们的心愿,使他们在精神上愉快。上等养道,使父母明了大道之理,提高道德修养水平。最上等是养圣,使父母滋养圣胎,走上解脱道路,最终成佛。这四个层次,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对于下等来说,只要稍加注意还能做到。对于后者来说,要真正赡养好父母,就要能使父母从根本上得到解脱。

  业钱养亲(见《好生录》)

  嘉兴一个老妇的儿子,以捕蟹为业,常用草绳缚卖,卖后买回柴米供养母亲。有一天,老妇生病,把草绳吞进肚中,吞后,又一节一节抽出,出后再吞,吞后再抽,肠肺间的血秽,都从口里牵出来。她说,儿子用杀生的钱奉养我,所以得到这个报应。如果不这样做,更加痛苦。观看的人,越来越多,几天后,老妇死去。

  从前,世尊在王舍城中,看见捕在网里的一条大鱼,身上有很多头,每个头都长得不同。世尊看见后,进入慈心①三昧②,就喊此鱼,鱼即答应。世尊问道:“你的母亲在哪里?”鱼回答说:“母亲在厕所中作虫。”佛对各比丘说,这一条大鱼,在迦叶佛时,作三藏比丘,因为常常骂人,所以得多头报应,他的母亲这时受他供养,所以现在落在厕所中为虫。这样看来,用有罪的钱供养亲人,都不是孝子所应当做的,何况随从世俗偏见,杀生来供养呢?

  注:①慈心,即慈无量心,四无量心之一。与一切众生乐,名慈无量心;拔一切众生苦,名悲无量心;见人行善或离苦得乐,深生欢喜,名喜无量心;如上三心,舍之而不执著,或怨亲平等,不起爱憎,名舍无量心。因此四心普缘无量众生,引生无量之福,故名无量心。又此四心若依禅定而修,则生色界梵天,故又名四梵行。

  ②旧称三昧,三摩提,三摩帝。译言定,正受,调直定,正心行处,息虑凝心。心定于一处而不动,故说定。正受所观之法,故说受。调心之暴,直心之曲,定心之散,故说调直定。正心之行动,使合于法之依处,故说正心行处。息止缘虑,凝结心念,故说息虑凝心。智度论五说:“善心一处住不动,是名三昧。”

  贪食业报(出《观感录》)

  常熟人顾顺之,住在无锡,一向吃素。康熙庚戌二月初一开始,昏睡七昼夜才苏醒。醒后说:“有个道人约我去听经。来到听经的地方,前法堂讲《金刚经》,后法堂讲《报恩经》。讲经完毕后说:‘吃素的人要坚心念佛,食肉的人要戒杀放生。这样做,一可超度自己的父母,二可消除自己的罪业。’一会儿,忽然看见母亲在血池中哭泣,螺蛳蚯蚓缠绕身体。道人说:‘你今生的母亲已经超度,这是你过去世的亲母。因为她贪食肥鸭,所以得到这个报应,必须念往生咒超度她。’于是就醒过来了。”

  世俗尽孝,只有一世,佛门尽孝,广利多生,所以是最大的孝。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