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入门 寿康宝鉴 孝经 了凡四训 三字经 幼学琼林 论语 太上感应篇 弟子规 安士全书 黄石公素书 民间善书 四书五经 孟子 大学 中庸 诗经 尚书 礼记 周易 龙文鞭影 菜根谭 声律启蒙 二十四孝 蒙学经典 阴骘文 医学典籍 诸子百家 山水诗 田园诗 边塞诗 哲理诗 送别诗 思乡诗 爱国古诗 爱情古诗 抒情古诗 古诗十九首 古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 古诗 古词 婉约诗词 宋词精选 宋词三百首 名句 爱国诗句 爱情诗句 思乡诗句 离别的诗句 送别的诗句

农业的进步:痛并快乐地前行

  【传统农业】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也是一个农业古国。13亿的人一日三餐的食物,是一个很庞大的消耗数字。袁隆平教授培育的杂交水稻,帮助我们解决了很大一部分的粮食问题,但在杂交水稻之前,我国的农业情况如何呢?这就是今天的特别栏目,回顾中国的农业之路。

  我国的农业历史悠久,从刀耕火种到一年可以种两三季水稻,这不仅是作物品种上的进步和技术的进步,更是我们对自然认识的进步。从整体上看,我国的农业发展经历了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原始时期

  农业生产开始于距今一万年前,人类用石斧、石锤砍伐树木,用竹木棒来播种,用石刀、石镰来收割。这一时期的农业完全依靠手工劳动,耕地也完全依赖大自然的天然条件,从山地向江河两岸的平原发展。在这一时期,人类开始把野生的植物和动物圈起来培养、驯化、栽培。人们不再完全吃野生的食物,有了真正的庄稼和家畜了。

  这个时代人们吃的植物比现在要多得多,今天我们所说的“五谷”,即粟、黍、稻、麦、菽,这只是当时很小的一部分。那时候北方多种粟,南方多种稻。衣服的材料主要是麻葛和蚕丝。人们从这个时候起就开始吃猪肉了,还有牛、羊、犬、马、鸡等家畜。

  第二步:沟洫时期

  这里主要是指诸子百家出现的先秦时期。这时除了使用木器和石器,人们还用青铜器。现在有的地方还在使用的耕牛和犁就是在这时候出现的,它们这对搭档有了三千年历史了。耕地主要在华北大平原和其他江河两岸比较低平地区,产生了很多沟渠,所以叫做“沟洫时期”。大禹治水,“尽力乎沟洫”,记载的就是这种农业形式。不过沟洫的作用在于排水而不在于灌溉。

  人们对农业的认识增加,总结出了新的天文历,比以前的历法更好用了,饲养家畜也更加游刃有余,掌握了饲料、阉割、交配和照顾幼仔的技巧。

  第三阶段:精耕时期

  这段时间是从秦朝到唐朝之前,铁犁和牛耕成为最普通的劳动工具。铁器代替了笨重的青铜器,人们不仅使用铁铧犁、耙、耧车,还学会了用牲畜和水力、风力,这样就减轻了劳作负担。拉粮食、浇水这些活人们都可以不用自己干了。

  这时水田开始出现。不过北方水脉少,还是以旱地为主,直到今天也是北方旱地多,南方水田多。人畜粪尿、绿肥作物等被用作肥料。农民选出优良的种子,防止病虫害和其他自然灾害。出现了像《齐民要术》这样的名著,代表了当时世界农学的最高水平,黄河两岸是主要的粮仓。

  第四阶段:精耕扩展期

  包括隋、唐、宋、元诸代。这时人们使用轻便的曲辕犁,还有用于深耕的铁搭,适应南方水田的龙骨车、秧马和水转连磨等。这一时期的传统农业已达到完善的地步。王祯的《农书》对这一时期进行了总结。

  由于人口增加,耕地不够用,这时出现了“梯田”。稻米也变成一年两熟,增加了粮食的产量。北方开始大面积种植小麦,磨成面粉,所以北方人主要吃面食;南方的水稻取代了粟而成为主要的粮食作物。草棉和木棉取代了蚕丝和麻类,成为织布的主要原料。茶叶、甘蔗、果树、蔬菜、花卉都兴盛起来了。

  第五阶段:全盛时期

  这主要是指明代和鸦片战争以前的清代。在清朝的时候,中国人口已经超过了四亿。人多地少,就必须提高粮食的产量才能满足需求。

  江南地区出现双季稻,在沿海和台湾,出现了一年三熟的稻米,人们为了提高粮食产量,把各种作物混合在一起种植,比如细高的玉米和矮小的黄豆夹杂着种,让它们同时生长,土地的利用率就提高了。玉米、甘薯、马铃薯这些耐旱耐瘠的高产作物被迅速推广,烟草、花生、番茄、向日葵等经济作物也大规模种植了。

  一些边疆地区的土地也被开发,比如东北就从“北大荒”变成了“北大仓”,但是在这一时期,森林被破坏,草场缩小,农业发展超过了畜牧业。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