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入门 寿康宝鉴 孝经 了凡四训 三字经 幼学琼林 论语 太上感应篇 弟子规 安士全书 黄石公素书 民间善书 四书五经 孟子 大学 中庸 诗经 尚书 礼记 周易 龙文鞭影 菜根谭 声律启蒙 二十四孝 蒙学经典 阴骘文 医学典籍 诸子百家 山水诗 田园诗 边塞诗 哲理诗 送别诗 思乡诗 爱国古诗 爱情古诗 抒情古诗 古诗十九首 古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 古诗 古词 婉约诗词 宋词精选 宋词三百首 名句 爱国诗句 爱情诗句 思乡诗句 离别的诗句 送别的诗句

天工开物:人生也需要协调

  【《天工开物》其书】

  有一本书被欧洲人称为“17世纪中国的百科全书”,它包括了农业工业等各个方面的内容,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这本书不是一个大官写的,而是一个乡野小官借自己的亲见亲闻而写的。这就是《天工开物》。

  《天工开物》是明末清初的科学家宋应星的一本书,它是中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书中记载了明朝中叶以前,中国古代的各项技术,尤其是详细记述了各种机械。全书分为上、中、下三篇18卷,有121幅插图,描绘了130多项生产技术和工具的名称、形状、工序。

  《天工开物》强调人类要和自然相协调,人力要与自然力相配合,叙述了陶瓷、采矿、冶炼等的原料生产和制造过程,是一本内容丰富的科学技术巨著。

  到了清朝,清政府兴起了文字狱。任何对清朝不满的书都会被毁掉,《天工开物》不幸名列被毁书籍当中。民国初年,有人在查找冶炼铜矿的书籍时发现了书中提到《天工开物》。他四下搜寻这本书,但是一无所获,又去询问各个藏书家,也没有一个人知道这本书。也就是说在清朝近三百年的统治之后,这本书已彻底从中国消失,连知道这本书的人都没有。

  后来这个人在一个日本朋友家,发现了《天工开物》的日文版,后来又在日本的图书馆去查到这本书的英文、德文、法文版本。几经周折之后,他终于在法国国家图书馆里找到了《天工开物》的明朝原刻本,然后按照这个刻本,在中国广为印行,《天工开物》才得以重见天日。

  【《天工开物》名言】

  伤哉贫也!欲购奇考证,而乞洛下之资,欲招致同人,商略赝真,而缺陈思之馆。

  解读:贫穷是多么悲伤的事情啊。我想买材料加以验证,但是苦于没有钱,想与同行们讨论真伪,但是却没有场馆。

  对做学问的人来说,最大的困难不是如何静下心来写作,而是没有物质基础。连生活都没有着落的人,很难著书立说。但是宋应星这样一个乡野小官,俸禄微薄,却完成了这个宏大的工程,正所谓“又是这,事竟成”。这段写在《天工开物》序言中的话,成了后来的读书人有志者继续前进、自强不息的动力。

  【《天工开物》故事】

  厚积薄发,大书乃成

  宋应星原是一介考生,他六试参加科举考试,都失败而归。他看到那些纨绔子弟们穿着林罗绸缎,却不知道布从何来,读书人埋首书堆,不知道老百姓的疾苦,于是改变了志向,放弃了考试这条路。

  不过六次考试却带给了他另外的收获:他六次赴京赶考,沿途见到了明朝地城的广大和民间生活的丰富。于是他游历大江南北,行迹遍及江西、湖北、安徽、江苏、山东、新疆等地。从东北捕貂到南海采珠、和田采玉,他无不向别人请教,这一点和郦道元很相似。

  为了编写一本指导生产实际的书,他广泛调查了农业生产情况,并对许多农业谚语作了分析考证。例如,他记载的“寸麦不怕尺水,尺麦只怕寸水”,就有一定的科学道理。他观察事物非常仔细,在《天工开物》中专讲蚕、桑、丝、棉、纺、织这一卷时,曾亲自数过每只雌蚕蛾产卵有300多粒,没有堆成一堆,而是自然均匀地铺撒在纸上。

  为了弄清楚各种油料作物的出油率,宋应星到榨油坊进行调查,了解到芝麻、菜子等16种油料作物的出油率,并把调查结果记入了《天工开物?膏液卷》里。

  宋应星善于吸取前人的科研成果。他研究蜜蜂的生活规律时,参考了《蜂记》中记述的蜂王的作用,从而把蜜蜂的活动了解得一清二楚。

  与其他的科学技术性著作不同,《天工开物》重视人与自然的协调。而宋应星本人,也是一个善于向人学习、善于和自己相处的,懂得改变人生道路的人,懂的协调的人。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