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入门 寿康宝鉴 孝经 了凡四训 三字经 幼学琼林 论语 太上感应篇 弟子规 安士全书 黄石公素书 民间善书 四书五经 孟子 大学 中庸 诗经 尚书 礼记 周易 龙文鞭影 菜根谭 声律启蒙 二十四孝 蒙学经典 阴骘文 医学典籍 诸子百家 山水诗 田园诗 边塞诗 哲理诗 送别诗 思乡诗 爱国古诗 爱情古诗 抒情古诗 古诗十九首 古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 古诗 古词 婉约诗词 宋词精选 宋词三百首 名句 爱国诗句 爱情诗句 思乡诗句 离别的诗句 送别的诗句

神农尝百草,文明从此始

  【神农氏其人】

  今天的午餐是什么?你喜欢哪些食物,又讨厌哪些菜的味道?食物,就是我们今天要说的话题。但是我们不是要说中国的八大菜系和家常小菜、水果种类等,我们要说的是食物的来源。

  远古时代,人民过着渔猎、采集的生活,居无定所,也没有稳定的食物来源。生病了只能看个人体质好坏,吃的也都是野生的水果肉类。这时候,出现了神农氏。他制作木耒(音磊)、木耜(音四),传授给人民农业生产技术;尝遍百草,从中找到可以吃、可以治病的物种,帮助人们治病;带领着人们从游猎向安家、饲养牲畜的农耕生产过渡。

  神农氏之前,有开天辟地的盘古,创造八卦和文字的伏羲。神农氏制定历法,开创水利灌溉技术等。“神农”的这个名字,也是因为他发明了农耕技术而来的,因以“火德”王,故称炎帝、赤帝、烈(厉)山氏,成了与黄帝相争天下的首领。

  不过在《史记·五帝本纪》中,作者司马迁暗示说炎帝与神农氏不是一个人,但是我们都自称是“炎黄子孙”,炎帝与神农氏,都是带领我们的先人走向文明富足的英雄。

  【神农氏故事】

  全能王神农氏

  传说中,神农一生下来就有一个“水晶肚”,他的肚皮像水晶一样几乎是全透明的,五脏六腑都能看得见,吃进去的东西是怎样情况,会不会让肠胃得病,也是一目了然。

  那时候,人们吃的东西都是野生的,有时会因为吃坏东西而病倒,遇到有毒的食物,甚至要赔上性命。神农决心尝遍百草,尝过之后能吃的就放在左边的袋子里,介绍给别人吃;不好吃的就放在右边袋子里,作药用;不能吃的就提醒人们注意,不要去吃它。

  传说神农氏的领地在三湘四水,神农氏在那里开始种五谷,让人民食用;制作耒耜,便于农民耕耘;遍尝百草,治愈人民的伤病;编麻为布,抵御严寒;制作陶器,用来储藏粮食;把梧桐做成琴,让人民感受到音乐的美妙;开辟了集市,让人民的生活从此富足;将木头做成箭,来守卫家园、防止野兽的偷袭。

  上面的这些事件,正是人类历史从游牧到定居,从渔猎到田耕,了从蒙昧到文明,从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的一个演进的过程。

  断肠草

  神农尝遍百草,这其中还有很多故事。传说有一天,神农氏来到太原的山区品尝草木,发现草木有酸甜苦辣各种味道。他尝试着将有苦味的草给咳嗽的人吃,结果这个人的咳嗽立刻减轻了;他把带有酸味的草,给肚子疼的人吃,这个人的肚子就不疼了。

  尝草药是一件既危险又辛苦的事情。不仅要翻山越岭寻找草木,万一吃错了要还有性命之忧。神农为了寻找药品,据说曾在一天当中中毒七十多次。

  自然中的草木何止千万,真是数也数不清。为了品尝更多的草木,神农氏使用了一种工具,叫做“赭鞭”,只要用赭鞭打到各种各样的草木上,它们各种药性,比如有毒无毒,苦还是甜,寒还是热,都能反映出来。神农就根据这些草木的不同赋性,给人们治病。

  在一座山上,神农氏使用赭鞭发现了不少草药,如甘草可以治疗咳嗽,大黄可以治疗便秘,黄连可以消肿去火,等等。后来人们就管这座山叫神农原,也叫药草山。

  一次,神农氏看到一种从石缝中长出来的藤状植物上面开满了小黄花,这是他第一次看到这样的花,于是就把花和茎吃到肚子。没有多久,他就感到肚子钻心地痛,好像肠子断裂了一样。神农没能熬过这一劫,被这种草毒死了。人们感谢他的尝试,给那种黄色的小花藤子起名叫“断肠草”。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