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入门 寿康宝鉴 孝经 了凡四训 三字经 幼学琼林 论语 太上感应篇 弟子规 安士全书 黄石公素书 民间善书 四书五经 孟子 大学 中庸 诗经 尚书 礼记 周易 龙文鞭影 菜根谭 声律启蒙 二十四孝 蒙学经典 阴骘文 医学典籍 诸子百家 山水诗 田园诗 边塞诗 哲理诗 送别诗 思乡诗 爱国古诗 爱情古诗 抒情古诗 古诗十九首 古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 古诗 古词 婉约诗词 宋词精选 宋词三百首 名句 爱国诗句 爱情诗句 思乡诗句 离别的诗句 送别的诗句

法家:用法律来保护正义

  【法家其派】

  孔子、墨子他们几乎都是在说人要懂得自我约束,但人的自觉性是不稳定的,如何来保证社会的秩序、保证大部分人的生活呢?于是人们就想到了法律。

  历史学者都认为,虽然中国历来强调儒家学说,讲究礼义忠信,但是直接起到让国家长治久安作用的,还是要靠严明的法律及其强有力的执行措施,这就是先秦法家学派所主张的“法治”。韩非子就是其代表者。韩非子是“帝王之学”的创始者。

  韩非子出生在战国七国之中最弱小的韩国,是贵族子弟。他曾与李斯同学,跟着荀子学习。但是韩非子的思想不同于荀子。他没有承袭儒家的思想,却“喜刑名、法术之学”,理论与黄老之法相似,主张清简无为,君臣各司其职。

  目睹了韩国的日趋衰弱,韩非子曾多次向韩王进谏,希望韩王变法图强,但始终都未被采纳。失望的他写了《孤愤》、《五蠹(音杜)》、《内外储》、《说林》、《说难》等十余万言的文章,详细说明了他的法治思想。

  虽然在生活中他有口吃,不善言谈,但是他写起文章来气势逼人,郭沫若曾将他与战国其他名人对比,说“孟文犀利,庄文恣肆,荀文浑厚,韩文峻峭,各有千秋”。今天所存的《韩非子》一书,其中绝大部分都是他本人的文章。

  【韩非子名句】

  自胜谓之强,自见谓之明。

  解读:能够战胜自己的人才是强者,能够认清自己的人才是明智的。

  韩非子说话结巴,所以他不善和别人争辩,他自知说话方面自己没有口才,不如著书立说,下笔成文。这可以说他是“明”的。他多次劝诫韩国国君,但是得不到重用,后来他放弃了自己的家乡韩国,到秦国。能够超越这种狭隘的国家观念,为大统一做准备,先要超越自己的私人情感。这可以说他是“强”的。清朝的名臣曾国藩在他的日记中写到,做人最终的就是“明、强”。韩非子的观念一直流传了几千年,今天也依然是有价值的人生参考。

  道私则乱,道法则治。

  解读:以个人为道就会混乱,以法律为道就会秩序井然,太平无事。“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法律就是让每一个部件有序运转的润滑油。国家的法律越是明细权威,社会的情况也就越容易得到控制。

  善张网者引其纲。

  解读:善于撒网捕鱼的人,总是抓着网的主要绳撒开。做事情也要抓住主要问题,不要把精力放在细枝末节上。

  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

  解读:几千丈的大堤,会因为小小的蚂蚁洞而崩溃。比喻要防微杜渐,不要因为小事情而造成大的失误。

  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解读:不能戳破的盾牌与无所不穿的长矛是不能同时存在的,不然就是自相矛盾了。说话办事如果不符合实际情况,就很容易陷入自相矛盾的境地。

  去好去恶,明臣见素。

  解读:君王不表现出自己的喜好,也不表现出自己的厌恶之处,臣子们就能表现出自己的真实面目了。上有所好,下必校之。所以领导者应该慎重自己的言行,而臣子也应该直言不讳,才是君臣之义。

  长袖善舞,多钱善贾。

  解读:袖子长舞蹈起来就很好看,资金多运营起来就顺利。有一个好的条件,做起事情来就得心应手。

  诚有功,虽疏贱必赏;诚有过,虽近爱必诛。

  解读:确实有功劳的话,就算是平时疏远、身份低贱的人也要奖赏;确实有过错的话,就算是和自己关系好、又非常喜欢的人也要惩罚。“法不阿贵”,只有赏罚分明,才能保证法律的权威。

  家有常业,虽饥不饿;国有常法,虽危不亡。

  解读:家族有固定的产业,赶上饥荒的时候也不会挨饿;国家有严格的法律,就算面临危险也不会亡国。法律是保护国家的工具,如果法律没有了价值,社会就会失去公正,也就危险了。

  工人数变业则失其功。

  解读:做工的人老是改变自己的行业就做不出成绩来,任何成就都是积累而成的,如果总是朝三暮四,缺乏耐心积累,就很难有所成绩。

  和氏之璧,不饰以五采。

  解读:和氏璧不用五彩来装扮,自有一种神韵。保持自身的淳朴之质,才是美的根本。

  【韩非子故事】

  身虽裂,名犹存

  韩非子在故乡韩国得不到重用,后来就到了商鞅改革的国家秦国。秦王读了韩非子的《孤愤》、《五蠹》之后,非常赞赏他的观点,感叹着说:“嗟乎!要是我能够见到这个作者,与他一起打天下,就是死也心甘情愿啊。”秦王嬴政对韩非子可谓推崇备至,仰慕至极。

  后来秦王问大臣李斯:“这文章是谁写的?”李斯告诉他是韩非子的著作。为了见到韩非子,秦王下令马上攻打韩国。本来韩王是不重用韩非子的,但大战迫在眉睫,形势紧迫,于是便派韩非子出使秦国。秦王见到韩非子非常高兴,但是没有马上重用他。

  韩非子曾劝秦始皇,先伐赵再伐韩,但却因此遭到秦国大臣李斯和姚贾的谗害,他们害怕秦王偏信韩非子后,自己的地位不保,就诋毁韩非子想徇私情来救韩国。秦王也认为这种说法有道理,就下令将韩非子打入大牢听候审讯。

  妒忌心重的李斯派人给韩非子送去了毒药,逼着他自杀。韩非子本来想在秦王面前说清自己的想法,可没有机会了,于是服毒自杀了。

  这边的秦王,在韩非子入狱之后就后悔了,但是等他下令赦免韩非的时候,韩非子已经命丧黄泉了。不过值得欣慰的是,秦王最终采纳了他的思想。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