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入门 寿康宝鉴 孝经 了凡四训 三字经 幼学琼林 论语 太上感应篇 弟子规 安士全书 黄石公素书 民间善书 四书五经 孟子 大学 中庸 诗经 尚书 礼记 周易 龙文鞭影 菜根谭 声律启蒙 二十四孝 蒙学经典 阴骘文 医学典籍 诸子百家 山水诗 田园诗 边塞诗 哲理诗 送别诗 思乡诗 爱国古诗 爱情古诗 抒情古诗 古诗十九首 古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 古诗 古词 婉约诗词 宋词精选 宋词三百首 名句 爱国诗句 爱情诗句 思乡诗句 离别的诗句 送别的诗句

李世民:越虚心越得人心

  【李世民其人】

  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皇帝非唐太宗李世民莫属。他原本是经过玄武门之变杀死了两个兄弟之后夺的皇位,可以说是有违人伦的,但是作为一国之君,他勤政爱民、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而且大肚能容,为繁荣的唐朝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贞观之治就是他的杰作,而《贞观政要》至今还是很多人研究、讨论的热点。

  公元618年,隋炀帝被杀之后,李渊建立唐朝,并立长子李建成为太子。据说在攻克长安之前,李世民在太原起兵,父亲李渊曾答应他事成之后立他为太子。但天下平定后,李世民功名日盛,李渊却没有兑现当日的诺言。

  随着唐朝的稳固,太子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开始联合排挤李世民。李世民为人沉稳,喜欢招纳有识之士,在他的门下已经有了一大批人才。而李渊的优柔寡断,也使朝中政令相互冲突。为了把握住秦王李世民的兵马,李建成向父亲建议由李元吉做统帅出征突厥,但是他的想法已经被李世民看穿。

  626年7月2日,秦王亲自带100多人埋伏在玄武门内,等待李建成和李元吉一同入朝。两人走到临湖殿,发觉情势有异,急忙往回跑。但这时李世民带领伏兵从后面喊杀而来。据史料记载,李元吉情急之下向李世民连射三箭,无一射中。李世民一箭就射死李建成,尉迟恭也射死李元吉。就这样,李世民踩着两位兄弟的尸首登上了大唐的皇位。

  登基之后,他重用了原来太子的谏臣魏征,魏征敢于谏诤,不惧人情世故,太宗就任用他为谏议大夫,专门提意见。孜孜不倦是房玄龄的特点,只要是他知道的事情,没有不办的。太宗任用房玄龄为中书令,掌管国家的军令、政令,阐明帝事。李靖出去能带兵,入朝能为相,文才武略兼备。太宗就任用李靖为刑部尚书兼检校中书令,掌管全国刑法和徒隶、勾覆、关禁,李靖的才华和胆识都可以发挥出来。

  除此之外,还有虞世南、王珪、马周等大批名相,组成了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贞观名臣集团”。

  【李世民名言】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解读:国君如同船,百姓如同水。水能托载船行驶,也能把船吞没。这句话体现了李世民的民本思想,他时刻提醒自己,不要成为被水吞没的皇帝,所以兢兢业业治理国家。

  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衰;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解读:照镜子可以整理衣服,读历史可以明白兴衰之理,通过与别人的对比可以明白得失。太宗一直以魏征等大臣为镜子,来看自己的得失,这样才能不断调整,避免错误。

  【李世民故事】

  好领导会用人

  贞观四年,在与大臣萧瑀讨论隋文帝杨坚的时候,唐太宗曾问萧瑀:“隋文帝何如主也?”大臣萧瑀对曰:“克己复礼,勤劳思政……虽性非仁明,亦是励精之主。”

  唐太宗不以为然。在他看来,隋文帝不肯信任百司,什么事情都自己亲力亲为,到头来忙得不可开交,还是没有办好。他说:“朕意则不然,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且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以日继月,乃至累年,乖谬既多,不亡何待?岂如广纳贤良,高居深视,法令严肃,谁敢为非?”

  唐太宗深谙最高领导者的领导艺术,广任贤良,高居深视,而不是身代百官,君行臣职,为己所不宜为,劳己所不必劳。他不仅自己遵从这样的观点,对房玄龄、杜如晦也如此要求。贞观二年他曾责备两个人太劳苦,没有时间做到“助朕忧劳,广开耳目,求访贤哲”。

  赏罚分明,说一不二

  太宗与群臣一起商讨开国元勋长孙无忌等人的爵位田邑,并且命陈叔达在宫殿下公布。太宗说:“我分等级排列你们的功劳赏赐,要是有不妥的地方,你们只管说出来。”听了这话,各位将领开始为自己争功,议论不休,一场好好的庆功宴眼看就要被砸了。

  这时候淮安王李神通说:“我在关西起兵,首先响应义旗,而房玄龄、杜如晦等人只是耍耍笔杆子,现在功劳却在我之上,我心里不服。”

  太宗笑了笑,立即正色说道:“叔父虽然首先响应义旗举兵,但这也是为了消灾吧。据我所知,您也就打了两次仗,一次叔父面对敌军全军覆没;还有一次刘黑闼再次纠集余部,叔父丢兵弃甲,望风脱逃。而房玄龄等人,留在大军中为战事尽心竭力,从来没有临阵脱逃一说,大唐的江山才得以安定。他们的功劳自然应该在叔父之上。您是皇亲,我不会吝惜赏赐,但不可徇私情滥与有功之臣同等封赏。”

  太宗的一席话马上赢得了其他人的认可。众位将领说:“陛下如此公正,即使对皇叔淮安王也不徇私情,我们这些人怎么敢不安本分呢!”于是本来议论纷纷的群臣都变得心悦诚服。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