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入门 寿康宝鉴 孝经 了凡四训 三字经 幼学琼林 论语 太上感应篇 弟子规 安士全书 黄石公素书 民间善书 四书五经 孟子 大学 中庸 诗经 尚书 礼记 周易 龙文鞭影 菜根谭 声律启蒙 二十四孝 蒙学经典 阴骘文 医学典籍 诸子百家 山水诗 田园诗 边塞诗 哲理诗 送别诗 思乡诗 爱国古诗 爱情古诗 抒情古诗 古诗十九首 古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 古诗 古词 婉约诗词 宋词精选 宋词三百首 名句 爱国诗句 爱情诗句 思乡诗句 离别的诗句 送别的诗句

李贽:保持一颗纯真的童心

  【李贽其人】

  清醒的人往往都是极其痛苦的人,屈原吟唱着“世人皆醉我独醒”,最终走向了汨罗江,很多诗人都因为无法面对现实,选择了轻生。今天要说的一个思想家,也是这样一个命运悲惨的人,他就是明末的李贽。

  李贽生于明代后期,号卓吾,别号温陵居士、百泉居士等。他也是福建人,似乎到了宋以后,南方表现得更为活跃,出了不少思想家。

  李贽是一个回民,原姓林,中举后才改姓李。林家是世代巨商,到了祖父辈手里,家境开始衰落。李贽担任过老师、南京国子监博士、北京国子监博士、礼部司务、云南姚安知府等职,行走了大半个中国,在万历八年辞官归隐。

  他为官期间,目睹朝廷的腐败,常与上司发生争执。经受倭寇侵掠、灾荒贫困的之后,李贽希望能找到与宋明理学不同的“道”。他曾接触过阳明先生的学说,并研究佛学。后来著有《初潭集》和《焚书》。书中揭露了道学家的虚伪和自私,自然受到道学家的报复,被下狱。那时李贽已经76岁,他不堪忍受监狱的酷刑,于是请一位剃头师傅为他剃头,乘人不备,夺过剃刀自杀而亡。

  【李贽思想】

  有人说李贽是一个狂人,但他能对反抗礼教的普通农家妇女顶礼称颂;也有人说他痴呆愚顽,可他写出了令人难以诠释的横空出世之作《焚书》。他为了追求自由,不惜剃发出家,为了维护自己的崇高思想,不惜挥刀自刎。

  李贽提出了童心说,认为人心就像张白纸,在最开始的时候,总是纯洁无瑕的。所谓童心,就是最初的真心,它没有任何虚假的成分,但是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知道保持好名声,掩盖丑陋的行为,追求现实的利益,童心就渐渐被遮掩了。

  李贽是一个至情至性的人,他鄙视虚伪,有情感就大胆地抒发,毫不顾忌外界的反响,他认为人间最美的东西,就是真情实感。

  李贽也知道,自己的观点不会被正统所容,所以就给自己的著作起了《焚书》的名字。他的思想,大多体现在《焚书》中。他最痛恨维护封建礼教的假道学和那些满口仁义道德的卫道士、伪君子。他驳斥封建礼教,对统治阶级所极力推崇的孔孟之学也大加鞭挞,从《焚书》的文字可以看出,他最恨的是虚伪,最厌恶的是束缚,最崇尚的是真情,最爱的是童真。他对社会上种种约束人的行为,窒息人的性情的规则嗤之以鼻,他指出明朝社会“满场皆假”,没有肯说真话的人。《焚书》并没有被焚,而是靠着睿智的思辨和犀利的文笔一直流传到后世。

  【李贽故事】

  天下第一

  有学生问李贽说:“我生来就要强,凡事一定要做第一才罢休。”

  李贽说:“你想做什么样的第一呢?”

  学生说:“什么都想,要么就是学问第一,要么就是武功第一,要么就是财富第一,总之,我要努力实现自己的愿望。”

  李贽说:“其实你已经是天下第一了。又何必再求呢?”

  看学生不理解,李贽就问道:“天下有第二个你吗?你的性格、声音、气质、爱好在世界上都找不到第二个,所以,做好你自己,保持好你的个性,就已经是天下第一了。”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