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入门 寿康宝鉴 孝经 了凡四训 三字经 幼学琼林 论语 太上感应篇 弟子规 安士全书 黄石公素书 民间善书 四书五经 孟子 大学 中庸 诗经 尚书 礼记 周易 龙文鞭影 菜根谭 声律启蒙 二十四孝 蒙学经典 阴骘文 医学典籍 诸子百家 山水诗 田园诗 边塞诗 哲理诗 送别诗 思乡诗 爱国古诗 爱情古诗 抒情古诗 古诗十九首 古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 古诗 古词 婉约诗词 宋词精选 宋词三百首 名句 爱国诗句 爱情诗句 思乡诗句 离别的诗句 送别的诗句

王安石:毫无私心的“拗相公”

  【王安石其人】

  与天才同时代,其他的人都会显得黯淡无光。但是与苏东坡同时代的人中,有一些人是无法被忽略的,他们的才华不如苏东坡,但是对生活的热情和对国家的关心同样热切,如王安石,他的变法虽然没有成功,但是他的变法精神,成功地留在了后人心中。

  历史上关于王安石的记载,在《宋史·王安石传》中说:“安石少好读书,一过目终身不忘……性强忮,遇事无可否(从不考虑能不能办到),自信所见,执意不回。”可见他是一个好学而倔强的人,再看看据说是苏洵写的《辩奸论》中的王安石:“衣臣虏之衣,食犬彘之食,囚首丧面,而谈诗书,此岂其情也哉?凡事之不近人情者,鲜有不为大奸匿、竖刁...”在王大人的个人生活上说他:“性不好华腴,自奉至俭,或衣垢不浣,面垢不洗。”因为苏洵不喜欢王安石的政治主张,在这里描写他是一个不修边幅的宰相,有一点夸张,但也可以看出王安石特立独行的性格。

  王安石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在文学上,他给人的印象是博学而又严肃的,他有一个雅号叫做“拗相公”,他的文章之中也有一股子拗劲,让人读之一口气到底。《答司马谏议书》,虽然篇幅短小,但是足以回答司马光指责他的新法侵官、生事、征利、拒谏四事,言简意赅,措词得体,言之有物、有事。

  王安石的诗词,早期是在他做宰相之前,长于说理,倾向性十分鲜明,涉及许多重大而尖锐的社会问题,注意到下层人民的痛苦,替他们发出了不平之声。后期的隐居生活,让他流连于山水田园中,题材内容比较狭窄,大量的写景诗、咏物诗取代了前期政治诗,抒发一种闲恬的情趣。

  【政治家王安石】

  王安石最让后人争论不休的焦点,就是他的变法。他说“天变不足畏、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他要来一次翻天覆地的大改革,什么都阻挡不了他的脚步。因为变法实施过程中过于严格甚至冷酷,也过于理想主义,王安石受到了欧阳修、司马光、苏轼等政要名流的否定,最终导致宋神宗也对他厌倦,并调他到了镇南军当节度使。

  作家林语堂写过《苏东坡传》,是一本充满主观色彩的书,其中对王安石有很多苛刻的话,但是有一点很明白,那就是王安石的失败,就在他的性格上:有真知灼见,却漠视别人的微词和感受;举止怪异,有时狂妄,所以受到了传统人士的指责。王安石相信自己的变法会产生巨大的作用,但是忽略了变法需要别人的支持和鼓励。

  王安石在经济、军事、教育上都提出了新的政策,他不希望国家的人才都是一些只会读书的秀才,于是自己亲自参与修改教科书,将人才的审核标准转移到对时事的把握和评论上。这样做的确让很多有政治见解的人得以表现,但是经学家们认为他破坏了神圣的经书,简直是在任意妄为,因此也很不喜欢他。

  王安石有两个弟弟,也是当朝有名的文化人。他们都不支持王安石变法,公然站在反对派的立场上,和王安石的关系很不好。王安石自己在生活上也毫不讲究,甚至是一个邋遢宰相,从没有想过用职务之便来享受富贵。当时的名人司马光、苏轼都反对他,写信质问他,但是他都一一回信说清楚了自己的看法,毫不逃避。从本性上说,他是一个浪漫理想化的人,也是一个心地纯粹的人。

  王安石死后,司马光向皇帝奏请厚葬他,因为司马光也觉得,虽然他的变法失败了,但是他是真正一心为国、绝无半点私心的人,这样忠诚的人,理应得到荣誉。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