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史书 寿康宝鉴 孝经 了凡四训 三字经 幼学琼林 论语 太上感应篇 弟子规 安士全书 黄石公素书 民间善书 四书五经 孟子 大学 中庸 诗经 尚书 礼记 周易 龙文鞭影 菜根谭 声律启蒙 二十四孝 蒙学经典 阴骘文 医学典籍 诸子百家 山水诗 田园诗 边塞诗 哲理诗 送别诗 思乡诗 爱国古诗 爱情古诗 抒情古诗 古诗十九首 古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 古诗 古词 婉约诗词 宋词精选 宋词三百首 名句 爱国诗句 爱情诗句 思乡诗句 离别的诗句 送别的诗句

袁山松後漢書卷四

[周天游輯注]

盧植傳

一四四 尚書盧植將終,敕其子彄以褌,葬以土穴,其子從之。(姚。汪。黃)──書鈔卷一五八

陳蕃傳

一四五 陳蕃遷豫章〔太守〕〔一〕,在郡下接賓客,獨坐一室。唯徐孺子來,為置對榻,去則懸之。及徵為尚書令,送之者亦不出郭門。(汪。黃。俊)──御覽卷四0五 ○ 書鈔卷七四

〔一〕 據書鈔卷七四補。

一四六 桓帝時,京師稱曰:「李元禮巖巖如玉山,陳仲舉軒軒如千里驥。」(汪。黃。俊)──御覽卷四九五

周璆傳

一四七 周璆字孟玉,為樂城令〔一〕,消遙無事,縣中大治。去官,徵聘不至。陳蕃為太守,璆來置榻,去懸之。(汪。黃)──御覽卷四七四 ○ 書鈔卷三六

〔一〕 書鈔卷三六作「高唐令」。

王允傳

一四八 王允字子師,〔太原人〕〔一〕,世仕州郡為冠蓋。同郡郭林宗見而奇之,曰:「王生一日千里,王佐才也。」遂與之友善。允仕至司徒。(姚。汪。黃)──類聚卷二二 ○ 白帖卷四三 御覽卷四四五

〔一〕 據御覽卷四四五補。

一四九 允謂傕等曰:「臣無作威作福,將軍乃放縱,欲何為乎?」傕等不應。自拜署傕為揚武將軍,汜為揚烈將軍,樊稠等皆為中郎將。(姚。汪。黃)──范書董卓傳注

李膺傳

一五0 桓帝時朝廷日亂,李膺風格秀整,高自標尚,後進之士升其堂者,以為登龍門。太學生三萬餘人,牓天下士,上稱「三君」,次「八俊」,次「八顧」,次「八及」,次「八廚」〔一〕,猶古之「八元」、「八凱」也〔二〕。因為七言謠曰:「不畏強禦陳仲舉,九卿直言有陳蕃。天下模楷李元禮,天下好交荀伯條〔三〕,天下英秀王叔茂,天下冰楞王秀陵,天下忠平魏少英,天下稽古劉伯祖,天下良輔杜周甫,天下才英趙仲經。」(汪。黃。俊)──御覽卷四六五

〔一〕 范書黨錮傳曰:「竇武、劉淑、陳蕃為『三君』。君者,言一世之所宗也。李膺、荀翌、杜密、王暢、劉祐、魏朗、趙典、朱宇為『八俊』。俊者,言人之英也。郭林宗、宗慈、巴肅、夏馥、范滂、尹勳、蔡衍、羊陟為『八顧』。顧者,言能以德行引人者也。張儉、岑晊、劉表、陳翔、孔昱、苑康、檀敷、翟超為『八及』。及者,言其能導人追宗者也。度尚、張邈、王考、劉儒、胡母班、秦周、蕃嚮、王章為『八廚』。廚者,言能以財救人者也。」

〔二〕 文公十八年左傳曰:「昔高陽氏有才子八人,蒼舒、隤敳、檮戭、大臨、尨降、庭堅、仲容、叔達,齊、聖、廣、淵、明、允、篤、誠,天下之民謂之八愷。高辛氏有才子八人,伯奮、仲堪、叔獻、季仲、伯虎、仲熊、叔豹、季貍,忠、肅、共、懿、宣、慈、惠、和,天下之民謂之八元。此十六族也,世濟其美,不隕其名。」

〔三〕 汪、黃二輯均作「伯修」。惠棟後漢書補注卷一五曰:「條,荀氏家傳作『修』,謝承書又作『鯈』。案三君八俊錄曰『天下好交荀伯條』。條與交韻,當從本傳也。」

一五一 李膺風格儀刑,皆可師範。(汪)──文選卷六0任彥昇齊竟陵王行狀注

一五二 李膺子瓚〔一〕,位至東平相。初曹操微時,瓚異其才,將沒,謂子宣等曰:「世將亂矣,天下英雄無過曹操。張孟卓與吾善,袁本初汝外親,雖爾勿依,必歸曹氏。」諸子從之,並免亂世矣。(汪。黃)──御覽卷四四二

〔一〕 東觀諸史,唯謝承書「瓚」作「珪」。

范滂傳

一五三 李膺等下獄,獄吏曰:「諸入獄,當祭皋繇以祈福。」范滂曰:「皋繇古之賢君,知滂無罪,將理之於天。如其有罪,祭之何益?」及訊獄,王甫以次詰之。滂年少在後,越次而前。甫曰:「夫合黨連群,必有盟誓,其所謀圖,皆何等耶?」滂曰:「竊聞仲尼之言,見善如不及,見惡如探湯〔一〕。欲使善善齊其情,惡惡同其行,謂王政之所思,不悟反以為黨。」乃仰天歎曰:「古之修善,自求多福。今之修善,乃陷大戮。死之日,願賜一幡,埋於首陽山側,上不負皇天,下不愧夷齊。」尚書霍諝以黨事無驗,表陳赦之。(汪。黃)──御覽卷四二七

〔一〕 見論語季氏篇,「惡」作「不善」。探湯者,喻去疾也。

岑晊傳

一五四 岑晊字公孝,高才絕人,五經六藝,無不洞貫。太守成瑨請為功曹,時謠曰:「南陽太守岑公孝,弘農成瑨但坐嘯。」〔一〕(汪。黃)──御覽卷二六四 ○ 書鈔卷七七(二)

〔一〕 姚、汪、黃三輯別引一條曰:「岑晊有高才,郭林宗、朱公叔等皆為友,李膺、王暢稱其有幹國器,雖在閭里,慨然有董天下之志。太守弘農成瑨下車,欲振威嚴,聞晊高名,請為功曹。」汪、黃皆言出書鈔卷七七,乃陳本也。孔本有二引,與御覽引多同,故不另列。陳本多妄增,已非袁書之舊,錄注中以備考。

賈彪傳

一五五 賈彪字偉節,遊京師,與郭林宗、〔李元禮〕等為談論之首〔一〕,一言一行,天下以為準的。黨〔錮〕事起〔二〕,彪謂同志曰:「吾不西行,大難不解。」即入關,設方略,天子為之大赦。(姚。汪。黃)──類聚卷五二 ○ 初學記卷二0

〔一〕 據初學記卷二0補。

〔二〕 據初學記卷二0補。

何顒傳

一五六 南陽何顒初見曹操,歎曰:「漢將亡,安天下者,必此人也。」操以是嘉之。(汪。黃)──御覽卷四四二

郭泰傳

一五七 郭林宗與陳留盛仲明書曰:「足下諸人,為時棟梁。」──文選卷四七袁彥伯三國名臣序贊注

韓卓傳

一五八 韓卓字子助,陳留人。臘日〔一〕,奴竊食祭其先人,卓義其心,即日免之〔二〕。(姚。汪。黃)──類聚卷五 ○ 范書符融傳注 白帖卷四 御覽卷三三 又卷五二六

〔一〕 說文卷四曰:「臘,冬至後三戌,臘祭百神。」漢代以十二月冬至後第三個戌日祭神祭祖,稱其為臘日。臘亦作「臈」。

〔二〕 汪文臺曰:「免,從良也。」即釋奴為平民。

皇甫嵩傳

一五九 皇甫嵩字義〔真〕〔一〕,安定朝那人〔二〕。善用兵,飲食舍止,必先將士,然後乃安。兵曹有受賂者,嵩曰:「公素廉清,必資用乏。」乃出錢賜之。吏羞慚而自殺。由是眾皆樂為致死。(汪。黃)──御覽卷四九一 ○ 又卷六四一

〔一〕 據御覽卷六四一補。

〔二〕 「那」二引皆誤作「郍」,逕正。

朱雋傳

一六0 朱雋擊黃巾賊趙弘於南陽,斬之。賊復以韓忠為帥。雋兵力少,不能急攻,乃先起土山以臨之,因偽修攻具,曜兵於西南。雋身自披甲,將精卒乘其東北,遂得入城,忠乞降。(汪。黃)──御覽卷三三六

董卓傳

一六一 雋年二十五〔一〕,其督戰訾寶負其屍而瘞之。(姚。汪。黃)──范書董卓傳注

〔一〕 雋,沮雋,射聲校尉。時護送獻帝東歸洛陽,於弘農東澗,為李傕所殺。

劉虞傳

一六二 太尉劉虞讓位于羊續〔一〕。(姚。汪。黃)──類聚卷四六 ○ 御覽卷二○七

〔一〕 此條僅引類聚之首句,餘文與羊續傳略同。詳見續傳及注。

袁紹傳

一六三 紹,司空逢之孽子,出後伯父成〔一〕。(姚。汪。黃)──范書袁紹傳注

〔一〕 范書本傳曰:「父成,五官中郎將。」三國志本傳裴注曰:「英雄記曰:紹生而父死,二公愛之。幼使為郎,弱冠除濮陽長,有清名。遭母喪,服竟,又追行父服,凡在冢廬六年。臣松之案:魏書云『紹,逢之庶子,出後伯父成』。如此記所言,則似實成所生。夫人追服所生,禮無其文,況於所後而可以行之!二書未詳孰是。」洪亮吉曰:「案魏書並云術異母弟。觀術與公孫瓚書,言紹非袁氏子,則孽子之言或信然。案英雄記,紹生而父死,後追行父服。范史亦載幼孤追服之事。今考逢以靈帝光和二年罷司空,復為執金吾而卒。紹中平三年,已為佐軍校尉,相距不過九年。且前又歷官郎令,復遭母憂與追服父服六年,後更歷侍御史、虎賁中郎將而為校尉,則逢卒時,紹久已逾成人,安得云幼孤與生而父死之說乎?紹斷非逢子可知。魏書『為術異母兄弟』,亦無所徵,當以陳、范兩書為是。裴松之注陳志,於紹為逢子,猶置疑詞,蓋亦不深考也。」洪說是。

陳弇傳

一六四 陳弇字叔明,陳留人。學尚書,躬自耕種,常有黃雀飛來,隨弇翱翔。(汪。黃)──御覽卷九二二 ○ 類聚卷九二 龍筋鳳髓判卷四

范丹傳

一六五 范丹字史雲,外黃人,為縣吏。年十八,棄衣物道邊,家以為死,遂西入關學。為萊蕪長,去官,於市賣卜,妻紡績以自給。辟公府,步行無〔車〕〔一〕,被囊自隨。常使兒捃麥,得五斛。鄉人〔尹臺〕遺之一斛〔二〕,囑兒曰:「莫令尊君知。」兒歸,不敢不道。丹即令并送六斛,言麥已雜,遂不取〔三〕。丹弟子愷見丹藩不完,載柴將藩之。時丹適行,還怒,敕子拔柴載還之。閭里歌之曰:「甑中生塵范史雲,釜中生魚范萊蕪。」自以性急,每為吏,常佩葦〔四〕。(姚。汪。黃)──御覽卷四二五 ○ 又卷二六七 又卷七0七 又卷八三八又卷五一二 范書范丹傳注

〔一〕 據御覽卷二六七補。

〔二〕 據御覽卷八三八補。又傳注亦然,而「鄉人」作「鄰人」。

〔三〕 范書本傳注作「遂誓不敢受」。

〔四〕 此條,姚輯引同傳注,黃輯則一一分引之,卻脫傳注。汪輯則合而引之。合引實始自明陳耀文,見天中記卷二七,文字稍異。今亦從之。

公沙穆傳

一六六 公沙穆有六子,時人號曰:「公沙六龍,天下無雙。」(汪。黃。俊)──御覽卷四九五

蔡順傳

一六七 蔡順母生時畏雷。母死之後,有雷,順走至墓側,曰「順在此」。太守韓崇恆差車,每雷,順乃乘至冢所。──書鈔卷一三九

隗相傳

一六八 隗相養母至孝,母喜飲江流,相常隆冬取水,後一朝橫石浮江,無有(南)〔難〕涉〔一〕,由是顯名〔二〕。(姚。汪。黃)──書鈔卷一六0

〔一〕 據諸輯引文改。

〔二〕 姚、黃不詳所出,汪曰出白帖,誤。

羅威傳

一六九 羅威母年七十,天寒,常以身溫席,而後授其處。(姚。汪。黃)──初學記卷一七

西域傳

一七0 西域出諸香、石蜜〔一〕。(汪。黃)──范書李恂傳注

〔一〕 汪輯下又引「罽,織毛為布者」。天游按:此句系李賢釋傳文「香罽」之「罽」字,與袁書無涉。黃輯刪而不錄,是。

散條

一七一 樂府左延年秦女休行曰:「始出上西門,遙望秦氏家。秦氏有好女,自名曰女休。女休年十五,為宗行報讎。左執白陽刀,右據宛景矛。讎家東南僵,女休西上山。上山四五里,關吏不得休〔一〕。女休前置辭:『生為燕王婦,今為詔獄囚。』刀矛未及下,攏〈阝童〉擊鼓赦書下。」〔二〕。(汪)──御覽卷四八一

〔一〕 疑「不」系「捕」之誤。

〔二〕 魏志杜夔傳曰:「自左延年等雖妙於音,咸善鄭聲,其好古存正莫及夔。」則延年系漢末樂師。不詳此引出自何傳,故入散條。

一七二 崔駰上書曰:「竊聞春陽發而倉庚鳴,秋風厲而蟋蟀吟,蓋氣使之然也。」〔一〕(汪)──御覽卷九四九

〔一〕 御覽標出袁宏後漢書。天游按:今本袁紀無此文,或「宏」系「崧」之誤,亦未可知。今暫錄于此以俟攷。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