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史书 寿康宝鉴 孝经 了凡四训 三字经 幼学琼林 论语 太上感应篇 弟子规 安士全书 黄石公素书 民间善书 四书五经 孟子 大学 中庸 诗经 尚书 礼记 周易 龙文鞭影 菜根谭 声律启蒙 二十四孝 蒙学经典 阴骘文 医学典籍 诸子百家 山水诗 田园诗 边塞诗 哲理诗 送别诗 思乡诗 爱国古诗 爱情古诗 抒情古诗 古诗十九首 古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 古诗 古词 婉约诗词 宋词精选 宋词三百首 名句 爱国诗句 爱情诗句 思乡诗句 离别的诗句 送别的诗句

謝承後漢書卷二

劉玄傳鄧曄

0一七 李淑諫更始曰:「夫三公上應垣宿,九卿下括河海。」〔一〕(姚。王。汪。黃)──初學記卷一二 ○ 書鈔卷五三 御覽卷二二八

〔一〕 姚、王二輯作李淑傳,非。

0一八 赤眉入長安時,式侯恭以弟盆子為赤眉所尊,故自繫。赤眉至,更始奔走,式侯從獄中出,參械出街中〔一〕,逢京兆尹解惲,呼曰:「解君載我,我更始之忠臣也。即帝敗,我弟又為赤眉所立。」惲使後車載之,前行見定陶王劉(禮)〔祉〕〔二〕,解其械言:「帝在渭中船上。」遂相隨見更始。(孫。汪。黃)──御覽卷六四三

〔一〕 械,說文曰:「桎梏也。」又曰:「桎,足械也。梏,手械也。」則系二械。此言參械,當復有頸械也。

〔二〕 據汪輯及惠棟補注改。

0一九 曄,南陽南鄉人,〔以〕勁悍廉直為名〔一〕。(姚。王。汪。黃)──范書隗囂傳注

〔一〕 范書點校本據汲古閣本補「以」字,今從之。又范書劉玄傳載曄初為更始執金吾,隗囂、張卬謀劫更始時,曄曾奉更始命圍攻囂府第。又光武帝紀載建武二年春正月,更始復漢將軍鄧曄降,即此鄧曄也。

李憲傳

0二0 陳眾辟州從事〔一〕,有劇賊淳于臨等數千人,攻縣殺吏。光武遣司空李通率師擊之,州牧惶怖,恐獲罪戾。眾於是自請以恩信曉喻降之,乘單車,駕白馬,往到賊所,以義告諭。臨素服名德,即降服。民生立祠,曰「白馬從事」。(孫。王。汪。黃)──御覽卷二六五

〔一〕 陳眾時任揚州從事。職官分紀卷四0此引首作「李憲於盧江自稱天子,揚州討之不能得」。天游按:據范書李憲傳,時憲已伏誅,揚州牧歐陽歙所討乃憲餘黨淳于臨。職官分紀引書,割裂傳文,多有舛訛,用之不可不慎,此其一例也。

鄧晨傳

0二一 鄧晨尚世祖姊新野公主。主為王莽兵所害。及薨,詔備主官屬法駕招迎主魂,與晨合葬於北邙。(孫。王。汪。黃。鈴木)──御覽卷五五四

鄧禹傳

0二二 赤眉盆子去長安,西入右扶風。鄧禹至長安中昆明池,率諸將齋戒,擇吉日入城,謁高帝廟,修禮祠祭,勞賜吏士。因收十二帝神主〔一〕,以故高廟郎來輔守高廟令,行京兆尹,承事按行,掃除諸園陵,為置卒吏奉守焉。遣輔奉主詣京師。(孫。王。汪)──御覽卷五三一

〔一〕 天游按:范書本傳作「收十一帝神主」。袁紀同謝書。然西漢高祖、惠、文、景、武、昭、宣、元、成、哀、平計十一帝,范書是。

0二三 赤眉陽敗,棄輜重走,車皆載土,以豆覆其上〔一〕。(姚。王。汪。黃。鈴木)──書鈔卷一一六

〔一〕 時赤眉東歸,禹率鄧弘與戰,中計大敗,僅得二十四騎逃歸宜陽。

岑彭傳曾孫熙

0二四 光武攻洛陽,朱鮪守之。上令岑彭說鮪曰:「赤眉已得長安,更始為胡殷所反害,今公誰為守乎?」鮪曰:「大司徒公被害,〔一〕鮪與其謀,誠知罪深,不敢降耳。」彭還,白上。上謂彭:「復往明曉之:夫建大事,不忌小怨。今降,官爵可保,況刑罰乎?」上指水曰:「河水在此,吾不食言!」(孫。王。汪。黃。鈴木)──文選卷四二阮元瑜為曹公作書與孫權注 ○ 又卷四三丘希範與陳伯之書注

〔一〕 此大司徒公,即更始大司徒劉縯也。

0二五 田戎擁眾夷陵,聞秦豐被圍,懼大兵方至,欲降。而妻兄辛臣諫戎曰:「今四方豪傑,各據郡國,洛陽地如掌耳,不如按甲以觀其變。」戎不從,乃留辛臣守夷陵,自將兵沿江泝沔止黎丘,刻日當降。而辛臣於後盜戎珍寶,從間道先降於岑彭,而以書招戎。戎疑必賣己,乃灼龜卜降,兆不吉中(折)〔坼〕〔一〕,遂止不降。(孫。王。汪。黃)──御覽卷七二五

〔一〕 據東觀記改。汪輯亦作「坼」。周禮卷二四占人曰「卜人占坼」。說文曰:「坼,裂也。」占人即視被灼龜甲之裂紋以定吉凶。坼,可通作拆,疑「折」或系「拆」之訛。

0二六 光武以岑彭為安南將軍。(孫。王。汪。黃。鈴木)──御覽卷二三九

0二七 岑熙遷魏郡太守〔一〕,人歌之曰:「我有枳棘,岑君伐之;我有蟊賊,岑君遏之。狗犬不驚,足下生氂。含哺鼓腹,焉知凶災。我嘉我生,獨丁斯時。美哉岑君,於戲在茲。」(姚。汪)──類聚卷一九 ○ 御覽卷四六五

〔一〕 岑熙,類聚卷一九誤作「岑胵」,而御覽卷四六五又誤作「岑晊」,今據范書本傳逕改。王謨輯無此引而有岑熙之目。

耿弇傳弟國弟子

0二八 胡爽曰〔一〕:「耿恭以甲兵守孤城於絕域。」(孫。王。汪。鈴木)──文選卷四0任彥昇奏彈曹景宗注

〔一〕 范書本傳「胡爽」作「鄭眾」。王輯據以逕改。

銚期傳

0二九 世祖與銚期出薊,至廣陽,欲南行。(孫。王。汪。鈴木)──水經注卷一三漯水注

祭遵傳從弟彤

0三0 祭遵為將軍〔一〕,取士皆用儒術,對酒設樂,必雅歌投壺。(姚。王。汪。黃。鈴木)──書鈔卷一0六 ○ 御覽卷五七0 事類賦注卷一一

〔一〕 御覽卷五七0引,無「軍」字,姚、汪、王、黃四輯皆然。天游按:范書本傳與書鈔引同,御覽偶脫耳。又姚之駰按:「此引出范升議謚疏。」

0三一 祭彤除偃師長,視事五年〔一〕,州課第一。(孫。黃。鈴木)──書鈔卷七八

〔一〕 黃輯據陳本,下多「縣無盜賊」四字。此當系陳禹謨據范書本傳所補。今從孔本。

馬武傳

0三二 馬武字子張,南陽人。為人好酒,豁達敢直言。時在御前,面折同列,以為笑樂。(孫。王。汪。黃。鈴木)──御覽三八九

馬援傳子廖

0三三 馬援卒後,有人上書譖之者。援妻孥惶怖,不敢以喪還舊塋,裁買城西數畝地,藁葬而已,賓客故人莫敢弔。會援妻子草索相連,詣闕請罪,帝乃出訟書以示之,方知所坐。上書訴冤,前後六上,辭甚哀切,然後得葬。(孫。王。汪。黃。鈴木)─御覽卷五五四

0三四 馬后履行節儉,事從簡約。馬廖慮以美業難終,上疏長樂宮,以勸成德政:「長安語曰:『城中好高髻,四方且一尺。城中好廣眉,四方畫半額。城中好大袖,四方全疋帛。』斯言如戲,有切事實。」(孫。王。汪。黃。鈴木)──御覽卷四九五

魯恭傳

0三五 魯恭為中牟令,使民信者也。(鈴木)──書鈔卷七八

魏霸傳

0三六 魏霸字喬卿,濟陰人。為鉅鹿太守。臨郡,終不遣吏歸鄉里,妻子不〔令〕到官舍〔一〕。常念兄嫂在家勤苦,己獨尊樂,故常服麤糲,不食魚肉之味。婦親蠶桑,子躬耕,與兄弟同苦樂,不得自異。鄉里慕其行,化之。(孫。王。汪。黃。鈴木)──初學記卷一七 ○ 御覽卷五一二 類林雜說卷一

〔一〕 據類林雜說卷一補。

劉寬傳

0三七 寬少學歐陽尚書、京氏易,尤明韓詩外傳。星官、風角、〔一〕筭歷,皆究極師法,稱為通儒。未嘗與人爭勢利之事。(姚。王。汪。黃。鈴木)──范書本傳注

〔一〕 李賢曰:「角,隅也。觀四隅之風占之也。」汪輯「角」作「隅」。

0三八 劉寬嘗行,有人失牛者,乃於路就寬車中認之。寬無所言,下駕步歸。有頃,認者得牛而送還,叩頭謝曰:「慚負長者。」寬曰:「物有相類,事容脫誤,幸勞見歸,何為謝也。」(姚。王。汪。黃。鈴木)──類聚卷九四

0三九 劉寬遷會稽太守,徵將作大匠,自下車,狗不夜吠。(孫。黃。鈴木)──書鈔卷七五

0四0 劉寬為太尉。嘗朝見,寬被酒沈醉,伏地睡。詔問:「太尉醉耶?」寬仰對曰:「臣不敢醉,但任重責大,憂心如醉。」(王。汪。黃。鈴木)──御覽卷四九七

宋弘傳

0四一 宋弘字仲子,為司空。帝姊湖陽公主新寡,帝與論朝臣美惡,以觀其意。主曰:「宋弘容德莫及。」帝曰:「方圖之。」後〔宋弘宴見,上〕引弘入〔一〕,令主坐屏風後,因謂弘曰:「〔諺言〕貴易交,富易妻〔二〕,人情乎?」弘曰:「〔臣聞〕貧賤之交不可忘〔三〕,糟糠之妻不下堂。」帝謂主曰:「事不諧矣。」(孫。王。汪。黃。鈴木)──御覽卷五一七 ○ 又卷四九五

〔一〕 據御覽卷四九五補。

〔二〕 同右。

〔三〕 同右。又其引「交」作「知」,與范書同。

郭躬傳弟子鎮子賀

0四二 郭賀字惠公〔一〕,潁川陽翟人也。父鎮,廷尉,以功封定潁侯〔二〕。薨,賀當襲爵,上書讓與弟。時詔書不聽,遂竄逃匿三年。孝順皇帝下大鴻臚,切責州郡求賀,強使就封國。(孫。汪。黃。鈴木)──御覽卷五一五

〔一〕 孫志祖按:「東漢有兩郭賀,一字喬卿。」黃奭亦曰:「藝文引『郭賀字喬卿』,此云『字惠公』,疑非一人。范史郭躬弟子鎮,鎮長子賀,又不云為荊州刺史,其為二人可知。今以其名同,故類敘之,以俟考覆。」汪輯亦然。天游按:華陽國志卷十二載,烏桓校尉郭堅之孫,名賀字喬卿,乃益州廣漢人氏,官至司隸校尉。即類聚所引者,今亦附於後。

〔二〕 「潁」原誤作「穎」,汪輯誤作「疑」,今據范書逕改。

0四三 郭賀字喬卿,為荊州刺史,到官有殊政,百姓歌曰:「厥德仁明郭喬卿,忠正朝廷上下平。」(姚。王。汪。黃。鈴木)──類聚卷一九

0四四 郭賀拜荊州刺史,有殊政。顯宗巡狩到南陽,特見嗟嘆,賜以三公之服,黼黻冕旒,敕行部去幨幃,令百姓見其容服,以彰有德〔一〕。(孫。王。汪。黃。鈴木)──御覽卷六八九

〔一〕 類聚卷五0引文與此多同,曰出華陽國志。天游按:華陽國志無此文。上條類聚注曰「事具職官部刺史篇」,則類聚卷五0所引亦當是謝書之文。

韋彪傳族子豹子著

0四五 盛夏多寒,韋彪上疏諫曰:「臣聞治政之本,必順陰陽。伏見立夏以來,當暑而寒,迨刑罰刻急,郡國不時令之所致也〔一〕。」(孫。王。汪。黃)──御覽卷三四

〔一〕 范書本傳「時令」上有「奉」字。汪輯補作「和」,黃輯因之。今仍宋本之舊。

0四六 韋彪上疏曰:「欲急世所務,當先除其患。其源在尚書,尚書典樞機,天下事一決之,不可不察。」(孫。王。汪。黃)──御覽卷二一二

0四七 韋氏為三輔冠族〔一〕。著少修節操,持京氏易〔二〕、韓詩,博通術藝。(姚。王。汪)──范書徐稚傳注

〔一〕 「韋氏」二字據汪輯逕補。

〔二〕 「持」本當作「治」,李賢避唐諱所改。

郭丹傳

0四八 郭丹〔一〕,太守杜詩薦為功曹〔二〕,丹荐長者自代。敕以丹事編署黃堂〔三〕。(姚。王。汪。黃。鈴木)──書鈔卷七七

〔一〕 丹字少卿,南陽穰人。

〔二〕 姚之駰按:「『薦為』,范作『請為』,是。」

〔三〕 蔡元培按:「『事』當為『筆』,本書『鄭吉持丹筆』。」蔡說當是。又黃堂,太守府之正堂也。天游按:御覽卷一七六引郡國志曰:「雞陂之側,即春申君子假居之殿也。後太守居之,以數失火故,塗以雌黃,遂名黃堂。」此郡國志,乃御覽引書目所列唐元和郡國志也,所敘必出自傳聞,不足為據。閱謝書可知,黃堂乃漢代習用之語,疑與文帝十五年召公孫臣申明土德事,改正朔,色上黃有關。

承宮傳

0四九 承宮少孤,年八歲,為人牧豕。鄉里徐子盛者,以春秋經授諸生數百。承宮過息廬下,樂其業,因就聽經,遂請留門下。(孫。王。汪。黃。鈴木)──御覽卷六一一

鄭均傳

0五0 帝東巡,過任城,乃幸鄭均舍,敕賜尚書祿,以終其壽,故人號為「白衣尚書」。(孫。王。汪。黃。鈴木)──御覽卷四七四

趙戒傳叔子典 典兄子溫 戒孫謙

0五一 戒字志伯,蜀郡成都人也。戒博學明經講授,舉孝廉,累遷荊州刺史。梁商弟讓為南陽太守,恃椒房之寵,不奉法。戒到州,劾奏之。遷戒河間相,以冀部難理,整厲威嚴。遷南陽太守,糾豪傑,恤吏人,奏免中官貴戚子弟為令長貪濁者。徵拜為尚書令,出為河南尹,轉拜太常。永和六年,特拜司空。(姚。王。汪。黃)──范書李固傳注

0五二 典,太尉戒之叔子也〔一〕。(姚。王。汪。黃。鈴木)──范書本傳注

〔一〕 范書本傳作「父戒,為太尉」,與此異。

0五三 典學孔子七經、河圖、洛書,內外藝術,靡不貫綜,受業者百有餘人。(姚。王。汪。黃。鈴木)──范書本傳注

0五四 典性明達,志節清亮。益州舉茂才,以病辭。太尉黃瓊、胡廣舉有道、方正,皆不應。桓帝公車徵,對策為諸儒之表。(王。汪。黃。鈴木)──范書本傳注

0五五 天子宗典道懿,尊為國師,位特進。七為列卿〔一〕,寢布被,食用瓦器。(姚。王。汪。黃。鈴木)──范書本傳注 ○ 御覽卷二四三

〔一〕 典先後任城門校尉、將作大匠、少府、大鴻臚、太僕、太常、衛尉,故曰「七為列卿」。

0五六 靈帝即位,典與竇武、王暢、陳蕃等謀共誅中常侍曹節、侯覽、趙忠等,皆下獄,自殺〔一〕。(姚。王。汪。黃。鈴木)──范書本傳注

〔一〕 范書本傳作「會病卒」。姚之駰按:「袁紀載陳、竇事,亦無趙典名。敘王暢事亦繁,而誅常侍事亦不列暢。此云下獄自殺,恐有舛謬。」

0五七 趙典兄子溫,遭歲大饑,散家糧以賑窮餓,所活萬餘人。(孫。王。汪。黃。鈴木)──御覽卷三五

0五八 謙字彥信,太尉戒之孫,蜀郡成都人。(姚。王。汪。黃)──范書獻帝紀注

桓譚傳

0五九 桓譚字君山,非毀諸儒〔一〕。年七十,補六安郡丞,感而作賦,因思大道,遂發病。哀、平時位不過郎〔二〕。(姚。王。汪。黃)──書鈔卷一0二

〔一〕 四輯「諸」均作「俗」,范書本傳亦然。此作「諸」,誤。

〔二〕四輯均脫末句。孔本所標書名僅「後漢」二字,今從諸輯以錄之,存而備考。

鮑永傳曾孫昂

0六0 節士鮑昂,有鴻漸浮雲之志。(孫。王。汪)──文選卷二五盧于諒贈劉琨詩注

郅惲傳子壽 鄭敬

0六一 郅壽字伯考〔一〕,為尚書令,朝廷有疑義,帝特進見,決謨帷幄。帝深嘉之,擢拜京兆尹。(孫。黃。鈴木)──書鈔卷五九

〔一〕 孔本「郅」原誤作「邳」,據陳本改。黃輯入傅翻傳,非。

0六二 鄭敬字次都,〔為新遷功曹〕〔一〕。〔隱於蟻陂〕〔二〕,釣於大澤,〔嘗與同郡鄧敬〕折芰而坐〔三〕,以荷薦肉〔四〕,瓠瓢盛酒,〔言談彌日〕〔五〕,琴書自娛。(孫。王。汪。黃)──御覽卷三九三 ○ 又卷八三四 又卷九九九 文選卷三八任彥昇為范尚書讓吏部封侯表注

〔一〕 據御覽卷九九九補。新遷,原名新蔡,王莽所改,屬汝南郡。

〔二〕 據御覽卷八三四補。

〔三〕 據御覽卷九九九補。

〔四〕 文選卷三八任彥昇為范尚書讓吏部封侯第一表注「荷」作「蒲」。

〔五〕 據御覽卷九九九補。

郎顗傳

0六三 郎顗上書曰:「去年閏月,白氣從天苑入玉井,西將有叛戾之患。金精之變,太尉所掌,宜責以災異。」〔一〕(王。汪。黃。鈴木)──御覽卷一五

〔一〕 乃順帝陽嘉二年顗所條上便宜七事之第五事。

0六四 郎顗上事曰:「入歲常有霜氣〔一〕,月不舒光,日不宣耀。陛下倦於萬機,政有闕也〔二〕。」(孫。王。汪。黃。鈴木)──御覽卷八七八

〔一〕 范書本傳作「蒙氣」,是。

〔二〕 顗復條便宜四事,此即第一事。

0六五 郎顗章曰:「陛下寬不容非。」(孫。王。黃。鈴木)──文選卷四六任彥昇王文憲集序注

杜詩傳

0六六 為南陽太守,造作水排,鑄為農器,用力少,百姓便之。修理疆界陂塘,開拓土田〔一〕,郡內殷足,民悅其德。時人方之召伯〔二〕,俗語曰:「前有召父,後有杜母。」(姚。王。汪。黃。鈴木)──書鈔卷七四(二)

〔一〕 「理」本當作「治」,「開」本當作「廣」,前者避唐高宗諱,後者避隋煬帝諱也。

〔二〕 召伯者,召信臣也。漢書循吏傳載:召信臣為南陽太守,「行視郡中水泉,開通溝瀆,起水門提閼凡數十處,以廣溉灌,歲歲增加,多至三萬頃。民得其利,畜積有餘」。「吏民親愛信臣,號之曰召父」。

張堪傳

0六七 張堪字君遊,年十六,受業長安,志美行勵,諸儒號曰「聖童」。世祖即位,拜為郎中。(姚。王。汪。黃。鈴木)──書鈔卷六三

0六八 張堪為漁陽太守,勸民耕種,百姓歌曰:「桑無附枝,麥穗兩歧,張君為政,樂不可支。」(姚。王。汪。黃。鈴木)──類聚卷八八 ○ 御覽卷九五五

蘇章傳

0六九 蘇章字士成,北海人。負笈追師〔一〕,不遠萬里〔二〕。(姚。王。汪。黃。鈴木)──書鈔卷一三五 ○ 御覽卷七一一 一切經音義卷一0

〔一〕 一切經音義卷一0引,「追師」作「隨師」。又引風土記曰:「笈謂學士所以負書箱,如冠箱而卑者也。」

〔二〕 王謨按:「范書蘇章字孺文,扶風平陵人。順帝時為冀州刺史。此蘇章字與籍里不同,疑當別為一人。」王說是。

羊續傳

0七0 羊續為廬江太守,瓦器盛漿。(孫。王。汪。鈴木)──書鈔卷一四四

0七一 續字興祖,為南陽太守。郡內多尚奢麗,續深病之,常敝衣薄食,車馬羸敗。(鈴木)──書鈔卷三八

0七二 羊續為南陽太守,志在矯俗,裳不下膝,彈琴出肘。(姚。王。汪。黃)──御覽卷三六九

0七三 羊續為南陽太守,鹽豉共一角〔一〕,三輔之最。(姚。汪。黃。鈴木)──書鈔卷一四六 ○ 御覽卷八五五

〔一〕 御覽卷八五五引「一角」作「壺」字。事物紀原卷九作「器」。

0七四 羊續字叔祖〔一〕,〔泰山人〕〔二〕。為南陽太守〔三〕,以清率下,〔計日受俸,以作乾〕〔飯〕〔四〕,唯臥一幅布綯,〔穿〕敗〔五〕,糊紙補之。(姚。王。汪。黃。鈴木)──初學記卷二一 ○ 書鈔卷三八 御覽卷四二五 又卷六九九又卷七0七 事類賦注卷一五

〔一〕 天游按:書鈔卷三八、御覽卷四二五、又卷七0七均作「字興祖」,本傳第二條及范書本傳亦然,此作「叔祖」,誤。今存此異文。

〔二〕 據御覽卷四二五補。

〔三〕 書鈔卷三八、御覽卷四二五、又卷六九九諸引,「南陽」均作「廬江」。除姚輯、鈴木輯稿外,均從之,非。

〔四〕 據書鈔卷三八補。俞本作「半月一炊」。

〔五〕 據書鈔卷三八、御覽卷四二五補。

0七五 羊續為南陽太守,好啖生魚。府丞焦儉以三月望餉鯉魚一尾〔一〕,續不違意,受而懸之于庭,少有皮骨。明年三月,儉復饋一魚。續出昔枯魚以示儉,〔以杜其意〕〔二〕,遂〔終身〕不復食〔三〕。(姚。王。汪。黃。鈴木)──書鈔卷三八 ○ 御覽卷九三六 又卷四二五

〔一〕 御覽卷九三六「焦儉」作「侯儉」。范書本傳與書鈔同。

〔二〕 據御覽卷四二五補。

〔三〕 據御覽卷九三六補。

0七六 羊續為南陽太守。妻與子秘俱往郡舍,續自取資臧,惟有布衾凋弊,麥數斛而已。續謂祕曰:「吾俸如此。」使歸。(鈴木)──書鈔卷三八

0七七 羊續為南陽太守,妻與子祕俱到官,閉門不納妻子。〔病困〕(因)〔一〕,謂祕曰:「吾有馬一匹,賣以買棺;牛車一乘,載喪歸,勿受郡送。」(姚。王。汪。黃。鈴木)──書鈔卷三八

〔一〕 據姚、汪二輯改。范書亦然。

0七八 靈帝欲以羊續為太尉。時拜三公者,皆輸東園禮錢千萬,令中使督之,名為「左騶」。其所之往,輒迎致禮敬,厚加賜賂。續乃坐使人於單席,舉縕袍而示之,曰:「所資惟斯而已。」故不登三公位,而徵為太常卿。(姚。王。汪。黃。鈴木)──書鈔卷五0

賈琮傳

0七九 先時交趾屯兵反,有司舉賈琮為刺史,即移書告示,使其安資業。百姓歌之曰〔一〕:「賈父來晚,使我先反。今見清平,吏不敢飯。」(姚。王。汪。黃。鈴木)──類聚卷五0 ○ 書鈔卷三五

〔一〕 范書本傳作「巷路為之歌」云云。按書鈔卷三五標目作「巷路歌來晚」,與類聚所引異。

0八0 賈琮為冀州刺史。舊典傳車驂駕,(乘)〔垂〕赤帷裳,〔一〕迎於州界。及琮之部,升車言曰:「刺史當遠視廣聽,糾察美惡,何乃垂帷帳以自掩塞!」乃命御者褰之。百城聞風,〔自然悚震〕〔二〕。(姚。王。汪。黃。鈴木)──書鈔卷七二 ○ 類聚卷五0

〔一〕 據汪輯及本條下文改。

〔二〕 據類聚卷五0補。

0八一 賈琮為交趾刺史,在事九年〔一〕,為十三州最。(姚。王。汪。黃。鈴木)──書鈔卷七二

〔一〕 陳、俞本作「在任三年」,系據范書所改,姚、汪二輯均從之。

陸康傳

0八二 康字季甯,少惇孝悌,勤修操行,太守李肅察孝廉。肅後坐事伏法,康斂尸送葬還潁川,行服。禮終,舉茂才,歷三郡太守,所在稱治。後拜廬江太守。(姚。王。汪。黃)──吳志陸績傳注

馮魴傳孫石

0八三 馮魴〔孫石〕為侍中〔一〕,稍遷衛尉,能取悅當時,為安帝所寵。帝幸其府,留飲十日,賜駭犀玉具(綬)〔劍〕〔二〕、佩刀、紫艾綬、玉玦。(姚。王。汪。黃。鈴木)──初學記卷二0(二) ○ 書鈔卷一九(二)

〔一〕 據汪輯補。

〔二〕 據書鈔卷一九改。東觀記、袁紀、范書皆作「劍」。

虞延傳

0八四 莽貴人魏氏以椒房之寵,威傾郡縣〔一〕。(姚。汪。黃)──范書本傳注

〔一〕 時延任陳留戶牖亭長,以魏氏賓客放縱,率吏卒突入其家捕之。

0八五 養育成人,以妻同縣人王氏〔一〕。(姚。汪。黃)──范書本傳注

〔一〕 延從女弟在孩乳,其母棄之溝中。延哀而收養之。

0八六 虞延除細陽令,歲時伏臘,遣徒繫各使還家,並感之,應期而歸。(孫。鈴木)──書鈔卷七八

0八七 陳留虞延為郡督郵。光武巡狩至外黃〔一〕,問延園陵柏樹株數,延悉曉之,由是見知。(姚。王。汪。黃。鈴木)──類聚卷八八 ○ 御覽卷九五四 事類賦注卷二五

〔一〕 東觀記、范書本傳均作「小黃」,而袁紀同此引。天游按:二縣皆屬陳留郡。光武所問乃高帝母昭靈后園陵事,據續漢郡國志注引漢舊儀曰:「高祖母起兵死縣北,為作陵廟於小黃。」范書本傳注引漢舊儀亦同,則作「小黃」是。

0八八 車駕幸洛陽〔一〕,詔留虞延督郵從駕。──書鈔卷七七

〔一〕 據范書本傳,「洛陽」系「魯」之誤。

0八九 虞延〔字子大〕〔一〕,辟司徒侯霸府。正旦,百官朝賀。上望見延在公府掾屬中,馳小黃門問曰:「故陳留督郵虞延非耶?」對曰:「是。」遂前召見。〔拜公車令〕〔二〕。(王。汪。黃。鈴木)──御覽卷二0九

〔一〕 據職官分紀卷五補。

〔二〕 同右。

0九0 虞(因)〔延〕遷(日南)〔南陽〕太守〔一〕,廣宣德化,勤修政教,寬刑宥罰,囹圄空虛,盜賊弭息。(姚。王。汪。黃)──書鈔卷七五

〔一〕 皆據陳、俞本所改。

0九一 帝賜輿馬、衣服、劍、佩刀,錢二萬〔一〕。南陽計吏歸,具以啟延。延知衍華不副實,行不配容,積三年不用。於是上自敕衍稱南陽功曹詣闕。(姚。王。汪。黃)──范書本傳注

〔一〕 帝所賜者乃新野功曹鄧衍也。時值永平初,衍以外戚小侯預朝會,容姿趨步,有出於眾,故賜。後明帝親召拜衍為郎中,以不服父喪,帝始服虞延之明察。

0九二 身歿之後〔一〕,家貧空,子孫同衣而出,并日而食。(姚。王。汪。黃。鈴木)──范書本傳注

〔一〕 以不上報楚王謀反事,詔書切讓,遂自殺。

周章傳

0九三 周章為郡功曹〔一〕,拔佩刀〔二〕。(鈴木)──書鈔卷七七

〔一〕 「功」原誤作「公」,逕改。

〔二〕 范書本傳曰:「時大將軍竇憲免,封冠軍侯就國。章從南陽太守行春,至冠軍,太守欲謁憲,升車,章拔佩刀絕馬鞅乃止。」

鄭弘傳

0九四 其曾祖父本齊國臨淄人,官至蜀郡屬國都尉。武帝時,徙強宗大姓,不得族居〔一〕,將三子移居山陰,因遂家焉。長子吉,雲中都尉、西域都護。中子兗州刺史。少子舉孝廉,理劇東部候也。(姚。王。汪。黃。鈴木)──范書本傳注 ○ 西漢年紀卷一三

〔一〕 西漢年紀卷一三曰:「(元朔二年)三月乙亥晦,日有食之。夏,詔強宗大族,不得族居。」注出謝書,與本傳注略異。

0九五 為靈文鄉嗇夫,愛人如子。(姚。王。汪。黃。鈴木)──范書本傳注

0九六 〔鄭弘字巨君,為騶令〕〔一〕,勤行德化,部人王逢等得路遺寶物〔二〕,懸於道衢,求主還之。魯國當春大旱,五穀不豐,騶獨致雨偏熟。永平十五年,蝗起泰山,流被郡國,過騶界不集。郡因以狀聞,詔書以為不然,遣使案行,如言〔二〕。(姚。王。汪。黃。鈴木)──范書本傳注 ○ 類聚卷八三御覽卷二六七 又卷八0二

〔一〕 據御覽卷二六七補。「騶」原誤作「鄒」,據范書逕改。

〔二〕 類聚卷八三「部人」作「鄹人」。

〔三〕 汪輯所注出處尚有書鈔卷七八,與陳、俞本同,而孔本作會稽典錄,類聚卷一00引亦然。今從孔本,故不錄。

0九七 〔鄭弘為臨淮太守〕〔一〕,消息繇賦,政不煩苛,〔修身率下,臨事詳慎〕〔二〕。行春天旱,隨車致雨。〔有兩〕白鹿方道〔三〕,夾轂而行。弘怪問主簿黃國曰:「鹿為吉為凶?」國拜賀曰:「聞三公車轓畫作鹿,明府必為宰相。」〔後弘果為太尉〕〔四〕。(姚。王。汪。黃。鈴木)──范書本傳注 ○ 書鈔卷五0 類聚卷四六 又卷九五 初學記卷一一 御覽卷一九 又卷二0七 又卷二六0 又卷五四三 書鈔卷七五(二) 又卷八五 事類賦注卷二三 晏公類要卷二0

〔一〕 據書鈔卷五0、類聚卷四六補。

〔二〕 據書鈔卷七五補。

〔三〕 據書鈔卷五0、類聚卷四六、卷九五、初學記卷一一補。

〔四〕 同右。

0九八 尚書郎,舊典秩滿遷令、長。鄭弘為僕射,奏以臺職任尊而賞薄,人無樂者,請使郎補二千石,自此始也。(姚。王。汪。黃。鈴木)──御覽卷二一五

0九九 鄭弘為太尉,固讓不就。西曹掾曰:「天子已白陵廟,宜當拜。」(姚。王。汪。黃)──書鈔卷五一

一00 (章)〔元〕和元年〔一〕,有詔以鄭弘為太尉。時旱,朝廷百僚皆暴請雨。夏炎熱,小雨,群官即還舍。弘彌日不旋,大雨澍,稼穡遂豐。(孫。王。汪。黃。鈴木)──御覽卷一一

〔一〕 據天中記卷三改。

一0一 永平之初〔一〕,太尉鄭弘臨朝蹇諤,日旰忘食〔二〕。(王。汪。黃)──書鈔卷五一

〔一〕 黃奭以為弘為太尉在章和元年,非在永平初者,疑其為二人,故依陳本而別作鄭洪傳。天游按:弘任太尉在元和元年,元和三年免,事見范書章帝紀。汪輯改「永平」作「永和」,黃輯以為當在章和初,均誤。此「永平」當作「元和」。

〔二〕 書鈔注此條出自謝丞集。疑「集」系「書」之誤。

一0二 鄭弘字巨君,為太尉,舉將第五倫為司空〔一〕,班次在下。每正朔朝見,弘必曲躬自卑。上〔問知其故,遂聽〕置雲母屏風〔二〕,分隔之,由此以為故事。(姚。王。汪。黃。鈴木)──書鈔卷五一 0 類聚卷六九又卷四六 初學記卷一一 又卷二五 御覽卷二0七 又卷七0一

〔一〕 「舉將」原誤倒,據御覽卷二0七以正。初第五倫為會稽太守,署鄭弘為督郵,復舉孝廉。故倫為弘之舉將,弘乃倫之故吏。東漢時故吏舉將有君臣名分,一般終身不敢違逆,故弘見倫,雖位高而每卑下之。

〔二〕 據類聚卷六九、初學記卷二五補。書鈔卷五一僅有「知之」二字。

梁竦傳

一0三 和帝追封謚皇太后父梁(松)〔竦〕為褒親愍侯〔一〕,改殯,賜東園畫棺、玉匣、衣衾〔而葬之〕〔二〕。(姚。王。汪。黃。鈴木)──書鈔卷九二 ○ 初學記卷一四 御覽卷五五一

〔一〕 三引皆誤作「松」,據袁紀、范書以正。

〔二〕 據御覽卷五五一補。又錦繡萬花谷後集卷二二作「賜東園轜車、朱壽器、銀鏤黃玉匣。」

一0四 梁冀執金吾,歲朝,托疾不朝。司隸楊雄治之,詔以二月俸贖罪。(孫。汪。黃。鈴木)──御覽卷二三七

一0五 梁不疑子為潁陰侯,胤子為城父侯〔一〕,冀一門〔前後七封〕〔二〕,三皇后,六貴人,二大將軍,夫人、女侯邑稱君七人,尚公主三人,其餘卿、將、尹、校五十七人。梁氏在位二十餘年,窮極滿盛,威行內外,百僚側目,莫敢違命。(姚。王。汪。黃。鈴木)──初學記卷一八(二) ○ 御覽卷四七0

〔一〕 不疑子名馬,胤子名桃。

〔二〕 據御覽卷四七0補。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