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史书 寿康宝鉴 孝经 了凡四训 三字经 幼学琼林 论语 太上感应篇 弟子规 安士全书 黄石公素书 民间善书 四书五经 孟子 大学 中庸 诗经 尚书 礼记 周易 龙文鞭影 菜根谭 声律启蒙 二十四孝 蒙学经典 阴骘文 医学典籍 诸子百家 山水诗 田园诗 边塞诗 哲理诗 送别诗 思乡诗 爱国古诗 爱情古诗 抒情古诗 古诗十九首 古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 古诗 古词 婉约诗词 宋词精选 宋词三百首 名句 爱国诗句 爱情诗句 思乡诗句 离别的诗句 送别的诗句

司馬彪續漢書卷一

[周天游輯注]

光武帝紀

00一 世祖微時,繫南鳴市,獄市吏以一笥飯與之。(汪)──御覽卷七一一

00二 伯昇賓客劫人〔一〕。上避吏於新野鄧晨家。(姚。汪)──范書光武帝紀注

〔一〕 范書作「多為小盜」。

00三 諸于繡〈衤屈〉〔一〕(汪)──范書光武帝紀注

〔一〕 范書「〈衤屈〉」作「镼」。李賢曰:「前書音義曰:『諸于,大掖衣也。如婦人之袿衣。』字書無『镼』字。」又曰:「揚雄方言曰:『襜褕,其短者,自關之西謂之繡〈衤屈〉。』郭璞注云:『俗名〈衤屈〉掖。』據此,即是諸于上加繡〈衤屈〉,如今之半臂也。」續漢志云此乃婦人衣也。

00四 是時上平河北,過邯鄲。林進見〔一〕,言赤眉可破。上問其故,對曰:「河水從列人北流,如決河水灌之,皆可令為魚。」上不然之。(姚。汪)──范書光武帝紀注

〔一〕 林,趙繆王元之子。五鳳二年元坐殺謁者,會薨國除。又東觀記里「林」作「臨」。

00五 時冰滑馬僵,乃各以囊盛沙,布冰上度焉〔一〕。(姚。汪)──范書光武帝紀注

〔一〕 時王郎勢盛,移檄購光武十萬戶。光武自薊南奔,乘冰得渡呼沱河。

00六 更始使侍御史黃黨封上為蕭王。(姚。汪)──范書光武帝紀注

00七 彊華〔一〕,潁川人也。(姚。汪)──范書光武帝紀注

〔一〕 光武在長安求學時之同舍生。後自關中奉赤伏符以獻光武,光武遂稱帝。

00八 建武初,令天下繫囚減罪一等,出縑贖罪,輕重有差〔一〕。──白帖卷四七

〔一〕 疑「初」系「末」之誤,此詔與建武二十九年詔頗相似。

00九 建武二年,詔曰:「其赦天下,惟〔酷吏〕殘賊〔一〕,用刑戮深刻,獄多冤人,朕甚愍之。自今已後,有犯者,將正厥辜。〔與中二千石、諸大夫、博士、議郎有刑罰〕〔二〕。(姚。汪)──類聚卷五二 ○ 初學記卷二0

〔一〕 據汪輯補。

〔二〕 據初學記卷二0補。

0一0 光武建武二年,野蠶成繭,野民收其絮。(姚。汪)──類聚卷六五 ○ 御覽卷八一九 又卷八二五

0一一 中元元年二月,上東巡狩至山,封泰山,柴祭。禪於梁陰。夏四月,大赦天下。──書鈔卷九一

0一二 昔羿、寒浞篡夏數十年,少康生,為(牧人)〔仍牧正〕〔一〕,能修德復夏,厥勳大矣,然尚有虞思及靡、有鬲內外之助。〔二〕至于光武,承王莽之篡,起自匹庶,一民尺土,靡有憑焉。發跡於昆陽,以數千屠百萬,非膽智之至,孰能堪之?討賊平亂,克復漢業,號稱中興,雖初興者,無以加之矣。中國既定,柔遠以德〔三〕,愛慎人命,下及至賤〔四〕,武功既〔備,抗文德,修經術〕,〔五〕勳績宏矣。(姚。汪)──類聚卷一二 ○ 御覽卷九0

〔一〕 據御覽卷九0改補。左傳哀公元年伍員曰:「昔有過澆殺斟灌以伐斟鄩,滅夏后相,后緡方娠,逃出自竇,歸于有仍,生少康焉。為仍牧正。」杜預曰:「牧官之長。」

〔二〕 虞思,有虞氏酋長。少康逃至有虞,虞思妻之以二女,有田一成,眾一旅。見左傳哀公元年伍員之語。又靡,夏之舊臣,逃奔有鬲氏,收斟灌、斟鄩二國之餘燼,以滅寒泥而立少康。見左傳襄公四年魏絳之語。

〔三〕 光武從耿國策,立比為南單于。故自建武二十六年起,烏桓、鮮卑保塞自守,北虜遠遁,中國少事。

〔四〕 光武於建武十一年、十二年、十三年、十四年連續五次下詔,免奴婢為庶人。

〔五〕 類聚卷一二作「武功既抗,文德術修」。今據御覽卷九0改補。

明帝紀

0一三 明帝為光武起廟,號世祖廟。──文選卷一班孟堅東都賦注

0一四 明帝永平二年正月辛未,宗祀光武於明堂。祀畢,升靈臺,望雲物,大赦天下。(汪)──初學記卷二0

0一五 永平四年,詔曰:「比來水旱饑饉,加有軍旅,正旦無陳朝賀之儀。」(汪)──御覽卷二九

章帝紀

0一六 建初五年,零陵女子傅寧宅內,生紫芝五株,長者尺四寸,短者七八寸。太守沈豐使功曹齎芝以聞,帝告示天下。〔一〕(姚。汪)──御覽卷九八五 ○ 類聚卷九八

〔一〕 類聚卷九八作「章帝建初五年,零陵獻芝草」。復引論衡,文與御覽多同,或御覽誤也。

0一七 章帝徵能術者,深諸家曆,以為四分之曆〔一〕。──書鈔卷一五三

〔一〕 時待詔張盛、京房、鮑業、楊岑等共課之,歲餘,以盛等所中多,遂於元和二年二月甲寅,頒用四分曆。

0一八 章帝元和二年二月,帝東巡狩泰山,至于岱宗,柴望,秩山川群神,大赦天下。(姚。汪)──初學記卷二0

0一九 章和元年,安息國遣使獻師子、符枝〔一〕,形似麟而無角。(姚。汪)──初學記卷二九 ○ 御覽卷八八九 范書班超傳注

〔一〕 范書章帝紀章和元年作「月氏國遣使獻扶拔、師子」,班超傳略同。安息國來獻作二年事,時章帝已崩。初學記所引誤,又「枝」系「拔」之訛。疑「形似麟而無角」系注文,徐堅等誤入正文耳。

和帝紀

0二0 條支國出師子、犀牛。(姚。汪)──初學記卷二九

0二一 論曰:孝和年十四,能折外戚驕橫之權,即昭帝斃上官之類矣〔一〕。朝政遂一,民安職業,勤恤本務,苑囿希幸,遠夷稽服,西域開泰〔二〕,郡國言符瑞八十餘品,咸懼虛妄,抑而不宣云爾。(汪)──御覽卷九一

〔一〕 永元四年,翦除竇憲黨羽,憲及其弟篤、景俱自殺。上官者,上官桀也。其與憲均為外戚,爭權跋扈,皆以謀反罪死。昭帝於元鳳元年誅左將軍上官桀,亦年十四,故司馬彪舉以相方耳。

〔二〕 永元六年,班超大破焉耆、尉犁,至此西域五十餘國俱內附。

安帝紀

0二二 殤帝崩,太后與兄車騎將軍鄧騭定策禁中。其夜使騭持節以王青蓋車迎安帝,齋於殿中。(汪。鈴木)──御覽卷五三0

0二三 安帝加元服,大赦,賜公卿金帛〔一〕。──御覽卷五四0

〔一〕 原「安帝」下尚有「靈帝」二字,「大赦」上有「并」字,乃引者並而言之,今分屬二帝紀。

0二四 鴻池在雒陽東二十里〔一〕。(姚。汪)──范書安帝紀注

〔一〕 永初三年,安帝詔以鴻池假貧民。

0二五 永初四年詔:「比年饑,加有軍旅嚮衛,且勿設戲作樂,正旦無陳充庭車。」〔一〕(汪)──書鈔卷一五六

〔一〕 全後漢文引此詔,「嚮」下有「者」字,嚴可均注:「此詔有脫誤。」又「車」原誤作「軍」,據嚴校而逕改。

0二六 永初六年正月甲寅,謁宗廟〔一〕。(汪)──范書安帝紀注

〔一〕 范書作「七年春正月庚戌」,李賢以為范書誤。

0二七 元初中,會稽大疫,使光祿大夫將醫巡行〔一〕。(汪)──御覽卷七四二

〔一〕 范書「醫」上有「太」字,疑此脫。

0二八 上賜衛尉馮石寶劍、玉玦、雜繒布等〔一〕。(汪)──范書安帝紀注(二)

〔一〕 建光元年九月,帝幸衛尉馮石府,賜此諸物。

0二九 安帝崩,太子前廢〔一〕,後無餘子,皇后與兄閻顯謀,以北鄉侯犢為帝嗣〔二〕。三月,立北鄉侯,皇太后臨朝。十月辛亥,北鄉侯薨。顯及江京等徵濟北、河間王子,欲以為嗣。中黃門孫程、王康等十九人,共討京等,迎立濟陰王。(汪)──御覽卷九一 ○ 范書安帝紀注

〔一〕 延光三年九月,常侍江京等譖毀太子保,遂廢為濟陰王。詳見順帝紀。

〔二〕 范書「犢」作「懿」,東觀記同續書。李賢曰「蓋二名」。

順帝紀

0三0 帝為太子,四歲避疾,當阿母王聖第新治,乳母王男、廚監邴吉以為犯上忌,不可御,與江京、樊豐及聖二女永等相是非。聖、永誣譖男、吉,皆物故。太子思戀男等,數為之歎息。聖、永懼有後害,遂與京、豐等共構太子,坐廢為王。(汪)──御覽卷九二

0三一 順帝詔曰:「死則委尸原野。」〔一〕──文選卷五七顏延年陽給事誄注

〔一〕 嚴可均以為是遺詔中語。

沖帝紀

0三二 沖帝建康元年九月,京師及太原、雁門地震,二郡沙涌裂〔一〕。(姚。汪)──書鈔卷一五九

〔一〕 范書作「水涌土裂」,是。又「二郡」作「三郡」,非。續漢志僅言九月丙午京師地震,不及二郡。

桓帝紀

0三三 時登等有玉印五〔一〕,皆如白石,文曰「皇帝信璽」、「皇帝行璽」,其三無文字。璧二十二,珪五,鐵券十一,開王廟,帶玉綬,衣絳衣,相署置也。(姚。汪)──范書桓帝紀注

〔一〕 登,蓋登也。延熹八年起事於勃海郡,同年失敗被殺。

0三四 〔桓帝〕祠老子於濯龍中〔一〕,設華蓋(八)〔之〕座〔二〕,〔用淳金釭器〕〔三〕。(姚。汪)──御覽卷七0二 ○ 又卷七五六

〔一〕 據御覽卷七五六補。

〔二〕 據續漢祭祀志改。

〔三〕 據御覽卷七五六補。又初學記卷二四、御覽卷一九七引作「濯龍園在洛陽西北角」,當系注文,故附於此。

靈帝紀

0三五 孝靈皇帝諱宏,章帝玄孫,河間孝王曾孫,解瀆亭侯淑之孫,萇之子也。母曰董姬。萇薨,上襲爵為侯。永康元年十二月,桓帝崩。先是數有皇子,夭昏不遂,太后與父竇武定策禁中。建寧元年正月,徵到,止夏門亭。〔使竇武持節〕以王青蓋車迎入于殿〔中〕〔一〕,即皇帝位,太后臨朝。(汪)──御覽卷九二 ○ 又卷一九四

〔一〕 據御覽卷一九四補。

0三六 靈帝封河間王子庾為濟南王,奉帝父孝仁祀。(汪)──御覽卷一九九

0三七 置永樂宮,儀如桓帝尊匽貴人之禮〔一〕。(姚。汪)──范書靈帝紀注

〔一〕 范書注曰此引出續漢志,然續漢志無此文,疑「志」系「書」之訛。汪輯入靈帝紀,今亦從之。

0三八 建寧四年〔正月〕〔一〕,帝加元服,大赦天下,〔賜公卿金帛〕〔二〕。(汪)──書鈔卷八四 ○ 御覽卷五四0 又卷九二

〔一〕 據御覽卷九二補。

〔二〕 據御覽卷五四0補。

0三九 唐珍,中常侍唐衡弟〔一〕。(姚。汪)──魏志董卓傳注

〔一〕 熹平二年,太常唐珍為司空。珍,潁川人。

0四0 漢武帝禮登中岳,聞言萬歲聲三,於是以三百戶封奉祠,命曰崇高邑。至後漢靈帝,復改崇高為嵩高焉〔一〕。──初學記卷五

〔一〕 此熹平五年事。范書「邑」作「山」。

0四一 郁,中常侍孟賁之弟〔一〕。(姚。汪)──蜀志孟光傳注

〔一〕 太常孟郁,河南人,熹平六年為太尉。

0四二 光和元年,初置鴻都門,生本頗以經學相引。後詔能為尺牘辭賦及工書鳥篆相課試〔一〕,至千人。皆尺一敕州郡、三公舉用辟召〔二〕,或典州郡,入為尚書、侍中,封侯賜爵。(汪)──御覽卷九二 ○ 又卷七四九

〔一〕 「詔」本誤作「試」,據汪校改。又「工」原誤作「王」,據御覽卷七四九改。

〔二〕 尺一,詔書之代稱。范書陳蕃傳曰:「尺一選舉,委尚書三公。」李賢曰:「尺一謂板長尺一,以寫詔書也。」

0四三 張顥,中常侍張奉弟〔一〕。(姚。汪)──魏志董卓傳注

〔一〕 顥,常山人,光和元年亦由太常任太尉。

0四四 靈帝數遊於西園,令後宮采女為客舍,主身為商賈,行至客舍,采女下酒,因共飲食。(汪)──御覽卷八四七

0四五 四年〔一〕,於後宮與宮人為列肆販賣,使相偷盜爭鬬,上臨視以為樂。又於西園令狗帶綬,著進賢冠。(汪)──御覽卷九二 ○ 又卷八二八

〔一〕 指光和四年。

0四六 靈帝光和六年,〔冬大寒,北海、東萊、琅邪〕井中冰厚尺餘〔一〕。(冬)大有年〔二〕。(汪)──書鈔卷一五六 ○ 事類賦注卷八

〔一〕 據事類賦注卷八補。

〔二〕 據事類賦注卷八刪。

0四七 三十六萬餘人〔一〕。(汪)──范書靈帝紀注

〔一〕 中平元年,張角起義時之部伍人數。

0四八 中平元年,初賣官,自關內侯以下,至虎賁羽林,入錢各有差〔一〕。(汪)──御覽卷九二

〔一〕 范書作光和元年事,是。此恐系御覽編錄時致誤。

0四九 二年〔一〕,收天下田,畝十錢,以治宮殿。發太原、河東諸道材木〔二〕,黃門常侍斷截州郡送(林)〔材木〕、文石〔三〕,掌主史譴呼不中,退賣之,貴戚因緣賤買,十倍入官,其貴戚所入者,然後得中,宮室連年不成。州郡因增加調發,刺史、二千石遷除,皆責助治宮錢,大郡至二千萬。諸詔所徵,皆令西園騶密約敕,〔四〕號曰「中使」,恐動州郡,多受財賂,天下騷動,起為盜賊矣。(汪)──御覽卷九二 ○ 書鈔卷四一(三)

〔一〕 乃中平二年。

〔二〕 「諸」原誤作「豫」,「材」誤作「林」,據范書張讓傳逕改。

〔三〕 據范書張讓傳改。又汪輯刪「文」字,而改「石」為「召」,非。

〔四〕 李賢曰:「騶,養馬人。」

0五0 是歲,又於西園造黃金堂,以為私藏,別司農金錢繒帛,積之於中。又還河間買田業,起第觀。上本侯家,居貧,即位常曰:「桓帝不能作官家,曾無私錢。」故為私藏。復寄小黃門常侍家錢至數千萬。又云「張常侍是我翁,趙常侍是我母」。由是宦官專朝日盛,奢僭無度,各起第宅,擬則宮室。上嘗登永安候臺,黃門常侍惡其登高臺,見居處樓殿,乃使中大夫尚坦諫曰〔一〕:「天子不當登高,登高則百姓虛。」自後遂不復登臺榭矣。(姚。汪)──御覽卷九二 ○ 類聚卷六三 初學記卷二四 御覽卷一七六

〔一〕 范書張讓傳作「尚但」。

0五一 四年,又募買關內侯,假金紫〔一〕,入錢五百萬。(汪)──御覽卷九二

〔一〕 假金印紫綬之省語。

0五二 靈帝時〔一〕,講武平樂觀,建十重五彩華蓋,高十丈,復建九重華蓋高九丈。(姚。汪)──書鈔卷一三四(二) ○ 御覽卷七0二

〔一〕 乃中平五年事。

0五三 六年四月,帝崩於嘉德殿,在位二十二年,時年三十四,葬文陵。(汪)──御覽卷九二

獻帝紀

0五四 孝獻皇帝諱協,靈帝少子也。母曰王美人,何皇后妒而害之,靈帝母永樂太后董氏收養焉,故號「董侯」。中平六年四月,靈帝崩,太子辯即尊位,年幼。皇太后詔封上為勃海王。七月,徙封陳留王。(汪)──御覽卷九二

0五五 昭寧元年,董卓住兵屯〔顯〕陽苑〔一〕,使者就拜司空。(汪)──御覽卷一九六

〔一〕 據魏志董卓傳注引獻帝春秋補。此苑延熹二年立。

0五六 九月,董卓廢天子,立陳留王。是日即皇帝位,年九歲,董卓秉政。初平元年二月,天子自洛陽遷都長安。興平元年正月,帝加元服。二年十月,上自長安東遷。建安元年七月,至雒陽。八月,上自雒陽遷都於許。(汪)──御覽卷九二

0五七 建安二十二年,命魏王建天子旌旗,出警入蹕。(汪)──御覽卷六八0

0五八 二十五年十月,上禪位於魏。魏王即帝位,封上為山陽公。青龍二年三月,薨,以天子禮葬禪陵。(汪)──御覽卷九二

后妃傳

0五九 光武郭皇后,真定稿人也。安陽思侯昌女〔一〕,曰聖通。世祖至真定,納聖通,有寵。世祖即位,聖通為貴人。建武元年,生皇子彊。二年,貴人立為皇后,彊為太子。是後后寵衰,數懷怨懟,廢。二十八年,薨,葬北陵〔二〕。(汪)──御覽卷一三七 ○ 又卷一四四

〔一〕 范書皇后紀作「陽安思侯」,此作「安陽」,非。

〔二〕 范書皇后紀作「北芒」。又按:皇后紀始創於華嶠,已見晉書。司馬彪書當無此紀,而其載后妃事跡甚多且詳,惜傳名無攷,故標作后妃傳,或當依漢書作外戚傳亦未可知。

0六0 光武光烈陰皇后,南陽新野人,名麗華,宣思哀侯陸女也〔一〕。陸卒後,女年十九,兄識嫁與世祖,納后於宛當成里。以后性寬仁,宜母天下,欲授以尊位。后輒退讓,自陳不足以當。男為東海王。十七年,郭皇后廢,后立為皇后。十九年,太子彊廢,東海王為太子。(汪)──御覽卷一三七

〔一〕 范書皇后紀作「宣恩哀侯」。

0六一 孝明明德馬皇后,伏波將軍新息侯援之女。后年七歲,幹治家事,敕制僮御,出入授計〔一〕,一以貫之。諸家莫如其母,不知其家事獨后所為也,後聞之,咸驚異焉。母嘗使善卜者相后,曰:「此女必當大貴,遂為帝王妃,然而少子。」(姚。汪)──御覽卷一三七 ○ 類聚卷一五 書鈔卷二五

〔一〕 類聚卷一五「授計」作「計校」。

0六二 建武二十八年,年十三,以選入太子宮。接待同列,如承至尊,先人後己,發於至誠,由是見寵。〔是時後宮未有任育者,常言繼嗣當以時立,薦達左右,惟恐不及〕〔一〕。(汪)──御覽卷一三七 ○ 類聚卷一五

〔一〕 據類聚卷一五補。

0六三 永平三年春,有司奏請立長秋宮,以帥八妾。上未有所言,皇太后曰:「馬夫人德冠後宮〔一〕,即其人也。」遂登后位。(汪)──御覽卷一三七

〔一〕 范書皇后紀作「馬貴人」。

0六四 身衣大帛,御者禿裙不緣。〔諸王親家朝請,望見后裙極麤疏,以為綺,就視乃笑。后曰:「此繒染色好,故用之耳。」老人知者,無不歎息〕〔一〕。性不喜出入遊觀,未嘗臨御牕牖,又不好音樂。上時幸苑囿離宮,以故希從,輒誡言不宜晨起,因陳風邪霧露之誡,辭意甚備,上納焉。(汪)──御覽卷一三七 ○ 類聚卷一五 初學記卷二六 御覽卷六九六

〔一〕 據類聚卷一五補。

0六五 誦易經,習詩、論〔語〕〔一〕、春秋,略記大義,讀楚辭,尤善賦頌,疾其浮華,聽論輒摘其要。讀光武皇帝紀〔二〕,至「有獻千里馬、寶劍者,上以馬駕鼓車,劍賜騎士,手不持珠玉」,后未嘗不歎息也。(汪)──御覽卷一三七 ○ 類聚卷一五 初學記卷一0

〔一〕 據初學記卷一0補。

〔二〕 范書東平王蒼傳曰:「帝以所作光武本紀示蒼,蒼因上光武受命中興頌。」則馬后所讀即此紀。按班固傳,此紀作者有班固、陳宗、尹敏、孟異四人,然據蒼傳,當經明帝親覽,且有潤色改動,故文多溢美失實之辭。

0六六 時有楚獄,囚證相引,繫者甚多。后慮其多濫,承間為上言之,上惻然感動。於是上夜起彷徨,思論所納,非臣下所得聞。(汪)──御覽卷一三七

0六七 后志在克己奉上,不以私家奸朝廷。兄為虎賁中郎將,兩弟黃門郎,訖永平世不遷。明帝體不安,召黃門防奉參醫藥,夙夜勤勞。帝崩,后作起居注,省去防參醫藥事。章帝即位,后為皇太后,下詔告三輔二千石無得令馬氏婚親因權託屬,奸亂吏治,犯者正法以聞。太后素自喜儉,前過濯龍門上,見外家問起居,車如流水馬如龍,倉頭衣綠褠直領,領袖正白,顧視旁御者,遠不及也。亦不譴怒,但絕其歲用,冀以嘿止諠耳。於是親戚被服如一,政教不嚴而從,以躬率先之故也。置織室蠶於濯龍中,數往來觀視,內以娛樂,外以先女功。太后崩,合葬顯節陵。(汪)──御覽卷一三七 ○ 類聚卷一五

0六八 孝明賈貴人,南陽人,明德馬后之姨女,孝章皇帝之母也。初選入後宮,為貴人,生章帝。馬后無子,帝既生,而馬后母養之。明帝謂馬后曰:「人未必當自生子也,但患養之不勤,愛之不至耳。若能愛如己子,則孝敬亦如親生矣。」於是馬后待章帝過於所生,章帝感養育之恩,遂專名馬氏為外家,故賈貴人家不蒙舅氏之寵。(汪)──御覽卷一三七

0六九 孝章章德竇皇后,右扶風平陵人,竇勳之女。后生二歲,呼卜相工見后,皆言大貴。有容貌才能,母泚陽公主欲內之,帝聞后有才色,數以問諸家。建初二年,后與女弟隨主入見長樂宮,進止得適,人事脩備,奉事長樂宮,下至侍御貢獻問遺,皆得其忻心。太后異之,亦可焉。入掖庭,見北宮章德殿。后性敏給,稱譽日聞,太后亦緣意。明年有司請立長秋宮,遂立為后,有寵,專固後宮。先是宋貴人生太子慶,梁貴人生和帝,后心忌害之,皆誣以挾邪媚道。後以憂卒。(汪)──御覽卷一三七 ○ 書鈔卷二六

0七0 孝章恭懷梁皇后,安定烏氏人也。父竦,建初中以女二人選入宮,有寵。其弟產孝和皇帝,竇后母養,欲隔絕梁氏。初和帝生,竦兄弟不蒙忻喜,竊私相賀,語言漏泄。傳聞,竇后惡之,遂作蜚語,誣陷以惡〔一〕。詔書傳考竦,死漢陽獄,家屬徙九真,二貴人以憂薨。永元九年,竇太后崩。竦長女嫕上書自陳,上遂見嫕,泣涕問訊,賞賜舍第財物。以二貴人葬有闕,改殯之于承光宮。小貴人尊號曰皇太后,與姊貴人合葬于西陵。上謚曰恭懷皇后,儀比敬園〔二〕。追(爵)〔封謚皇太后父梁〕竦為褒親愍侯〔三〕,〔殯賜東園棺、玉匣、衣衾〕〔四〕。徵還竦家屬。(汪)──御覽卷一七 ○ 又卷五五0

〔一〕 疑「惡」下脫「逆」字。

〔二〕 敬園,即廢太子慶生母宋貴人之陵園。事見敬隱宋皇后傳。

〔三〕 據御覽卷五五0改補。

〔四〕 據御覽卷五五0補。

0七一 敬隱宋皇后,右扶風平陵人,當陽穆侯揚之女也〔一〕。兩女皆有才能令色〔二〕。永平末,俱選入宮,配皇太子,皆寵。明帝崩,太子即位,是為章帝,姊妹並為貴人。建初三年,小貴人生皇子慶〔三〕,二歲,立為皇太子。後竇后幸,廢為清河王。至永元九年,竇后崩。清河王上書求上貴人冢〔四〕,又為外祖母求詣洛陽治病,詔書聽之。殤帝崩,清河王子立,是為安帝。鄧太后崩,安帝追尊小貴人曰敬隱后。(汪)──御覽卷一三七

〔一〕 「揚」,袁紀作「陽」,范書作「楊」。王先謙曰:「官本作『楊』。考證云:案『楊』,北宋本作『揚』。」天游按:宋本御覽亦作「揚」,袁、范二書皆誤。

〔二〕 袁紀作「三女」,非。范書同續書。

〔三〕 袁紀同。范書作「大貴人生慶」,未知孰是。

〔四〕 「冢」原誤作「家」,逕改。

0七二 孝和陰皇后,吳房侯綱之女也。后為人聰惠,有才能。永元四年,撰入掖庭為貴人。以託先后近屬〔一〕,故有異寵,立為皇后。自和熹鄧后入宮後,陰后寵衰,怨恨。后外母鄧朱數出入后所,有言后與朱共挾蠱,賜后策,遷於桐宮,以憂死,葬臨平亭部。(汪)──御覽卷一三七

〔一〕 陰后乃光烈皇后兄陰識之曾孫,故稱先后近屬。

0七三 孝和和熹鄧皇后,太傅高密侯禹之孫,平壽敬侯訓之女也。訓有五男三女,長騭,次京、悝、弘、閶。女燕,次綏,綏即后也,次容。〔燕〕蚤卒〔一〕,有子女娥,甫在襁褓。時后年十二,傷娥早孤,養視撫育,慈恩深至。后七歲,讀論語,十二通詩,諸兄讀經輒難問微意,志在書傳。母非之曰:「當習女工,以供衣服,今不是務,汝當舉博士耶?」后重違母意,則縫綻極女工事,暮夜私買脂燭,讀經傳,宗族內外,皆號曰「諸生」。父訓心異之。(汪)──御覽卷一三七

〔一〕 據袁紀卷二四補。

0七四 永元四年,呼〔相者待詔〕相工蘇太相后〔一〕,大驚曰:「此成湯之骨法也。貴不可言。」七年中,復與諸家女俱選入宮。姿容窈窕,進退辭令,粲然有異,與眾女殊。八年十一月己卯,后入掖庭,為貴人。諸兄除郎中。后時年十六,德冠後宮。后性恭肅小心,承事陰氏,夙夜兢兢,接撫同列,常剋己下之。〔宮省宴會,諸貴人競自修飾,極靡麗之服,而后獨澹然,衣不擇采,裝不務飾〕〔二〕。上深喜焉,遂有特寵。(姚。汪)──御覽卷一三七 ○ 初學記卷一0 范書皇后紀注

〔一〕 據汪輯補。「太」皇后紀注作「大」。

〔二〕 據初學記卷一0補。

0七五 后自入宮,遂博覽五經傳記,圖讖內事,風雨占候,老子、孟子、禮記月令、法言,不觀浮華申韓之書。上每欲官秩后諸兄弟,輒為推讓。孝和世,騭裁虎賁中郎將,京、悝、弘、閶黃門郎。和帝未崩,數失皇子,皇子生,養於民間,群僚無知者。及和帝崩,是日倉卒,上下憂惶。后乃收斂皇子,皇子勝長,有微疾,殤帝生百餘日,后欲自養長,立為皇子。其夜即位,尊皇后為皇太后。帝在襁褓,皇太后臨朝。(汪)──御覽卷一三七

0七六 孝和鄧后性謙慎,兄弟中外,皆先帝所寵。自攝政之後,內檢左右,外抑宗族。(姚。汪)──初學記卷一0 ○ 書鈔卷二四

0七七 建元元年三月,太后崩。丙午,合葬順陵。(汪)──御覽卷一三七

0七八 孝德左皇后,安帝母也。父仲躬,犍為武陽人。后兄聖伯,為妖言伏誅〔一〕,父母同產皆沒官。后長掖庭,有令色,賜清河王。王大悅,特親幸,自姬妾已下,莫能與比。六年,生男,為清河太子。卒,葬當利庭〔二〕。延平元年,殤帝崩,清河太子為皇帝。尊清河孝王曰孝德皇帝,左姬曰孝德皇后。(汪)──御覽卷一三七

〔一〕 天游按:范書清河王慶傳作「伯父聖坐妖言伏誅」。袁紀作「父坐事」,三載各異,恐當以范書為是。

〔二〕 范書作「葬於京師」。當利屬東萊郡,為侯國所在,左姬不當葬於此。范書是。

0七九 孝安安思閻皇后,河南滎陽人,侍中長水校尉暢之女也。有才能令色,立為皇后。安帝崩,閻后〔為〕皇太后〔一〕,與兄顯定策禁中,立濟北王少子北鄉侯為皇帝奉後,以其年少,欲久專政。於是太后攝政。永建元年,崩,謚安思后,合葬恭陵。(汪)──御覽卷一三七

〔一〕 據汪輯補。

0八0 孝安恭愍李皇后,以宮人侍上,見幸,生順帝。為閻后所妒,見鴆物故,瘞葬城北。帝即位,左右以聞,更以禮殯。永元二年,葬北陵,謚曰愍皇后。(汪)──御覽卷一三七

0八一 梁皇后,大將軍商女。后〔生〕〔一〕,有光景之祥。及長,聰叡,仰承兄姊,俯接弟妹,恩情周悉。既有女功之巧,尤好史書學問之事。九歲能誦孝經、論語,遂治韓詩,大義略舉。女傳列圖〔二〕,常在左右。宗族中外,咸敬異焉。選入掖庭,相工茅通見之,大驚曰:「此所謂日角偃月,相之極貴,臣所未常見。」於是以為貴人,恩寵日崇。乃白上曰:「陽以博施為德,陰以不專為義,蓋詩人螽斯之福,則百斯男之祚,所由興也〔三〕。願陛下思天行之普逮,均貫魚之次序,使小妾得免罪謗之累。」於是上愈善之,益親顧焉。陽嘉元年,立為皇后。(汪)──御覽卷一三七

〔一〕 據汪輯補。

〔二〕 劉向所著之列女傳,共八篇,且列女均圖畫其像。

〔三〕 螽斯,蟲名,似蚱蜢,繁殖力極強,古時以喻子孫眾多。詩周南有螽斯之章。又太姒,周文王之妃,傳說生有十子,又不嫉妒,以進眾妾,致文王有百男之慶。詩大雅思齊即頌太姒此事。

0八二 順帝崩,沖帝在襁褓,太后攝政。初章德竇后嫉害恭懷皇后獨生聖嗣,陷以非辜,家屬坐徙九真。章德后之從父昆弟章女為貴人,與太后並寵,章致大位大鴻臚。及上晏駕,后登至尊,章惶怖。太后內無忌刻之心,遂不以舊惡介意。(姚。汪)──初學記卷一0 ○ 御覽卷一三七 書鈔卷二四

0八三 和平元年,崩,群臣奏謚曰順烈皇后,合葬憲陵。(汪)──御覽卷一三七

0八四 美人父詩,為郎中。詩父衡,屯騎校尉〔一〕。(姚。汪)──范書皇后紀注

〔一〕 美人者,虞貴人也。范書注出續漢志,然志文無此語,當系續漢書之文。今從汪輯引之。

0八五 孝順虞大家,孝沖皇帝母也。遭沖、質仍夭,政在梁氏,故與質帝母俱抑而無號。嘉平四年,小黃門趙祐、議郎畢正言上〔一〕:「孝沖皇帝母虞大家,質皇帝母渤海陳夫人,皆誕生聖帝,未有稱號。今遭盛明,當以母氏序載外戚。朝廷之恩,臣子極賤,尚有追贈,況二母見存,而徒曰大家、夫人,非所示後進母以子貴之義〔二〕。」上感其言,即日拜大家為貴人,使中常侍持節就園授印綬。(汪)──御覽卷一三七

〔一〕 天游按:范書皇后紀作「卑整」,袁紀及蔡邕集與續書同。惠棟曰:「整,雁門人。案孫愐引胡太傅碑亦作『卑整』。作『畢』字者,誤也。」嚴可均輯全後漢文即據宋本廣韻「卑」字注改「畢」作「卑」。

〔二〕 母以子貴之義,出公羊傳隱公元年。

0八六 樂安陳夫人,孝質皇帝母也。家本魏郡,少以伎入孝王宮〔一〕,得幸,生質帝。梁冀欲專國權,令帝母不得至京都。又帝短祚,是以外家無他寵。靈帝拜夫人為孝王妃。(汪)──御覽卷一三七 ○ 又卷一五一

〔一〕 范書皇后紀「伎」上有「聲」字,疑此脫。

0八七 蠡吾博園匽貴人者,孝桓皇帝母也。上年十四,襲父蠡吾侯翼爵。即帝位,追尊父為〔孝〕崇皇〔一〕,陵曰博陵。匽夫人為〔孝〕崇〔博〕園貴人〔二〕。和平元年,有司上言為孝崇皇后,即授印綬,宮曰永樂。(汪)──御覽卷一三七

〔一〕 據袁宏紀補。

〔二〕 同右。

0八八 孝桓懿獻皇后,順烈后之女弟也,字女瑩。上始即位,備禮儀納綵。案舊令聘后,納綵乘馬束帛如孝惠、孝平故事,聘后黃金二萬斤〔一〕。永初四年,立為皇后。時太后秉政,皇后擅寵後宮。太后崩後,后恩稍衰。後宮妊孕,若產皇子,后輒隨嫉害,少有得全育者。然終身亦無子,後見御轉希。至延熹二年,以憂恚崩,葬懿陵。(汪)──御覽卷一三七

〔一〕 漢書王莽傳曰:「有司奏『故事,聘皇后黃金二萬斤,為錢二萬萬』。」

0八九 孝桓鄧皇后,字猛女。母宣本微,初適郎中鄧香,生后。後適梁紀,故后冒姓梁氏。上誅后兄冀等,立猛女為皇后,惡梁姓之同,改姓亳氏,復姓鄧氏。后恃尊驕忌,與上所幸郭貴人更相譖。乃廢之。凡立七年,以憂死,葬於北邙。(汪)──御覽卷一三七

0九0 孝桓竇皇后,章帝竇后之族孫,大將軍武之女也。孝靈皇帝尊皇后為皇太后,臨朝。武以宦者放縱日久,謀悉誅除,廢其官。上欲獲忠節,下副論者。數入禁中,進白太后。太后以為「此皆天所生,漢元以來,世世用事,國典常故,何可廢邪?但當誅惡耳」。中常侍管霸頗聞其語,結謀誅武。武自殺,太后歸長樂宮。熹平元年六月崩,合葬宣陵。(汪)──御覽卷一三七

0九一 河間慎園董貴人,孝靈皇帝母也。靈帝即皇帝位,追尊父長為孝仁皇帝〔一〕,陵曰慎陵。董太夫人曰慎園貴人。及竇太后歸政,還長樂宮,迎貴人到京都,奉璽綬,上尊號為孝仁皇后,稱永樂宮。竇太后崩後,永樂后數至前省,與上相見,與於政事。中平六年,上棄天下。永樂后兄子重為驃騎將軍。何太后臨朝,重與太后兄大將軍進權勢相害,后每欲參與政事,太后輒相禁塞。后憤恚,嗔罵曰:「汝欲怙大將軍邪?敕驃騎斬大將軍頭來!」何太后以告進,進收重,免官爵。重自殺,后憂怖,病還河間。崩,合葬慎陵。(汪)──御覽卷一三七

〔一〕 范書「長」作「萇」,是。

0九二 孝靈宋后,〔章〕帝敬〔隱〕宋貴人之從孫〔一〕,執金吾酆之女。無寵,而久當正位。後宮幸姬眾共譖惡,誣以祝詛。上信之,遂策收璽綬。后自致暴室獄,以憂死,父、兄弟皆被誅。諸常侍、小黃門在省闥者,皆憐宋氏無辜,共合錢收葬后及酆父子於睪門亭宋氏舊塋。(汪)──御覽卷一三七

〔一〕 據范書皇后紀補。

0九三 孝靈靈思何皇后,南陽宛人也。以良家子選入掖庭,見幸妊身,就館生男,為貴人。父真前卒,召貴人同父兄何進為郎中。靈帝崩,何皇后子辯立為皇帝,后為皇太后,進為錄尚書。袁紹謀誅廢中官,進以紹計白太后,后不聽,以為「中官統領禁省,自古及今,漢家故事,不可廢也。且先帝新棄天下,奈何令我楚楚與士人共事乎」。及董卓屯顯陽〔苑〕〔一〕,議以為太后迫永樂后令崩,遂婦姑之節,遷太后于桐宮。太后暴崩,群臣奏謚曰靈思皇后,合葬文陵。(汪)──御覽卷一三七

〔一〕 據魏志董卓傳注引獻帝春秋補。

0九四 孝靈靈懷王皇后,孝獻帝母,王璋女也。才明聰敏,能書會計,以良家子應法相選入掖庭。光和三年中夏,幸妊身,后怖畏何皇后,服藥欲除妊,胎安不動。又后數夢負日,遂不敢搖。四年三月癸巳生上。庚子,渴飲米粥,遂暴薨。上歸掖庭,暴室嗇夫朱直擁養,獨擇乳母。歲餘,永樂后自將護。至三歲,靈帝憫上早失所生,追思后令美,乃作追德賦、令儀頌。陵曰文昭陵,起墳文陵園北。(汪)──御覽卷一三七 ○ 書鈔卷二六

0九五 孝獻伏皇后,琅邪東武人,侍中輔國將軍不其侯完女也。后坐與父完謀為奸書,詐罔不道。上收后下暴室詔獄,憂死,兄弟皆伏誅。(汪)──御覽卷一三七

0九六 孝獻曹后,丞相魏王操女也,名憲。建安十八年,上納操二女憲、節於後宮,皆以為貴人。明年,伏后薨,憲為皇后。二十〔五〕年〔一〕,獻帝禪位於魏,憲拜山陽公夫人。(汪)──御覽卷一三七

〔一〕 據范書獻帝紀補。

0九七 獻穆曹后,〔諱節〕〔一〕,曹操之女也。魏受禪,遣使求璽綬,后怒,以璽綬抵軒下,因涕泣橫流曰:「天不祚此璽。」(姚。汪)──御覽卷六八二 ○ 書鈔卷一三一

〔一〕 據書鈔卷一三一補。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