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史书 寿康宝鉴 孝经 了凡四训 三字经 幼学琼林 论语 太上感应篇 弟子规 安士全书 黄石公素书 民间善书 四书五经 孟子 大学 中庸 诗经 尚书 礼记 周易 龙文鞭影 菜根谭 声律启蒙 二十四孝 蒙学经典 阴骘文 医学典籍 诸子百家 山水诗 田园诗 边塞诗 哲理诗 送别诗 思乡诗 爱国古诗 爱情古诗 抒情古诗 古诗十九首 古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 古诗 古词 婉约诗词 宋词精选 宋词三百首 名句 爱国诗句 爱情诗句 思乡诗句 离别的诗句 送别的诗句

司馬彪續漢書卷二

[周天游輯注]

劉玄傳

0九八 時聖公聚客〔一〕,家有酒,請游徼飲。賓客醉歌,言:「朝亨兩都尉,游徼後來,用調羹味。」游徼大怒,縛捶數百。(姚。汪。俊。鈴木)──范書本傳注 ○ 御覽卷八四六

〔一〕 劉玄字聖公,弟為人所殺,時結客欲報怨。

0九九 符訾〔一〕(姚。汪)──范書本傳注

〔一〕 范書本傳曰:「王莽末,南方饑饉,人庶群入野澤,掘鳧茈而食之。」天游按:又東觀記作『鳧茈』,即荸薺也。符訾,異名也。

一00 牧欲北歸隨,武等復遮擊之,鉤牧車屏泥,刺殺其驂乘,然不敢殺牧也〔一〕。(姚。汪)──范書本傳注

〔一〕 時王匡、馬武等共聚綠林,荊州牧發奔命二萬攻之,匡、武大破牧軍。

一0一 張印〔一〕。(姚。汪)──范書本傳注

〔一〕 范書作「張卬」。袁紀一作「張斤」,一作「張邛」。東觀記與范書同。通鑑考異以為當從范書。

一0二 馬禍也〔一〕。時更始失道,將亡之徵。(姚。汪。鈴木)──范書本傳注

〔一〕 更始自洛陽徙都長安,初發,馬驚,觸北宮門,三馬皆死。

劉盆子傳

一0三 呂母子名育,為游徼,犯罪。(姚。汪。鈴木)──范書本傳注

一0四 赤眉入安定、北地,逢大雪,坑谷皆滿,多凍死〔一〕。(汪)──御覽卷一二

〔一〕 建武二年初事。

一0五 赤眉從澠池,自利陽南欲赴宜陽。(汪)──水經注卷一六穀水注

王郎傳

一0六 鄧蒲〔一〕。(汪)──范書本傳注

〔一〕 范書作「鄧滿」。更始二年,光武納耿純之策,留蒲圍鉅鹿,自率精兵直取邯鄲。

隗囂傳

一0七 囂以杜陵人王元為大將軍〔一〕。(姚。汪)──姚輯

〔一〕 不詳所出,俟考。

一0八 遵降,封上雒侯〔一〕。(姚。汪)──范書本傳注

〔一〕 遵,王遵,隗囂部將,霸陵人。

公孫述傳

一0九 公孫述補清水長。太守以其能,使兼治五縣。政事循理,姦盜不發,郡中謂有神明。(姚。汪。鈴木)──類聚卷五0 ○ 御覽卷二六七

宗室四王三侯傳

一一0 〔齊〕武王縯〔一〕,字伯升,世祖之長兄也。〔剛毅〕慷慨〔二〕,有大節。進圍宛城中,自號天柱大將軍〔三〕。王莽素聞其名,大震懼,使長安中宮署及天下鄉亭皆畫伯升像於塾〔四〕,旦起射之。(汪。鈴木)──御覽卷二七九 ○ 書鈔卷七0

〔一〕 據袁、范二書補。

〔二〕 據書鈔卷七0補。

〔三〕 袁紀、范書均作「柱天」。

〔四〕 范書「宮」作「官」,是。汪輯「塾」作「埻」。按說文、廣韻,埻亦通塾,或作「射臬」解,或作「的」解,均系靶子之意。時於諸官署及鄉亭之門側堂畫伯升像以為箭垜而射之。

一一一 〔北海靜王興遷弘農太守〕〔一〕,縣吏張申有伏罪,興收申案論,郡中震慄。時年旱〔二〕,分遣文學循行屬縣,理冤獄,宥小過,應時甘雨降澍。(姚。汪)──范書本傳注 ○ 書鈔卷七五

〔一〕 據書鈔卷七五補。又范書「靜」作「靖」,續書恐誤。

〔二〕 書鈔卷七五作「明年旱」。

一一二 北海靖王興子敬王睦〔一〕,少好學聰敏,既敦經術。性孝友,篤於骨肉,靖王薨,推物與諸弟。(姚。汪。鈴木)──書鈔卷七0(三)

〔一〕 書鈔三引,一引「睦」作「瞻」,非。

一一三 「是吾幼時狂惷之行也。」〔一〕(汪)──范書本傳注

〔一〕 初睦謙恭好士,聲價日廣。永平中,法憲頗峻,睦遂謝絕賓客以避禍,故對進京使者作此語。

一一四 阜、賜移書於良〔一〕,曰:「老子不率宗族,單蔥騎牛哭且行,何足賴哉!」(姚。汪。鈴木)──范書本傳注

〔一〕 阜,甄阜,莽前隊大夫;賜,梁丘賜,前隊屬正。時趙孝王良從漢軍至小長安,兵敗,妻及二子皆死。

一一五 趙王良玄孫乾,坐為大喪服白衣步出,詣闕〔一〕。(鈴木)──書鈔卷七0

〔一〕 范書本傳曰:「趙相奏乾居父喪,私聘小妻,又白衣出司馬門,坐削中丘縣。」疑此引有脫文。

一一六 侯等助祭明堂,以例益戶二百。敞以有行義,拜為廬江都尉〔一〕。(汪。鈴木)──范書本傳注

〔一〕 時敞推父時金寶財產與昆弟,荊州刺史上其義行,故拜。敞,城陽恭王祉之父。

一一七 王莽時,諸劉抑廢,為郡縣所侵。蔡陽國釜亭候長醉訽更始父子張〔一〕,子張怒,刺殺亭長。後十餘歲,亭長子報殺更始弟騫。賜兄顯欲為報怨,賓客轉劫人,發覺,州郡殺顯獄中。賜與顯子信結客陳政等九人,燔燒殺亭長妻子四人。(姚。汪。鈴木)──范書本傳注

〔一〕 「訽」本作「詢」,據點校本范書校勘記、姚輯鈔本蔡元培按語逕改。

一一八 慶字翁敖〔一〕。(汪)──范書本傳注

〔一〕 慶,成武孝侯順之父。

一一九 憲字翁君〔一〕。(汪)──范書本傳注

〔一〕 憲,順陽懷侯嘉之父。

李通傳

一二0 守居家〔一〕,與子孫尤謹,閏門之內,如官廷也。(姚。汪。鈴木)──范書本傳注

〔一〕 守,李通之父,為王莽宗卿師。

一二一 先是李通同母弟申徒臣能為醫〔一〕,難使,伯昇殺之。上恐其怨,不欲與軼相見。軼數請,上乃強見之。軼深達通意,上乃許往。意不安,買半臿佩刀懷之。至通舍,通甚悅,握上手,得半臿刀,請上曰:「一何武也?」上曰:「蒼卒時,以備不虞耳。」(姚。汪。鈴木)──范書本傳注

〔一〕 袁紀及東觀記李通傳并作「申屠臣」,東觀記光武帝紀作「公孫臣」。天游按:潛夫論志氏姓曰:「信都者,司徒也。俗間音不正,曰信都,或曰申徒,或曰勝屠,然其本為一司徒耳。」又風俗通義校釋佚文曰:「(申徒氏)本申屠氏,隨音改為申徒氏。」則「申徒臣」即「申屠臣」,作「公孫臣」,非。

一二二 李通字次元,為光祿勳。時上征討四方,令通居守京師,撫百姓,治宮室,起學宮。(姚。汪。鈴木)──書鈔卷五三

王常傳

一二三 王常字顏卿,拜橫野大將軍,位次九卿,〔與〕諸將絕席〔一〕。引兵擊高峻。(姚。汪。鈴木)──書鈔卷六四

〔一〕 據汪輯補。

鄧晨傳

一二四 為常山太守。上發兵信都,晨欲固從〔一〕,上曰:「卿以一身助我,不如以一郡為我北州主人也。」(姚。汪。鈴木)──書鈔卷七四

〔一〕 「晨」原誤作「農」,逕改。

一二五 鄧晨拜中山太守,清約,吏民稱之,常為冀州高第。(姚。汪。鈴木)──書鈔卷七六

一二六 徙汝南太守,興鴻郤陂,益地數千頃,溉道饒足。(姚。汪。鈴木)──書鈔卷七四

來歙傳

一二七 來歙擊隗囂,至略陽城〔一〕。大戰登城,相射弓弩盡,乃發屋斷木為箭。(姚。汪。鈴木)──書鈔卷一二五 ○ 御覽卷三四九

〔一〕 范書本傳下作「斬囂守將金梁,因保其城。囂大驚曰:『何其神也!』乃悉兵數萬人圍略陽,斬山築堤,激水灌城,歙與將士固死堅守」云云,疑二引多有脫文。

鄧禹傳

一二八 鄧禹字仲華,拜前將軍,持節分精吏士三萬人,自箕關入攻河內都尉,破之,獲輜重車千餘乘。(鈴木)──書鈔卷六四

一二九 孝明皇帝以禹先帝名臣,拜太子太傅,進見東宮,甚優寵。(姚。汪。鈴木)──書鈔卷六五

寇恂傳

一三0 上欲定河內,謂鄧禹曰:「朕有河內,猶高祖有關中,非蕭何誰能鎮之?為吾舉如蕭何者。」禹曰:「寇恂文武兼備,有御眾之才,非此子莫可使也。」(姚。汪。鈴木)──書鈔卷七五

一三一 恂為河內太守,〔移書屬縣,講兵肄射〕〔一〕,伐淇園之竹以治矢百餘萬,又養馬二千匹。(姚。汪。鈴木)──書鈔卷七四 ○ 事類賦注卷一三

〔一〕 據事類賦注卷一三補。

一三二 恂為潁川太守,誅討賊盜,政教施行,郡中無事,修禮樂教授。(姚。汪。鈴木)──書鈔卷七四

一三三 寇恂為潁川太守。時有豆生於郡界,收得十餘萬斛,以給諸營。(姚。汪。鈴木)──書鈔卷七五

一三四 寇恂為潁川太守,盜賊不敢入界。(姚。汪。鈴木)──書鈔卷七五

一三五 寇恂為潁川太守。又拜汝南太守。城門不閉,盜賊不起,向風而治之。(鈴木)──書鈔卷七五

一三六 入為執金吾。潁川盜賊群起,上謂恂曰:「獨卿能平之耳。」恂至潁川,盜賊悉降,百姓遮曰:「吾願借寇君一年。」(姚。汪。鈴木)──書鈔卷七六

馮異傳

三七 殷建〔一〕。(汪)──范書本傳注

〔一〕 范書本傳作「段建」。東觀記與續書同。建乃馮異所薦,以為掾吏。

一三八 異敕吏士,非交戰受敵,常行諸營之後,相逢引車避之,由是無爭道變鬬者也。(姚。汪。鈴木)──范書本傳注 ○ 御覽卷二七五

一三九 茅丹〔一〕。(汪)──范書本傳注

〔一〕 范書本傳作「芳丹」。丹乃赤眉失敗後割據新豐者。

一四0 安定屬國人,本屬國降胡也〔一〕。居參巒青山中,其豪帥號「肥頭小卿」。(汪)──范書本傳注

〔一〕 時馮異進軍義渠,青山胡降,當非專指某人而言。

岑彭傳

一四一 時更始尚書令謝躬將六將軍屯鄴,兵橫暴,為百姓所苦。上先遣吳漢往收之,故拜彭為刺姦將軍。(姚。汪。鈴木)──范書本傳注

一四二 彭鎮河內,馮異先攻洛陽,朱鮪大出軍,欲擊彭。時天霧,鮪以為彭已去,令其兵皆獲黍。彭乃進擊,大破之。(姚。汪。鈴木)──范書本傳注

一四三 彭南擊荊州,至成安、昆陽、犨、葉、舞陽、堵陽、平氏、棘陽、胡陽,處處皆破其屯聚。(姚。汪。鈴木)──范書本傳注

一四四 奉令候伏道旁,見車騎一日不絕,歸語奉,奉遂夜遁〔一〕。(姚。汪)──范書本傳注

〔一〕 時光武自將擊鄧奉,至葉,車騎不得前。岑彭遂擊破奉,追至堵陽。

一四五 辛臣為戎作地圖,圖彭寵、張步、董憲、公孫述等所得郡國,云洛陽所得如掌耳〔一〕。(汪)──范書本傳注

〔一〕 時岑彭圍黎丘,田戎欲降,辛臣遂作圖以勸阻之。

一四六 張隆遣子曄將兵詣彭助征伐,上以曄為率義侯〔一〕。(姚。汪。鈴木)──范書本傳注

〔一〕 時岑彭屯兵津鄉,移檄江南,班行詔命。桂陽太守張隆遣使貢獻,且命子將兵助征伐。

一四七 以縑盛土為堤〔一〕。(汪。鈴木)──范書本傳注

〔一〕 時岑彭圍隗囂西城,壅谷水灌之。

一四八 時天東風,其欑柱有反把,鉤奇船不得去〔一〕。(汪)──范書本傳注

〔一〕 建武十一年春,岑彭擊蜀,偏將軍魯奇應募乘船直攻浮橋,死戰破敵。

賈復傳

一四九 右驂〔一〕。(汪)──范書本傳注

〔一〕 時光武在河北,署復為破虜將軍督盜賊。然復馬羸弱,故光武解驂馬以賜之。范書作「左驂」,而東觀記同續書。

吳漢傳

一五0 (雒縣)〔南陽〕人韓鴻為謁者〔一〕,使持節降河北,拜除二千石。(汪)──范書本傳注

〔一〕 據點校本范書校勘記改。汪輯作「洛陽」,亦非。時鴻見漢甚悅,承制拜為安樂令。

一五一 時道路多饑人,來求食者似儒生,漢召之,故先為具食。(汪。鈴木)──范書本傳注

一五二 攻薊,誅王郎大將趙閎等。(姚。汪。鈴木)──范書本傳注

一五三 時上使漢等將突騎,揚兵戲馬,立騎馳環邯鄲城,乃圍之。(姚。汪。鈴木)──范書本傳注

一五四 吳漢為大將軍,持節發突騎。更始幽州牧苗曾不肯應調,漢斬曾,威震州郡,將其兵詣上。(姚。汪。鈴木)──書鈔卷五一

一五五 時岑彭已在城中,將躬詣傳舍,馳白漢。漢至,躬在彭前伏,漢曰:「何故與鬼語!」遂殺之。(姚。汪。鈴木)──范書本傳注

一五六 從擊銅馬、重連、高胡,皆破之。(汪。鈴木)──范書本傳注

一五七 漢躬被甲拔戟,令諸部將曰:「聞雷鼓聲,皆大呼俱進,後至者斬!」遂鼓而進之。(姚。汪。鈴木)──范書本傳注

一五八 長垣〔一〕。(姚。汪)──范書本傳注

〔一〕 范書作「長直」。時漢北擊清河諸義軍。李賢曰:「長垣,縣名,在河南,不得言北擊,而范書作『長直』,當是賊號,或因地以為名。」又東觀記亦作「長垣」,誤。

一五九 劉禹〔一〕。──范書本傳注

〔一〕 范書作「劉尚」,乃漢所部副將,即武威將軍也。時將萬餘人屯於江南。東觀記同續書,恐非。

一六0 吳漢嘗出征,妻子在後買田業。漢還,讓之曰:「軍師在外,吏士不足,何多買田宅乎?」遂盡分以與昆弟外家。(姚。汪。鈴木)──類聚卷六四

一六一 上即位,漢為大司馬。海內無事,乃得安。其性忠厚,篤於事上〔一〕。(姚。汪。鈴木)──書鈔卷五一

〔一〕 此引下汪輯據書鈔卷七八又引曰:「吳漢為洛陽令,病卒,百姓哀痛,老小隨車,晝夜號泣。」天游按:此乃王渙事跡,陳、俞本誤作「吳漢」,姚、汪均依之,且云:「時官大司馬安得為令!此豈又一吳漢耶?」甚謬。今依孔本入王渙傳。

蓋延傳

一六二 並與狐奴令王梁同勸寵〔一〕。(姚。汪)──范書本傳注

〔一〕 寵,彭寵,漁陽太守。延與吳漢、王梁謀歸光武,故並勸寵。

一六三 時劉永別將許德據襄邑,延攻而拔之。(姚。汪。鈴木)──范書本傳注

一六四 萌攻延,延與戰,破之。詔書勞延曰:「龐萌一夜反畔,相去不遠,營壁不堅,殆令人齒欲相擊,而將軍有不可動之節,吾甚美之。」〔一〕(汪)──范書本傳注

〔一〕 范書本傳作「引軍襲敗延,延走,北渡泗水,破舟楫,壞津梁,僅而得免」。與此大異,東觀記同續書。

一六五 視事四年,人敬其威信〔一〕。(姚。汪。鈴木)──范書本傳注

〔一〕 時延拜左馮翊。惠棟曰:「袁宏紀『延為京兆尹,事多犯法』。華嶠書亦云『延代鮮于褒為馮翊,多非法』。續書所載非實錄也。宏以為京兆尹,亦訛。」惠說是。

陳俊傳

一六六 銅馬所過虜掠,(王)〔陳〕俊言於上曰〔一〕:「宜捨輕兵出賊前,使百姓各堅壁,以絕其食,可不戰而殄也。」上然之,遣俊將輕騎,馳出賊前。視民保壁者,敕令固守,散在野者,因掠取之。賊至無所得,遂散敗。及軍還,上謂俊曰:「困此虜者,將軍策也。」(汪)──御覽卷四四九

〔一〕 據范書本傳改。汪輯作王俊傳,甚失考。

一六七 陳俊為琅邪太守,撫恤貧弱,表有行義,百姓錄之〔一〕。(姚。汪。鈴木)──書鈔卷七四

〔一〕 、姚、汪二輯「錄」作「歌」,范書亦然,當是。

臧宮傳

一六八 臧宮字君公〔一〕,時為左中郎將,擊武陵賊〔二〕,降之。凡所將兵二十餘年,以信謹質朴,故常見用。(鈴木)──書鈔卷六三

〔一〕 按東觀記、袁紀、范書均作「字君翁」,此作「字君公」,誤。

〔二〕 范書作「武谿賊」。天游按:武谿屬武陵郡,水名。水經注作「潕溪」。李賢曰:「土俗『潕』作『武』。」

耿弇傳弟國 國子秉 國弟子

一六九 耿弇字伯昭,扶風人。少學詩禮,見郡督尉試騎士,建旗鼓,肄馳騁,由是心善將率。(汪。鈴木)──御覽卷三0九

一七0 弇還檄與況,陳上功德,自嫌年少,恐不見信,宜自來。況得檄立發,至昌平見上。(姚。汪。鈴木)──范書本傳注

一七一 弇歸〔一〕,主人食未已,薊中擾亂,上駕出南城門,頗遮絕輜重,城中相掠。弇既與上相失,以馬與城門亭長,乃得出。(汪。鈴木)──范書本傳注

〔一〕 時弇從光武北到薊,忽聞邯鄲兵至,光武南奔,遂相失。

一七二 光武初見弇言〔一〕,起坐曰:「卿失言,我斬卿。」弇曰:「大王哀厚弇如父子,故披赤心,為大王陳事。」上曰:「我戲卿耳。」(姚。汪。鈴木)──范書本傳注

〔一〕 光武居邯鄲,晝臥溫明殿。弇請閒進說,願歸幽州,益發精兵,待機以圖天下。

一七三 後上聞弇為張步所攻,欲自往。陳俊曰:「步兵盛,可且閉營,待上至。」弇曰:「上且到,臣子當擊牛釃酒,以待百官,反欲以賊虜遺君父邪!」遂合戰,破之。(汪。鈴木)──御覽卷三0九

一七四 耿國字叔廉〔一〕,為黃門郎給事中,疏敏有識。于時見問,常多合意,上以為能。(姚。汪。鈴木)──書鈔卷五八

〔一〕 范書本傳作「叔慮」,初學記卷一二引續書與之同。然東觀記作「叔憲」。三載各異,未知孰是。

一七五 耿國字叔慮,為大司農,曉邊事,能論議,數上便宜事,天子器之。(姚。汪。鈴木)──初學記卷一二 ○ 御覽卷二三二

一七六 耿秉字伯初,為謁者僕射。每公卿會議,常引秉上殿,訪以邊事〔一〕。(姚。汪。鈴木)──書鈔卷六二

〔一〕 姚、汪二輯尚引曰:「永平中,召秉詣省闥,問前後所上便宜方略。」乃姚之駰據范書以補卷六二所引之闕,書鈔并無此引,故刪。

一七七 耿恭字伯宗,為戊己校尉,屯後王部金蒲城。謁者關寵為戊己校尉,屯前王部柳中城。(姚。汪。鈴木)──御覽卷一九二

一七八 匈奴破(離)〔殺〕後王安得〔一〕,攻金滿城〔二〕。耿恭以毒藥傅矢,傳語匈奴,漢家箭神,中其瘡者必有異。因發弩射之,虜中矢者視瘡皆沸,並大驚,相謂曰:「漢兵神,真可畏也。」遂解去。(汪)──事類賦注卷一三

〔一〕 據范書本傳改。

〔二〕 當是金蒲城之誤。

一七九 耿恭奔疏勒,軍吏范羌迎之,天雪一丈,道不通人。(鈴木)──書鈔卷一五二

一八0 耿恭在疏勒,得出至玉門,唯餘十三人,衣履穿決,形容枯槁。郎將鄭眾為恭以下沐浴,易衣冠。(汪。鈴木)──御覽卷三九五

一八一 耿恭字伯宗,遷長水校尉。西羌反,恭上疏陳方略,詔問狀。後遣恭將五校尉禦之〔一〕。(姚。汪。鈴木)──書鈔卷六一

〔一〕 范書本傳作「將五校士三千人」。

祭遵傳從第彤

一八二 上幸廣陽城門,設祖道,閱過諸將,以遵新破漁陽,令最在前。(姚。汪。鈴木)──范書本傳注

一八三 祭彤除偃師長,視事五年,縣無盜賊,州課第一。遷襄賁令。時盜賊抄掠,彤到官,誅〔鋤〕姦猾〔一〕,縣界清淨。詔書增秩一等,賜縑百疋〔二〕,冊書勉勵。(姚。汪。鈴木)──類聚卷五0 ○ 書鈔卷七八 御覽卷二六七

〔一〕 據書鈔卷七八補。

〔二〕 書鈔卷七八「縑」作「絹」。

一八四 祭彤字次孫,為太僕卿。朝廷聞彤素清有道,而衣無副,有功效拜之日,賜錢百萬,馬三匹,衣被刀劍,下至桮案什物。上常歎之,以為任大之臣也。(姚。汪。鈴木)──書鈔卷五四 ○ 初學記卷一二

任光傳

一八五 光武師薊,南行,太守任光開門出迎〔一〕。──廣韻卷四

〔一〕 光時任信都太守。

李忠傳

一八六 高密中尉〔一〕。(姚。汪)──范書本傳注

〔一〕 李忠父所任之職。范書本傳作「都尉」。李賢曰:「東觀記、續漢書并云『中尉』。又郡國志高密,侯國。百官志皇子封,每國傅、相各一人,中尉一人,比二千石,職如郡都尉,主盜賊。高密非郡,為『都』字者誤。」

一八七 李忠字仲都,東萊人。從光武攻下屬縣,至苦陘。上會諸將問所得,忠獨不掠財物。(鈴木)──書鈔卷三八

一八八 李忠字仲都,為丹陽太守。越地不好學,無嫁娶禮儀,忠乃立學校,習婚姻禮儀,墾田土,招流民,奏課第一。(姚。汪。鈴木)──書鈔卷七六

耿純傳孫騰

一八九 皆衣縑襜褕絳衣〔一〕。(汪。鈴木)──范書本傳注

〔一〕 時純率宗族賓客二千餘人,衣此以迎光武。

一九0 青犢等眾在射犬,世祖引兵將擊之。耿純軍在前,賊忽夜攻純,雨射營中。純勒部曲不動,選敢死二千人,俱持強弩,各傅三矢,使銜枚間行,繞出賊後,齊聲呼譟,強弩並發,賊眾驚走。(鈴木)──書鈔卷一二五

一九一 紺〔一〕。(汪)──范書本傳注

〔一〕 范書作「細」,乃真定王劉楊之從兄,擁兵萬餘人,與楊欲脫離光武自立。光武遣純以計誘殺之。

一九二 純為東郡太守,〔在郡四歲,抑強扶弱,令行而禁止〕。〔一〕免官歸第。上道過東郡,百姓老少數千人隨車駕涕泣云:「願留耿君。」(姚。汪。鈴木)──書鈔卷七六 ○ 又卷七五

〔一〕 據書鈔卷七五補。又「東郡」之「郡」皆誤作「都」,逕改。

一九三 六年,上令諸侯就國,純上書自陳,前在東郡案誅涿郡太守朱英親屬,今國屬涿,誠不自安。制書報曰:「侯前奉公行法,朱英久吏,曉知義理,何時當以公事相是非!然受堯舜之罰者不能愛己也。已更擇國土,令侯無介然之憂。」乃更封純為東光侯。(姚。汪。鈴木)──范書本傳注

一九四 耿純字伯山,拜太中大夫。威信著於衛地。東郡盜賊起,與大兵會東郡。聞純入界,盜賊皆詣純請降,大兵不戰而還。(姚。汪。鈴木)──書鈔卷五六

一九五 封騰高亭侯〔一〕。(汪。鈴木)──范書本傳注

〔一〕 建初中,純嫡孫盱死,無嗣,遂封盱弟騰。

朱祐傳

一九六 祐至南巒,為賊所傷,上親候視之。(姚。汪。鈴木)──范書本傳注

景丹傳

一九七 南巒賊迎擊上營,得上鼓車輜重數乘〔一〕。(姚。汪。鈴木)──范書本傳注

〔一〕 南巒賊,范書作王郎將兒宏等軍。時光武敗危,丹縱突騎大破兒宏軍。

一九八 將營兵,西到弘農〔一〕。(汪。鈴木)──范書本傳注

〔一〕 時蘇況破弘農,丹病,光武以丹陝人,且富威名,強令起領郡事。

王梁傳

一九九 王梁字君嚴。赤伏符曰:「王梁作玄武。」〔一〕玄武,水神;大司空,水土之官也。於是拜梁為大司空。(姚。汪。鈴木)──類聚卷四七

〔一〕 符文「作」上本有「主衛」二字,時梁為野王令,光武又以野王本衛地徙,亦為任梁大司空之重要原因。類聚略之。

杜茂傳

二00 降其渠帥大將軍杜猛、持節光祿大夫董敦等〔一〕。(姚。汪。鈴木)──范書本傳注

〔一〕 時茂與王梁擊五校義軍。姚輯入王梁傳。

馬武傳

二0一 上嘗歷問功臣:「諸君不遭際會,自度能何為乎?」馬武曰:「臣以勇武,可守尉督盜賊。」上笑曰:「且勿為盜賊,自致亭長斯可也。」(姚。汪。鈴木)──書鈔卷七七

竇融傳弟友子固 曾孫憲 曾孫萬全子章

二0二 寧武男〔一〕。(汪。鈴木)──范書本傳注

〔一〕 王莽居攝中,融以軍功得封。范書作「建武男」。東觀記同續書。

二0三 虞封〔一〕。(汪。鈴木)──范書本傳注

〔一〕 封,竇融之司馬。時隗囂反,道隔絕,封受融弟友所遣,間行通書光武。范書作「席封」,未知孰是。鈴木輯稿作「司馬虎」,非。

二0四 竇固字孟孫,為衛尉卿。兩宮宿衛,見重當時,仁厚謙恭,甚有名稱。(汪。鈴木)──御覽卷二三0

二0五 竇固出塞至天山,斬首千餘級。(汪。鈴木)──御覽卷五0

二0六 將軍竇憲出雞鹿山。(鈴木)──初學記卷八

二0七 憲奪沁水公主園田。上幸公主園,覺之,問憲,憲又上言借之也〔一〕。(汪)──汪輯

〔一〕 不詳所出,恐系據范書誤入。

二0八 竇章居貧蔬食,講讀不輟。太僕鄧康重章學行。是時學者稱東觀為老氏藏室,道家蓬萊山。康薦章入東觀,為校書郎中。──職官分紀卷一六

馬援傳子光 兄子嚴

二0九 援過北地任氏畜牧。自援祖賓,本客天水。父仲,又嘗為牧師令。是時員為護苑使者,故人賓客皆依援。(姚。汪。鈴木)──范書本傳注

二一0 勃能說韓詩〔一〕。(汪)──范書本傳注

〔一〕 勃,朱勃,援之邑人。早慧,時援裁知書,見之自失。後援卒,遇讒,勃詣闕上書,為之訟冤。

二一一 馬光字叔山,為衛尉卿。上以光謹敕小心,周密畏慎,特親異之。(汪。鈴木)──御覽卷二三0

二一二 馬嚴字威卿,拜御史中丞,賜冠幘衣服車馬。嚴舉劾案章,申明舊典,奉法察舉,無所迴避,百僚憚之。(姚。汪。鈴木)──初學記卷一二 ○ 御覽卷二二五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