盂兰盆经 金刚经 华严经 地藏经 心经 六祖坛经 成唯识论 十善业道经 楞严经 涅槃经 阿弥陀经 无量寿经 盂兰盆经 观无量寿经 俱舍论 药师经 楞伽经 解深密经 八大人觉经 法句经 胜鬘经 维摩诘经 大宝积经 摄大乘论 大乘起信论 瑜伽师地论 普贤行愿品 圆通章 圆觉经 四十二章经 佛遗教经 普门品 占察善恶业报经 妙法莲华经 大智度论 阿含经 吉祥经 中观论 现观庄严论 大乘百法明门论 佛经入门 佛经名句 佛经问答 佛经原文 佛经译文 佛经注音 佛经讲解 其它经论 大藏经 阿含部 事汇部·外教部·目录部

怡西法师讲《佛说盂兰盆经》【三】

  尊敬的和尚尼、演宁法师,尊敬的大众师父们,尊敬的居士同修们:

  大家好,阿弥陀佛!

  我们今天接着讲《佛说盂兰盆经》。

  目连尊者以神通亲眼所见母亲的情况,突然之间见到这种情况,对他的冲击力非常大。即使他已经证得圣果,可是亲生母亲落到这般地步,仍然震惊、悲哀,不知所措。每个人的印象里,对自己的父母都停留在生前的形像,说到父母,即使他们都不在世了,仍然想到生前的音容笑貌,哪想到是这样的情况呢?

  学佛的居士们,听了佛的教导,知道有六道轮回的事实,也发心想要知道父母在哪一道的情况,发心想要救拔,可是对于凡夫来说,毕竟没有现量的亲眼见到的能力。即使也想到可能由于恶业牵引,或许正在恶道受苦,可是想到和亲见毕竟是两码事。目连尊者不同于凡夫,他亲眼所见,那种冲击力不可言说。

  蕅益大师讲:「饿鬼是异熟果,酬于引业。不见饮食等,是等流果,酬于满业。

  这里提到了「异熟果」、「等流果」、「引业」和「满业」。

  假若造作了十不善业,必然会有恶报。十不善业中的每一种,无论杀、盗、淫等等,身三、口四、意三,每种都有四种果报:

  一、异熟果 二、等流果 三、增上果 四、士用果。

什么是异熟果呢?

  所谓「异熟」,是指「异世而熟」或「异时而熟」。意思是今生造业,果报没有在今生受,而是在下一世或隔世成熟,称为「异熟果」。

  比如:我们可能会因为憎恨、贪念或无明,造作十种不善业。如果因憎恨而作,就会投胎到地狱去;因为贪念而做,就投胎到饿鬼去;因为无明而作,就会投胎到畜生去。异熟果会让造恶业者,直接付出最严重的代价。一般所说的业力成熟,主要是指这部分。

等流果

  所谓「等流果」,就是相等或类似的果报一直延续,像没有间断的河流一样。

  假设:因为造做了恶业在地狱受苦,地狱的苦受完之后投胎做人,但是在人世间生活仍然苦不堪言,身体或是心理遭受煎熬痛苦,如同在地狱的感受。

  有的人造作了恶业在饿鬼道受苦,饿鬼的苦受完之后投胎做人,但是在人世间的生活还是跟在饿鬼道一样,要不断面临饥饿的痛苦。

  有的人造作了恶业在畜生道受苦,畜生的苦受完之后投胎做人,做人本来应该是有智慧的,但是他仍然愚痴,特别是面临抉择的时候,优柔寡断,不能辨别邪正,不能判断对错,就卡在那里,迷茫无知,虽然得了人身,仍然还是愚痴的状态。

  以上这些就叫做「等流果」。

  「等流果」又分为「所作等流果」和「感受等流果」。 

  「所作等流果」,是指前生的业力习气,带到今生而承受的果报,也就是前世造的业,虽然已付出异熟果的代价,但是再一次投胎以后,还是喜欢做这些事。

  比如,前世喜欢杀生,业力让造恶者投胎到地狱,在承受了异熟果报之后,投胎为人,业力算是清淨得差不多了,但还是有喜欢杀生的习气。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事实,很多婴儿还在地上爬的时候,看到昆虫、蚂蚁、蚊子等,就想把牠杀死。这不用大人教导,他在刚会爬的时候,就会做这些动作了。相反的,有些小朋友看到小生物,会很高兴的呵护,捨不得伤害,喂养它们,和它们像好朋友一样对话。这两者的差别,就是所作等流果造成的。

  「感受等流果」,是指前世造作过什么业力,今世会感受类似的果报。譬如前世杀生过多,今生就特别多疾病;前世偷窃过多,今生很多财富都会被别人抢走、骗走,类似这些都是感受等流果。除此之外,随著浊世的来临,很多疾病莫名奇妙产生,甚至说不清到底是什么原因就会引起严重的疫情。这些都是感受等流果。

  还讲到「引业」和「满业」两种业。

  「引业」是将来引我们投生的业,它决定投生到哪一道。「满业」是决定投到某一道之后,境遇好或不好的业。

  我们回过头来看,目连尊者的母亲,她投生到饿鬼道叫「异熟果」。是她临终的时候,由饿鬼道的「引业」引导她的神识投生到饿鬼的。饿鬼道的引业是怎么来的呢?是由她在生时的贪吝之心造恶而产生的。

  同是投生到饿鬼道裡面,由于个人「满业」的不同,有的叫「无财鬼」,一点福报都没有的,就像目犍连尊者的母亲一样,极度的痛苦,贫贱到极处。有的是「少财鬼」,福报很少,但还算有一些。「有财鬼」是有福报的鬼,在鬼道裡也有做官的,也有大富的,像我们民间供的这些土地、城隍、东岳大帝、阎罗天子,这都是「有财鬼」。

  由此看来,鬼道的现象跟人道类似,种种不平等,不自在,都是苦的。

  目犍连尊者之母,因为生前造作悭贪的重罪,招到无财鬼的恶报。这是自取其殃,自作自受。

  受苦的人,虽然他有孝顺的孩子,或者是有慈悲的父母,可是谁也不能代替受苦者受苦,果报如影随形,如回应声,丝毫不爽。《太上感应篇》开篇八个字总纲:【祸福无门,惟人自招,善恶报应,如影随形。】

  所遭受的环境是惟心所造的,贪心变现饿鬼道,如是心得如是报,不是别人给我们製造的果报,都是自作自受。

  科判丙五的内容是目连看到母亲的情况,第一个想法就是赶快帮助她。

丙五、悲哀往救

  请看经文:

  【目连悲哀,即以钵盛饭,往饷其母。

  蕅益大师注解中说:「悲哀者,所谓感伤彻于骨髓,号叫动于天地也。母既不见饮食,故先以钵饭往饷,救饥渴之极苦」。

  孝子见到母亲受苦,自然的反应便是悲哀,因为阿罗汉并没有把情完全断尽。连菩萨都有情感,叫「觉有情」,但是他这些情感用得正,叫「正觉」。

  「悲哀」,所谓悲哀的情形,我们能够在父母亡故之时,孝子所表现当中看得到。最亲的人走了,再也不会回来,刚刚亡故,起码父母的身体还在,即使已经是亡故之身,到了火化的时候,见父母最后一面,从此之后,数十年天天在一起的父亲母亲将化成灰,连亡故之身都不复见到。世界上最爱你的人走了,所以孝子感伤痛彻入于骨髓,号叫震天动地。

  因为母亲目前最大的苦是没有饮食,非常饥渴,所以目连尊者就用钵盛著饭,送到他母亲面前,要救他母亲离开饥渴之苦。

  我们一般能想到的是饿鬼得不到饮食非常痛苦,如果吃的摆在他面前,是不是就解除了他的痛苦呢?实际情况如何呢?科判丙六的内容就在说明饿鬼即使得到饮食之后的实际情况。

丙六、恶习难转

  请看经文:

  【母得钵饭,便以左手障钵,右手抟食,食未入口,化成火炭,遂不得食。

  目连母亲一拿到钵饭,马上用左手遮住钵盂,右手把饭抓成团,还没等饭进口,就已经化成火红的热炭,没办法吃到嘴裡。

  蕅益大师解释说:「本以悭贪,堕兹剧苦,习性难革,终不回心。障钵恐馀鬼之侵夺,抟食图一身之饱足。谁知万法惟心,业力甚大,美食顿成火炭。倘其时能发慈悲平等之心,念同类苦,不忍独餐,必当甘露充溢,自他俱脱苦轮。奈何恶因不除,恶报斯剧,虽神通大孝,亦无如之何矣」。

  为什么要遮住钵呢?「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本来是悭贪堕成饿鬼,天天在饥渴中煎熬。无奈习性难除,不思悔改,遇境界,马上现行

  有的人很喜欢男女方面所谓的爱情,就喜欢这些事情。但是因为爱情方面失意,受了伤害,于是赌咒发誓再也不谈恋爱了,再也不相信爱情了。正发著誓呢,正好看到了一位长相庄严的异性,也不认识人家,眼睛又直钩钩地盯住对方移不开了,心里产生了很多的想法,思索著怎么搭讪一下,要个电话号码,留个微信什么的。「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目连之母一得到食物就下意识地遮住钵,生怕被其他饿鬼抢走。为什么马上抟食呢?只想自己吃个痛快,根本不想还有和自己一样痛苦的同类。吝啬的心态亦如她在生时一样。哪晓得万法唯心,悭贪一起,美食顿成火炭。

  怎样能免除食物化成火炭的饿鬼苦呢?蕅益大师说其实就在转念之间。如果当时能念及同类与自己一样饥渴,发慈悲心,不忍独自享用,一定会甘露充满,自他超出苦轮。我们唱赞,唱到:「火焰化红莲」,就是这个意思。

  当年佛在因地,有一世堕地狱拉铁车,跟他同拉铁车的还有一个同伴。他们已经尽力在拉车了,可是地狱里的鬼卒还是不停的用铁棒抽打他们。那位同伴已经被打得快要死去了,只要再打一棒子必定会死去。眼看着狱卒又把铁棒举起来要打他,佛扑到了同伴身上,跟狱卒说:你不要再打他了,要打就打我吧。他这一念善心发起,狱卒的铁棒落在他头上,他在地狱死去,生到天上。

  佛在因地还有一世,因为打了母亲的头的恶报,堕到飞轮地狱。铜牆铁壁的狱城之中,有百千万的锋利的飞轮,在罪人头顶飞来飞去,把罪人的头劈成两半。业风一吹,头又合上,再劈,如此循环往复。罪人看到飞轮都非常害怕,哀号着躲闪。佛看到这种情况,发了一念善心,让轮子都来劈我吧,放过这些可怜的人。于是轮子把他劈死,离开地狱的苦,生到天上。

  在凡夫来想,被打死,被劈死都不是好事情,可是要知道,在地狱里能够彻底的死去那需要有大福报。地狱的苦本来已经苦不堪言,更可怕是《地藏经》中说的清清楚楚的【一日一夜,万死万生】。根本没有彻底死掉的机会,死了生,生了又死,苦没完没了。

  六道中的其他任何一道都比地狱的苦要少,从地狱彻底死去,无论生到哪一道都比地狱要好,更何况生到天上?佛在因地,为什么能从地狱生天呢?就在于他发的那一念善。一念善有这么大作用吗?有。在地狱的境界里还能发出哪怕一念善都有这么大的作用,可惜的是地狱众生连一念善都发不出来,这是业力的结果。就犹如目连之母现在在饿鬼的情况一样。

  一切的恶苦从念头而来,也必从转念而去。饿鬼相现前,是因为心中的恶念住在饿鬼的境界上。饿鬼什么境界呢?悭贪。心住于悭贪,饿鬼相就现前,若是将心念转过来,把悭贪放下,饿鬼的相就消失了。但她不除恶因,怎么能超越饿鬼的命运

  所以,果报都是自己的心造的,不关别人。目连尊者虽然自身解脱了烦恼,有大神通、有大孝心,却根本消除不了母亲的苦难。

  这件事情,同时还说明另一个问题,佛法佛陀的教育,不是宗教,不是哲学。佛法并未树立一个高高在上的神,佛从来没说过众生想要解脱苦难,需要依靠神的拯救。佛说如是因,如是果,一切都在自己。

  接下来是经文的正宗分部分,正宗分是主干。科判属于甲二。正宗分部分又可以分为三科。

  甲二、正宗分三:

  乙一、目连悲泣陈情 

  乙二、如来广示法要 

  乙三、当机获益脱苦

  我们先从乙一开始学习。

乙一、目连悲泣陈情

  请看经文:

  【目连大叫,悲号涕泣,驰还白佛,具陈如此。

  尊者看见母亲业力太重,虽然他神通广大能震动世界、回转日月,却竭尽神力也不能救拔母亲。所以大叫悲涕,火速返回,向老师详细陈述以上的情况。

  我们来看蕅益大师的注解:「目连称为神通第一,可以化刀杖为天华,翻大地而取地肥,震动世界,回转日月,皆不为难。今尽其神力孝思,竟无救于母难,所以大叫悲哀,急驰白佛。此则已为弹斥而作弄引,故知是大乘教门。

  目犍连尊者,佛诸大弟子裡面神通第一,他的神通力是常人难以想像的,蕅益大师举出几个例子,都有经典根据。

  「可以化刀杖为天华」,兵器打过来的时候,可以把兵器变成天花,不会被伤害。

  「翻大地而取地肥」,深翻大地,取出地肥,「地肥」就是我们讲的营养成分,他能够把大地裡面的营养合成出来。神通力,我们现在也叫做科学水平,尊者的科学水平很高。

  他还可以「震动世界」,这个世界是指三千大千世界,又称娑婆世界,三个一千相乘,等于十亿,十亿个单位世界。一个单位世界是一个银河系。因为经上讲得很清楚,单位世界的中心是须弥山,日月围绕须弥山转。日月就是一个太阳系,太阳系还要围著须弥山转,那这个单位世界必定是银河系。十亿个银河系构成娑婆世界,如此巨大的范围,他都能够震动。

  他还能够「回转日月」,太阳、月亮一般是东升西落,目犍连尊者能够让它西起东落,这些不可思议的事情,对于目犍连尊者都不是难事。

  可是现在,虽然他竭尽神通力,用至诚的孝思,都没有办法救脱母亲的灾难,连让母亲吃一顿饭都办不到。有句话叫「业力如山」,神通第一的目连尊者可以移山,但对于母亲的业力所造成的苦难无可奈何,业力实在比山大得多。他实在没有其他办法了,所以大叫,悲哀,急急忙忙跑去向老师报告。

  当然,不用他报告,佛也早就知道了。目犍连尊者只是证得小乘阿罗汉果,他的能力转不动母亲的业力,没有办法帮助母亲。这裡蕴含著一个意思是佛弹偏斥小。《法华经》上也是弹偏斥小,「偏」是偏真涅盘,指阿罗汉的小乘圣果;「斥小」是批评小乘,批评他们没有发大乘度众生的心,所以这个果位不高。从这裡能看出本经不是小乘经,它也有像《法华经》那样弹偏斥小的味道,所以这个教门是大乘教门。

  见到佛陀之后,如来有什么重要的开示呢?请看科判乙二。乙二又分成两个小段。

  乙二、如来广示法要二:

  丙一、简示 

  丙二、正示

  我们先来学习丙一、简示。所谓简示就是简单开示。简单开示这一小段又再分成五个小节。

  丙一、简示五:

  丁一、彰母罪深 

  丁二、明子力弱 

  丁三、斥邪无用 

  丁四、显正有能 

  丁五、许以救方

  我们接下来从丁一开始学习下面的经文。

丁一、彰母罪深

  佛开示原因时,首先说明尊者之母自己罪业深重,一切的苦报都是源于自身。

  请看经文:

  【佛言:汝母罪根深结。

  这是佛回答目连尊者的话,佛说:你母亲的罪根深不可拔。

  蕅益大师解释说:「身口所起恶业名罪,意地造业之本名根,长时积集名深,习性坚固、未易改革名结。如左手障钵,右手抟食,即其徵也。

  这段话是解释罪、根、深、结四个字分别是什么意思。

  身口所造的恶业叫「罪」。意地所造的业叫「根」。

  「罪根」合在一起,指造罪的根源——烦恼。因为身口的根在于意,意上造了,身口就跟著造。

  尊者母亲心裡的悭贪,长时间反复串习,叫「深」。习性坚固,很难改变,叫「结」。

  她堕为饿鬼,一得到钵饭,就用左手遮住,右手赶紧抓食物吃,这就是悭贪的烦恼相。多生的习性「如油入面」,好象油浸入到麵粉中,很难去除,所以说「罪根深结」。

  「深」是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的,积小恶成大恶,由浅至深。天天都造作身口意的罪业,积集起来,「业力之大,能敌须弥,能深巨海,能障圣道」。所以不可以轻忽小罪小恶,积少成多、积小成大。古人也讲,「恶不积不足以败身」, 终有一天恶贯满盈,报应到来的时候,都要自己承受。

  古语有一句话,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这一般是贬义的。这里的「本性」其实不是本性,是「习性」,只是这个习性已经积累得太坚固了,好像都成了本性。

  经裡面描述目连尊者母亲见到美食,她贪婪到极处的表现,外在的样子是身口的造作,内在仍然是意地悭贪的作用。即使已经做了饿鬼,仍然是这样积习难返,这是佛为什么说他母亲罪根深结的原因。

丁二、明子力弱

  说明尊者作为罪人的儿子,凭一己之力,道业还是太弱了,不足以产生巨大的救拔之力。

  请看经文:

  【非汝一人力所奈何。

  佛说:你母亲的罪业并非你一人的道力能除。

  蕅益大师解释说:「声闻之人,但得心自在,未得法自在,故其神力,不能挽母定业。此正密寓弹斥之意也」。

  「声闻之人」是小乘阿罗汉。小乘阿罗汉只是得到心自在,意思是他断了见思烦恼,自己证得了涅盘的妙乐,断了我执。但是没有得到法自在,意思是没有断法执,因为于法不得自在,所以神通力就有了局限性。

  神通力是人人本性具足的,不是从外得来的,只要把烦恼断除,神通力自然现前。烦恼断尽,神通力是无限的,无所不知、无所不能。但是目连尊者示现的只得到了声闻果位,只断了见思烦恼,还没有断尘沙、无明两种烦恼,没有得法自在。所以他恢复了部分的神力,没有全部恢复,有局限性,就没有办法挽救他母亲的定业。

  蕅益大师提示我们说,这句话正是「密寓弹斥之意」。佛暗示小乘法门不能广度众生,所以这部经不是小乘经。佛劝我们由孝慈之心发起度一切众生的大乘心,当发起大乘之心,能跟十方三宝感应道交,仰赖十方三宝威神之力,就能够挽救恶道裡的苦难众生。

丁三、斥邪无用

  佛弹斥依靠那些其他的外力也是不行的。

  请看经文:

  【汝虽孝顺,声动天地,天神、地祇、邪魔、外道道士、四天王神,亦不能奈何。

  佛说:虽然你孝顺母亲,震动天地,却没有足够的力量救拔母难,其他天神、地神、邪魔、外道道士、四大天王,更是无能为力。

  蕅益大师解释说:「未入正位,总名为邪。虽併合三界中一切神通之力,犹不及目连一人之力。今先简目连,次简天神等者,一往约多少简之,正欲显众僧之力大也。

  没有入正位,都叫做「邪」。什么是正位?正觉之位就叫「正位」。也就是说,不是妖魔鬼怪才叫「邪」,还没有证得阿罗汉都叫「邪」。因为有执著,有错误的见解、错误的思想,对宇宙人生真相不能正确明了。这个「邪」是广义的,要改邪归正,断见思烦恼,证得阿罗汉果,知见才完全正确,这个时候就不邪了,就正了。

  佛告诉我们,没有证得阿罗汉果之前不可以相信自己的意思,因为自己的意思是带著见思烦恼的邪知邪见。所以应该放下自己的知见,随顺如来的教诲。

  天神、地神乃至四天王神都是具缚凡夫,即便集合他们所有的神通力,也不及目连一人的神通力。当然福德力也是如此,经上说:「集合万亿色究竟天的福德,与独觉阿罗汉相比,百千分不及一分。」目连尊者尚且无能为力,何况天神、地神。以上的铺垫是要反显大德僧众的无上威力。

  六道裡的神灵,这裡举出【天神】; 【地祗】,就是地神;【邪魔】是指魔王;【外道】,是指除佛教之外其他宗教裡面有神通力的这些人;【道士】,这是讲道家也有神通;还有【四天王神】,四天王是佛教的护法神,住在四天王天。用这些神来指代六道里面一切的天神鬼神,都没有能力把恶道「罪根深结」的众生解救出来。

  蕅益大师接著说:「十方,则不同目连之惟一人;众僧,则不同天神等之非圣侣。所以威神不可思议,能令深结之罪根从此可解脱也。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