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经译文 金刚经 华严经 地藏经 心经 六祖坛经 成唯识论 十善业道经 楞严经 涅槃经 阿弥陀经 无量寿经 盂兰盆经 观无量寿经 俱舍论 药师经 楞伽经 解深密经 八大人觉经 法句经 胜鬘经 维摩诘经 大宝积经 摄大乘论 大乘起信论 瑜伽师地论 普贤行愿品 圆通章 圆觉经 四十二章经 佛遗教经 普门品 占察善恶业报经 妙法莲华经 大智度论 阿含经 吉祥经 中观论 现观庄严论 大乘百法明门论 佛经入门 佛经名句 佛经问答 佛经原文 佛经译文 佛经注音 佛经讲解 其它经论 大藏经 阿含部 事汇部·外教部·目录部

般舟三昧经白话 卷上

  行品第二——如何修持念一切佛立面前定

  译文

  1.修定要发心向十方佛

  佛告诉贤护菩萨:「如果有菩萨修十方诸佛都现在前法门,必须立定向十方诸佛的意向。立定意向,就能获得菩萨的一切智慧。

  2.精进念佛一心不乱

  「什么叫立定意向?就是从各自具体的因缘条件出发,念念向佛,心思不乱,为求智能,精进不舍,亲近善知识,行为无所执着:不贪睡眠,不相聚会,远离恶友,亲近善知识,心不散乱:饮食知足,不贪衣服,不吝惜自己的生命:独身一人,避开亲属,远离家乡,修平等心、慈悲心,护念自己的正行,破除烦恼,修习禅定。不随色界而转移,不受外物的干扰,不参与减损自己道德的俗事,不执着没有真实自体的地、水、火、风,不为不称心的事感到烦恼,不沉溺于世间声色之欲,从不净的五浊之世得解脱:不背弃十方人,要普度十方人:十方人妄加推断,此为我所有,此非我所有,一切都能接受:不违禁戒,常习熏修五解脱法:常诵读经文,不半途犯戒,不失禅定:对佛法坚信不疑,不诤论诸佛,不毁谤正法,不诋毁侩人:远离妄语,远离世间妄说之人,不喜好,不苟同,赞扬有道德之人的言行,对他们的爱语善行都愿意听闻,心生欢喜。深信因缘,明了畜生业因,远离世间六味。修习五解脱法,为除十恶,行十善:断灭九种烦恼,行持八种精进,捐弃八种懈怠,常习八便,心常不离九想观门,一心修习八大人觉:对于入禅定的法味,也不贪着,不骄傲自大:勤求佛法,殷重修行,不计年月:哀怜众生,破除人我分别,离十方人,不产生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念头。不贪求长寿。观察五蕴世间,切皆空,不受外物的迷惑,不求有所造作,但求无为。不贪生怕死,毫不执着。把一切五蕴世间都看做贼,把地、水、火、风的侵害看成蛇一样毒:对六尘、六根的惑乱,也不予理会。久在欲界、色界、无色界,都觉不安隐,只有湼盘寂静才安隐。对一切贪得无厌的欲望,无动于衷,乐于出家修佛,不在生死中轮回,不与世人计较是非,见一切佛常立面前,观一切身如幻梦,于佛法深信不疑,视过去、未来、现在世平等无差异。常常念想一切佛的功德,自觉归依佛法,深入禅定,安详自在。对佛身相,也不执着。一切法都平等,与世无所纷争。所作所为,不相违背。通达十二因缘道理,在佛力加持下得度,入真法界,见众生界不生灭,自证无为,慧眼清净。一切无二,菩提心没有中边的差别,一切诸佛本无差异。入于清净无碍境地,菩提觉智自然觉晓。佛慧不是从别处得,遇善知识教导,与佛无异。一切在菩萨那里都不相违背,即使一切魔军也不能动摇。一切人如在镜中才能见到自己的像,见一切佛也是这样,要从自己的菩提心、菩萨行入手。这就是念一切佛现在面前的法门。」

  佛陀说:「从自己的菩提心、菩萨行入手,想成就这种法门,就能获得,就能看到一切佛站立面前。什么原因能成就一切佛站立面前的法门呢?原因就在这里。贤护菩萨,如果有四众弟子奉持戒律清净,独自住在一个道场,一心想见西方阿弥陀佛,那么他现在就应当这样想:离这裹经过百千亿万佛国,有一个极乐世界,一位阿弥陀佛正在给众多菩萨宣讲佛经,一切行持常念阿弥陀佛圣号。」

  佛告诉贤护菩萨:「譬如一个人睡梦之中,看到许多金银珠宝,他的父母兄弟妻儿亲戚朋友见了,都非常高兴,无比开心。这个人梦中醒来和别人边说边流泪,好像梦中所看到的都是真的一样。贤护菩萨,如果出家人、在家信士听闻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就应当常念阿弥陀佛,不得违反戒律,一心念佛,或一昼夜,或七天七夜,过七天以后,就能见到阿弥陀佛,即使醒时见不到,梦中也能见到。比如人梦中所见到的事,不知是白天还是晚上,也不知是在里边,还是外边,不管是在幽冥黑暗之中也好,也不管是离遥远的地方有多少障碍,都无妨碍。贤护菩萨,修一切佛站立面前法门,就应当这样一心念佛观想。这时,那许多佛国的大山像须弥山,山上的幽冥黑暗之处,都打开了,菩萨的眼睛也没有受到什么障碍,心也没有什么阻隔,也不用天眼就看得很清楚,也不用天耳也听得很明白,也不用神足就走到佛国面前,不用透过此处命终,转生彼佛刹才能见,当下于此处坐,即刻便可得见阿弥陀佛,亲耳听闻、受持佛法。从念一切佛站立面前的法门中,这一切都圆满具足,你可以为别人说这个法门。好比有一个人,听说堕舍利国中,有个淫女人叫须门:还有人听说一个淫女人叫阿凡和梨;还有人听说有一个下贱女子叫优陂洹,这时各人都在思念所听说的女人。他们都没有见过这三个女人,听人说后,就萌动了淫秽的念头,睡梦中各人来到那个女人那里。这时,三个人皆在王舍城,同时想,各人做梦都到那个淫女人住的房里,跟她一起行淫。他们醒来,还在想这件事。」

  佛告诉贤护菩萨说:「我举这个例子告诉你,是要你从此事受到启发,能给别人讲经,使人了解这个智慧法门二毫不退转,修得至高无上的正道,然后才能取得善觉这个佛号。于是,贤护,菩萨在他所住的地方,听到阿弥陀佛的名号,而且不断念这个佛号,凭着这个信念的力量,见到了阿弥陀佛。见阿弥陀佛后,问:『应当修持什么法门,才能生在阿弥陀佛国?』这时,阿弥陀佛回答说:『想来我国的人,常常念我的名号,时时守护此念,不要停顿,这样就能来生我国。』」

  佛说:「这位菩萨修持这个法门,是肯定会往生阿弥陀佛国的!应当时时念想佛身,具足三十二种大人相,通体放光明,无比端正庄严,在出家人中说经,讲述一切法本性不坏,也没有使他变坏的东西。比如人们对感受、思想、行为所产的生死、轮回的神识、地水火风的自体、从世间到天上的大梵天的念想、知觉能力,都是本来不坏的,也没有能使其变坏的。因此,人们能够通过念佛得见佛立于前。这就是正念一切佛站立面前的法门。」

  3.入定要由佛弟子亲证

  佛告诉贤护:「菩萨在这个念佛立面前的法门中,谁能作证?我的大弟子迦叶、因坻达菩萨、须真天子,及知道三昧的菩萨、修得三昧的菩萨,可以为证。那么又有什么可以证明他们修得这一法门呢?这就是空定。」

  佛告诉贤护菩萨:「在过去时,有佛世尊,名须波日。当时恰好有人在旷野山泽里行走,路上又饥又渴,就在半途中昏昏睡去,梦中见到又香又美的饭菜、饮料,吃饱暍足后,一觉醒来,仍旧腹中空空。这个人因此悟出一个道理:世间一切都奸像做梦一样啊!一佛说:「这个人由于空想而入定,从而获得无生而生的法乐,得到不退转的觉悟。如此看来,贤护,不管是在家还是出家菩萨,听说佛在哪儿,就应常常想到那儿见到佛,就向那个方向念佛礼拜佛,不应当念想面前有什么实有的东西,也不存在归我所有的东西。那么,十方无数佛就会像你所念想那样站在面前,清净端严,放大光明,如站立在珍宝石、净琉璃之上一样。再比如人们出国远行,想念家里的亲属财产,那人在梦中,回到故乡,看至家属亲朋好友,高兴地和他们交谈,醒后把梦中见到的事,和朋友们说:『我回家了,亲眼看到家属亲友啦!』」佛说:「菩萨也是这样,他所向往的地方,听到佛的名字,就常常面向这个地方,念想佛的名字,菩萨一定会见到佛,如拿着珍宝,站在琉璃光之中。再比如出家人观想死人的骨头现在面前,有看到青色的,有看到白色的,有看到红色的,有看到黑色的。实际上,这些骨头,没有人拿来过,也没有骨头放在面前,也不知从何而来,是自己的意念所作的观想的结果。

  4.凭佛神力而见佛

  「菩萨也是这样,凭借佛威神力量的加持,修行定门,想在什么地方见到佛,就能见到。为什么呢?是这样,贤护,是佛的定力所成就的。靠佛力加持,修持禅定,有三方面:即靠佛的威神力、定力、本愿功德力。凭这三方面神力的加持,就能见到佛。比如,贤护,年少的人,长得漂漂亮亮的,就好比用干净的油瓶装上等麻油,好比干净的器皿装清水,或者像刚磨好的镜子、白璧无瑕的水精,你想看到自己的形象,就自己去照一照,立即现出自己的容貌来。这是为什么呢?贤护,麻油、水、镜、水精映出的人影,是人自己去照呢,还是人影自己跑进去的呢?」

  贤护说:「不是。佛陀,是所用的麻油、水精、水、镜很洁净的缘故,人影自然在上面显现。人影既不是从这些东西中间跑出来,也不是从外面跑进去。」

  佛说:「太好了!太好了!贤护,是这样啊!贤护,本性清净的东西,想显现佛,就能见佛。见到就问,问了就得到果报,见到佛,听佛讲经,就心生大欢喜。

  5.修定中所见境界

  「应当经常这样念想:佛是从哑袅来的,我想到哪里去?应这样想:佛是无所从来而来,我也无所去而去。经常这样想:欲界、色界、无想界三界都是心意识所作成的。我心想什么就见什么,心想佛,就见到佛,心就是佛,心就是如来,心就是我身。心能见佛,心也不能知道自己,也不能见自心。说心是有意造作,就是愚痴:说心没有什么造作,是涅槃寂静。一切诸法,没有什么可以津津乐道的,都是一心所作,都是空的。连这一心也是空的。贤护,菩萨在修定时见十方佛站立面前,就是这么回事。」佛说后,随即说了下面的偈颂:

  心啊不知心,有心就不能现真心。

  心中有想的念头就是愚痴,没有想才是涅槃寂静。

  这个法门对什么都不执着,佛立面前在于念。

  识得万法皆是空,一切都应无想念。

  原典

  佛告跋陀和菩萨:「若有菩萨所念现在定意向十方佛,若有定意,一切得菩萨高行。

  「何等为定意?从念佛因缘,向佛念,意不乱;从得黠不舍精进①,与善知识②共行空;除睡眠,不聚会,避恶知识,近善知识,不乱精进;饭知足,不贪衣,不惜寿命;孑身避亲属,离乡里;习等意,得悲意心,护行弃盖习禅③。不随色,不受阴,不入衰④,不念四大,不失意,不贪性,解不净;不舍十方人,活十方人;十方人计为是我所,十方人计为非我所⑤,一切欲受;不贸戒,习空行。欲讽经,不中犯戒啊,不失定意;不疑法,不诤佛,不却法,不乱比丘侩;离妄语,助道德家,避痴人世间语,不喜不欲,闻道语,具欲闻亦喜;从因缘畜生生,不欲闻六味⑥;习为五习⑦,为离十恶,为习十善,为晓九恼⑧,行八精进,舍八懈怠,为习八便,为习九思⑨,八道⑩家念;又不着禅闻,不贡高,弃自大;听说法,欲闻经,欲行法,不随岁计;不受身想,离十方人,不欲受;不贪寿;为了阴,不随惑,为不随所有求无为。不欲生死,大畏生死,计阴如贼,计四大如蛇,十二衰计空⑾,久在三界不安隐,莫忘得无为;不欲贪欲,愿弃生死,不随人诤,不欲堕生死,常立佛前,受身计如梦,以受信不复疑,意无有异,一切灭思想过去事、未来事、今现在事等意。常念诺佛功德,自归为依佛,定意得自在,不随佛身相法,一切一计不与天下诤,所作不诤,从因缘生受了,从佛地度得可法,中法中得下,以了空意计人,亦不有亦不灭,自证无为,黠眼以净,一切不二,觉意不在中边,一切佛为一念人,无有疑黠,无有能呵,自得晓觉意故。佛黠不从他人待,得善知识计如佛,无有异意。一切在菩萨无有离时,纵一切魔不能动。一切人如镜中像,见一切佛如画,一切从法行,为人清净菩萨行,如是。」

  佛言:「持是行法故,致三昧便得三昧,现在诸佛悉在前立。何因致现在诸佛悉在前立三昧?如是,跋陀和,其有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持戒完具,独一处止,心念西方阿弥陀佛,今现在随所闻当念:去是间千亿万佛刹,其国名须摩提⑿,在众菩萨中央说经,一切常念阿弥陀佛。」

  佛告跋陀和:「譬如人卧出于梦中,见所有金银珍宝,父母兄弟妻子亲属知识,相与娱乐,喜乐无辈;其觉以为人说之,后自泪出,念梦中所见。如是跋陀和菩萨,若沙门白衣,所闻西方阿弥陀佛刹,当念彼方佛,不得缺戒⒀,一心念,若一昼夜,若七日七夜,过七日以后,见阿弥陀佛,于觉不见,于梦中见之。譬如人梦中所见,不知昼不知夜,亦不知内不知外,不用在冥中故不见,不用有所弊凝故不见。如是,跋陀和菩萨,心当作是念时,诸佛国界名大山须弥山,其有幽冥之处悉为开辟,目亦不弊,心亦不碍。是菩萨摩诃萨,不持天眼⒁彻视,不持天耳⒂彻听,不持神足⒃到其佛刹,不于是间终,生彼间佛刹乃见,便于是间坐,见阿弥陀佛,闻所说经悉受得。从三味中悉能具足,为人说之。譬若有人,闻堕舍利国中,有淫女人名须门;若复有人,闻淫女阿凡和梨;若复有人,闻优陂洹作淫女人,是时各各思念之。其人未曾见此三女人,闻之淫意即为动,便于梦中各往到其所。是时三人皆在罗阅祇国,同时念,各于梦中到是淫女人所,与共栖宿。其觉已,各自念之。」

  佛告跋陀和:「我持三人以付,若持是事为人说经,使解此慧至不退转地,得无上正真道,然后得佛号曰善觉。如是,跋陀和,菩萨于是间国土,闻阿弥陀佛,数数念,用是念故,见阿弥陀佛。见佛已,从问:『当持何等法,生阿弥陀佛国?』尔时,阿弥陀佛语是菩萨言:『欲来生我国者,常念我数数,常当守念,莫有休息,如是得来生我国。』」

  佛言:「是菩萨用是念佛故,当得生阿弥陀佛国。常当念如是佛身,有三十二相⒄悉具足,光明彻照,端正无比,在比丘侩中说经,说经不坏败色。何等为不坏败色?痛痒、思想、生死、识魂神,地水火风,世间天上,上至梵摩诃梵⒅,不坏败色。用念佛故得空三昧,如是为念佛。」

  佛告跋陀和:「菩萨于三昧中谁当证者?我弟子摩诃迦叶⒆、因坻达菩萨(20)、须真天子(21),及时知是三昧者、有行得是三味者,是为证。何等为证?证是三昧知为空定。」

  佛告跋陀和:「乃往去时有佛,名须波日。时有人行出入大空泽中,不得饮食,饥渴而卧,出便于梦中得香甘美食,饮食已,其觉腹中空,自念一切所有皆如梦耶。」佛言:「其人用念空故,便逮得无所从生法乐,即逮得阿惟越致。如是跋陀和,菩萨其所向方,闻现在佛,常念所向方欲见佛,即念佛不当念有,亦无我所;立如想空当念佛,立如以珍宝倚琉璃上,菩萨如是见十方无央数佛清净。譬如人远出到他郡国,念本乡里家室亲属财产,其人于梦中,归到故乡里,见家室亲属,喜共言语,于梦中见,以觉为知识说之,我归到故乡里,见我家室亲属。」佛言:「菩萨如是,其所向方,闻佛名,常念所向方欲见佛。菩萨一切见佛,如持珍宝着琉璃上。譬如比丘观死人骨着前,有观青时,有观白时,有观赤时,有观黑时,其骨无有持来者,亦无有是骨,亦无所从来,是意所作想有耳。

  「菩萨如是持佛威神力,于三昧中立,在所欲见何方佛,欲见即见。何以故?如是跋陀和,是三昧佛力所成。持佛威神,于三昧中立者,有三事:持佛威神力,持佛三昧力,持本功德力。用是三事故,得见佛。譬若,跋陀和,年少之人,端正姝好庄严,已如持净器盛好麻油,如持好器盛净水,如新磨镜,如无瑕水精,欲自见影,于是自照,悉自见影。云何?跋陀和,其所麻油、水、镜、水精,其人自照,宁有影从外人中不?」

  跋陀和言:「不也。天中天,用麻油、水精、水、镜净洁故,自见其影耳。其影亦不从中出,亦不从外入。」

  佛言:「善哉!善哉!跋陀和,如是!跋陀和,色清净,所有者清净,欲见佛即见,见即问,问即报,闻经大欢喜。

  「作是念:佛从何所来?我为到何所?自念:佛无所从来,我亦无所至。自念三处:欲处、色处、无想处,是三处意所为耳。我所念即见,心作佛,心自见。心是佛,心是怛萨阿竭(22),心是我身。心见佛,心不自知心,心不自见心。心有想为痴,心无想是泥洹(23)。是法无可乐者,皆念所为,设使念为空耳。设有念者,亦了无所有。如是跋陀和,菩萨在三昧中立者,所见如是。」佛尔时颂偈日:

  心者不知心,有心不见心。

  心起想则痴,无想是泥洹。

  是法无坚固,常立在于念。

  以解见空者,一切无想念。

  注释

  ①从得黠不舍精进:黠,指超越的智慧。意为从佛得到智慧,不忘努力精进于佛道。

  ②善知识:指正直而有德行,能引导众生舍恶修善、入佛道者。

  ③弃盖习禅:盖指烦恼。意为抛弃、灭除烦恼,习于禅定的境界。

  ④「不入衰」,《贤护》译作「不着诸入」 。

  ⑤十方人计为是我所,十方人计为非我所:计,计度,即以妄念而推度道理。意为人们妄加推断,此为我所有,此非我所有。

  ⑥六味:指苦、酸、甜、辛、咸、淡等六种味道。

  ⑦五习:烦恼之余气叫习气,又叫五习,即五种烦恼,如贪、瞋、痴、慢、疑等。但《贤护》译为「五解脱法」更恰当,今从。

  ⑧九恼:又名九难、九横、九罪报。指佛现在所受的九种灾难:一、受淫女孙陀利谤,五百罗汉亦被谤;二、受旃遮婆罗门女系木盂作毁谤;三、提婆达多以石击佛,伤足大指;四、逆木刺脚;五、昆琉璃王兴兵杀诸释子,佛时头痛;丌、受阿耆达多婆罗门请而食马麦;七、冷风冻故脊痛;八:六年苦行;九、入婆罗门聚落,乞食不得,空钵而还。复有冬至前后,夜寒风破竹,索三衣御寒,又复患热,阿难在后扇佛,像这些世界小事,佛皆受之。

  ⑨「九思」,《贤护》译作「九想观门」 。

  ⑩八道:人人八念、八生法。 《贤护》译作「八大人觉」 ,即菩萨为入道者的八种教法,包括世间无常觉、多欲为苦觉、心无厌足觉、懈怠堕落觉、愚痴生死觉、贫苦多怨觉、五欲过患觉、生死炽燃苦恼无量觉。

  ⑾十二衰计空:对我身有损减影响叫衰。十二衰当指六尘:六根等。全句意为不为六尘、六根所动。

  ⑿须摩提:意译为妙意好意,即西方极乐净土

  ⒀缺戒:指于戒有缺漏,没有完全守戒。

  ⒁天眼:指为色界天人因修禅定所得之眼,能看得很远,内外昼夜上下皆悉能见。五眼之一。天眼分两种:一从福报得来,如天人;一从苦修得来,如阿那律所得天眼即是。

  ⒂天耳:指色界诸天所具有耳根。能闻人声、非人声、及远近、粗细等一切音声。

  ⒃神足:即神足通的简称。五通之一,又名神境智证通,或心如意通,即身如其意。随念即至,可在一想念之间,十方无量国土都能一一到达,变化无穷。佛十大弟子中,目犍连就是得了这种圆满神通而号称神通第一的。

  ⒄三十二相:又名三十二大人相。一、足安平;二、足千辐轮;三、手指纤长;四、手足柔软;五、手足缦网:六、足根圆满;七、足趺高好;八、胳如鹿王;九、手长过膝;十、马阴满;十一、身纵广;十二、毛孔青色;十三、身毛上靡;十四、身金光;十五、常光一丈;十六、皮肤细滑;十七、七处乎满;十八、两腋满;十九、身如师子;二十、身端正;二十一、肩圆满;二十二、口四十齿;二十三、齿白齐满;二十四、四牙白净;二十五、颊车如师子;二十六、咽中津液得上味;二十七、广长舌;二十八、梵音远;二十九、眼色绀青;三十、睫如牛王;三十一、眉间白毫;三十二、顶咸肉髻。

  ⒅梵摩诃梵..当即大梵天,为色界之初禅天,离欲界之淫欲,寂静清净。

  ⒆摩诃迦叶..佛十大弟子之一。其父母祷于毕波罗树神树下而生,故名毕波罗;为大富长者之子,能舍大财与大姓,修头陀之大行为第一,故称头陀第一。

  ⒇因坻达菩萨:因坻即天主。为护持正法,拥护众生的八大菩萨之一。 《贤护》译作「帝释德菩萨」。

  (21)「须真天子」,竺法护译《须真天子经》有「须真天子发三十三问,佛一一答之」的记载,又有《须具天子与文殊菩萨之三十二问答》 。又《贤护》译作「善德天子」。

  (22)怛萨阿竭:即如来,意为诸佛乘如实道来成正觉,即完成修行、有理想人格的人。

  (23)心有想为痴,心无想是泥洹:《贤护》译作「心有想念则成生死,心无想念即是涅槃」 。泥洹,又作泥曰、涅槃、般涅槃。意为无为、寂灭、永远超脱生死轮回而获得的精神境界。想,指对境之像于心中浮现之精神作用而言。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