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晚上好!我们又见面了,把我们过去没有明了的东西又一次从日历上撕掉了,每天都在不断地成长,诸佛菩萨看到这种现象非常欢喜,让我们安住在法喜之中,这样的话,我们会更加契入经的精髓之中。
按照我们每天的仪规祈请一下:
嗡…嗡…嗡…
祈请娑婆教主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祈请东方教主南无东方药师琉璃光如来!
祈请极乐世界教主南无阿弥陀佛!
祈请十方法界一切诸佛菩萨,一切天龙护法,亲临道场加持我等众生,慈悲我等众生。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炉香乍热,法界蒙熏,诸佛海会悉遥闻,随处结祥云,诚意方殷诸佛现全身。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南无药师会上佛菩萨!南无药师会上佛菩萨!南无药师会上佛菩萨!
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
昨天学习了《药师经》前面的两段,知道了药师佛在因地修行的时候发过十二个大愿。我们从今天开始了解诸佛菩萨在因地修行的时候,每个人所发的愿都是什么样的,为什么要发愿?因为愿是我们心中的师父。如果没有心愿,我们将来就不知道怎么修了,没有了目标,也就没有了参照物。
大家修行要修大乘法,要发大乘愿,以愿为戒,以愿为心师。每一个佛在因地的时候都有愿。如果没有愿,他将来修的是什么就不知道了。
大家在修行佛法的时候要发愿,这个愿一定要真诚、真实。不真诚不真实这个愿就起不到作用,这个愿是我们的动力,我们将来是靠这个愿来成就自己的果位,没有愿将来就很难成就。所以说我们要发愿上求佛道下化众生,弘法利生,在中途还不能退转,因为退转了再起修的时候,可能会非常糟糕非常累。如果违背了自己所发的愿,在佛法中叫堕落退失,是犯大错误。
人和佛菩萨能沟通就是靠的愿力,愿力发的真诚,发的大,就具有和佛一样的心量,那你就直接和佛沟通,愿力大直接成佛。发出真诚的广度众生的愿,你的信息波就能直达佛国。佛一看这个人是真想修行的,就会让菩萨和天龙护法保护你,你就会感到身边有力量,好像总有人围着你,每每遇到灾难的时候,都能逢凶化吉,就因为你的愿很真诚,佛菩萨不会让你轻而易举的把生命丢掉的,因为你这个愿力同时也产生了一种力量或动力。
愿是动力源泉,不是平时的幻想。你有了这个动力源泉的时候,修行就会非常快。发愿是为了救人,这就是一种慈悲的动力,会加速成就自己的智慧。
前年,我有一徒弟妙通迷恋上神通,说神通如何如何好。我说神通再好再厉害,也大不过智慧神通。曾经有一个老和尚遇到一个外道高手,神通广大,可以移山倒海,但这个老和尚就说,那咱们俩就比比神通吧!
这个外道高手就说,你没本事也没有功能,怎么能跟我比,我这一掌下去你粉身碎骨,魂飞魄散,舍不得伤害你呀。
老和尚笑笑说,那就来吧,我就坐在地上,你如果能把我推动一点点,都算我输了,我就承认你神通广大。然后这个外道高手就呼风唤雨,念动真言,昏天暗地,飞沙走石,他自己都看不清对面是谁了。
老和尚看他很清楚,看他在那儿做各种动作,起心动念都非常清楚。无论那个外道如何发功,但这老和尚就是纹丝不动。过后这个外道一看确实没有动,就停下来。就说老法师呀,我这个本领是很高的,能搬山倒海啊,我用天目一观你没有一点功能,怎么你就纹丝不动,是何原因?老和尚就跟他说:善哉!善哉!你那是有为法,我和宇宙是同在的,我的身体和大地是同在的,你怎么能摇动一个空性的人哪。
这个外道没有听明白,不明明在这里坐着嘛,怎么能和宇宙同在哪。他不明白空性,不明白佛法的真谛。你说你和大地同在,我还能相信,但是我能把山搬起来为什么搬不动你呀。这老和尚就说了,在宇宙中你的那点风只不过像灰尘一样,我怎么能动哪。
从这里,我们就想到《西游记》里的孙悟空和如来佛。如来佛说:你这个顽皮的猴子,如果能从我的手心飞出去,我就承认你的本领大,飞不出去,那你可要听我的。这两个事都是同理,就看谁的心量大。愿力大,心量就大。
通过这两个故事,你们反思自己修行的过程,发愿会产生力量,这力量有几种?大家可能没有仔细的研究过。
第一种是自力,来自我们自身的力量,修炼之后会得到一种能量,也叫功德力。拜忏拜佛属于功法里的一种,念经也是功法的一种,都是积攒自己的资粮。
第二种是他力,(宇宙当中包括三种力量,)他力包括佛菩萨、天龙护法、魔鬼等等有五通有六通的力量。我们有时候称佛菩萨为慈悲力量,或者在念佛念咒的时候有一种慈悲的力量,这股力量就为佛菩萨加持力。
第三种是宇宙的自然力,或者说宇宙原本的能量,和它相合的时候就会盗取它的能量,这种能量也叫法界的力量,佛教称它为法界力量。
我们要明了,修行要有这三种力量因缘和合,才可以完成一个事情。
大家可以去推理,为什么要有三种力量完成?修净土宗的念阿弥陀佛,说我就靠佛力来接引,是真的就靠佛力吗?你的妄想心颠倒心都没有去掉,身体非常沉重,如何带你上天哪。完全靠他力也是不可能,还得有一个自力。自力是你每天不断地念佛号与佛相应,这就是自力和他力结合,另外还有一个因缘,就是宇宙的能量。
三种力量结合在一起才能往生,缺一不可,谁敢说靠自力就可以走的,不敢。谁敢说完全靠他力走的,也没人敢说。打个比喻,种庄稼,破土而出的种子叫自力;它力是剪枝浇水除草;宇宙力是阳光、风、适合它生长的温度。三种力量结合在一起,最后秋天收获。如果没有这三种力量,吹自己神通如何如何,法力如何如何,这都属于魔说。佛不会这样的,可以用三法印来验证:诸行无常,诸法无我,寂静涅槃。符合这三种,才能称为是正法是佛法,其它的全都是魔说。
大家首先要发愿,没有这个愿力就投入不了事业当中,不管你在人间也好,佛法当中也好,你身心就得不到佛菩萨的加持啊,因为没有愿力心,就没有功德心啊,所以大家要发一个真诚圆满的愿,哪怕只发一个,只要这个愿真诚。
我看完《金刚经》后,明白了很多道理,就发了一个很真诚的愿,点了九根香,正儿八经的磕了百来个头,愿意让所有的人都能有智慧,愿意把自己得来的智慧传播出去,所以在任何一个时候,只要有机缘我就给别人讲,像个老太婆一样。
大家一定要有愿,不发一个真诚的愿,智慧是得不到的。我从那发了愿之后,确实得了智慧。有了愿才有动力,我发了那个真诚愿之后,修行非常有动力,每天都在琢磨佛法,琢磨佛菩萨在哪儿?寻找他们,最后才发现佛菩萨就是自己,就是自己呀!谁也不是呀!最后执著的执著心没有了,放下来了。敢放下来的一霎那,自己的心就圆满具足了。这句话很好说,但确实很难有机缘明白它。没有愿力心的人,真的很难明白它。
放下不是放弃,说我放弃家庭、放弃老婆、放弃老公到庙里修行,这是逃避,是放弃责任。放下是把你执著的心放下,执著于人相、我相、众生相、寿者相的心放下,执著于法相的心放下,或者用另外一个词汇说,破除烦恼障碍,破除法执所知障碍,你放下的同时也就是你的心(自性)就圆满具足了,它本身就是圆满具足的,当下就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了无可得,用语言没法说,但是自己很明了。
当下你的智慧就在不断的上升,经脉就在不断的打通,任督二脉、奇经八脉、中脉、七轮就在不断的打通。做功打通的人,是因为他的心法不通,没有觉悟,所以通过做功打通。心法通的人,明了的人,心一下子圆满具足的人,立马放下的人,一切都平等了,这个时候他没有障碍。他没障碍的时候,他的愿成为功德力量,他的动力就像一百八十马力的跑车一样,勇往直前的修行,不取也不守。有真正的心愿,就会得到真正清净的无我。如果没有这种真诚的心愿,怕这个怕那个,就说明落在有为法上了。
在讲经的过程中,里面很多是禅宗的心法,也有净土的修法,我会不断的讲给大家听。大家一定要有个真诚的心愿,就像净土宗愿意往生西方极乐国。有了真诚的心愿,才能无缘大慈、同体大悲。这个时候你的愿得到了法界的感应,也就是道交感应,天人合一了,得到了佛菩萨的加持力量。
修行,首先要树立一个心愿,一个真诚的心愿。有了真诚的心愿,你才能修定。戒定慧的戒也是愿。愿意把恶去掉,就是愿力心。持五个根本戒也是愿力,让自己的身心清静,十善业道清静。有了这个愿力才能修定,所以愿同时也是戒,止恶防非,愿修一切善,然后才能修第二层定,有定才能开慧,定慧一如。
刚才讲了为什么要发愿?愿同时也是戒,佛菩萨在因地的时候,都有无边无量的愿,比如在这一世想把得来的知识和经验,传给所有想修行的以及不想修行的人。下一世又发另一个愿。也许在上一世做人的时候就发过愿。如果没有发愿,这世不可能修行,不可能听闻佛法。
每一次做人轮回转世的时候都有一个愿。愿不断的积累,在圆满成就的时候,你在无边无际转世轮回做人时发的愿,有一个记录的人,把你所有的愿记录的很清楚,然后一看自己的愿也是无量无边的。
我们就是在发愿过程中不断的轮回,不断的去完成去圆满它,这也是轮回的另外一个原因,不光是有业障,还有愿力。
很多人是因为自己的愿力心没有完成,又回来做人修行来完成它。讲一个故事,西藏的一个大喇嘛,在这一世做大喇嘛的时候做得非常好,但他翻译大日如来的经典还差一点点,成就没有圆满。他死后又转回来了,但他通达无碍,上师确认他就是那个人。他在五岁的时候接着翻译,两年之后这部经翻译完了。这个故事要是学密宗的人应该知道,他就是文殊菩萨再来。
他很清楚自己来干什么,就是翻译这部经来的,翻译到七岁的时候这部经完成了,他跟所有的人说,明天中午就要走了。大家以为他翻译完回家了,没想到第二天就往生涅槃了。
在凡间有没有这样的事哪?有的!一见钟情的人,就是上一辈子他俩有个愿,下辈子一定做夫妻。这个愿成为一个动力,两个人都转生回来的时候,千里姻缘一线牵,见面就一见钟情,而且白头到老,这就是他俩亲自约定的,但我劝大家不要发这样的愿,这种愿力不好,轮回的种子。
『愿我来世,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自身光明炽然,照耀无量无尽无边世界,』药师佛发愿来世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时候,自己的身体如太阳光一样光明耀眼,照耀无量无数无边的世界。这个就和阿弥陀佛的圣号可以传遍十方法界一样的了。
『以三十二大丈夫相,八十随形庄严其身;』三十二大丈夫相是圆满的。如何为圆满?大家可能不明白三十二相在什么时候用,比如释迦佛在人道上修得圆满了,人身是三十二相,叫圆满报身,圆满报身中就有八十随形好。用人间的语言说,这个人长相非常好,好到无法用语言去说了。
他用光明来庄严,用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来庄严自己的身体,让大家一看他的身体就欢喜。就像释迦佛在因地修行的时候,看见一个如来相貌非常庄严非常圆满,心生欢喜,就喜欢修行。
我们大家也要修成三十二大丈夫相。为什么说是大丈夫相,不说是女人相?因为能出家修行的人都为大丈夫,回小向大啊,这才叫大丈夫。回大向小的人就不叫丈夫。大丈夫相具备了像释迦佛脚底下有金轮、手非常软、耳朵非常长等等的特征有三十二个。大家可以在自己身上查一查,看够不够,能凑够三十二个数,就说明佛观察的这个东西不会错。如果你还没有凑满,说明你还有很多东西没有观察到。
『令一切有情如我无异。』就是让后世看到我的或听闻我的人跟我一样,长相平等,功德平等。利益众生,安乐有情。
他发的第一个愿很真诚,这个法是平等法,非常殊圣。所以第一个愿就是生佛平等愿,就是众生与佛是一样的,是药师佛的正报庄严
大家一定要有个愿,如果没有愿,在修行道上会遇上很多的问题。如果你有了愿之后,可能你就在某一个晚上睡觉的时候,自己就解开了。或者在别人谈话中,虽然那话没有对你说,但你一听就明白了。我们很多时候因别人说一句闲话得到开悟,这开悟是小的觉悟,小觉小悟可以使江河满啊。
药师佛的愿力和我们众生非常接近,药师佛有什么,众生想求什么,药师佛马上满足,还要和药师佛一模一样的,他和众生息息相关,所以说药师佛伟大。
有句话:相由心生。想佛的那种圆满,想佛的那种光明,你的相貌慢慢就会向佛靠拢,相貌是由心转变的。第一个愿里是众生和佛平等愿,长相平等,功德平等,所有的东西一律平等,无有高下。
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理解到,心可以转我们相貌。你真正把心量打开了,愿力真实了,愿意和佛菩萨融为一体的时候,(我在某一本书里看过,愿意与宇宙同在,愿意与诸佛同在,这些话说出来的时候,)你会感到一种震撼,获得一种力量。因为你说出这种话的时候就是一种愿,但那时候并没有明了是愿。如果你明了这是愿的时候,虽然没有利益别人,但首先要利于自己,让自己觉悟也是好事。
首先要有一个自力,愿意与宇宙同在,愿意得到宇宙的加持,愿意与佛菩萨同在。自力、自然力(宇宙力)、佛菩萨力,三力结合才受用啊。
讲了很多话,很多人接不住,不用心就很难办。自己要从内心把那种最无上的理能翻译过来的话,你的心、心力、愿力心、功德力都在提高。你在提高的过程中,你的心量就越来越大,最后你的心量就和佛菩萨一样的,和宇宙一样的。心量大的同时,你的总愿力就会越来越大。因为你愿意让所有的众生都离苦得乐,所以心量大也就表明我们福慧具足。
没有智慧没有福德,修行起来也很麻烦。修慧不修福,罗汉托空钵,修福不修慧,大象挂璎珞,这都不成。所以在修行中大家的心量要大到无所不包,无所不能容。心量大,发出来的愿力就会越来越真诚,越来越真实,由心愿指导我们的行,走得就坚定和踏实。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游化诸国至广严城住乐音树下。与大苾刍众八千人俱。菩萨摩诃萨三万六千。及国王大臣婆罗门居士。天龙药叉人非人等。无量大众恭敬围绕而为说法。尔时曼殊室利法王子。承佛威神从座而起偏袒一肩右膝着地。向薄伽梵曲躬合掌白言。世尊。惟愿演说如是相类诸佛名号及本大愿殊胜功德。令诸闻者业障销除。为欲利乐像法转时诸有情故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全文完整注音版。
《药师经》,全名《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由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为中文。和《地藏经》一样,《药师经》是赞叹药师佛行愿的佛经,是大乘经典之一。经中有很多生僻字,本文即为《药师经》中的生僻字注音版。
这些内容,是我阿难亲自听佛说的。有一次,当世尊为了教化众生,而在印度的各个国家和地方云游的时候。来到了一座国土广大,人民富饶的城邦,名字叫做广严城。那时,世尊安坐在一棵大树下面,当微风吹来的时候,枝叶就会发出美妙动听的声音,所以它的名字叫做乐音树。在世尊的周围,有已经证得圣果的八千多位大比丘弟子们;有三万六千多位初地
香赞:炉香乍爇,法界蒙熏,诸佛海会悉遥闻,随处结祥云,诚意方殷,诸佛现全身。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三称)
《阿弥陀经》说,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从一日乃至七日能够一心不乱,此人临命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药师如
求长寿、富饶、官位、男女的;缺衣少穿,缺医少药的;有病苦厄难求解脱的;女人难产的;厌离女身的;犯王法做牢狱的;长相丑陋,身体残疾,顽疾不愈;恐惧战争饱受战乱之苦;命已尽想增寿的;怕有无量横死,无量灾难的;想修行的。…
愿消三障诸烦恼,愿得智慧真明了,普愿罪障悉消除,世世常行菩萨道。佛光注照○○○(称自己名或他人名)本命元辰,灾星退度福星临,九耀保长生。运限和平,福寿永康宁。愿以此功德,供养药师佛,上报四重恩,下济六道苦。法界诸众生,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琉璃国。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这部经典,是消业祛病的养生治病法门、次第修行的筑基前行法门,是获得现实利益、积累资粮的福慧双修法门。《阿弥陀经》说:人们只要在生前持诵《药师经》,称念药师佛名号,并广修众善,死后即可往生琉璃世界。
学佛久了,很多人会争执一个吃素的问题。我就明确告诉大家,念佛之人,一定会吃素,因为色身已经转化,吃素是结果。如果还吃肉,说明念佛学佛功夫还没有到。学佛的人,色身一定会转化,这是可以验证的。
药师如来的十二大愿,都是佛在因地所发的誓愿,也是药师佛成佛的根本所在,这些愿是别愿。我们读诵经文时会看到这些,然后认为只要我们念诵《药师经》就会得到同样的结果,或者认为会得到药师佛的加被获得这样的殊胜功德。有人常说“要是诵经不能得到那些功德,我为什么还要念”,其实这是搞错了经义。
今天我们给大家讲一讲《药师功德本愿经》的这个作者是谁,就是最早是谁翻译的,我们现在读的这本经的作者是谁,就是来告诉大家,这就是我们唐代著名的高僧,号称为“三藏法师”的玄奘大师啊。
殊胜地位 如果说《地藏本愿经》是指明娑婆世界的恶道之苦、激发人们升起出离心,《阿弥陀经》是指点人们出离娑婆世界之后的归宿――往生极乐世界,《药师本愿经》则是指导人们如何从娑婆世界过渡到极乐世界的
印光大师是净土宗的十三祖,终生都在弘扬西方净土法门,但是在他的文钞里保留下来了两篇为刊刻《药师经》写的序。他写道:“《药师如来本愿经》者,乃我释迦世尊,愍念此界一切罪苦众生,为说药师如来,因中果上利生之事,实为究竟离苦得乐之无上妙法也。”
现在,我可以告诉你,‘药师经’和‘法华经’一样,属于大乘佛法中最上乘的秘密,是一切佛的秘密之教,不是普通密宗,是一切佛的最高秘密。经典文字上看起来很容易懂,实际是你真不懂。
一、念药师琉璃光如来的功德利益【凡有所愿,所求皆得】 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本行菩萨道时,发十二大愿,令诸有情,所求皆得。 以无量无边智慧方便,令诸有情皆得无尽所受用物,莫令众生,有所乏少。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游化诸国,至广严城,在乐音树下,与大苾刍众八千人俱。菩萨摩诃萨三万六千,其名曰:曼殊室利菩萨、观自在菩萨、慈氏菩萨、善现菩萨、大慧菩萨、明慧菩萨、山峰菩萨、辩峰菩萨、持妙高峰菩萨、不空超越菩萨、微妙音菩萨、常思惟菩萨、执金刚菩萨,如是等诸大菩萨而为上首。及诸国王、大臣、婆罗门、居士、天龙八部
《药师经》,据佛说有三个名称:1、《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2、《十二神将饶益有情结愿神咒》,3、《拔除一切业障》。现在流通的《药师经》,是以第一名称为经题。拔一切业障,就是药师如来功德的力量;十二神将的饶益有情,也是护持药师如来的功德法,而令有情获得功德的法益,所以立名《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
为什么要把这两部经一起讲,还有一个现世的目的,大家回忆一下我们5个月以来讲的东西。我们主要是讲禅宗,我们真的没有必要回答一些小学生甚至幼儿园的知识问题,诸如:你有没有资格讲法的问题?能不能讲法的问题?象这些问题都不是问题,他连这个都不知道的话,他本身是个外道,甚至于是魔,有魔性在那里干扰他。佛多次说过任何人可以读经
大家都知道《地藏经》是一部冥阳两利的佛经;其实,《药师经》也是一部冥阳两利的佛经。这两部经常被众生误解,认为《地藏经》是用来超度往生者,《药师经》是用来利益阳世众生,如果熟读这两部经,就会发现《地藏经》也是一部“生活宝典”,《药师经》更是一部消除业障功德殊胜的佛经,不论在地狱或在人间,都能消除业障而获得解脱烦恼、
这首偈的大意是说:当菩萨(发大心的修行者)见到论议人时,就会发愿,希望一切众生都能够以佛陀的正法,摧伏外道的邪见和论议。见论议人:“论议”是说通过问答的形式等,分别阐述诸法的义理。其目的是使对方了解论理,明了法义,重在显明真理。佛在世时,比丘们常常就某一义理或论题等展开论议。著名的迦旃延尊者就是因为思惟敏捷,辩才无碍
这一愿的大意是说:当菩萨(发大心的修行者)见到身无铠甲、手无兵仗的军人时就会发愿,希望所有的众生,都能永远舍离不善的身口意三业,趣于善道。见无铠仗:“铠”即铠甲。古时战斗中穿戴的铠甲战衣,可以防身。“仗”是弓、矛、剑、戟等兵器的总称,即兵仗、器仗。
此时世尊思维此梵志性格儒雅纯善质直,常为了求知而来请问,不是来惹麻烦的。他如果要问应当随意回答。佛就说:犊子。善哉善哉。随意提问吧,我会回答的。
这时世尊告诉憍陈如:色是无常。因灭色而获得解脱常住之色,受想行识也是无常。因灭此识而获得解脱常住之识。憍陈如。色即是苦,因灭此色而获得解脱安乐之色,受想行识也是如此。憍陈如。色即是空,因灭空色而获得解脱非空之色。受想行识也是如此。
居士问:《金刚经》上说:“凡有所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如何理解请师父开示!一如师父答:把所有的虚妄,就是一切相都是因缘和合的,所有的像都是生灭的变化的,无常的,他不是永恒不变的,所以对我们众生来说第一个就是破相证性。因为相是一个虚幻,因缘和合的假象。
迦叶菩萨说:世尊。一切法的意思不确定。为什么呢?如来有时说是善不善。有时说为四念处观。有时说是十二入。有时说是善知识。有时说是十二因缘。有时说是众生。有时说是正见邪见。有时说十二部经。有时说即是二谛。
善男子。虚空之性非过去非未来非现在。佛性也一样。善男子。虚空非过去,因为无现在。法如果有现在则可说过去,因无现在所以无过去,也无现在,因为无未来,法如果有未来则可说现在,因无未来所以无现在也。
《宝积经》与《般若经》、《大集经》、《华严经》、《涅槃经》,并称为大乘佛教经典『五大部』,在佛教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该经以大乘经典的『空观』思想为基础,累积了《阿含》以来的佛陀教义,同时,也强调『无我』的思想与瑜伽的修行等,是中观学派及唯识学派共同尊奉的经典。
《四十二章经》是由后汉迦叶摩腾、竺法兰同译的。后汉是指汉朝的东汉时期。汉朝共分两个时期,一是西汉时期,二是东汉时期。东汉时期又称为后汉。本经的翻译者迦叶摩腾和竺法兰就生活在这一时期。东汉明帝永平十年(67),汉明帝因夜梦金人,于是派蔡憎和秦景、王遵三人带着十八个人到天竺求法,在求取《四十二章经》之后,遇到
如来佛性有二种:一有,二无。所谓恶有就是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十力四无所畏,三念处大慈大悲,首楞严等无量三昧,金刚等无量三昧,方便等无量三昧,五智印等无量三昧,这都叫做有。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