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 金刚经 华严经 地藏经 心经 六祖坛经 成唯识论 十善业道经 楞严经 涅槃经 阿弥陀经 无量寿经 盂兰盆经 观无量寿经 俱舍论 药师经 楞伽经 解深密经 八大人觉经 法句经 胜鬘经 维摩诘经 大宝积经 摄大乘论 大乘起信论 瑜伽师地论 普贤行愿品 圆通章 圆觉经 四十二章经 佛遗教经 普门品 占察善恶业报经 妙法莲华经 大智度论 阿含经 吉祥经 中观论 现观庄严论 大乘百法明门论 佛经入门 佛经名句 佛经问答 佛经原文 佛经译文 佛经注音 佛经讲解 其它经论 大藏经 阿含部 事汇部·外教部·目录部

第11课丨什么是我们的本来面目?什么是空的真实样子?

什么是我们的本来面目?什么是空的真实样子?

一、无我的状态

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再从否定上来解释空。经云:“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什么是空?“不”。什么是空?“无”。

  说到“是诸法空相”,“空相”这两个字的解释就是“空的样子”,人相就是人的样子,菩萨相就是菩萨的样子。空的样子是什么呢?空相就是实相,相要空才是实相。我们人生真实的样子是什么?是空相。宇宙真实的样子是什么?是空相。空的样子就是真实的样子,我们不认识空的样子,对宇宙人生真实的样子就不能认识。

  《金刚经》说:虚空四维上下可思量否?不可以思量,虚空无相。

  虚空是什么样子?你说虚空是方的吗?不是。是圆的吗?是长的吗?长方形、圆形、四方形都不是虚空的样子。虚空是无相,无所不相。如果你建的是长方形的房子,虚空就是长方形的样子;建的是圆形的房子,虚空就是圆形的样子。因为虚空无相,就无所不相。

  从否定上看空的样子,可以举一个禅宗故事来了解。

  福建福州有一位古灵禅师,他在百丈禅师那里开悟了。他开悟后心想:“我之所以能认识自己,认识我的空相、我的本来面目,是剃度师收我做徒弟,给我出家,我才能有今日。所以,现在第一件事情就是要回去报师父的恩惠。”于是他就从百丈禅师那里回到福州。

  师父一看到徒弟回来了,就问:“你在外面参学,有得到些什么东西吗?”答:“没有得到什么东西。”

  “有做些什么事业吗?”答:“没有做什么事业。”

  师父一听,心想这个人也是没有用:“好了,好了,在家帮帮忙,回来做做事。”于是古灵禅师就这样天天扫地、种花、煮饭。

  年老的师父有时候洗澡不便,就跟古灵禅师说:“帮我擦背。”于是古灵禅师就替师父擦背,擦啊擦的,碰到师父的背,就说:“好一所佛堂,可惜有佛不圣。”他把师父的身体喻为一座佛堂,并有感而发地说,这么好的佛堂,里面应该要有佛,很可惜里面的佛没有成佛。意思就是说师父没有开悟。

  这个师父想:徒弟替我擦背,竟然说“好一所佛堂,可惜有佛不圣”,这么胆大妄言!于是他转过头来看一看徒弟,古灵禅师又说了:“佛虽然不圣,还会放光。”意思是说,虽然没有成佛,但是还有作用,师父朝他一看,表示还会放光。

  像这样子的奇怪语言,他一再地说,师父开始觉得莫名其妙。有一天,师父在窗下看经。古代的窗子都是棉纸糊的,不像现在是玻璃制成。师父看经的时候,有一只苍蝇老是想要朝窗子飞去,但是怎么钻就是钻不出去,一碰到窗子就掉下来;停顿了一下之后,再飞起,还想要飞出去。

  徒弟一看,说:“世间如许广阔你不肯出,钻它驴年故纸做什么?”古灵禅师看起来是在骂苍蝇,世间这么广阔你不去,你在纸上钻什么?实际上这句话是在讽刺师父:这个虚空之大,悟道的机会之多,你都不能走出去吗?天天看经、看书,在知识上找,不在心地上找,世间如许广阔你不去,你钻驴年故纸,在纸上哪里能找得到?

  听出他话里有话,师父就说:“喂!你刚才讲什么?”他说:“我刚才讲的是一首偈子,‘空门不肯出,投窗也太痴,百年钻故纸,何日出头时?’”

  哪一天才能开悟呢?

  师父这一听,就说:“自从你回来,常常讲这许多话,而且话中有话,你究竟跟哪一位老师得到了什么,开悟了吗?”

  古灵禅师说:“实不相瞒,我在百丈先师那里已得到身心安住的地方。”

  “这样啊,了不起!好,搭台,准备宝座,请你升座说法。”

  徒弟开悟,师父向他请法,这在佛教里是很了不起的事。例如古代有名的译经家鸠摩罗什,过去他的老师盘达多是小乘行者,在鸠摩罗什成为大乘佛法的高僧之后,盘达多回过头来向鸠摩罗什学习大乘佛法,甘愿做他的学生,自此“大乘小乘互为师”成为美谈。

二、本来面目

  “不生不灭”,我们追求功名富贵,是永远不能满足的;吃药打针、运动健身,身体再怎么好,也是靠不住的,总有一天会坏去。因此,《般若心经》告诉我们,在虚妄的相上增加、计较,是没有结果的,要在实相上、空相上体会体悟,那里面才有个不生不灭、永恒的生命。

  “不垢不净”,什么是我们的本来面目?什么是空的真实样子呢?

  不垢不净,空的性质不是用肮脏或用干净来说的,是超越垢净的,因为尘垢也好,清净也好,都是对待法。什么叫作垢,什么叫作净,有没有标准?肮脏和清净是没有标准的。

  举例说,喜欢吃小鱼小虾的人,把它们放在油里炸一炸后,酱油一沾,吃到嘴里,觉得很好吃、好鲜美。尽管小鱼小虾的大便、小便还在身体里,也觉得好香、好鲜。不喜欢吃的人呢?尽管你弄个小鱼小虾来,还说:“这个很干净,我洗了又洗,没有大便、小便、没有肠胃,都是肉。”他也不吃。所以肮脏和干净的标准是很难说的。这就是虚妄的业识所招感的结果不一样。

  又例如,猪在猪圈里生活,有的人觉得那里既肮脏又臭,实在叫人看了不忍心,想要把它放出来,让它到干净一点的地方生活。但是一旦换了地方,猪一定不安心,因为它喜欢住在肮脏臭秽的地方。

  过去,几个捕鱼的人来到一个地方,天晚了,没有地方住,刚好有一间花店在路旁,于是就向花店的主人借宿一晚。睡觉时间到了,捕鱼卖鱼的这一班人翻来覆去,怎么样都睡不着。为什么睡不着?花太香了。怎么办呢?明天还要赶路。有一个人就说:“这样好了,把我们的鱼篓子搬进来,我们闻到鱼篓子的腥味就睡得着觉了。”果真,大家闻到鱼腥味之后,全都睡着了。所以,垢净是没有标准的。这也说明了这个世间的善恶没有标准:善恶是法,法非善恶。

  空就是实相。实相是什么样子?是这个样子:拳头张开,变成五根指头;五根指头合起来,又成了一个拳头;拳头张开,又再变成五根指头。实相是本体,万物依缘,依本体而起,也就是空相。

  所以,我们如何认识自己的本来面貌?超越对待,超越善恶,超越有无,超越人我,就能找到本来面貌。

  空相是“不增不减”。佛经有云:“在圣不增,在凡不减,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若有人说他修行成佛了,其实没有佛可成的。在《金刚经》里佛陀也说,我过去于燃灯佛所,无法可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假如有法可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燃灯佛即不与我授记,作是言:“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

  有法可得就是无得,无法可得才是有得。

三、无得之法

  那么,我们得法要得什么法?得无得的法!我们修行,要修无修的修!说话要说无说的说,得要得无得的得,证要证无证的证。我说我现在有好多的话要告诉你们,“多”是什么?释迦牟尼佛说:“我所说法如爪上泥。”佛陀所说的三藏十二部就只有指甲上的泥土这么一点点;“我所未说的法如大地土”,佛陀没有说的才多呢。所以,法,无限无量,怎么说得了;有所说,即为非说。

  我们读到《维摩经》,多少菩萨在那里讨论不二法门,最后就请问文殊菩萨:“什么是不二法门?”文殊菩萨说:“无言,无说。”没有语言,没有言说,没有文字;“无思,无始。”没有思想,没有开始。所以,离开语言、文字、思想,开始以外的那个状态,就叫“不二法门”。

  文殊菩萨说完再问维摩居士:“维摩居士,大家都在这里讨论不二法门,请你老维摩也告诉大家什么是不二法门。”维摩居士眼睛一闭,文殊菩萨称赞道:“好啊,好啊!妙啊,妙啊!”什么妙啊?无言胜有言,无说胜有说。最好的辩论是不辩论,最好的语言是心里的语言、心里的沟通,是心心相印,不是从这个耳朵进,那个耳朵出。

  曾有一位很有名气的艺术家,在佛光丛林学院教授音乐,我请他为学生教授佛教梵呗、佛教歌曲。他在音乐方面的知识广博,在课堂上总是用最好的设备播放世界各国的古典音乐、热门音乐给大家听,他自己也听得陶醉。后来就问同学:“你们说,哪一节最美?哪一节最好听?”有一位同学说:“停下来的时候最好听。”

  没有声音最好听。人在无声的世界里,要去感受人们善良的言语,这种无言的开示才是真开示。所以,实相是不增不减的,增减太多就不是真理了。

  《楞严经》里记载,有一个年轻貌美的小姐,叫作演若达多,喜欢照镜子,欣赏自己的美貌。有一天她拿镜子出来照的时候,忽然产生一个错觉,自己的头不见了,一着急,四处叫喊着:“我的头呢?”自此开始,她神经错乱了,常常在街上到处跟人家说:“我的头呢?我的头呢?”人家都说:“头不是在你的身上吗?你怎么还到处找头呢?”“我没有头了,你们把头给我,我没有头了!”就这样,她到处流浪,到处跟人要头。

  有一天,一位佛教大德知道了她的情况,要度化她。她看到这位大比丘,一样问他:“我的头呢,我的头呢?还我的头,还我的头来!”那位大德比丘上前就给了她一个耳光。“你怎么打我?”“我什么时候打你?”“你打我的头。”“既然说我打你的头,那你还跟我要头做什么?”“我有头呀?我的头在这里嘛!”她这才恍然大悟,原来头就在自己身上!她向人要头,也没有失去头;她知道有头,也没有增加头。就好比我们的本性没有增减。

  所谓“竖穷三际,横遍十方”,人的佛性在时间里是“竖穷三际”,在空间里是“横遍十方”。由于我们不懂自己的本性如恒河沙般无量,不懂自己的本性顶天立地,具有普遍性,那么活在虚妄的世界里,也就患得患失了。

  学了《般若心经》之后,我们应该知道,我们的本来面目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我们要知道空、真理之中,是无色受想行识,是无我的。

读后感

——国信师兄

  读到了下卷后,越读越坚强,越读越渺小,越读越觉得我们的生活充满了力量。

  其实,咱们人类每天都在上自己的当,自己编织出一个又一个的假象来欺哄自己,所以才有了情绪、感触以及对幸福的感知力。一件事情就能让自己开怀大笑,当别人开怀大笑的时候自己的小性子又使出来要么就让自己别扭,要么就让别人别扭,现在来看,这一切都是我们自作聪明的本位主义唆使,其实这一切不过是“如梦幻泡影”般的人生而已。

  现在在面对生活中的烦恼时,我一想这其实不过是所有的因缘和合而成,没什么大不了的,也就能够自我调节了。我们不管怎样修心,怎样学佛其实都不是活在真空当中。都会有社会责任和家庭责任在肩上,在心里。学习佛法就是让我们有力量去做一个好人。有人问我,做好人还需要力量吗?是的,做好人是需要力量的,我们求菩萨,保佑我们的事业发达,保佑我们的儿女聪慧,保佑我们的老人身心健康,却很少有人求菩萨保佑我们做个好人的,不管这一生是长是短,是福是祸,我都希望自己是个好人,是一个善事再小也不会辜负的人。

原标题:追求功名富贵,是永远不能满足的

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那一座庙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