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的“空”是指梦幻泡影,还是真如自性?

心经 | 作者:道然法师 [投稿]

道然法师:《心经》的“空”是指梦幻泡影,还是真如自性?

请问师父:

  《心经》中所说的“空”,是指梦幻泡影,还是指真如自性?

道然法师:

  《心经》中有这样四句话:“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实际上这四句话是佛祖讲给四种不同的人听的。

  第一句:“色不异空”,是讲给凡夫听的。

  凡夫执着一切都是实有。凡夫把自身的眼耳鼻舌身意当作真实的,眼睛看到的、耳朵听到的,都认为是真实的。实际上眼耳鼻舌身观察到的统称色法,是和人的色身有关的。凡夫执取,所以佛告诉他,你执着的那个有,不外乎是空的。

  第二句:“空不异色”,是讲给外道听的。

  外道认为,万法皆空,于是野蛮地、断灭见地认为一切都是空寂的。这是死空,断灭见,不究竟。所以佛说“空不异色”,你执取的空还是一种特殊的色。

  第三句:“色即是空”,是讲给阿罗汉、辟支佛听的。

  阿罗汉、辟支佛执取缘起性空,认为事物是由微粒条件组成的,这个对空的理解还不究竟。佛说色即是空,就是当下的色法就是空,不要缘起性空,不要有这种细微的执取和分别,这样才能证取无上菩提。

  第四句:“空即是色”,是讲给菩萨听的。

  菩萨已经知道当体即空,不需要再分别,但是他还有一个“空”的概念在。菩萨已经证得了清净法身,也就破了初关,包括重关,包括六地以下的菩萨。菩萨知道当体即空,但是这个时候还有空有的一种对立。所以佛告诉菩萨,“空即是色”,实际上空还是一种特殊的色,其实没有色空的对立。

  综上所述,一切众生都是因为对无为法认知的不同,也就是对空有认知的不同,导致果报的不同。

  我们现在实际上就是要用佛知见,佛知见在空有上,实际上是超越空有来讲的。那就是不离空有,不住空有,一切都是自性的显现和妙用。

  针对这个问题,如果我们理解了五乘人,也就是凡夫、外道、阿罗汉、菩萨和佛,他们对空有的认知到底是怎么样,那么我们在学法中就更容易对号入座。

  实际上,真正的佛性它是活泼的,它不是处在一个着境成空上。我们的修行就是七宝布施,不但是眼耳鼻舌身意,包括自性都要放下。只有这样,我们的自性才能“能生万法、周遍法界、本不动摇、本自清净、本自具足”。就像有一个禅壳子,去参老和尚时,问道:“一轮明月当空如何?”也就是说,他已经到了六地菩萨,他可以不起念了,没有妄念了,每天都安住在清净的法身中。老和尚就告诉他:“明月降下来,我们再来相见。”

  针对上面的问题再举一个例子:

  比如地上有一个大坑,众生就在这个坑里头,也就是在泥巴中生活,我们都认为我们的世界很干净。

  外道对这个世界的认知是断灭见的,他就不跳在这个坑中,也没有跳出坑外。

  阿罗汉修行已经有了力量,可以跳出坑,开了神通。但阿罗汉没有发心普度众生,他只能在坑边去看,他进去也度不了人。

  菩萨已经有力量跳出坑外,菩萨乐此不疲,普度众生,度有缘的人,跳出跳进。佛具备跳进去和跳出来的能力,但是佛站在坑边看,因为他认为,站在坑上的彼岸的和站在坑里的众生,全都是佛。也就是说,他随缘度化。

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六祖法宝坛经读书会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