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 金刚经 华严经 地藏经 心经 六祖坛经 成唯识论 十善业道经 楞严经 涅槃经 阿弥陀经 无量寿经 盂兰盆经 观无量寿经 俱舍论 药师经 楞伽经 解深密经 八大人觉经 法句经 胜鬘经 维摩诘经 大宝积经 摄大乘论 大乘起信论 瑜伽师地论 普贤行愿品 圆通章 圆觉经 四十二章经 佛遗教经 普门品 占察善恶业报经 妙法莲华经 大智度论 阿含经 吉祥经 中观论 现观庄严论 大乘百法明门论 佛经入门 佛经名句 佛经问答 佛经原文 佛经译文 佛经注音 佛经讲解 其它经论 大藏经 阿含部 事汇部·外教部·目录部

第6课丨所谓“五蕴皆空”,五蕴怎么“空”法呢?

所谓“五蕴皆空”,五蕴怎么“空”法呢?

一、讲到“照见五蕴皆空”,先解释“五蕴”,再解释“空”

  “五蕴”是什么?

  五蕴就是“我”的代名词。比方我们说张三先生、李四先生,在文学里面有时候就用“其”来代表,例如“其人好善良”、“其人古怪”。又例如“他”、“那个”也是代名词,“把那个拿给我”,如果那是个茶杯,那么,“那个”就是茶杯的代名词。

  五蕴就是“我”,“我”称五蕴。“我”为什么叫作“五蕴”?“蕴”是积聚的意思,那么“我”就是由五个东西积聚而成的。“我”是由这五样东西积聚的:色、受、想、行、识。

  “色”就是我们身体上物质的部分,比方头发、皮、肉、骨头、指甲。《般若心经》里说“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个“色”就是物质的意思,不能把它当成红、黄、蓝、白、黑等颜色的意思。

  “受、想、行、识”是精神的作用。识,就是我们精神的主体、我们的心。识,是认识、辨别。我有眼识,我就认识张三、李四、高楼、平地;我有耳识,就能辨别声音好不好听;鼻子有识,就能分别香臭;舌头有识,就能知道咸淡;身体有识,就能感触舒服或不舒服、好硬或好软;心也是识,心能分别过去、现在、未来,种种思想。是以,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心识,就叫作“六识”。

  精神的心和物质的色,结合起来才成为一个人。如果人没有物质的身体,没有头发、骨头、皮肉,精神怎么表现呢?又如果这个肉体没有了精神,也就变成行尸走肉了。人为什么死?就是没有心了,心离开身体了,如同一个人住的房子坏了,他就必须要搬家了。

  那么当物质和心识合在一起时,就产生了三种精神的作用:

  一为“受”,身心能感受到好苦、好乐等。甚至人家问我们:“这时候感到怎么样?”我们说:“我现在感受到不怎么样。”这种无所谓也是一种感受。

  二为“想”,也就是思想、了别。有了思想就会发动行为、力量,就想到去做。

  三是“行”,行为。一有了“想”以后,就想到要“造作”,想要做些什么。

  物质的色和心的识合起来,有了受、想、行的作用。那么把色、受、想、行、识合起来,也就是“我”。

  平常我们说人是由四大五蕴和合而成。“四大”就是地、水、火、风。地大,如身上的骨头,是坚硬性;水大,如流汗、吐痰、大小便溺,是潮湿性;火大,就是身体的温度,是温暖性;风,就是呼吸,它是流动性。如果这四大种的物质条件不和,我们就会有毛病了。

  四大就是五蕴中的色蕴。人是四大种条件、元素和合而成的。世界上任何一个东西都有四大种。例如我们住的房子,当中的钢筋、水泥,不就是地大吗?水泥要加水才有黏性,不是水大吗?钢铁要经过火炼才会坚固,不是火大吗?房子要通风才不易损坏,不就是风大吗?

  又例如一朵花的生长也需要四大种:要土壤,就是地大;要浇水,就是水大;要在有阳光的地方种植,就是火大;要空气流通的地方,就是风大。假如没有土壤,没有水,没有阳光,没有空气,花就不能成长。

二、所谓“五蕴皆空”,“五蕴”怎么“空”法呢?

  佛教里的“空”,并非一般认为的“没有”。有的人说“我没有钱了,四大皆空”,“我不喝酒了,不要女人了,我四大皆空”,“空空如也,我没有了,我空了”,这些都是不了解四大皆空的意思。社会上误把四大皆空看成酒色财气的空,但是佛教讲的四大不是酒色财气,是地水火风。

  一般人讲“空”,以为我没有了,人死了,就是“空”了,那不是“空”,那还是“有”。有什么?有个“空”。我们要知道,佛教讲的“真空”是不离开“有”的,并不是人死了才空,人活着就是空。

  例如这个房子,我说房子是空,空是它的实相,那么它本来的样子是什么?它本来的样子不就是木材、水泥、钢筋?只是我们不能认识它本来的样子,不能认识一个和合的假体。它本来的样子是什么?它本来的样子是众多条件组合的,是众缘所成的。

  你若认识因缘,就已经快要认识空了。

  我们人也是众缘所成,要有父亲、母亲、色的本体等因缘聚合了,才能成就“我”这个人。因缘聚合才能存在,因缘不聚合就不能存在。因缘存在是什么意思?就是“空”。空,不是没有了以后才空,空是“有”的时候就是空。“空”才能“有”,不“空”就不能“有”。

  佛教的“空”不破坏“有”。举例说,假如没有一个空间,我们怎么坐下来读《般若心经》?因此,要有“空”,有这个空间,才有我们的存在,才能有这个阅读的进行。

  又譬如,如果我们的皮夹不空,没有空间,钱要放在哪里?东西要放在哪里?因此,钱、东西是因为有这个空间才能存在。

  人也是因为有空才能存在,鼻子要空、耳朵要空、眼睛要空、肠胃要空、毛孔要空,如果都不空,鼻子不空,嘴也不空,也就活不下去了。

  有空才能存在。我要想喝茶,茶杯必须要有空间,才能装茶,倘若茶杯没有空间,这个茶要放在哪里呢?

  佛教不是否定世间,不是否定“有”。佛教讲世间的“有”要透过般若的空慧来认识,没有透过般若、空的智慧来认识“有”,那个“有”便是假的、虚妄的。

  空是什么样子?大家都学过代数,代数里面有个英文字叫X,这个X就是空。X怎么会是空?因为X在数学里叫“未知数”。这个X,三也是X,八也是X,甚至千万都是X。“空”也是一样,茶杯里面是空,教室里面是空,台湾是空,世界也是空,整个宇宙虚空都是一个空。不管它是大的、小的,空的意义是一样的。我们能说X是没有吗?X不是没有。

  又如“0”,是个空。“0”是没有,圆圆的一个,当然是空。真的是空吗?我把“0”摆在“100”的后面,这个“0”是多少?“1000”。摆在“10000”的后面,就是“100000”。你们说这个“0”怎么样?空不空?并不空!所以,空不是没有,空很大、很多。空是什么?就像思想的无限意,无限的东西就叫作“空”。

  佛教徒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是什么意思?阿弥陀佛是佛的名字,是万德洪名,这里面有无限的功德。因此,无限功德的阿弥陀佛,和“空”一样具有无限意。

  看到你来了,“阿弥陀佛”;

  你要把一样东西送给我,“阿弥陀佛”,谢谢;

  打你一个耳光,哎哟!好痛噢!“阿弥陀佛”;

  你摔了一跤,我看了不忍心,“阿弥陀佛”;

  妈妈打小孩,小孩哇哇叫,“阿弥陀佛”;

  这个世间好苦哦!“阿弥陀佛”;

  你完成了一件事,恭喜你,“阿弥陀佛”;

  你要走了,再见,“阿弥陀佛”。

  吃饭了吗?来吃饭,阿弥陀佛;我没有时间陪你,你随意地走走看看,阿弥陀佛;你不坐了,要走了,阿弥陀佛。我不知道你姓什么叫什么,好讲话吗?好讲话。见他来了,说声阿弥陀佛,起恭敬心,把他当成阿弥陀佛。

  这一句“阿弥陀佛”,什么时候都可以用,因为“阿弥陀佛”万德洪名,和“空”一样是无限的意思。假如你的名字叫张三,人家喊你:“张三!”张三是什么?这个“张三”与自己不见得有必然关系,但是,对你一声“阿弥陀佛”,你也就像阿弥陀佛一样,就让自己与空义相印、与空义相合了。

三、不二法门

  透过般若才能认识空。什么是空?不二法门叫作空。《维摩诘经》里的不二法门很微妙。

  维摩居士称病,佛陀派代表去探望。最初要派舍利弗去,舍利弗说我不去,他说:“那位老维摩居士,我讲话讲不过他,我不要去!”派目犍连去,他也不要去:“老维摩很难缠!”派这个不去,派那个也不去,后来就派菩萨去,但是这个菩萨也不去,那个菩萨也不去。这怎么办?

  最后佛陀问:“文殊菩萨你去好吗?”他说:“彼上人者,难为酬对。”意思就是维摩居士很难应付。“不过我要承奉佛旨,既然佛指示要我去,那我就去。”文殊菩萨一说要去,许多声闻罗汉与其他菩萨也都要去,就这样,几万人浩浩荡荡地前往。

  维摩居士住的丈室这么小,几万人怎么进得去?经里就讲到“不二法门”,小和大是不二的。佛教里有两句话,“须弥藏芥子,芥子纳须弥”:须弥山那么大,藏一个芥子,理所当然,不用解释;但是芥子里面,也就是一颗小菜种里藏有须弥山,这却不合一般认知事实。

  我记得有一次佛光山举行夏令营的时候,我对参加夏令营的同学说,你们来研究佛学,要从佛光山的一沙一石里去看见三千大千世界,要从这个地方的出家人的袈裟一角去见到诸佛菩萨的庄严。为什么?因为不二法门,就是大小一如:你我不分别,肮脏干净不二,多和少也是不二。

  举个例子来说“一”:一粒粉笔灰、一个台北市、一个台湾、一个世界、一个虚空,从一粒灰尘到一个虚空,都是“一”,“一”可大可小,是不二法门。

  一粒灰尘是怎么成为一粒灰尘的呢?这一粒灰尘是经由人类采矿,再以火烧炼,利用种种工具才把它做成粉笔。那么,做粉笔的这个人,他要穿衣吃饭,才有力气来做粉笔。他身上穿的衣,是工人织成的布;他所吃的饭,是农人种田而有。田里的稻谷又是怎么会有收成的呢?要阳光、雨露、和风。整个宇宙的力量集中,它才成为一个粉笔灰。粉笔灰很小,却是集宇宙的力量而成。所以,万法归一,宇宙万有的本体就是一,是不二的。

  人常常有分别心,不过,也有好多禅师心中没有分别。有一个故事,赵州禅师向他的徒弟文远禅师开玩笑说:“我们今天来比赛,哪个人赢了,就吃这一块饼。”徒弟想:跟师父比什么呢?“好吧!师父你说要怎么个比赛法?”

  “我们来比赛,谁把自己说得最肮脏最无用,那个人就赢了。”

  文远禅师说:“师父你先说。”

  赵州禅师就说:“我是一头驴子。”

  文远禅师说:“我是驴子的屁股。”

  赵州禅师说:“我是屁股里解出来的大便。”

  文远禅师:“我是大便里面的蛆。”

  赵州禅师一听,你是大便里面的蛆,这太肮脏、太渺小了,我找不到东西再比了。于是他就问:“你说你是大便里的蛆,那你这个蛆在大便里面做什么呢?”

  文远禅师说:“我在里面乘凉。”

  文远禅师在大便里乘凉,我们能吗?禅者净秽不二,干净、肮脏没有分别。大小便在我们认为是肮脏的,在他看来却是再清净不过的,所以这个世上都是分别心在分别净秽。比方说水,在唯识家讲“一水四见”,人看水是水,鱼看水是它的宫殿、它的房子,饿鬼看水是脓血,天人看水是琉璃。同样是水,众生业识分别的结果却不一样。众生的业识虽然不一样,但是若能藉由心识的力量,转识成智成般若,就统统一样了。

  回到《维摩经》里,老维摩的丈室怎么能拥进那么多人?由于他的神通自在,虽是丈室,也能令其大如虚空,因此大家就都进得去了。大家进去以后,舍利弗就打了一个妄想:“今天这么多的大菩萨、大罗汉都来了,维摩居士怎么都没有摆出凳子给大家坐呢?”

  这个心一动,维摩居士就问了:“仁者舍利弗!你们大家来这里,是为法而来,还是为床座而来?”你们是为座位而来呢?还是为听我说法而来的?舍利弗听了觉得不好意思,赶紧说:“大士!我们是为法而来,不是为床座而来的。”

  老维摩居士虽然嘴上这么说,不过还是显了一个神通,将东方世界里八万四千张琉璃宝座都运到丈室里来。每一个宝座都有几万尺的高度,那许多菩萨屁股一晃,统统都坐上去了,而舍利弗想坐,却怎么也爬不上去。维摩居士说:“舍利弗!你刚才要求有座位的,现在座位来了,你怎么不坐呢?”舍利弗说:“大士!我坐不上去。”“为什么坐不上去?你们小乘行人有分别心,有大小的障碍,有你我的障碍,你现在向佛陀顶礼,仗着佛力就可以上座了。”那许多罗汉向佛礼拜后,藉着佛力一个个都升上宝座了。

  这时候有一个天女在那儿走来走去,舍利弗一看,心想,这么一个庄严的道场,一个女孩在这里走来走去的,很难看。天女知道了,很不高兴,显了一个神通,把舍利弗一变变成一个天女。舍利弗一看:“哎哟!我怎么变成女人了?”天女就说:“我告诉你,我本来不是女人,而现女人身,等于你舍利弗本来不是女人,而现在现女人身。佛性平等,无男无女,你何必在这儿打妄想,分别这样那样做什么呢?”

  我们可以说,舍利弗是小乘行者,他的内心世界里有大小的世界,有你我的世界。“有”,就有很多的世界,不是不二法门。而菩萨已经悟到般若空,空里只有一个世界,虚空虽只有一个,里面却森罗万象。

  空是什么?虚空就是空,空是万有之本,是万物之源;空是法性,是诸法的自性。《大智度论》说空有十八种。我们讲的“空而不空”,还要用空来破空;空空,空掉你的空。空到最后是什么?毕竟空。毕竟空是什么空?那是不可说的境界。

  或有人问:“般若是三世诸佛之母。那么,般若像什么?”般若像大火炬,能烧掉妄想的、自私的、烦恼的我,般若的智慧能把我们的虚妄心统统都去掉。

  空是什么?我们不要怕“空”,若懂得空,虚妄的世界毁灭,真实的世界也就会生起。我们为什么要研究般若研究空呢?为的就是把我们的虚妄、迷执、错误、邪见、执著统统毁灭,让真实的世界、我们的不二法门、我们的本来面貌、我们的自性都得以显现出来。

读后感

——国信师兄

  大师在本章节中告诉了我们佛法中的“空”是什么空。佛法里讲“空”并不是否定“有”。有了肉身,才具备“空”的条件。有了向佛求教的心,才有了“空”的悟性。把杂念、欲望、对事物的见解都跑开时,才能有容量来开悟佛知识。在运用时也一样,把惯性思维的习惯,扔出自己的思想外、身体外,并用开悟到的佛知识,来对待现下,我想,是不是就能唤醒真我呢。

  文中记得大师还教我们要时刻记得“阿弥陀佛”。遇到了事情,觉得过不去了,那是因为我们的四大:即地、水、火、风出现了问题。而一声“阿弥陀佛”马上就能让自己解脱出来。因为心中有佛,佛就会指引我们用正心、正见、正识来做事。把亏空的地方补起来,难事自然也就化解了。因我们心中有佛,就能与我们对立面的人也看成是佛,自然他也会用佛心来对待我们。若对方还是恶言相向,那自然也有他自己的因果了断。而我们就要时刻记得真我的存在,保护好我们的慈悲心,就好了吧。

  “空”是智慧,是无限大的。我们何时唤它,它便何时出现。

原标题:星云大师讲《心经》 | 五蕴皆空

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那一座庙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