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它经论 金刚经 华严经 地藏经 心经 六祖坛经 成唯识论 十善业道经 楞严经 涅槃经 阿弥陀经 无量寿经 盂兰盆经 观无量寿经 俱舍论 药师经 楞伽经 解深密经 八大人觉经 法句经 胜鬘经 维摩诘经 大宝积经 摄大乘论 大乘起信论 瑜伽师地论 普贤行愿品 圆通章 圆觉经 四十二章经 佛遗教经 普门品 占察善恶业报经 妙法莲华经 大智度论 阿含经 吉祥经 中观论 现观庄严论 大乘百法明门论 佛经入门 佛经名句 佛经问答 佛经原文 佛经译文 佛经注音 佛经讲解 其它经论 大藏经 阿含部 事汇部·外教部·目录部

《大念处经》开示(二)

《大念处经》开示(二)

宝峰禅寺禅修营

2007年6月18日

Namo tassa bhagavato arahato sammàsambuddhassa.(3X)

礼敬彼世尊、阿拉汉、正等觉者! (三遍)

各位法师、各位同学,各位禅修人员们:

在上一次讲到了,当时世尊住在古卢国(Kammàsadhammaü)的小镇上。在这个镇上当时的居民们都具有很好的慧根,他们都在非常精进地修各种不同的念处,他们把很多时间都用在修行上。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因缘,有了这样好的听众,他们都具备了受法的功德。因此,世尊来到这里讲了很多的经典。这部《大念处经》(Mahàsatipaññhàna suttaü),就是佛陀在这里开示的关于如何修行二十一种证悟阿拉汉的方法。

那个时候,世尊就称呼诸比库,提醒诸比库注意之后,佛陀就开章明义,开门见山的说了这一部经的最主要的内容。也就是准备讲的内容:就是四念处。

那个时候佛陀就说:

ßEkàyano ayaü, bhikkhave, maggo sattànaü visuddhiyà, sokaparidevànaü samatikkamàya dukkhadomanassànaü atthaïgamàya ¤àyassa adhigamàya nibbànassa sacchikiriyàya, yadidaü cattàro satipaññhànà.û

「诸比库,此一行道,能清静有情,超越愁、悲、灭除苦、忧,得达如理,现证涅槃,此即是四念处。」

首先佛陀说:“bhikkhave”,bhikkhave是呼格,是称呼当时的听众,以比库为主的听众。这里的比库是巴利语直接的音译,古代我们通常称为「比库」,它是由梵语bhikùu而来的。在这里比库一词是指精进地修行佛法的人。当然,佛陀在讲开示、在讲经的时候,除了比库之外,还包括有比库尼(bhikkhunã),还包括有男的居士(upàsaka)、女的居士(upàsikà),还有沙马内拉(sàmaõera)、沙马内莉(sàmaõerã),甚至还包括了诸天(deva)和梵天人(Brahman),等等。

然而,佛陀在讲经的时候,他通常不是一呼就呼全部人,他都是呼“bhikkhave”。在这里,他是指以比库为主的所有的听众。因为在这所有的听众当中,比库是指已经把身、心奉献出来,把生命奉献于法,把身、心都投入于禅修的这一类人。因此在种种的修行人当中,在种种的各种听众当中,比库可以说是最崇高的,在佛陀的教法里面,除了佛陀之外,比库他是最崇高的,因此,当世尊称呼“bhikkhave”,就是诸比库的时候,已经把以比库这群人为首的所有的听众都包括在内了。

就像我们说道:「国王来了」。国王来了,通常我们指的只是国王,然而国王还是包括其它的随从,包括他的侍卫、包括一些大臣等等。

所以,佛陀在讲经典的时候绝大部份的情景是:他虽然是对大众说的,但是他还是用bhikkhu、bhikkhave来指他所听的主要对象。

除非佛陀是对单独一个人讲,比如有时候跟阿难达(ânanda),对阿难达一个人说,这个时候他就没有对其他人。如果是对很多人说的话,佛陀通常都会用比库代表所有的听众们。所以,这里比库是这样的意思。

Ekàyana magga,我们翻译成「一行道」,古代或者乃至现在有的人翻译成「一乘道」,其实这种翻译有点不正确的,为什么呢?因为稍微看错一个字就翻译错了。我们应当注意ekàyana它不是ekayàna,长音和短音稍微差别一下,意思就不同了。巴利语ekà是一或者单独的意思。因为ekà是长音的,ekàyano它的原型是àyana,àyana是行走、走向、路途、道路的意思。所以ekà再加àyana它就变成一行;再加上magga,magga也是道路、道的意思;所以从它的字面直译是一行道。

然而,为什么会翻译成「一乘道」呢?「一乘道」的巴利语是eka yāna magga,ekà是一,yāna是车辆,乘的意思,比如说到:大乘(mahāyāna),古代翻译成摩诃炎。Mahā是大,yāna是车,车辆的意思。所以大乘是很大的车,伟大的车的意思。这里的mahā不是大量,而是非常伟大、非常雄伟、崇高的意思。所以mahayāna大乘是这样来的。所以呢,yāna是指车,eka+yāna就变成一乘,再加magga变成一乘道。然而,我们应当注意这里并不是Ekayāna,而是Ekàyana,所以它的长音短音稍微在另外一个地方它的意思就不同了。

由于它的长短音不同,所以翻译不同,翻译不同,结果解释就完全不一样了。

那什么是ekàyanamagga?它的意思就是单向道、独行道、单独的道路或者通向唯一之道。

对此在义注里面就举了以下五种解释?

1、单行道。如果说ekàyanamagga,它的意思就是这一条道路是单向的,而不是双向的路。

比如说佛陀在《法句经》里面说到:

「有一条道路是通向涅槃的,另外一条道路是通向利得的(就是世间的名闻利养的)」。

做为佛弟子的比库,知晓了这二条道路之后,不应当追求利得,恭敬,而应当走向离欲。所以,对于ekà àyana magga,它是单向的,它是导向离欲的、不是导向世间名闻利养的、不是导向恭敬的、不是走向轮回的、而是走向出世间的。所以这里的三项:

1、Ekà是单独、单一的,àyana是方向的、走向,magga是道路。这是第一种解释。

2、第二种解释是独行的道路。Ekà是单独,àyana是行走,magga是道路。为什么呢?

因为四念处这条道路应当是单独行走的,单独就是以远离独处之心而舍离了人群,舍离了众会,人的聚会。修行应当是单独的,而不是很多人在那边谈话、聊天、在那边共聚,这样子修行的,而是应当远离、独处(paviveka,asa§veka)。同时,àyana是前进,或者说由此轮回走向涅槃的意思,所以这里说的ekà àyana magga是这样的意思。

3、第三种解释是独一之道。这里ekà,是独一的意思,这里的独一是指最圣者,也就是我们的世尊――佛陀,因为世尊乃一切有情之中的最圣者,由于是世尊所开创的道路,所以,我们称为是独一之道。

虽然说在这条道路上也有其它的人行走,比如说,世尊指示的这条道路还有很多他的追随者,他的弟子们也行走于这条道路上。然而,因为这条道路是佛陀首先发现的,他所开创的,因此,以世尊所开创故,我们称为独一之道。所以这里的独一是指世尊的意思。

4、第四种意思是独有之道。Ekà是独有,因为四念处是世尊的正法律中才有的,是一切的外道所没有的,所以这里的ekà,就是我们的佛法当中,佛陀的教法当中、世尊的正法律的意思。

5、第五是通向唯一之道。虽然在刚开始禅修的阶段,有很多种不同的入门的修行方法,然而,到后来它们都只通向「唯一」。这里的「唯一」是「涅槃」。因为导向唯一最胜的涅槃,所以我们称为一行道。

因此,我们知道从巴利的字面意思,ekà àyana magga翻译成一行道,它是指单向的道路、单独的道路、独有的道路、或者通向唯一的道路以及我们从注解、义注(aññhakathà)里面分析它的意思都是一行道,然而现在有些人翻译成是唯一的道路,就变成说,不是非常精准。因为唯一的道路,「唯一」好象有排它性,然而我们从巴利字面意思或从义注来分析它都是指独一的,单独的,或者通向涅槃的道路。它并没有说除此之外,其它东西都排除在外的意思。所以我们应当要稍微了解一下。

所以这里ekàyanomaggo的意思就是一行道。

一行道可以清净有情,这里的清净有情(sattànaü)是复数,是诸有情的意思;visuddhiyà是能够清净诸有情。这里的清净不是指用水去冼,所谓的有情,也不是清净有情的身体,不是说我们冼干净身体就可以清净,也不是象有些外道一样,他认为说在恒河里面或者在大河里面,他们每天去洗澡去浸恒河的水,就可以把他的罪孽、可以把他的业障清除掉,不是这样的意思。

所谓的清净有情是指清净有情的心这样的意思,而不是去清净身体。因此,佛陀说:

「众生并不是由于身体的污染而污染,也不是通过清净自己的身体而得到净化。」

佛陀是这样说的:

「众生由于内心的污染而污染,是由于心的清净而众生能够清净。」

这个是具足一切知智的佛陀所教导的,这里的清净是这样的意思。

接着,超越愁和超0越悲。soka是忧愁的意思,paridevà是悲、悲伤,samatikkamàya是为了能够导向超越,超越什么?超越忧愁(soka)、超越悲伤(paridevà)。超越忧愁、超越悲伤的例子在义注里面就有几个故事来说明。

先说超越忧愁的故事。有一个武将叫做山达帝大臣(Minister Santati)的故事,山达帝是巴斯那地(Pasenadi,古译波斯匿王)的一个首相大臣,巴斯那地是高沙喇(Kosala,古译憍萨罗国)的国王。有一次,边境出现了叛乱,于是巴斯那地就派山达帝大臣作为首席将军,带着部队到边境去平叛、去镇压。结果,山达帝非常成功地平定了叛乱,凯旋归来。当时巴斯那地就非常高兴,就奖赏山达帝大臣,让他可以在七天中享有象国王一样的这些权力,而且他派了一位非常漂亮、能歌善舞的舞女陪伴他,奖赐给他。让他在这七天之内不用上朝,不用从事于任何工作,只是在那边迷醉于酒色,就让他在那边享乐。然后山达帝大臣就这样一天到晚跟很多舞女,特别是跟那个歌女一天到晚在那里喝酒,沉迷酒色,纵情享受。

到了第七天,这位山达帝大臣他就带上那些各种各样名贵的装饰品,然后骑着大象,醉熏熏地就到了河边,他准备到河边去游玩,当他那天早上经过城门的时候,正好就碰到了佛陀,佛陀从(Jetavana Anathapindika)祗树给孤独园准备入城去托钵,这时就正好在城门口遇到了。这时候山达帝大臣见到了佛陀,他们跟那些比库们进城去托钵,他就在象背上一笑,点点头,表示礼敬。这个时候,佛陀看到了,也发出了微笑。

因为佛陀有一个特点,他不会随便笑,一旦佛陀笑的时候,他会露出他的牙齿,他的牙齿非常的洁白,一露出来就发出非常明亮的光,而阿难达尊者经常是佛陀的侍者。当他一看到世尊一发笑的时候,发出明亮的光,他就知道世尊肯定不会无因无缘的笑了。这个时候阿难达尊者就急忙赶上去问佛陀说:

「如来是不会随便发笑的,请问尊者您是因为什么因缘而笑呢?」

佛陀就说:「你有没有看到那个刚才骑在象背上的那个醉汉山达帝大臣呢?」

阿难达尊者说:「我看到了。」

佛陀说:「他将会在今天之内,带着各种各样的装饰品来到我的面前,然后,我将会对他说一首四句的偈颂,他听完了这首偈颂之后,他将会证阿拉汉果,然后会盘腿在距离地面七颗棕榈树高的位置上,在那里入般涅槃。」

当佛陀说了这句话之后,有一些邪见的无信的人跟一些外道就说:

「你看!你看!这个沙门(Gotama)乔达摩他在说什么?你看他脑子里乱想些什么东西他就会胡言乱语些什么东西,你看,我们今天就要抓到他的把柄了。他说:『那个今天喝得醉熏熏的山达帝大臣将会去到他的跟前,然后听闻佛法之后会入般涅槃。』好,看我们今天怎么抓住他的痛脚,看他在说什么谎话?」

而那些对佛陀有信心的人说:

「啊!佛陀这个人真的是太棒了,太不可思议了,今天我们将非常有幸的可以看到佛陀的风彩以及智慧,山达帝大臣的风彩。」

在这里又说回到山达帝大臣。他们就跟那些舞女们到河边游玩,游玩之后起来到花园那边继续喝酒,在那里听歌,在那里观看那个舞女跳舞,而那些舞女们一看到山达帝大臣坐下来,就又继续唱歌跳舞。她为了想博得这位大臣的欢喜,所以她七天七夜都绞尽脑汁想出各种各样的舞蹈、歌曲,想取悦山达帝大臣,而没有休息。结果当她跳舞跳得很投入的时候,她的心脏突然犹如刀割一样,那个时候由于遭到了巨烈的痛苦,她的心脏就犹如给割开一样,就张大了嘴巴和眼睛倒在地上死了。当她一倒下的时候,立刻就有点混乱,这时山达帝大臣就说:

「你去看那个女人怎么样了?」

他的侍从就去摸摸她的嘴巴、摸摸她的鼻子,发现人已经死了,然后说:

「她已经死了。」

听到了这些话之后,山达帝大臣心中立刻就充满了忧愁,在过去七天当中所喝的酒在这时突然清醒了,因为这个时候他的心里面充满了忧愁,极度的悲伤。他就想:

「在这个时候除了佛陀一个人之外,我想应该没有任何人能够开解我的这些忧愁。」

于是就在傍晚的时候,他在卫队的卫兵护卫之下,来到了祈树给孤独园(Jetavana Nathapindikarama),到了之后他就礼敬佛陀,礼敬佛陀之后就说:

「尊者,我现在正受着非常割心的痛苦,因为我很喜爱的那个很漂亮的舞女,今天为了我跳舞突然劳累过度而死了。我想我这样的忧伤,这样的痛苦,唯有您才能够帮我解开。」

于是佛陀就说:

「是的!你找对了,你确实找到一个可以帮你解开你的忧愁的人。在过去无数的轮回当中,你为了你心爱的女人离去而流的泪,确实比四大海洋的水还多。」

于是佛陀当时就说了一首偈颂,就是说:

「清除过去的一切已经过去的事情,

也不要使未来有任何的事情生起,

不要执着于过去与未来之间,

你将能够安详地步上旅程。」

当佛陀说了就是把过去也斩断,对于未来,也不要去执着于未来,舍去了过去跟未来,你将能够步上旅程。当佛陀这样说了之后,山达帝大臣就即刻证得了阿拉汉果以及四种无碍解连同六种神通。这是由于他的过去世的巴拉密(pàramã)的缘故。因为这位山达帝大臣在过去九十一大劫以前他已经开始修行了,在过去维巴西(Vipassã,古译毗婆尸佛)的时代他已经开始修行了,所以他已经积蓄了非常长久的巴拉密,因此他可以通过听闻佛法就可以证悟圣道与圣果。

当他证悟了阿拉汉果之后,佛陀就让他当众显示神通而去除那些谣言,而同时让那些对佛陀有信心的人更加增长信心。

于是佛陀就说:

「山达帝大臣,你现在可以说你过去生中曾经修行的事情。」

因为这位山达帝大臣在证悟阿拉汉果的同时,他也连同证得了六神通,所以他对他的过去生有了宿命通,所以佛陀叫他说出来。

同时佛陀说:

「你不要坐在地上说,你应当离地面七颗棕榈树高的空中说给大家听。」

于是山达帝大臣说:

「是的,尊者。」

然后他就礼敬了佛陀之后,就升上空中一个棕榈树高的地方,然后又下来,又礼敬世尊,又飞上二颗棕榈树高的地方,然后就又下来,又飞到三颗棕榈树高的地方,这样如此七次,到了第七次,他飞到犹如七颗棕榈树那么高的地方;棕榈树其实已经很高,一颗棕榈树可以高到有二十米左右,七颗棕榈树已经非常高了;然后山达帝大臣就用大家都可以看得到他的形象,可以听到他的声音,就讲了他在过去生中修行巴拉密(pàramã)、积累巴拉密修行的故事。当他讲完了他过去世的这些故事之后,他就在空中入了果定,入了果定之后,他就决意,然后他就看自己,发现他自己的寿命就是在那一天结束了。

然后他入果定出来之后,他决意他的身上喷出火来,然后就在距离地上七颗棕榈树高的地方,入火遍三昧,就在那里烧,他的舍利子就好象非常多的白色的茉莉花一样,散落在地上。这个时候佛陀就用一条纯白布张开,让那些舍利子全部都掉进那块白布上,然后吩咐那些在家人、弟子们,就把这些舍利子放在十字路口,让人家在舍利子上面盖舍利塔。然后说:

「如果谁能够礼敬这些舍利子,就等于礼敬阿拉汉一样,他将会得到很多的善业。」

因此,在这个故事里面,就是说通过了佛陀的说法,通过了对正法的修习,那么,可以去除忧伤。

还有另外一个故事叫Pañàcàrà的故事。Pañàcàrà叫悦行或者叫帕扎佳拉,我不知道大家对这个人熟不熟悉,我们大家都知道,伍巴离(Upàli,优婆离)尊者是什么第一?持律。对,他对《律藏》是非常精通的,是持律第一。而在女众的弟子当中,比库尼当中,谁是持律第一呢?就正如象柯玛(Khemà,谶摩)一样,柯玛是女众弟子当中智慧第一的;而乌布拉婉那(Uppalavannā,莲花色)是在女众弟子当中神通第一的,在女众的比库尼弟子当中持律第一就是Pañàcàrà。我们先讲她出家之前的故事:

Pañàcàrà出生在沙瓦提城(Sàvatthã,舍卫城)一个非常有钱的家庭。她是一个富商的女儿,据说她父亲的财产达到四亿元,而她自己也长得非常漂亮。当她长到十六岁的时候,她的父母亲为了她的安全就让她住在一栋七层楼的楼阁上面,还派了很多侍卫保护着她。然而,由于青春的萌动跟青春的躁动她竟然跟她的一个侍从通奸了。后来,他的父亲就答应把她嫁给一个门当户对的男青年,这个男青年也是一个很有钱的富家子弟,而且他们也准备了非常多的那些聘礼,当出嫁的日期就快要到了时,Pañàcàrà就跟她的那个男侍卫说:「我的父母已经跟我说要让我嫁给某某家的儿子。你应当想清楚,如果我嫁出去之后,虽然你还是可以来见我,但是你已经不可能再跟我亲近了。所以如果你真的是爱我的话,你就带我走吧!不要拖延时间,要不就立刻带我走,私奔。」然后他们就约定在城门外边等,第二天一大早就在城门外边会合,然后一起私奔。

到了第二天,这个男侍从很早就到了城门外边等, Pañàcàrà也起得很早,她一起床就穿上很破的衣服,把脸涂上粉,涂得很黑,头发弄得脏兮兮的,然后提着水桶,就混在那些佣人(女奴)的队伍当中。混过了那些侍从,走出了家门。一走出家门,她就冲到城门间,跟她心爱的人会合,他们两个人就一起私奔。

因为当时在印度来说,种族制度是非常森严的。假如是一个高等种族的人跟一个低等种族的人通婚生下的孩子,是很没地位的,叫做旃陀罗(Caõóàla,旃荼罗),而一般那些做奴隶的叫做首陀罗(Sudda),梵文叫做(÷ådra),都是很没有地位的人。所以,如果是抓到的话,将会受很重的处罚。因此,他们就一起私奔走到非常远的地方,然后就用些树枝等等搭起他们的家,这个男的白天耕种,以及从森林里面捡一些柴火,而Pañàcàrà作为妻子她必须每天去提水、舂米、煮饭,和做其他一些家务。就从她私奔那个时候开始,她的不善业就开始成熟了,她就要开始承受这不善业的果报。

不久之后,Pañàcàrà就怀孕了。怀孕之后,因为根据当地的风俗,女人一般都要回到自己的娘家去生产,这时她就跟她的丈夫说:

「我现在就要生产了,但是我在这里生产没有任何人帮我,无论如何我现在做错了什么,但是毕竟我的父母还是很疼爱自己的孩子的,所以我想要回到娘家。」

当他这样跟他丈夫说时,他丈夫说:

「不行!这个是不可能的事情,如果我要是回娘家的话,你的父母见到我,一定会想尽办法来折磨我的,所以我是绝对不回去的。」

这样Pañàcàrà苦苦的恳求,她的丈夫还是不答应。她就一个人偷偷地瞒着她丈夫,趁她丈夫到森林里面去捡柴的时候,她就偷偷地溜出去回娘家了,结果当她的丈夫回到家里发现自己的妻子不见了,之后就急忙追上去,追到半路,就把他的妻子追上了。然而因为她的生产就要来临了,结果就在半路上生下了第一个孩子。生了第一个孩子之后,Pañàcàrà就跟她丈夫说:

「好吧,反正孩子已经生出来了,我也没必要再回娘家了,咱们就回去吧。」

然后他们就回到了原来的家里。

不久之后,Pañàcàrà又怀孕了,到了怀第二胎又临生产的时候,Pañàcàrà又向她丈夫提出她要回娘家的要求,这时她的丈夫还是跟以前一样,无论如何都不肯,这个时候她再也不顾了,她就带上自己的孩子,也是跟上次一样,没有告诉她丈夫就离开家,她丈夫后来一知道他的妻子又没有告诉他离开家,然后他就又追上她,劝她回家,但她还是不肯。

当她就这样走着走着,结果就来了一阵飞驰的暴风雨,这场暴风雨非常大,空中不断地闪电,就好象要把天地都要震裂一样,倾盆大雨,就好象倒水一样,非常大的雨和很猛的雷电。就在这时候,Pañàcàrà感到生产的剧痛,她说:「我现在受不了,很痛苦,我现在就要生产了,你赶快帮我找个地方避避雨吧!」

于是他的丈夫就拿着斧头,就四处去找避雨的材料。他就开始砍了一些树,当他正走着看到一片灌木丛,正准备砍的时候,旁边就跑出来一条毒蛇,因为他已经进入了毒蛇生活的范围。所以那毒蛇就把他咬了一口,当时她的丈夫就感到全身好象被火烧一样,他的全身立刻发紫,最后就倒在地上,就这样死了。

这时Pañàcàrà在雨中非常希望她的丈夫快点回来,但是这样等还是白等。最后她再也无法忍受了,就在暴风雨中生下了她的第二个儿子。因为二个儿子都忍受不了暴风雨的打击,他们都在大声地哭,而做为母亲的Pañàcàrà就把她的二个儿子紧紧的搂在怀中,然后两只膝盖就蹲在地上,整夜都保持这样的姿势。这个时候她的身体变得非常苍白和没有血色,她的肌肉看上去就象枯黄的树叶一样,给暴风雨这样摧残着。

到了第二天黎明的时候,天亮了,暴风雨终于慢慢地停了下来,这时候她就抱起了肌肉象一块鲜红的肉一样的第二个儿子,把他背在腰上,然后用一只手牵着她的大儿子就说:

「走吧,亲爱的孩子,你那个狠心的父亲已经离弃了我们。」

然后他们就一起往回走。当他们往回走的时候,就看到了昨天晚上她丈夫在砍柴时的那个地方。她发现她的丈夫躺在路边的地上,他的身体已经变得紫黑色了,身体已经僵硬了。

当Pañàcàrà一看见他丈夫的尸体时,她又在哭了。

「啊!原来我的丈夫就是为了我才倒闭在路上死了。」

她就一边哭,一边继续她的行程,然后她继续地走,就来到了阿吉拉瓦帝河(Aciravatã),她发现原来的河水是可能趟过去的,但是这时,由于昨天下了一个晚上的暴雨,河水已经涨了,有的地方河水已经没到膝盖,有的地方没到腰了,有的没到胸部。

由于经过了一个晚上的暴风雨的摧残,她的身体已经非常虚弱,而且昨天晚上她刚刚生产,所以这个时候,她也没办法抱着她的两个儿子一起过河,于是她就把她的大儿子先留在岸边,然后她就抱着她的小儿子先过河。过河之后,她就找了一些树叶,她把树叶摊开在沙滩上,就把她的小儿子放在那些很柔软的类似于芭蕉叶、香蕉叶上,就想回去继续牵她的大儿子过河。当她走到河中央的时候,就飞来一只老鹰,这老鹰在空中盘旋就看到她的小儿子刚出生,就象一块很鲜嫩的肉,于是老鹰就俯冲下来抓住她的小儿子就飞上了天空。

当Pañàcàrà她在走过河的时候,还不时的转过头来看她的小儿子,这个时候,她看到一只老鹰正俯冲着要抓她的小儿子,当时她就举起手想要赶那只老鹰,就发出『嘘、嘘』的声音。当她这样举起双手要赶老鹰的时候,那只老鹰根本不会理会她,仍然抓住她的小儿子,飞上了天空,飞走了。而在岸边的她的大儿子,看到她的母亲举起双手向那边叫,由于当时的河水声非常大,他听不到什么声音,他以为他的母亲在叫他,然后他就往河里跑,一往河里跑,河水就把他给卷走了。

就这样,她眼睁睁的看着她的小儿子给老鹰抓上了天空,她的大儿子给河水冲走,而她的丈夫为了她给毒蛇咬死。这样她就非常伤心的哭,一边哭一边就向沙瓦提城,她家的方向走。走着走着就遇到了从沙瓦提城方向来的一个人。然后她就问这个人说:

「先生,您是住在哪里?」

「哦,女士,我是住在沙瓦提城。」

她说:「那您知道某某街住着某某人,您认识他吗?」

那个沙瓦提城来的人回答:「你如果问其它的人我都可以回答,请你不要去问这家人。」

Pañàcàrà说:「我不想知道其它家的人的事情,我只想知道这一家的人怎么样?我问了这个问题之后,就不会再问其它的问题了。」

那个路人他就说:「你知不知道昨天晚上那场暴风雨?正是因为昨天晚上那一场暴风雨把那一家人的屋子给摧塌了,那一家人的父母跟他的儿子都在屋里被压死了,你看!你看沙瓦提城郊外的那一堆烟,那火葬场的烟就是烧他们一家三口的。」

当Pañàcàrà一听到她的父母跟他的哥哥在同一天、在同一个地方给烧了,当时她立刻神智就失去了理智,她的衣服就从她的身上滑落下来。当时她已经是极度的忧伤,她已经没有了理智了,所以她的衣服从身上掉下来她也不知道。

她就这样一直疯疯癫癫说:

「我的小儿子给老鹰抓走了,我的大儿子给水冲走了,我的丈夫倒闭在路边,我的父母和兄长在同一天在火葬场给烧了......」

她就这样一直喃喃的念着念着,就这样一直疯疯癫癫的光着身体,赤裸裸地就跑到了沙瓦提城那边。结果一跑进城里边,那里的很多人,那里的小孩就用沙子、用石头去扔她,用灰尘洒在她的头上。然而她对这些也没什么感觉了,只是这样疯疯癫癫一直的走着,就走到佛陀住的祈树给孤独园。

当时佛陀正给很多那些弟子和听众围绕着说法,当这个赤身裸体的疯女人走到他面前的时候,很多那些听众就要把她赶走,不让她亲近佛陀。这个时候,佛陀就知道这个女人唯有她才有办法解决自己的痛苦,就向那些人说:

「你不要阻挡她,你让她来到我的跟前吧。」

然后那个疯女人Pañàcàrà她还是这样喃喃的念着:「我怎么怎么样......」这个时候她来到佛陀跟前,佛陀就说:

「Pañàcàrà,你清醒吧。」

当佛陀这样一说的时候,这个女人她立刻神智就清醒过来,然后她发现自己没有穿衣服,急忙(双手抱臂)很自然的蹲下去。蹲下去后,当时的一个听众就把一件衣服丢给她,她就围上了那件衣服。然后就向佛陀深深地做了五体投地礼,五体投地礼之后,很恭敬的顶礼佛陀的双足,就说:

「我的小儿子给老鹰抓走了,我的大儿子给水冲走了,我的丈夫为了我倒闭在路上,我的父母亲跟哥哥在同一天在火葬场给烧了。」

佛陀听完她的话就说:

「Pañàcàrà,你不要难过,你确实已经找到了能够作为保护所和皈依的人,你所说的这些确实是事实,然而跟你现在心中一样,你在漫长的生死轮回当中,为了你的儿子,为了你的丈夫,为了你的父母,为了你的亲人,跟他们离别,你所流的泪,已经比四大海洋的水还要多。既然是这样,Pañàcàrà,你为什么还要继续地放逸呢?」

当佛陀这样说的时候,这位Pañàcàrà她的忧伤已经减轻了,于是佛陀就继续为她开示。当开示结束之后,Pañàcàrà就已经证悟了索答般那(Sotàpanna,初果),那个时候,她心中犹如大地尘土般的烦恼都给消除了,只剩下一点点的烦恼。后来Pañàcàrà证得索答般那之后,也跟着在佛陀的教法当中,在僧团当中出家了。出家之后,她又通过佛陀的教法,认真的修习,不久之后她就证得了阿拉汉果,证得阿拉汉果之后,她就很认真地学习《律藏》,学习比库巴帝摩卡(pàtimokkha,波罗提木叉)跟堪塔咖(khandhaka,犍度)。后来她就成了在比库尼僧团当中持律第一的大弟子。

所以说,修行可以超越愁、超越悲,同时也可以灭除苦、灭除忧。还要不要再讲一个如何通过修行能灭苦的故事呢?好,那我们再讲一个故事:

当时还是在古印度沙瓦提城的故事,当时有一个叫Tissa的人,他是沙瓦提城里面一个长者的大儿子,他很富裕。后来他看到了轮回的痛苦,看到了生死的危险,他出家了,他也放弃了从父亲那里继承的财产。他父亲留下了大量的资金,大量的财产,分给他们两兄弟就死去了。他把这些全部让给他的弟弟,然后就去出家,到了森林里去出家。

然而,他的弟妇教唆他的弟弟说:「你的兄长现在出家了,所以我们才有这样多的钱,这样多的财富,但是,说不定有一天他厌倦了饭食、厌倦了独身的生活,他回来之后,我们这一半的财产又将要丢失了。」所以她就教唆他的弟弟要杀害他。他的弟弟没有答应,结果她自己去找一些杀手,因为她很有钱,就对杀手说,你去某某人住的森林,就是他哥哥住的森林里面,你把他的头拿来我们就给你多少钱。然后那些强盗拿到了那些定金就往森林那边去。然后就开始搜,最后就搜出了这个出家人Tissa。这位尊者,这位比库,当时他正在修行,那些强盗就全部围绕着他,于是尊者就问:

「你们来干什么?」

强盗说:「我们来取你的首级。」

「我没有什么得罪你们,为什么要来杀我?」

然后强盗说:「反正有人让我来,现在就要拿你的头。」

「那好,如果你一定要杀我的话,那么请你给我一个晚上的时间。」

那些强盗说:「给你一个晚上的时间,那么大的森林里边,你逃走了怎么办?」

于是他就找了一块大石头,把他的膝盖砸断,砸断了他就不能走,这时候他就说:「现在你放心了吗?」

那些强盗发现他已经把自己的双膝盖骨砸烂,反正他也走不了了,就说:「好吧,反正这样也放心,你跑也跑不到哪里去。」

于是他们就到树林那边去休息睡觉。

这位Tissa尊者由于他的腿骨给砸断了,他就非常精进的修行。当时由于他的腿骨给砸断了,产生着非常剧烈的痛苦,他承受着那种痛苦,而且他压仰着痛苦,然后思维着:「自从我出家到现在,我的戒都是非常清净的。」

由于思维他戒的清净,他感到非常的愉悦。而愉悦他感到非常轻安,轻安他感到快乐,他感到乐,所以痛苦慢慢的就消除了。其实就是说,他的痛苦就给他的快乐所代替了,然后他就非常精进地修定,由于乐而得定。当他得了定之后,他在有了定为基础,再修vipassana,然后就在天快亮也就是在后夜时分,他就证得了阿拉汉果。他证得阿拉汉果之后,他就说了这样一首偈颂,他说:

「我打断自己的双腿给你们做保证,

我厌恶且不愿以染污的心而死去,

如此思维之后我见到了诸法的真相,

并且在黎明的时候已经证得了阿拉汉果。」

所以这个是一个通过修行能够超越苦的例子。

接着讲到了得达如理,这里的如理(¤àya)可以是如理,也可以是真理的意思,这里所说的如理是指四圣谛,也可以是指涅槃,也就是人们可以通过修习四念处而得达如理。谁要可以见证涅槃,涅槃是nibbàna,nibbànassa这里是为格,为得涅槃。sacchikiriyàya有时候也翻译成作证,就是证悟的意思,证悟涅槃的意思。因为修习四念处可以证悟涅槃。涅槃就是爱的灭尽,贪嗔痴的灭尽称为涅槃,这就是四念处。

所以在这句话里面说:「此一行道。」这一行道是指什么呢?是指四念处。这四念处可以怎么样呢?

这四念处有七种作用。如果一位修行四念处的人,他可以得到七种利益。这七种利益是:

第一、可以使众生,有情清净;

第二、可以超越忧愁,超越愁;

第三、可以超越悲;

第四、可以灭除苦;

第五、可以灭除忧;

第六、可以得达如理,或者说可以证悟如理;

第七、可以证悟涅槃。

所以修习四念处,谨以此一行道中可以得到七项利益。

那四念处是哪四种呢?我们下次再继续一起来探讨。

下面我们大家一起来做回向:

Imàya dhammànudhamma-pañipattiyà Buddha§ påjemi

Imàya dhammànudhamma-pañipattiyà Dhamma§ påjemi

Imàya dhammànudhamma-pañipattiyà Saïgha§ påjemi

Addhàimàyapañipattiyàjàñi-jarà-maraõamhàparimuccissàmi .

以此法随法行,我礼敬佛!

以此法随法行,我礼敬法!

以此法随法行,我礼敬僧!

切实依此而行,我将解脱生、老、死!

Idaü me pu¤¤aü,àsavakkhayaü vahaü hotu.

Idaü me pu¤¤aü,nibbànassa paccayo hotu.

Mama pu¤¤abhàga,sabbasattànaü bhàjemi,

Te sabbe me samaü,pu¤¤abhàgaü labhantu.

愿我些功德,导向诸漏尽!

愿我些功德。为证涅槃缘!

我此功德分,回向诸有情!

愿一切有情,同得功德分!

Sàdhu! Sàdhu! Sàdhu!

萨度!萨度!萨度!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