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贤行愿品 金刚经 华严经 地藏经 心经 六祖坛经 成唯识论 十善业道经 楞严经 涅槃经 阿弥陀经 无量寿经 盂兰盆经 观无量寿经 俱舍论 药师经 楞伽经 解深密经 八大人觉经 法句经 胜鬘经 维摩诘经 大宝积经 摄大乘论 大乘起信论 瑜伽师地论 普贤行愿品 圆通章 圆觉经 四十二章经 佛遗教经 普门品 占察善恶业报经 妙法莲华经 大智度论 阿含经 吉祥经 中观论 现观庄严论 大乘百法明门论 佛经入门 佛经名句 佛经问答 佛经原文 佛经译文 佛经注音 佛经讲解 其它经论 大藏经 阿含部 事汇部·外教部·目录部

普贤行愿颂讲记 六

  普贤行愿颂讲记 六

  “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都是由贪嗔痴,没有贪嗔痴不可能造诸恶业。那些随烦恼都是从贪嗔痴来的。

  “从身语意之所生”:我们造的恶业有三个方面。身,行动,打人、杀人,拿人家东西。语,两舌、恶口、妄言、绮语。两舌:向此说彼,向彼说此,教唆是非,斗遘两头,翻嘴。有的人最精灵,最会翻嘴,二天众人都不相信他,最会翻嘴,众人都不理他。两舌是僧团里最不好的,处团体,团体中难免有是是非非,假使听到这头跟那头说;听到那头跟这头说,有些人专门爱做这个工作,他们叫做“肉电报”,没有是非翻些是非出来。身语意:第一语业最难防。好多杀业是从语业起的,冤枉人家、载污人家、说话陷害人家,就犯了盗戒。语业上两舌、恶口、妄言、绮语。语业上应慎重,不要觉得说话没来头,有时一句话把杀盗婬都包含在里边。意,就是思想。当然我们要不犯戒,不造恶业,首先要把思想管着,所以戒里头说没有犯戒,看到别人的东西好,虽没有拿过来,但想这个东西我拿过来多好啊!想一下就是思想犯罪,叫防心罪,虽没有真正犯罪。所以我们要把思想管着。“从身语意之所生”,恶业从哪里生?就从身语意生。所以我们学戒,释迦佛有简单的办法,一句话“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就说完了。后面说“自净其意”,你要把你的思想管好,把思想管得干干净净的,就不会犯戒。“是诸佛教”。经常诵戒都要诵这个,这是头一个,不是说耍的。“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三岁小孩都晓得,八十老翁行不得。晓得就只有那样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佛弟子就应该那么做。

  怎样才能“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略戒里说:“自净其意”各人把你的心打扫干净,各人心地各人扫,不乱想、不乱说话、行动不干坏事。干坏事说坏话,都是从坏思想来的,所以说要改造思想,佛教就喊人改造思想,思想不改,行动上就错,意业错,身口上就要犯错。佛法就是这个“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各人自扫门前雪,各人把自己的心打扫干净。“是诸佛教”,一切诸佛就是教的这回事。不想其它的。“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七佛的略教戒,释迦佛说:“善护于口言,自净其志意,身莫作诸恶……”三业中有先说口言,一个人做事,他先要有错误的言论,然后他就有错误的行动,所以释迦佛管弟子是管嘴巴,叫你“善护于口言,”叫你别乱说话。释迦佛的略教戒就是这样说的。一个人说起来很简单,就是这三方面,所以要三业清净。佛菩萨叫三轮清净,我们能三业清净,跟佛菩萨三轮相应,就叫三密相应。这就叫密法,密法就是讲的清净三业,把自己的三业跟佛菩萨的三业结合起来,叫三密相应。佛教亲儿子罗睺罗,佛教他的就是过经过脉的话,就是教他善观三业。在佛弟子中他是密行第一,罗睺罗就是第一个修密法。密法就是喊自己的三业跟本尊的三密相应,才叫密法。

  “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过去错了就是这三个方面。说起来很难,但也很简单,就是这三个方面。现在要语言美、行为美、思想美(心灵美),讲四美就把三业讲完了。语言美是口业清净,行为美是身业清净,心灵美是意业清净,符合现在的需要,我们讲精神文明。有人针对我们好像说:你们佛教徒搞的大概跟精神文明不大相应的东西?”其实佛就教我们的是精神文明。佛教的特点,归总教大家三业清净。

  “十方一切诸众生,二乘有学及无学,一切如来与菩萨,所有功德皆随喜,”忏悔业障过了是随喜功德,忏悔业障就是忏悔自己。我们都是凡夫,我们就是要多看自己的错误,自己多忏悔,然后要向诸佛菩萨阿罗汉学习,学习做不到就要随喜。你做到的,我虽然没有做到我就欢喜。说的“十方一切诸众生”,“一切诸众生”包含六道中的众生。地狱的众生也有功德,释迦佛最初是在地狱发的心,他在火车地狱,罪人拖火车铁车,燃得通红,很痛苦,跟他一起受罪的有情多得很,他那时发了菩提心,他叫那些人:“你们不拖,我帮你们拖”!他刚一发心说这个话,鬼卒说:“你可恶,我要喊他们拖,你要帮他们拖”!就把他打死了,他就脱离了地狱。这是释迦佛最初在地狱中发心,地狱中自己受的苦都无量,他就发了同情心,他自己拖还帮别人拖,就从那出了地狱。所以“十方一切诸众生”,地狱中的有情都有功德。释迦佛那时在地狱中都痛苦得不得了,还帮别人拖,值得我们学习。所以十方一切诸众生都有功德,我们都应该随喜。地狱有情都有功德。佛经中佛往昔变了鹿子、熊、乌龟等,都在度人,都在给人家做好事,所以那些众生的功德我们要随喜。地狱众生都有功德何况人道,天人呢!六道众生都有可以学的,他都有发好心的时候。那么圣人就更应该学了。

  “二乘”就是声闻跟缘觉。乘:交通工具,飞机、火车、船都叫乘,骑马、骡子都是交通工具,就叫乘。我们要从凡夫的地位走到圣人的地位,要用什么交通工具?教我们修行的方法,佛的道,佛教我们的圣道,依着圣道修学的人,就依所修的圣道来分等级,所以也叫乘。“乘”就是坐车的乘,有坐卧铺、有硬座的、有站的,都在走,但是各人坐的等级不同。这里讲的乘指的声闻缘觉。声闻:听到佛说法教法的声,依教修行,然后证初果、二果、三果、成阿罗汉,能出离生死的叫声闻乘。

  我们现在算什么乘?自己不敢说,能算人天乘都了不起。为什么呢?我们听到佛法能止恶修善不造恶业,来生还能生到人天善趣,这就算修行得到层次,得到了收获。我们不要鄙薄这个,说:我二辈子倒不来变人,娑婆世间都伤了!变得到人还是个好事,叫善得人身,人身难得。所以西藏讲修行的次第,宗喀巴大师的菩提道次第,第一个就讲人天乘,叫下士道。先把人天乘办到再说,不要说大话。你这一辈子要干啥?二辈子还像这辈子就算了不起了,不要说这辈子就撇了。二辈子还当得到人,还学得到佛法,甚至还当得到出家人,这个就了不起,这叫人天乘,菩提道次第叫下士道。

  下士道不是叫你永辈子在这个生死中流转,而是你必须要得到人天善趣的这个身才能修行,如果得不到人天善趣的身,堕在恶趣里去了,就难办了。所以第一步首先菩提道次第叫增上生,增上就是二辈子比这辈子还好点。不要说大话一步登天就到西方极乐世界,一下就成个圣果。你要保证二辈子比这辈子好点,就算你做生意没有折本,赚了钱。二辈子比这辈子还不如那就恼火了。不如,是说即使你变了人遇不到佛法了,生在邪见外道家里,就恼火了。

  二乘,菩提道次第叫中士道,中等,自己能出离生死,或者声闻乘修出世间道,能断烦恼,一步一步的断烦恼,把世间的烦恼断尽了,最后成阿罗汉出生死,佛法就是教的这个,这个叫小乘。小乘自己断烦恼,不流转生死,自了汉,不去度众生,自己出生死证了涅槃,再不流转生死了,不跟哪个打堆,也不给哪个办事,反正我不来了,这个苦海我不来了。这个就叫小乘,小乘就叫声闻乘。

  缘觉乘出于无佛之世,往昔生中遇到佛,学到十二因缘的道理,修学过,有那个种子,后来他出生带了那个种子,虽然没有佛出世,但是他有修行的根子,修行的功德,自然能证道证果这叫缘觉乘。

  声闻乘缘觉乘都是自了生死,他自己了了就对了,不度众生,他自己入了涅槃,不再受生死了。

  二乘要分有学无学,初果、二果、三果都叫有学。有学如我们现在上了学读书,叫有学。无学,就是阿罗汉。阿罗汉就是毕业了,不学了。阿罗汉才叫无学。“二乘有学及无学”:二乘:声闻、缘觉。声闻中有“有学、无学”一切功德我都随喜。

  还有“一切如来与菩萨”,就是大乘了。一切佛的功德,一切菩萨的功德,“所有”的“功德皆随喜”。你天天这样念一遍你好大的功德。所有的阿罗汉,所有的缘觉圣人,所有的佛菩萨,所有的功德,我都欢喜赞叹。他们的功德,我看来像我的功德一样,我二天要成就他们的功德。人家的功德我欢喜,,我们拥护。你就是这么一个心划得来得很,太大功德你都有了。所以普贤菩萨教我们的办法,是一个最占便宜的办法,修随喜。人家做好事,人家有钱修布施,我好像赞叹。我没有成就佛菩萨,欢喜赞叹。所以我们要随喜功德。人家好大功德,你随喜,功德一样,这是佛法里头最讨便宜的办法。

  讲经时或者做其他佛事,都要念“诸佛正法贤圣三宝尊,从今直至菩提永皈依”。不管我们做什么佛事之前都要皈依三宝,我们做什么佛事就是皈依。我们相信三宝才做佛事。讲经是佛事,念经是佛事,听经是佛事。什么佛事之前都要先皈依三宝,我们的方向才正确。如果我们把三宝都忘记了,没有皈依三宝的心来做佛事,这个佛事做来就没有意义了。

  皈依有多少种,大乘的皈依要“从今直至菩提永皈依”。因为我们皈依三宝就是为了我们成佛,一直到我成佛都要皈依三宝。如果离开了三宝,那我们走的道路就不是成佛的道路,就不能“直至菩提”。菩提:就是成佛,就不能走到佛果位上,因为我们发的心学佛就是为了要成佛,所以我这个佛弟子最后的目的是自己要成佛,也要大家成佛。要成佛离开了皈依三宝,怎么成得了佛?所以“直至菩提”都要“皈依。我现在皈依了三宝,我生生世世都要皈依三宝。不但今生尽形寿要皈依三宝,生生世世,一直到我成佛,我都要皈依三宝。所以我们每次做佛事都要发这个愿——不舍离三宝的愿、直至成佛的愿。所以我们今天在这里,我们或者念经,或者学法,或者讲经,或者做什么佛事,都是为了我们成佛的资粮。所以要说“我以所修施等诸资粮”,施:就是布施,菩萨的六度。发了心要成佛,就要修菩萨行。菩萨究竟该做些什么?要修些什么行?

  菩萨的行有六个方面,就叫六度。六度就是自己度自己,不是人家来度我,自己度自己。六度,第一布施,布施,我拿钱财给人家,是我救人家,给人家做好事,是我度人家,咋个是度我自己呢?布施不光度人家,主要度自己,度我们自己的悭贪。众生无始以来就有悭贪的习气。贪就是想把人家的东西拿来,悭就是自己的东西舍不得,悭就是贪的一种表现。我们根本的烦恼就是贪嗔痴。从根本的贪烦恼发挥出来,自己有了东西舍不得拿来做好事,悭惜不舍。贪就是贪得无厌,没有拿到的想拿到,已拿到的自己有的舍不得拿出来奉献,救济人,这个就叫悭。众生就有悭贪习气。菩萨要想成佛,布施就是度悭贪,头一个度自己,因为我多生累劫这个悭贪习气带到现在还没有纠正过来,这个习气还没有铲除掉,所以我要学布施。菩萨的布施还是为自己,不是为人家。当然人家需要我才布施给他,不是布施就完了。

  布施人家就是断自己的悭贪,对自己有好处。菩萨的六度是利益别人,实际上是利益自己,所以布施度悭贪。

  持戒度犯戒,我们众生有犯戒的习气,佛说了那个做不得,我偏要去做一做,习气发了就要去做。如果我们守戒惯了,严持净戒,佛制了不能做就不做,佛说不杀就不杀;佛说不盗就不盗,持戒度犯戒。众生有犯戒的习气,就像小娃娃一样,你给他说那个做不得,他偏要去搞一搞。大人就说那个事要不得,他偏要去搞,持戒才能度犯戒。

  忍辱度嗔恚。我们众生都嗔心重,人家惹不得我,碰都没有碰到我,我就起火了。人家说话没有说我,我说他在说我,就起火了,生嗔恚,所以忍辱就度嗔恚。佛五百世做忍辱仙人,难忍能忍。人家骂我这句话,太受不得,还是要受得,难忍能忍。不忍就发火,就跟人对骂。忍辱度嗔恚,你骂我,我不骂你。

  精进度懈怠。我们众生有懈怠的习气,说修行,修行就要努力,很不容易。光说念佛,念念就不想念,就忘记了,这个就是懈怠。松垮垮的修行。懈就是松,不紧张。怠:推缓,修行的事搁一下,我还有比修行更重要的事,这就叫懈怠。精进就度懈怠,精进就是不间断,我们天天上课不间断。作为佛弟子各有各人的常课,常课不间断就叫精进,能够持之以恒。今天念一下明天不念,今天做一下,不明天不做,那个行修不走,要精进才能度懈怠。

  禅定度散乱。我们众生都是散乱心,一天心没有装在自己的肚子里,东跑西跑,心到处跑,心没有宁静下来。

  智慧度愚痴。这个智慧是佛法的智慧,不是世间的小聪明,这个是大智慧。大智慧是把我们无始以来的无明,多生累劫带来的无明打得破,这个才叫智慧。

  这样菩萨的六度首先都是度自己,还不是说度众生。所以我们要修行六度。六度就是我们的资粮,我们要有成佛的资本,什么都要有资本,要有本钱。成佛的本钱,首先要修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以六度作为我们的资本我们才到得到那个成佛的佛国。粮:如人上路,从前社会路上没有餐馆,旅馆,走到哪都靠自己带粮食。北方老乡一出门就带饼,干粮带起,走在哪不必买饭吃。走路要有粮,叫资粮。资粮:上路的路费、粮食。你要走到成佛那个地方去,佛道很远,没有本钱,没有粮食了那不行。什么是路费?就是我们修的布施,持戒等等,这就是我们的路费。

  我们天天修行的功德都不是求我们自己享受,不是求佛保佑我二天大富大贵,不是那回事。我们修积了佛法是为了要成佛。所以就说“我以所修施等诸资粮,为利有情故愿大觉成”。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