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 金刚经 华严经 地藏经 心经 六祖坛经 成唯识论 十善业道经 楞严经 涅槃经 阿弥陀经 无量寿经 盂兰盆经 观无量寿经 俱舍论 药师经 楞伽经 解深密经 八大人觉经 法句经 胜鬘经 维摩诘经 大宝积经 摄大乘论 大乘起信论 瑜伽师地论 普贤行愿品 圆通章 圆觉经 四十二章经 佛遗教经 普门品 占察善恶业报经 妙法莲华经 大智度论 阿含经 吉祥经 中观论 现观庄严论 大乘百法明门论 佛经入门 佛经名句 佛经问答 佛经原文 佛经译文 佛经注音 佛经讲解 其它经论 大藏经 阿含部 事汇部·外教部·目录部

第34课丨我慢是什么意思?如何对治我慢心?

第34课丨我慢是什么意思?如何对治我慢心?

  我也是那天在那儿去念了一天阿弥陀佛。我就念阿弥陀佛,真的就念阿弥陀佛。

  那么下来的时候碰上了,曾经在北京碰见过,来了我这儿,说听说家里出了这么一位大上师,说这上师可应该很厉害,来见我。大概见了我以后觉得这也不咋地,他就觉得说,一般吧这上师。结果那儿又碰见了,碰见这也是文殊菩萨显灵,又觉得这上师不一般了。怎么不一般了?因为他前几天去五台山,到的五台山,刚好就那天他心念动了一下说,哎呀不知宏海法师在不在五台山。这心念动了没过一会儿,碰见我了,他就认为我这上师又神了。我毫不知情,他的心绪就变化多端。你说这一切都是心法。所以这个就是烦恼多嘛,所以很容易滋生我慢,确实我慢。

  这个过慢是什么意思呢?懂了慢,我慢,慢,过慢是什么意思呢?过慢就是说,慢嘛,在这方面过了,有点发挥得过了是什么意思?就是对跟自己差不多同等的这个水平的人,他非得说我比他强,这就叫过慢。

  那么对人家比自己强的人,他又说我跟他是一样的。大家听明白了吧,这就叫做过慢。

  那么再胜一等,大家你看,慢,过慢,慢过慢你就肯定有了一点概念了。慢过慢是什么呢?就是其实人家胜过自己,结果自己还起了相反的看法,人家胜过你,你不说我跟他一样,而是认为我都比他强,这就叫做慢过慢。

  那么这个增上慢可能我们就见得多了,在经典里面有时候说,除非增上慢人,当时释迦牟尼佛讲法的时候,也有一些增上慢者就退了席了,认为佛说的这法他听不进去。增上慢,这是一个什么呢?这是一个可以说是犯业障了,并不是好象他故意的一样。就是没有证到果位或者殊胜的境界,他以为自己证得了。所以你看戒律里边也有,大妄语的人犯了就是说,你故意地骗人家说你是佛菩萨,但是还有增上慢者除外,就是有的人他不知道,他真以为自己是证了佛菩萨了,他没有说刻意想骗谁,这个就要有别了。所以这就叫增上慢。

  那么什么叫做卑慢呢?卑慢就是说对于人家比自己优越好多,人家的地位、整个社会德行都比自己优越好多,可是他认为说,自己比他就差一点点而已了,这叫做卑慢。就是不敢像前面的过慢、慢过慢,说我跟他一样,或者我比他还强,但是他就觉得我跟他差一点点。或者对方人家有德行有学问,他也不承认,不肯去学习,这就叫卑慢。

  大致如此,下面就是说一时俱发。这个时候,一时俱发的时候,你看,心中尚轻十方如来,何况下位声闻缘觉。看到了吧?这表现就出来了,诸佛菩萨都不是个啥了,那罗汉、声闻、缘觉就简直是没资格跟他一块儿说话,就这种大我慢魔种生起来了。因为这个时候他不知道是这个色法已经去了,开始现这个受法之相,所以他自己不在这儿感觉到这是一种不足,反而说以我为圣得到的胜境界,导致了这个大我慢的生起。这个时候呢,他就是不会去说法性平等,生佛一如,这些法他已经观不起来了。你要大家知道,真正要悟到法性平等、生佛一如的人的话,你想一个众生他都不敢轻慢啊,都是过去父母、未来诸佛,常不轻菩萨就是这种境界,那么他何敢去轻慢诸佛圣贤呢?

  但是在这里就没有,他已经就觉得说,自然而然这个时候已经控制不住了,就成了过咎了,不是说把我慢给歇下来。

  当知这都是受阴,你看,此名见胜无慧自救。就是见到这种殊胜的境界出来了,没有智慧跟进上来,能够把它对治得了,所以就着了这个道了。

  悟则无咎,非为圣证。若作圣解。则有一分大我慢魔。入其心腑。入其心腑以后会怎么样呢?具体你看啊,就是这个时候大我慢魔潜入他的心识了。这种我慢魔潜入进来是非常可怕的,就看不起一切,什么都入不进去了,就没有上升的余地了。

  所以这个时候它就会,你看,趁机潜入他的神识里边以后,不礼塔庙,见到佛像呀、塔呀也不去拜,也不绕。大家要知道,这个跟我们有时候到庙里面懒呀或者说就这么划过去、走马观花还不一样,他是内心觉得根本就没必要。

  为什么?你看,不礼塔庙,摧毁经像,为什么?告诉他身边还有弟子啊,或者说这些所谓的居士,檀越就是我们说的布施嘛,居士嘛,功德主。怎么说呢?佛像都不过是金银铜铁土木所造的,说你给他拜干什么呢?

  言外之意说,你礼他还不如礼我呢。我真是就碰到过这么一则,这真是我当时就觉得他非常危险,也身为大众的善知识,还在整个一个县城里边去弘化。他就亲口跟我说,说有一个居士特别虔诚,天天业障也重,很烦恼,就去拜。拜着拜着,又给他来拜,求他加持。他说那你就拜吧,你不要去拜那个殿堂里面的佛了,那是死的,你就在这儿拜,我是活的。他就躺在那儿说睡着了就拜,让他拜。

  结果问题是麻烦的是什么呢?那居士还真拜得有效果。那你看这个缘份就结得这样了。拜得有效果,可是就这一念,哪怕说他生生世世倍增的这种途中,你说这种缘起,就等于种下这个种子了。

  所以他就会说,啊呀你呀,不要拜那些,一般我们也遇过这样的人,经典也是树叶拿来的呀,嬉笑怒骂皆是经典呀,就说这些话。

  前几天佛学院有人去发书,我就在书里面就看到这样的,嬉笑怒骂皆是持戒。这就是快入到这道了。

  你看,经是树叶,或是氎华。氎华是什么意思呢?氎华就是我们说的,氎就是那个绢,细毛织出来的那种绢布上面写的文字。

  然后告诉人家说,我这个肉身才是真常活佛,你们都不知道恭敬礼拜,反而去崇拜那些土木,说你实在是颠倒愚痴。见过这样的人吗?那你们福报大。我都见过,真的见过这样的人。

  然后那些听他话的人呢,从此之后就跟着他开始毁坏佛像了,就觉得这真的是痛快。毁坏佛像,埋在地中,因此疑误了无量的众生,将来堕到无间地狱。为什么?因为他没有正受,沦为魔王眷属了。你想这里讲到说不礼塔庙,这不是就叫做邪慢嘛。但是这个大家也要跟一些公案要分开的,因为禅宗里边呀,《楞严经》也是禅里面的重要经典,那我们将来以后看那些禅宗公案,也要知道它是有别的。因为禅宗公案执著于向上一路,他就是为了扫荡那个已经恭敬到极致,恭敬恭敬到极致的时候,恭敬成了障碍,最后一道障碍了,那就剩这么一把了,他要给他扫清楚,所以你看以前的呵佛骂祖。

  像这个牛头法融禅师去见二祖的时候,二祖就趁他端茶的时候,给他椅子上写了一个佛,他就不敢坐。不敢坐,二祖就说,哎呀你还有这个,就是你还有这个执著。就貌似好像说,这不是《楞严经》里面就是让这样嘛,这不是跟这作对嘛。这个法是二祖只给法融法师一个人讲的,我们听到的时候已经是白听了,多余了,明白吧,只是在见地上结这么一个缘而已。

  所以大家知道,像历史上的好多祖师呀,临济祖师那从来不礼祖塔的,不去礼祖塔,丹霞祖师还去烧佛,有一个德山祖师说,一大藏经都是擦鼻涕的纸巾。那你说怎么办呀?还有的祖师说,祖师的开示都是破草鞋。就这样去扫荡那些已经快到那个境界的人的最后一抹执著。可是你要知道,这一抹执著一直支撑着他把所有的粗重烦恼全给放下了。所以这里确实是不一样的,我们不敢说,最辉煌的开悟瞬间,可不知道人家功夫不饶人,虔诚的功夫曾经这么过来的。所以在这个上面大家这个见地一定要明确。像莲池大师里面就讲过说这个圆照宗本禅师,他尽管已经开悟了,开悟了以后,佛在的地方他不敢坐,佛坐的地方他不敢躺,素菜用一个荤的名字他都不吃,就这样的行持。所以这就是说,真正的人家没有我慢的习气。所以有时候我们对于我慢,并不是说这个人非常明显的傲慢,盛气凌人,有时候他非常的谦卑也许也是一种我慢。等等这里面都有,这就是我们的思绪,这里讲到的想阴魔相里边,有一种我慢心生起。我们再往下看,想阴魔相中间十境里面有一个,这是受阴,受阴再往下看,是一个慧安自足,这一段,一百六十六页小本,受阴魔相我们再一起来读,一起来。

  又彼定中诸善男子。见色阴销。受阴明白。于精明中。圆悟精理。得大随顺。其心忽生无量轻安。已言成圣。得大自在。此名因慧获诸轻清。悟则无咎。非为圣证。若作圣解。则有一分好轻清魔。入其心腑。自谓满足。更不求进。此等多作无闻比丘。疑误众生。堕阿鼻狱。失于正受。当从沦坠。

  好。这里你看这又讲到了说慧安自足,这里讲到的就是还是说,修行者色阴销了,受阴中慢慢明白的过程中又出来一种境界,什么呢?于精明中圆悟精理,得大随顺。就是说在这个精明心中,也就是说我们在圆满地悟到这个藏性、这个理体,似乎已经越来越清明了。越来越清明了,在这一切境界上能够得一个大随顺,顺随自己的心意了,就好像已经很自在,随心所欲了,这么一个自我感觉良好。得到这个大随顺的心意的时候,突然心里生了无量的轻安。说到这里我们讲一下,我有时候听到好多同修来问,说我入定中怎么怎么样,我得了什么境界怎么样,都觉得自己已经就不知道境界多高了。大家要搞清楚禅定呀,不是那么好入的,不是你坐在这儿胡思乱想半天,就以为说入了定了。很多时候我们连轻安都没达到,看到没,到这地步,这是用的轻安来表达。轻安已经就是,说实在的,已经快乐得了不得了。我们现在常说,很多时候充其量算个法喜充满,更多时候是邪知邪见充满,连法喜充满都不到。所以大家你看这里就是,其心忽生无量轻安,己言成圣,得大自在。你看多么可怕。就是说他回观自己,色受想行的这个色已经销了,没有负累了嘛,就是不会拖累他了嘛。这个时候,他就心里生起了无量的轻安,就自己说,我应该已经成了圣人了,得了大自在解脱了。可是真正的情况是怎么样呢?此名因慧获诸轻清。你看,就是因为你圆悟到这个理所成的这么一点智慧暂时获得的轻安,清净世界,不是禅定呀。如果你悟到这个,你就不是以轻安自守了,就守在这儿高兴得不得了了,还能够进一步地增加修行这个大定,那就没有过失了。你应该知道这不是圣者证的境界。

原标题:我慢居然分这么多,知道了才能对治!丨《楞严经·卷九》34

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那一座庙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