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经 金刚经 华严经 地藏经 心经 六祖坛经 成唯识论 十善业道经 楞严经 涅槃经 阿弥陀经 无量寿经 盂兰盆经 观无量寿经 俱舍论 药师经 楞伽经 解深密经 八大人觉经 法句经 胜鬘经 维摩诘经 大宝积经 摄大乘论 大乘起信论 瑜伽师地论 普贤行愿品 圆通章 圆觉经 四十二章经 佛遗教经 普门品 占察善恶业报经 妙法莲华经 大智度论 阿含经 吉祥经 中观论 现观庄严论 大乘百法明门论 佛经入门 佛经名句 佛经问答 佛经原文 佛经译文 佛经注音 佛经讲解 其它经论 大藏经 阿含部 事汇部·外教部·目录部

华严经经首 第十九卷

  华严经经首 第十九卷

  海云继梦和上

  好,我们再继续跟各位谈。这个菩萨的名号都是我们生命中的基因,只是古代用法跟你现在用法不一样。我们跟各位讲过菩萨就是生命中觉醒的因素,现在来讲是觉醒的基因。你有很多基因都睡着了,不起作用,现在呢,要让它恢复生命的本能来起作用,那么这十个呢,是已经恢复而且完全恢复,具有生命那个生生不息的那种生命能量。它有这种能力,这是果地的状况。

  那么最后两个呢,一个是“大明德深美音”,这个还是音,跟前面这个“云音海光”一样。这个有音呐,都是指生命中的一种本能,而这个本能的呼应是相当穷尽的,相当穷尽。这个地方也讲大,明德,明是光明嘛,大明,前面有个大光,也有一个大明,但是德,我们前面也跟各位讲过了,这德在儒家的讲法、道家的讲法、佛家的讲法都不一样。我们讲的德行是来自修行,有定力、有慧力,这个才叫做德行。这个慧力还要有见性之见,才能真正的发挥影响。

  那你的德行假如来自于修养,应对进退很得宜,很符合社会的认知跟礼俗的话,这个是福报。而这种福报,跟我们修行者本身要入法界、了生死的这个区块,它有很大的不同。这个差异,一般人体会不到。那也有很多人,不是很多人,绝大部分的人啊,要走修养的路线,这个是出自于凡夫的本能。凡夫的本能就是,他的生命因素里头是喜欢在已知的范围内活动,他不敢走出已知的范围,那未知的领域,他不敢去尝试,他不敢去尝试。修行者就这一点太不凡夫了,因为他就是专门在挑战那未知的领域。一个人不敢迈向未知,他的生命尽管再怎么精彩,都是无聊,都是无聊的。

  那么要迈向未知的领域,你可能要付出很多的代价。通常具有那种愿意迈向未知领域的人,他是不怕代价的,而且他经常在做一种心理准备,就是一开门,就刚好一块大木头“嘣”打下来的那种情况。因为他要向未知的领域迈出,就跟这种情况一样。你怎么知道一脚踏出去,就是悬崖,就是漩涡,就是陷阱,因为未知啊;那么你也很有可能一脚踏出去呀,就是星光灿烂,对不对?不知道啊。

  那你怎么样向未知去迈进呢?有的人一出去就是壮士一去不复返,然后就不知道怎么死的,因为有这种恐惧,所以你不敢出去,你不敢出去。但是,修行人不会有那种情况,他在做各种尝试,他是有基础的,就是生命的体验里啊,生命的智慧会告诉他该怎么样。真的跟各位讲,你要完全依赖大脑的话,那你只有吃不完兜着走,因为大脑都是在已知的范围里面绕,你不知道未知的领域是什么。

  修行就是一直要向未知的领域去探索。你知道吗?你有没有成佛过啊?你没成佛嘛,对不对?那你必须迈向未知你才能成佛啊。你没有出过三界嘛,你必须要出三界,你就是要向未知的领域迈进,对不对?那你又怕死,那就收回来,就在三界轮回里头继续轮回嘛。关键就在这里啊,你要了生死,你一再都是生死轮回啊。现在要了生死,你要不要向未知迈进?你敢吗?我们修行向未知啊,都是向光明迈进的,要留意到啊。这个修行为什么那么迷人,关键就在这里。

  你一定要参与,不要光听,听了不起作用,绝不起作用。当然哪一天你说想通了你就去,那就刚好掉进去。不能想通,修行的本身没有想通不想通,就是人跟人之间是一种信任。信任当中会不会有意外,这是难免的。那你因为意外而不信任,那是灾难。我常跟各位讲,你为什么要搭电梯,因为你相信电梯,对不对,没问题才进去。有没有电梯摔死人,有啊,对不对。啊,你就那么巧,进去刚好被摔死,那也叫活该嘛,对不对。你不能因为电梯会摔死人,所以你就不搭电梯,是不是这样?不必怕,是会有那种概率,也因为你有造有那个因,所以才会有那个果,你要没有那个因,我告诉你你出了电梯它才摔下去,你要有那个因,我告诉你,即使没有搭电梯,它摔下来你也被绑住了。你只要有因你躲不过,你没有因你根本不用担心。因为那是信,信心,你对电梯有信心,你对人也要有信心,当你没信心,你是灾难,永远都是灾难。你要留意呀,我们在探险是向光明面探险,不是向黑暗面探险,没有叫你到地狱去,我们只叫你到极乐世界去,所以教你这一条路,你应该放心地去做。

  这个音,它是语业的一部分,当然从我们这个世间来讲是语业。从生命的本质来讲,它那个频率的发出,不一定从喉咙发音,从喉咙发音的这个部分基本上是物理音,我们讲的是生命的元音,生命的元音,所以这里讲“深美音”。这生命的本身,他会焕发出来一种相应。我刚才跟各位讲,你不要一直以为我跟你约时间了,那个不是深美音,那个叫魔鬼音,魔音传脑啊。你睡觉好好睡,你不要老是以为我跟你约,那叫头壳坏去,漏水了,那个绝对不正常。你假如真的修行到有那种程度的话,我是劝你最好去做脑科内分泌检查,要不然去看精神科,这个是不正确的。

  这个音跟你音频相呼应的,不是跟你讲什么,它是一种生命的呼唤,是一种生命因素的觉醒,是你内在的东西。那个内在的东西,它不是生理上的,它是法身里头的性德起作用。那按照前面所讲的,你要是没有把业力交给缘起法界的话,那你性起法界的愿力跟你的业力不交融了。我们讲那个相交织相交融的那个时候,那个叫做深美音,这云音就是那个音,生命的元音,那个在起作用,是那愿力跟业力在相交织交融时候的那种状态。

  你睡不睡,半夜爬起来,就说谁跟你通了,通什么通,那都不对,绝对不对,没有那回事。我不是说你跟我讲不对,任何人会跟你这样通,他一定是魔,绝对没有那回事。那你会有这种情况,你要看看人家有没有啊。你要去问师父昨天你有跟我相应,跟我讲什么,那个师父要说有,他一定是魔,那假如说没有,你自己回去找台大精神科检查,怎么会有那种状况。我在跟你讲,不是讲那个,那个绝对不对啊。不要自博、懵博、博士博,绝对不对,没有那回事,你不要一以为有声音就怎么样,我们讲的不是那个声音,它根本是法界里头,性起法界的愿力跟缘起法界的业力,它的相交、交融的状态,那个只是借用我们这个世间的音声这种文字来表达那种状况,你不要把它当做是真的那种状况,根本没有这回事,要有这回事一定你出了问题,一定出问题。

  这里很多啊,来这里听经,一听就高兴得不得了“师父啊就是这样,昨天你打电话给我”,我的电力还没强到会拨电话,没有那回事。你一定要留意到,不要去相信那一些,那都是绝对邪知见,绝对的邪知见,我们不给各位任何的相应,因为这是给各位迷信。有一些人是听经听得很高兴啊,好像跟师父很相应啊,他自己就臭美,不要把师父当你的财产,不要把师父当你的偶像。你要当偶像崇拜,那没关系,那去拿一张相片回家去拜,那是拜相片不是拜我。但是呢,你更不要相信有那一回事,谁会跟你通啊,那绝对不对,这个你从音声上要留意。

  那么“大明德”刚才讲到,这德行是来自于你修行而有的。这个“大明”是起作用,就是指你这个德“大明”的意思,这个德行起大作用,“明”是能够让众生觉醒。那他的德行从哪里来?从音来,从音声来。那基本上,我们讲说你透过语音的训练可以锻炼你生命的元音,是没有错,你用这个方法来训练。那这里面,假如你认为会跟音声相通,除了技术上我们透过呼麦跟梵呗的训练可以到达以外,这是技术面;你在工程面有一点非常重要,你先训练,工程面要先训练,柔软音跟赞美音要先有。像我这个人就不行,喜欢骂人的,没有柔软音,也没有赞美音,这个不行。你要训练先从工程面你就要去进行柔软音、赞美音。要多讲柔软话,好言好语,多说好话,然后要多赞美人家。

  刚才听法师讲“尊贵的、尊贵的”,我看你在家里啊,你那一半一点都不尊贵,所以把自己的老婆叫糟糠。这中国人真莫名其妙啊,对不对,都没有说我家里那个美丽的,我家里的玫瑰花,都不是啦,粗糠啦,自己的太太都叫粗糠啊,我看那先生也差不多啦。要多一点赞美,这个赞美不是应酬话,是真心,因为这里面你自己心境要去转,要去转。你假如只是应酬话的赞美,那是无意义的,那就不柔软了,你要真心的去赞美。譬如家里太太胖一点,你不要叫她猪母,老公胖一点那叫猪公。你这样好像很亲密啊,可是亲密不柔软啊,对不对。当然是形容得很贴切啊,贴切不是这样。你说我那个唐朝美女,对不对,那个唐朝大将军,骑起马来,马腰背都弯了,多用赞美。

  要真诚的,你既然是相处一定要真诚,透过真诚,发自内心的赞美。有些人是比较木讷讲不出来,但是他从行为、态度、立场上面,那个也是赞美啊。不是只有语言讲赞美啊,语言是最会骗人的。那你的心态、你的立场、你的那一种关怀的态度,那个都是赞美音,都是赞美音。你要从这,这个叫工程面,你要自己去转。那么这一个部分呢,它就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你看看,饶益众生啊,不一定啊,不一定……那个谁呀,我是看来的还听来的,忘了,有人统计说啊公司里头要都是帅哥美女的话,那公司大概快没救了。不是只有表面,它是真诚的,往往是什么啊,他需要的是能够投入,那公司才有前途。要怎么投入,它是关键。

  同样的我们一个人,你在你的生命里程里,你怎么投入,在那投入的过程里,你自然会产生感化众生的作用。那么你运用你生命本质中的这一种真诚的心态、立场、那个为人处事的态度,那你看看你会转化吗,你一定转化。

  我记得跟各位举过一个例子,爸爸、妈妈都是台大的教授,非常优秀的人才,总共生一个儿子,那个儿子只会笑,什么都不会,然后吃的肥肥胖胖的。那气得要死,要生第二个也生不出来,那两个太精英哦,就很难制造新人类。就制造了一个憨憨的,只会在那边傻笑,这个爸爸是越看越气越看越气,气也没办法,自己儿子总是不能把他捏死。好了,那儿子二十岁的时候,爸爸生病了,住院了。住院了人家的儿子去看病呐,等一下就“我有约会啦,你自己住啦,我有约会啦……”,都不理老爸生病的状况。这个老爸就有这个只会憨憨站在那里笑,想一想,还是这个孩子乖,啊,二十几年来,住院一个月啊没离开过他一步。这个时候你会发现真诚会感动他,虽然被他气了二十年,最后一个月完全改了。这孩子单纯,所以真诚,对不对。读书,你看两个博士生一个土豆,什么都不会,九九乘法背到二十岁九九表还没背起来,ABC二十六个字母还没有接上去,就这样子。真诚,你就会感动人,这就是德啊,德啊。当然这个德不是佛家的德啦,佛家的德是经过不断重复所训练出来的定力跟穷尽底源所创造出来的这种智慧,一个技术面,一个工程面,他累积出来的就是德行。那么这个德行呐,自然就会影响出去。

  那我们从这一个地方看,这个菩萨,就是这个生命因素是从哪里来呢?从他训练这一种柔美的、柔软的,为人处世的态度上啊,他锻炼出来的,这个就修行法门。你以为修行法门是什么,一张嘴碎碎念,一直念一直念这个叫做法门?这个就是法门。从为人处世的态度、立场,那个心境、心态上去与人相处,然后从这个地方来培养他的德行,而这个德行直接就可以教化众生,同时这个德行直接可以感化你其它的生命因素,这个叫“大明德深美音”。你不要看这些名字,它不是语言文字好啊,它的内容更好,这个就是很重要的一类生命因素。

  第十个,“大福光”,这个地方,我们大概二十个当中只有这个讲到“福”。“福光智生”,光也是智慧,智也是智慧。那么有一个“生”字在这里,这前面也有几个“生”啊,前面那个“功德宝髻智生”,它也是“智生”,这边也是“智生”,有没有。你看到这“智生”都讲到智慧能力的作用。“大福光”是这个福啊加一个“大”就不是世间的福报而已,这是无尽福。

  这个福报我们常跟各位讲,这无漏福啊,是用不完的,用不完。你要,它就来,你不要啊,它就停,你想要,它还会再来。哇,这个太好了。你在想说我想刷卡的时候它钱就来了,或者我刷完卡钱就来了,这个不是小叮当变魔术啊,而是你在人生的旅途中,在饶益众生的这个层面上,它就会有这种情况。而这个福呢,有个“大”在,它是穷尽的,它不是为自己用的福,是众生用的福。你要为众生,它就出现,你不是为众生,它不来,因为这是要给众生的,不是要给你的。所以我们常跟各位讲,这个是很多人没有办法做到的问题。

  我说身为出家众,他有个特色,他所有的财产都是众生的,不是自己的。同修们买(指脖子上挂的念珠),“师父,这个送给你。”师父说:“谢谢你,阿弥陀佛,功德无量。”这不是你的,你只是代表道场收了,你还活着可以用,死了是归道场的,不是你的。你前辈子大概有点福报这东西你还用得到,你没有这个福报,这个用不到。人家送我很多的,都给人家没收了,师父你那条不错啊。你要知道这都不是自己的,这是一个基本定义。你买计算机送给师父,那也是道场的,可是这些人要背因果就是,人离开把计算机都背走,理由就是人家送给我的,这因果你就算进去了。书也一样,你不要说我要读的书,那你要跟常住要,常住要能给你的给你,要不然那是十方的。你要知道啊,不是说我妹妹买给我,我哥哥买给我,不一样。

  所以道场你既然是取名为道场啊,就是十方的。你不能够说我不出嫁而出家,所以呢爸爸盖一间庙给我,它是我的,那你就搞错了,爸爸盖一间庙给你,你死了不是你的财产,是十方众生的财产。这个基本理念你都要弄清楚,没有的话你修不了大福,修不了大福。所以我跟政府建议说出家人所有的姓统统改,改为释迦牟尼佛的释,你要还俗那就还回去,还回你原来的。但是呢,出家时间的财产全部充公,全部是国家的,因为你是十方的,你要留意到这一点啊。政府不干,因为法律不能这样,法律不能这样我们就没办法,但是因果你要算进去,因果要算进去。所以大福怎么修,好修啊,怎么不好修。只是你不会修而已嘛,这还不简单。那么这个福啊,你这样修你一定产生智慧,一定产生智慧!而这个智慧啊,会饶益众生,饶益众生。所以各位学佛不要学到背因果啊,你不但不背因果而且又可以修大福啊。你反过来自己哦,那你就自哀自叹,因为每一辈子都在那边“啊哟,人家怎么那么好命,怎么修的福报那么大”,那你怎么那么衰,你为什么因地不好好修呢?这就是关键,就是关键。

  这是第三段前头所提到的这个菩萨,这个二十个菩萨,两大类,两部门,一个能,一个所。我这样跟各位提醒,那你在整个研究上啊,应该可以看得到。那这个能、所两个部分从华严的立场来讲,不一定叫能、所,它可以叫理、事,一个理,一个事。那普贤那边呢叫理,那十普,普字号的菩萨,那十个是属于理上的生命因素,这边呢是属于事上的生命因素。所以我们把理上的生命因素,叫做存在,它只是存在,你用大脑很难去够,去抓住,你用体会、体验可以感受到它的存在,大脑的语言很难去表达。那事的这部分就好表达了,它能嘛,心所缘,缘得到的你都好表达,所的部分缘得到,你都不好表达。很多人在谈爱情,谈爱情怎么表达?但是你会做出来,可是你讲不出来。这个就是问题了。那个理的部分,所的那个部分呐,它有这一种情况,有这种情况。

  好,这个是针对这二十个菩萨的意义啊,简单的跟各位谈了。我们不能够说很详尽,要详细讲的话,那没那么简单。因为他们的法门都很殊胜,都很殊胜。

  好,这个经文里把这二十个菩萨讲出来,为什么经文要讲这二十个,为什么?它可以讲更多,《四十华严》一开始啊讲了几百个,讲了几百个啊,这里为什么要挑这二十个?二十个,经文的幅度算是很长了,很长了。这里第一个要跟各位表明的就是生命因素的存在,生命因素的存在。果地的这二十个生命因素啊,全部兑现,全部兑现这个样子。那因地在哪里呢?经文里其实是有,但我们现在不会读经啊,你前后对照不出来。所以《净行品》上面讲了是因地的部分,这是果地的部分。所以从生命因素来看佛经啊,你就很容易通达,很容易了解,这个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先能够解读《华严经》的语言模式跟思维模式的地方。要不然他不用花费这么多的篇幅来写这些名字,他写这些名字都有意义的。

  好,“如是等而为上首”,你看它只举代表啊。这二十个啊,为上首,就是每一大类当中挑一个,每一大类当中挑一个,它主要分两大类。每一大类里头又还有很多,它各挑十个。十个啊,当然在华严的语言里头有它的特殊性,用十来表穷尽跟圆满的意思,十啊,表示穷尽跟圆满,没有遗漏。事实上漏得多了,它只是代表啊,全部包括在里面就对了。所以我们说这十个每一个都一大类的原因就在这地方。

  “有十佛世界微尘数”,这个十也是这个意思,就穷尽的意思,当然不止十了,它用十来代表穷尽了。十,十个;“佛世界”就是佛刹;“微尘数”,这么大的量。佛成佛的时候啊,那是讲所有的生命因素炳然齐现,那么在讲这个菩萨的时候啊,也是他从十方各地来为佛的成佛啊,这一个喜事来庆祝的,也带着这个意思哦。这个经文在这里没提到,后面都提到这一类的状况。这个是一个总结,第三段就要开始了。

  “此诸菩萨”,下面这几句,你就要背起来,很重要的一个关键,也是华严思想,我们叫普贤乘的一个核心。他这些菩萨,也就是这些生命因素,这些生命因素啊,你说菩萨好了,“往昔皆与毗卢遮那如来共集善根修菩萨行”,这个是第一个。第二个,“皆从如来善根海生,诸波罗蜜悉已圆满;慧眼明彻,等观三世;于诸三昧,具足清净;辩才如海,广大无尽;具佛功德,尊严可敬;知众生根,如应化伏;入法界藏,智无差别;证佛解脱,甚深广大;能随方便,入于一地”。这讲不完了,我们先讲讲得完的这一段。

  第一个,“与毗卢遮那如来共集善根”,往昔啊,往昔,在过去啊,都跟毗卢遮那佛啊共集善根,修菩萨行。各位,你也有份,你也有份哦,知道吗?你有没有份呢,有啊。人家成佛了,我们怎么还坐在这里?你就是当年跟毗卢遮那佛都在佛前发愿,共集善根,修菩萨行,回家以后就忘了,回家以后就忘了。所以这辈子来呢又有因缘,又来了,又来发愿,回家又忘了。我希望你不要忘,人家都成佛了,我们还在这里颠倒,关键就在这里啊。

  它其实这句话的意思这么讲:每一个人生命中啊,都有同样的因素,只是你被无明盖住。这是一般经典的讲法,它的语言模式是这样的。凡众生皆有佛性嘛,只因无明覆盖,所以迷惑颠倒,流浪生死。这是它直接的讲法。《华严经》啊,富贵啊,尽管是错得一塌糊涂哦,它也用这么美的语言跟你形容出来:“往昔皆与毗卢遮那如来共集善根修菩萨行”。在你来讲,啊,我以前都这样,啊,现在怎么还这样。不好意思把你拆穿,吐嘈难看,讲一些好听的。

  但是这里头告诉我们你必须要懂得警惕,你不是不能,但是你现在一直覆盖,一直覆盖,所以我们昨天特别跟你强调说,你要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与有理有事,理要怎么确定,事要怎么进行,你一定要有,不能光讲,光讲没用。尤其像各位这么大福报啊,你最好是不要以为你有福报,你修行难,你修行难。尤其在这时代啊,经常阴错阳差:你很聪明,不见得有智慧;啊,你很有钱,不见得你有福报。你要弄清楚啊。你在一方面啊,是很殊胜;在另一方面啊,可能你就一筹莫展,但是呢你会以那一方面的光明呐,来覆盖你这边的缺点,那你这个时候你将永远不能进步,你要留意到这一点。而人类用大脑,这是最大的灾难,最大的灾难。你在某一方面有成就啊,你以为方方面面你都有成就了,那你弄错了,你知道吗。但是我们要知道,对于任何不管在哪一方面有成就的人,我们都应该啊珍惜、尊重,有没有?我们跟各位讲过啊,珍惜、尊重,要关怀,要呵护他,这是一般人的基本心态。

  但是你自己有成就的时候,你更要珍惜,更要尊重,更要呵护它,那你就更需要谦虚。假如你认为我这一方面有成就,那这一方面(指另外一方面)我也要这样,那你就完了。因为你要知道这一方面(指另外一方面)可能是你的缺点。那你要珍惜这一方面的成就,要尊重这一方面的成就,那你要呵护这一方面的成就。那在这一方面呐(指另外一方面)我们要谦冲自慕,要很谦虚、自仰、自慕嘛,慕仰的慕啊,要自己仰自己,接纳别人,这是很重要的,做不到这一点的话,你就难了,难了。所以我们大家都很有福报,为什么大家活得那么痛苦?福报并没有给我们这时代的人带来幸福啊,所以你那个福报其实是灾难,你要留意到啊,留意到这个部分。

  好,这个是一个大概的状况,我们要跟各位讲比较深入的部分了。这毗卢遮那如来跟我们,就外面的众生来讲,都跟各位谈过,你跟佛是同一法身,同一法身,也在同一法界里,尤其在佛的法界里呀更把我们包容进去。所以从这个立场看,我们是佛的一部分,有没有留意到。全法界一法身,全法身一法界嘛,那所有的众生都没有离开法界,基本上你、我、他,都在佛陀的法身范围内。是不是这样,要弄清楚哦。所以你从这一种世俗的眼光来看呐,那佛本来就摄受着你,本来就摄受着你啊。只是呢,你不听话,换句话说,用个形容词讲啊,我们凡夫啊每个人都像狗一样,被狗链链着,你一直要往外跑,有没有牵过狗?你一直要往外冲,佛又把你拉回来,你硬是要往外冲,那你不知道为什么,你不知道为什么,这就业力使然呐。

  所以我们说你把业力就交到法界去,那佛在那边跟你调,你色身在这里,习气在这里,所以你的习气一起作用,业力跟愿力那边就在交融。你必须在这边一再地训练,一再地训练。因为你已经真发菩提心了,你就会放下,会放下,对不对?你尽形寿要做那菩萨道,要行菩萨道,那你这个地方就要放下其它的东西,这个时候啊大精进金刚脐的生命因素就起作用了,有没有?这个都是往昔啊与毗卢遮那如来共集善根所致啊,你都没有留意到啊。

  那你从这边来看是这样。假如你反过来,那我们的生命因素从启蒙——就是这个菩提种子启蒙就开始发芽,你只要定位选择一个生命因素,其它生命因素啊同时动了,但是还没发芽,你必须到这个生命因素,到达六十六分以后,其它的生命因素全部开,全部发芽,关键就在这里。

  但是你现在几分呢?不会零分,也不会一分、两分。会来听《华严经》的哦,不管什么因缘来,被挟持来哦,刚才碰到——这老同学,我要听经,来来来,莫名其妙,我也跟来——即使是这个样子啊,少说都三十分以上,都三十分以上。那你很积极、很精进,一直在仔细地探讨,也在摸索,五十分以上。你要到达五十一分,应该来讲五十一分开始啊,一直到六十分这个地方,就初果、二果、三果一直走,到六十分是圆初住,是法身大士的位置。你要到五十九分,是十信位,那你应该是五十分开始就进入初信位,五十分,进入初信位你就证初果了。现在你最起码四十九到五十之间呐,四十九到五十之间。那你要说我我我怎么样啊,老是在那边老糊涂啊,那也有四十七八分。你之所以上不去是因为人格性有问题才上不去,关键就这么简单。要不然这个地方要突破到初信、二信位很简单、很快。你只要把这部分处理好就好。这是你要了解的第二个部分。

  那我们在修学中,这里不难,我一直跟各位讲不难,难是难在你的资粮道,难在资粮道。第一个你人格性健全没,人格性要不够健全,你在社会上的生活是不够正常的,社会上生活不正常的话你不可能起出离心,你要出离心是口号式的不算。所谓出离心的意思就是你在现实生活里觉得不对,人生好像不是这样,那个就出离了。你开始在找寻了,我要怎么样才对,这样对不对,我一直在求证,那就产生出离心了。对第一世界、第一生命开始抱持怀疑态度啊,那就是出离,在追求出离呀。

  当你确定什么是真的,我就是要这样走下去,那叫发菩提心,你已经找到方向了,各位已经找到佛门了,尤其来到华严了,那要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了。那你有没有发?好,发,我们就跟你讲,于理于事你都要确定啊。你对三宝具足信根,以普贤菩萨为本尊,这是理上。在事上,你尽形寿行菩萨道,怎么行,这就是关键,这个就是关键了。那你有没有呢?有,你都有,只是烟花雪月而已,一溜烟就不见了,所以每辈子都来再一次,每辈子都来再一次,因为听我们华严,不管听懂不懂,福报都很大,关键就在这里呀。不要每一辈子都这么辛苦来修下辈子的福报,然后在那边迷惑颠倒,那就没意义嘛。我们不期望这样,所以这一句话告诉我们的,你应该要懂得,我们应该要珍惜,应该要珍惜。今生今世啊一定要了脱,不要再系缚在这里,这是第一个。

  这个是第一,第二你看这个“皆从如来善根海生”,这是第二个;第一个,“皆与毗卢遮那如来共集善根修菩萨行”,这是第一个因素。第二个,“皆从如来善根海生”,如来是自性,也就是我们自己的生命因素里啊,那产生出来的。所以菩萨是这样,你也一样,你的生命因素你要定位从哪里开始出生你自己呢,对不对?善根海很多啊,你从哪个善根开始呢?这个善根就是自性因素啊。我们说供养就培养自性善根嘛,培养如来善根嘛。你这个自性善根怎么培养啊,从哪边来呢,供养是最好培养的。

  所以当你在供养的时候怎么样子从供养具中啊,再加上法供养,不是单纯法供养。供一盆花,你假如只有供一盆花,那下辈子,你不知道为什么下辈子就长得很漂亮。你现在长得很漂亮,也就是前辈子不知道为什么供一盆花,一盆就一辈子嘛。你供多少就有多少,这因果报应如此啊。但是你在这个时候供花它是供养具,在进行以供养具供养的同时,再加上法供养,观想我这个供养呢,是要如说修行供养,或者是要摄受众生供养,或者是要利益众生供养,或者是要代众生苦供养,或者是要勤修善根供养、不舍菩萨业供养、不离菩提心供养。你要怎么供养,你自己来。那个观想带进去的时候,你这行法就起来了,那就叫做法供养最。假如你没有加上法供养,那是世间福报、因缘;那你假如加上法供养啊,出世间福报、善根都培养起来了,所以说法供养是最重要的,关键是在这个地方,所以你要培养都从这里来啊。

  所以每一个菩萨之所以有那么大的成就,皆从如来善根海生,而且在往昔啊,也都与毗卢遮那如来共集善根,然后他坚持下来,所以都成就了,那我们呢?回家睡个觉起来就忘了,师父昨天讲得不错,今天还要再去听,其它都没有,所以下辈子来你会记得说“对,上辈子不错,这辈子还要再来”,又来了。你养成了这样的习气,是好习气,但是你成长不起来。所以要各位你真的要这样子锻炼,这两个啊是最根本的。

  下面都在形容这两个善根达到成熟的方法。你看第一个“诸波罗蜜悉已圆满”。“诸波罗蜜”,各个波罗蜜啊,哪些波罗蜜啊?六度、十度,都是波罗蜜,当然不止了,这十个只是个代表。不过通常我们来讲啊,六波罗蜜,或十波罗蜜,来作为一种说明,这些波罗蜜都已经圆满了。各位要知道,我们在《净行品》上面是讲,你留意啊,《净行品》上面是讲,善修习念觉分、择法觉分、精进觉分、喜觉分、猗觉分、定觉分、舍觉分,然后呢,空、无相、无愿。这个时候讲三三昧,是讲善修习七菩提分、三三昧,这第五个。第六个讲云何圆满,不是讲善修习,要怎么圆满。所以修学大乘的人,不是说怎么修对,怎么修不对的问题,修学大乘的人是这个成就一定要:你要知道善修习七菩提分、三三昧,你一定要成就,这是修定的基本功夫;然后你再修圆满,云何圆满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波罗蜜,后面呢,六波罗蜜以外讲慈悲喜舍,就六度啊,加慈悲喜舍。所以慈悲喜舍这四无量心也属于诸波罗蜜之一种,但是你要知道都讲圆满。

  换句话说,你修学大乘啊,不但要基本佛法要贯通,你人生更需要讲圆满,不是讲对不对。所以大家常常吵着对不对,对不对又怎样,在家里最好不要对不对,弄到最后,对了又怎样,“好了,我不回家!”那你对好吗?那你就会说“孩子啊原谅我,我只希望你回家。”那时候你就不敢讲对不对了,还是讲圆满,讲圆融。圆融才是重点,不要争对不对。对,好,他对,我接纳嘛,因为你不能够接纳他,就表示你认为他不对。不对不要紧,包容他嘛,更何况,他的不对是你讲的,他一定认为他对,对不对?他既然对,你为什么华藏工程修到哪里去,为什么不能欣赏,不能聆听,不能接纳他的意见呢?所以关键就在这里啊。所以你会有对不对的争执啊,表示你没有聆听,欣赏,跟接纳。假如你有聆听,欣赏,跟接纳,那你应该会以包容的心来接纳他,那不是很圆融吗?

  所以六度啊是讲圆满,你这个能够圆满呐,记得啊,诸波罗蜜能圆满,那不只六波罗蜜了,你能圆满呐,《华严经》里头讲的大,那个境界你就能到达。你不能圆满呐,知道吗,不能圆满的话,《华严经》里面讲的大的那个境界,你到不了,你到不了。你从人生的实际生活中,慢慢去体验这个部分,去体验这个部分,这是非常重要的部分。我们很多同修啊常常不愿意承认这些啊,都老是要强调啊,什么叫对,什么叫不对,对不对,对不对对到最后啊,都无精打采,只好忍气吞声啊,在最低限度之下,来承认失败的事实啊。尤其父母跟子女之间,我先提醒各位不是孩子对不对的问题,是你自己在家庭里头,到底有没有办法进行圆融、圆满的问题。

  好吧,我们今天就跟各位讲到这里。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