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经 金刚经 华严经 地藏经 心经 六祖坛经 成唯识论 十善业道经 楞严经 涅槃经 阿弥陀经 无量寿经 盂兰盆经 观无量寿经 俱舍论 药师经 楞伽经 解深密经 八大人觉经 法句经 胜鬘经 维摩诘经 大宝积经 摄大乘论 大乘起信论 瑜伽师地论 普贤行愿品 圆通章 圆觉经 四十二章经 佛遗教经 普门品 占察善恶业报经 妙法莲华经 大智度论 阿含经 吉祥经 中观论 现观庄严论 大乘百法明门论 佛经入门 佛经名句 佛经问答 佛经原文 佛经译文 佛经注音 佛经讲解 其它经论 大藏经 阿含部 事汇部·外教部·目录部

华严经经首 第二十四卷

  华严经经首 第二十四卷

  海云继梦和上

  我们今天再看经文第十页第一行:“能随方便入于一地,而以一切愿海所持恒与智俱。”我们先看这一段。

  前面我们跟各位谈到怎么进入这个佛境界的方法,那个很殊胜,所以大家现在就好像都挤到门口来开始要进入佛境界了:“这么好啊,入法界这里头多殊胜啊!”那我们就要回过头来看,你的第一步在哪里?这个是一定的标准——第一步,你第一步错了,你后面全错。第一步在哪里?第一步在心态,你的心态,你现在学佛的心态怎么样?

  我们看到很多同修到道场来:“我要发心,发心煮饭。”煮饭就站在那边,然后在等,在看。人家说:“你怎么不煮?”“我怎么煮?你们都没准备好,我要怎么煮?我现在也不讲了。”这个不是发心煮饭,他在等什么,等你把米洗好把它放在电饭锅里面,“我要煮饭”就是按下去我就煮了。像这一种发心,你就看到他的心态是什么。你要煮饭你就投入,这里没什么,我办什么;要什么,我做什么……你要做什么,你从基础来嘛。你认为要煮饭把电饭锅一按就好了,那哪叫煮饭,那叫按电饭锅,那不叫煮饭。

  你现在想要进入佛境界,那你要有进入佛境界的正确心态。那心态是什么?从基础来要怎么来?你不要去找什么,从你现在开始,现在我要做什么就开始去做。凡是在这个时候有等的这种情况,不管你等谁,那个叫烂招式。这里面没有诀窍,你别以为“我等到时间来,我一下子就完成了”,没有那个,你一定要自己从你自己本身开始去找,这个叫摸索。谁都想成佛,谁都想金光灿烂,常光无限,放光无量,恒以一法而摄多法,谁不想啊?但问题是你要达到这样的目标,你现在要怎么下手?当你还想要问“我应该从哪里下手?”表示你还没准备好,当你准备好,你就知道怎么下手了。

  很多同修,我们这里也很多,好多人来参学,美其名叫参学,有在用功吗,那叫看热闹。我们欢迎各位来,我是假设你在那边学的很好,那么来这里吸取更多的养份,应该是这样嘛。你不是,来听一听:“师父,你讲的不错。”你欠揍,对不对,我讲的不错要你讲?我讲的好不好我很清楚,但是问题是在你自己,你是来干什么的,这个才是重点;你听了这些对你有没有帮助,这个才重要。

  所以我们在这里告诉你的,你不是来吸收知识的,我是要你架构那一套入法界的方程式,你可能都没听过,“我只要往生极乐世界就好了,入法界是什么东西啊?”入法界要干什么你都搞不清楚,你跑到华严道场来,就未免有点太那个了。对不对?路边摊三块钱一碗就吃得饱了,来这里给你吃三千的还免费的,你说吃那么多要干什么,那就白费了。不是,这里给你完整的佛法,不是给你一个单一的螺丝而已,那你就要去架构那一套,你未来法身慧命成就的模式。

  所以我们会跟你讲最高的境界,但是不忘记你最基础的那一步。你进入佛门的基本心态是什么?这是我们一再要反问的,不是要你答复我,没用,是你自己要向你自己负责。我为什么进佛门?我今天来到这个地方,我是要来干什么的?这里既然是完全开放,那么你来有没有取到你所要的?或者是这里的特色你有掌握到。你不要到这里来问是非:“那个人在这里是干什么的?他的地位是什么?他跟和上的关系是什么?”你要做媒人吗?问那么多干嘛,户口调查?你是情报员,还是国安局?听说最近有很多神射手都在那边瞄准,你被瞄准了吗,不然你紧张什么?你是来学佛的,你是来求开悟的,你是来求了生死的,要入法界的,你堂堂正正的一条路不走,你问这个问那个干嘛?没女朋友想交女朋友?那要到婚友中心去,不是到道场来,搞错方向了。所以你到这里来要知道:“我在找一个法界的入门,叫法门,那个是什么?我要找到那个啊。”

  所以这个地方我们一再跟各位讲,最高的法界境界怎么进去也跟各位交代了,现在要的就要回过头来——楼梯的第一阶怎么踩上去?第一个告诉各位了——心态。你为何学佛?为何进佛门?“听说进佛门可以更漂亮一点,就不要去SPA,不要洗三温暖。”这个是很枝末的副作用,学佛以后会更美没错,为什么会更美,因为你有慈悲心所以就更美,因为你有智慧所以就更美。你要怎么样长养慈悲心,怎么样增长智慧,这个是你的目的,你不要为了美容来的,这里不开美容院,这里是在美化你的心灵,不是美化你的脸庞,这里不是医学院美容系,你别搞错了。让我们的心灵充实起来,净化我们的心灵你自然就美了,那份气质、那份美感、那份品味,那是最基础的。你先把这种基本态度弄好。

  心态刚开始进来可能弄错,不要紧。“我就后有追兵,前面是悬崖,我只好躲到庙里来,阿弥陀佛。”不要紧,你就躲进来吧,进来以后你要弄清楚。你假如“不,给我躲过了以后我就要回去”,那就回去也不要紧,世间人寻求避风港,道场都有这种功能,这个不造业,你要记得这个不造业。我在不得已时候进佛门来,那得佛门的救济结束以后我再回社会上去好好地奋斗,这是正常的。那你认为说,佛门竟然可以这样,也不必工作就有饭吃,冬天还可以加粮、加衣服,夏天还有冷气吹,那你弄错了,那你就叫做越济人,超越被救济的人,当这个心念一起,你就下地狱了,就地狱因就成了。

  所以当你进来以后虽然是这样的状况,那么看了人家在修行,那你就开始要调整自己,我能不能修?假如可以,那我就留下来修;假如不行,不要紧,再回社会去,因缘成熟再回来。当年秦始皇他为什么有这个果报,他也是逃难逃到庙里去,看着和尚们都在那边精进,他说:“你们都在干什么?”“噢,这样叫修行啊。”他就发了一个菩提心:“我可以不可以?”那个和尚说:“可以。”“我只要修一天就好。”“那可以。”他就那时候受了一天的八关斋戒,过出家人的生活,就以这个因缘他就当转轮圣王了。这不是很好吗?但是你不能够说我赖着庙好吃饭,那你就搞错了,这个就不好了。

  好了,当你这样开始调整以后,你一定要回复到正常的地方来,就像刚才讲的,怎么充实你的心灵,让我们人在这个世间活的有价值、有意义,怎么活着才精彩。那个真实的部分,当你开始追求这个状况的时候,你就会由浅入深逐渐来。但是有很多人不是,我们这样讲你就是听不懂,怎么听不懂,现在我讲你当然听懂。“某某医师会催眠术,哇!好厉害!”然后这里就少了好几个。那个叫为魔所摄,被俘虏了。为什么?你又贪,贪什么,急功近利。他有效啊,有效我们不会。那是邪魔外道,知见不正确。所以你不要看那个谁怎样谁怎样,告诉你,没怎样啦,怎样的是你的心。这种境界现前是在考验你,魔境现前你能动不能动。我们讲罗刹、夜叉、诸魔所不能动,你为什么动了,这就是你在佛门中的知见没有稳固。讲我是讲了,听你也听了,人家一怂恿你就垮了,这就是关键。我们不想讲太多这一类的,避免兴谤,我们自己在毁谤人家。但是你自己要感觉得到,这个才能够叫菩提心坚固。坚固以后你就会去摸索,一步一步来,按照技术面、工程面。我们一再跟你讲,你从最基础的来。打坐有吗?修密法的同修我们跟你讲,梵呗你能吗?你今天的梵呗有没有比昨天好?你要是说:“我昨天这样也不错,今天也一样。”那叫废物,不能进步,你随时要要求我这一节一定要比上一节进步。你要不能有这种理念的话,不叫行者,你无法精进,你在混日子。你把修行当外面上班一样,每天八点打卡、九点打卡,晚上五点打卡,朝九晚五,就这样我打了三十次,薪水一个月拿来,不然就告你,不然下个月就罢工,那是世间法。

  现在不是,你自己要鞭策自己,因为你要背阎罗王,你不要被他所俘虏,你要按照因果的标准创造良好的结果。你要怎么样种下良好的因——出离的因、成就的因,你要朝这边走。你的功夫有吗?技术面第一步怎么做,第二步怎么做?第一步有没有做好?不要以为你会了,一再地反省检讨,我这一步这样对吗?老参还要再问,我都一样,我们第一步对吗?到哪一天你可以不问,那是你入法界以后。那就是你这辈子有没有尽形寿,在进行你那一份你所发的愿——大菩萨愿、大菩提愿;每天有没有这样的归零功课在做。归零功课就可以证明说你是对三宝具足信心,因为你都会归零嘛。每天都回到三宝面前来,不管顺境与佛共享,或者逆境一再忏悔,这是最简单的一个行法。

  因为在你坚持尽形寿要进行这一个菩提愿的时候,那多少的挫折、逆境,你那脆弱的心灵禁不起这种考验,哭哭啼啼,但是不向任何人抱怨,你要抱怨跟佛抱怨,佛永远笑脸着说:“孩子别哭啊!再拜啊!”哭一次就再拜一百零八拜。当你这三件事做了,你就会知道你怎么样超越。不是你知道,是你做了。我们在做的同时还要再检讨,我这样忏悔有效吗?那不管,我忏悔了,我相信三宝,棉被一摊就睡着了,不会做梦的,绝不做梦。你不拜忏你一定做梦,天天都有奇奇怪怪的梦。天天忏悔,天天忏悔,一有顺境,人家说:“你干得真好,你不得了。”那就是顺境,这份荣耀回向给三宝,跟佛说:“我们有位弟子某某人他多喜悦,他已经得到您的慈光加被,所以他心悦诚服,他今天的分享我向您报告。”所以一百零八拜,再拜。你会说:“我真倒霉,学佛一直拜。”修行就是这样。拜完以后,“我这样做对吗?当然对,不过要怎么样证明对,我还没找到答案,我明天会再继续努力。”两脚一伸棉被一拉又睡着了。明天你会高兴的笑醒,高兴什么不知道,这个就是行者啊。

  不要跟人家开口闭口佛里佛气:“我们华严是讲入法界的,成就法身的,我们师父说全法身一法界。”光是捡我的口水在那边溜,会臭酸,那个没用。你光是背我的知识语言,那你不能成就的,你只有这样去做。做了以后,你还带着一点疑情,带疑情是让你的生命活起来,让你进了法界以后你会真正的精进,很快到达止于至善,而且是一个灿烂的、芬芳的永恒的生命。他的殊胜是在这里,不是要你背一堆语言文字,那没有用。你把我讲的通通背下来,你也不得成就;你把佛陀三藏十二部通通背下来,照样生死轮回。不是说你背的多就好,不是。所以我们叫做修行,不是修背,你要修行你才会成佛,不一样。所以不是你背的多读的多,不是,是你如何行,行的正确,行的完整。行有一套模式,从你心灵发起的,所以我们叫做心灵方程式,关键是在这里,所以这个基础你一定要弄好。

  那么刚才所讲的这个部分,事实上它包括两个,一个是技术面、一个是工程面。自己在进行归零功课的时候那是技术面,但是你在生活中所遭遇的那一些——人家对你的误会、诬赖、毁谤或者使你内心伤心,意志消沉,这个就是工程面了,看你能不能够突破了,要不然经常你就会被魔所摄持,经常会有这种情况。那要怎么样稳固你这部分呢?多诵经。两部经,最简单的,第一个是三品中的《净行品》,你要是初学的话,第二部要增加你大福报的话就《贤首品》。一般同修们我们都叫你读诵《华严三品》,那是华严经行法中的三个阶段,叫做华严三品。你有时间那最好,没时间你最少《净行品》或者《贤首品》,要经常读诵,免得心被外尘境界所诱惑,而使自己堕落,被魔所摄持,那个时候你就会以邪知见来替代你的正知见,那你就完了。

  所以我们修行中一再要求三个东西,一个是知见,第一个,知见正那你才能下功夫,有了功夫那就看你的行愿,这是三个。这一般在看的,知见正、行愿深广、功夫要扎实。那我们最重要跟各位谈的,推动这三个东西就是要疑情。疑情是经常的检点自己:我这样做对吗?这个进行了以后真的能兑现吗?我真的能够找到生命的故乡吗?这样做下去人生真精彩吗?真的有意义吗?这个东西会一再浮现,这个你才有办法把你推上路。

  当你这些,一般来讲这些通通叫资粮道,具足以后你就上道了。工程面你会一直放下,意识流、概念包一个一个放下,不过、可是、但是、还有,很多很多,通通放了。当你发现到最后——这样对吗?戒律不是这样说吗?学佛不是要这样吗?这个叫染识,你的中心价值观开始在干扰你了,但是你已经把所有的噪声放下了,剩下最后一关,这一关过了就到净识,到了净识修行就可以开始了。

  一般人刚到净识的时候还无法起修,因为那个时候你会感觉人生这样真美好,因为那是已经到舒服禅的境界,虽然技术面你都没有启动,也会到舒服禅,那么你技术面一启动的时候,舒服禅很快就过了,很快就会过。那你假如工程面没有到净识,只有技术面,那你会被技术面的舒服禅所迷惑。那就在粗住跟细住那个过程里,粗住跟细住是产生舒服禅,尤其是到欲界定的时候,舒服禅最高兴、最舒服啦,那一般人在讲修学的时候死在这个地方。有很多人看起来像入禅定,他不是禅定,他是类初禅,类似初禅的舒服禅。这种类似初禅的舒服禅那是很麻烦的,因为那个时候跟你讲你都不相信,因为你很舒服而且境界也很清楚。

  (看开悟之路图)这个地方舒服禅,技术面你开始动的时候到欲界定(禅坐—粗住—细住—欲界定)。从欲界定开始修行,有一种定叫未到定,不是真的定,好像是定,到未到定。未到定再来的你身心会有变化,叫八触十功德,我们简称触功德,这是第二个阶段,这是真的开始在修行了。但这个地方不是修行,舒服禅不叫修行,只是调整很粗的身心而已,调身调气那个时候。

  那么到这个地方是调心的时候,触功德这里是调心——当你身心放下,身、心放下的时候呢,你平常的紧张,那个紧张就是你用大脑,你只要用脑筋去思考事情,那你身体哪里紧张你就不知道了,那个经常用的你的思维模式,你用大脑的思维模式会使你的身心开始受伤,它会在哪个地方拉紧,你不知道。肝病怎么来的?是你的思维,每次思维就把肝捏一下捏一下,本来水汪汪的肝被你捏到变豆干所以叫肝,豆干就是这样来的。有的是胃溃疡,对不对?有的会造成糖尿病,都是因为你的思维造成那种现象,因为经常刺激那个器官,所以有那种情形,有的会心脏病,有没有?你不知道,但是你修行到这个地方(触功德),把这个身心放松以后呢,那个地方就开始恢复正常。恢复正常的时候,身心就起变化,那个叫好转现象,开始有好转的情况了。

  那么这个地方(触功德)什么时候才会好,你不用在意,你只要注意我们的基本:数息,放轻松,然后息出息入清清楚楚,你注意你的风门,置心一处,就这三个条件,到这三个条件完成,到触功德到置心一处是第一个阶段。第二个阶段是参禅金三角:置心一处、放轻松、息出息入清清楚楚,这三个要件弄好以后是第二个阶段,完成以后我们开始看念头。这就是华严禅的特色。那么其它的是共外道禅:四禅、八定、九次第定。横出三界呢,我们就不是四禅八定了,来到这个地方(置心一处)就横出了。有没有?师父真的要指导你的是在这个地方。当你到这里来,是师父要忙的,师父跟你讲说,你只要开始修行,有事你找我,你放心,保证你出三界,入法界,关键是在这里了,关键是在这地方。

  禅不可说,很抱歉,我们通通说了,你可能会用斜着眼睛的角度来看:“真的吗?禅都不可说你还说。”我师父跟我说:“那密法是秘密的,怎么说,说了就不密了。”对不起,修行通通要说,你不要不会说就说不可说,你说“不会说、不会说”,你不要说“不可说、不可说”,搞清楚。我们在该讲的地方都跟你讲了,不可说的是——你的心灵方程式我不可能跟你说,你知道吗?但是架构心灵方程式所要的参数跟变量,我们就通通跟你说了。你到底是什么个东西,你的方程式只有你自己才知道。那个系数那个常数不可能是零的,最小要一,那几个你不可能没有。你说“我就修慧就好”——有人主张:我慧解脱就好,为什么一定要身解脱?对不起,身解脱你都不修就是零,零是不可能,定慧要等持,你哪有只慧不定的?你说:“我只修定就好,人家慧能也定,广钦老和尚也定。”他书一个字都不会,你最好是跟他一样,谁叫你读到大学毕业?你不可能只定不慧的,所以定慧等持,所以我们跟你讲的是这个部分,技术面是这样。

  我不跟各位讲说你是往这边(四禅八定)或这边(四果横出三界),都不是,是舒服禅你都过不了,那你别讲了。你之所以没有办法接受这种东西,那告诉你只有两个现象,第一个你在工程面你是活在意识流里,你对佛法根本就是零分,因为你除了佛里佛气的那些意识流噪声一堆以外,你跟佛陀根本无关,你死后跟三宝也毫无关系呀。因为你脑袋里头生命里头没有一点三宝的东西,你只是现在记忆的那杂质里头有很多的这些三宝的名相而已,那死后脑筋一腐化你什么都没了。你要把那些东西转化成你的生命因素,它才能够在你临命终时一刹那际,常在其前导引其人往生极乐世界嘛。对不对?那你要讲那个东西呀,那个就是你的生命因素。

  所以我们现在在修行要把它变成你的生命因素,那两个条件一定要有:第一个先把意识流概念包给丢掉,把这些东西回归到净识这个地方,这个工程面你一定要做到这里;第二个就是技术面你一定要到置心一处,不管怎样有没有只要你能够透过触功德,但是你就是不能停在舒服禅。现在社会上那些会催眠术的都在舒服禅里面,你看看你去跟那催眠术的要学舒服禅干吗?全部是邪知见,更不要讲邪定聚了。你到了触功德以后要到置心一处的时候我们才讲邪定,正定跟邪定的问题,你在舒服禅这边只有邪知见跟正知见的问题。这两个关卡要能够通过,没有成功不要紧。你光是这两个条件,一个到净识,一个到触功德这个地方,你保持正知见跟正定,绝对往生极乐世界,而且上品上生。你到了极乐世界不是在大如车轮的莲花上化生,而是在岸上,这个时候只能站在岸上。你假如是经过这个部分(净识—生命观境—法身境)过来入法身了,到极乐世界那就有华盖,有须弥座。知道吗,那是不一样的。所以看你修行,你认为说我们学佛就是我只要念佛念到一心不乱,你已经邪知见又邪定了,你怎么会一心不乱,都是你自己讲的。知道吗,修行不是自己想的,想当然尔,不是语言文字这样讲,不是,因为你要懂得他实际上里面进行的工程。

  好,当你走过这一段,我们讲了,这个我们都跟各位分得很清楚了,即使在极乐世界,因为那些人从来不把在佛门中的修行整个的状况讲清楚,你只能够窝着一个小角落往生极乐世界,所以你的概念里,你的意识形态里,只有在莲花大如车轮上出生,七宝池八功德水中的那种白色白光、青色青光那种莲花上生。可是你不知道那莲花为什么,你出生的莲花是红色红光还是白色白光,你知道吗?我敢肯定没人跟你讲。你怎么去呀?去了再讲,他给我生白色就白色,绿色就绿色,对不对?要这个时代去生在绿色里还不错,你生在蓝色的那你就倒霉,因为你根本无知,其实你生到哪个地方——岸上、池里,你都可以很清楚,只是因为你接受的佛法没有谈到这些。

  好,我们现在跟各位谈的就是,基础面你一定要具足。这些看起来很不起眼,但是就一个行者来讲,这里一定要下很多功夫。我警告各位,与其花十年时间参学一百个道场,不如在一个道场把这个功夫打十年。你自己去想想看,这个时代福报大,交通方便,各道场都在做广告,所以你花十年的时间找一百个道场不难,你卖掉两栋房子你也可以去,你可以做的到,但是告诉你,回来以后,你一脑子的噪声、毒草跟毒药,完全没用。你假如在这十年当中在一个道场,好好的把这个功夫花十年,我想你一定突破这个地方,而且你可以培养就算不到净识也到染识,知道吗?但是你要是跑十年一百个道场以后,你本来在概念包现在跑到意识流去了——噪声。本来脑筋里头不学佛还一片干净,有的是世间的一些习气而已,现在佛门中跑十年下来,为什么变老油条——噪声太多了,对你这样的一个行人无意义,只有害处。所以我不是要你留在这里,但是你不管在哪里都一样,这个技术面的功夫一定要克服,然后你要是有心克服技术面的问题,你的意识流应该会净化,你的概念包应该会丢掉一些,然后留下来单一概念,那到这里,你修行要成就就很快,你马上就可以从这个地方(置心一处)转入了。

  要怎么转入?那就我们“生住异灭”上面住所讲的部分,过了住以后,那你就进入到娑婆若海了。生、住、异、灭里面的“生”,在这个“生”里头,讲的就是本体心、本体性跟本体念。这个就是娑婆若海里面生灭性相,这一个图(生住异灭图)你看不出来。我们说生命是永恒的,怎么永恒?你都在娑婆若海里呀,这个时候心的本体起作用是性,它的相就是念。这个心本来是如如不动的,那么有众生的业所以它起了作用了;它一起了作用以后怎么样,它相就出来了;念是什么?念着众生,念着法界,慈悲、智慧一再地起作用,所以那种永恒的、灿烂的生命是在这个地方。

  你们看这个(图)没什么好看的,“父母未生之前本来面目”也不过很生硬的一句话。你得道了?你觅得本来面目,你拥有生命真相,是那么的枯涩,那么的冷漠?是这样吗?那个真相是多么的灿烂,就在这个范围里(生),这个都是法身的范围。你到达止于至善的时候更是这里面的净化。这个经文就是讲这个范围里面。

  我们一般人是活在这里(灭=意识形态),这个是意识流,这个是概念包(异),染识,概念里头的染识,业识身、意识形态在这边一大堆的,人家讲都不听都是你自己的,就在这里(异、灭)呀。你不要看了,我把这里画的很清楚了,没看过的人他还不屑呢:“语出何处啊?谁讲的?生住异灭四个字对下面通通不对。”因为他没看过。你没看过人家就不能讲,我们现在写下来,一千年后就是众人所引用的,你知道吗?为什么?关键就在你学佛的心态,当你心态不对你就搞不清楚了。这个就是你看看,真的修行在这个区块里(住),可是当你的心态还在这里(灭)的时候,与这块(住)根本无关,你来到这个地方(异)是概念是染识的时候,跟这里(住)比较近了,所以你比较会接受。

  所以我跟各位讲,你要请法不要找我,我讲你一定接受,没有用,大师父二师父讲给你听,看你接受不接受,你就会“不过,但是,可是……”,因为你碰到我你也但不起来,但是你跟大师父二师父跟明乐师你就可是很多,还有争辩。为什么?因为你还在这边(灭),还在意识流里。只有在净识,这个染识再过来,中心价值观破了以后,在净识这边你才会单一概念。单一概念的人才有可能修行啊,不然不可能修行。因为单一概念是初果相,你进到这里面是初果位开始,这里一直到十信位,十信位过,初住位开始,生这边是初住位开始法身大士啦。整个过程我们都跟各位交代很清楚,但是你要能够做好,从基础面一路走上来,要不然你没办法。好,你按照这种标准上来了完成了,前面的境界你才有可能做到。

  这一句是在说明,这样境界的一种随宜应用的状况。娑婆若海入了,娑婆若海是什么样子?入了娑婆若海沉下去不会死,还会呼吸,那你到海里当鱼就好了。不是,他的生命这么的可爱。可爱,知道吗?不是一般的词汇,这么的美他才可爱。你不要以为成佛以后,每一尊都像这样子,不是,他是生命是很美的、很灿烂的。这一句讲这种美法,“能随方便”,方便就是能随缘,能够随缘,按种种方便随缘,“入于一地而以一切愿海所持”。他随什么缘,随什么方便?随缘起法界的业力,随这个缘他能够入。那佛的境界,像这二十个大菩萨的境界里,他菩萨的愿力他也能入,虽然他在性起法界中菩萨不是十全十美,但他能入,这叫“入于一地”。

  那有人会问:“那我们假如这一次分段生死结束以后,我们到了法界我是哪一位?”从初住到等觉都有可能,你是哪一位那要看你的用功,但是这一过去最少是初住位。那么为什么会是初住位呢?因为你是很不得已而过去的。但是我告诉你,有任何的勉强,内心有疙瘩、不畅快,有压抑还在忍耐,那去不了。你知道吗?会是初住位的是你这辈子发了愿以后,开始在行这菩萨道,你有种种的业障而自己翻不过去,因为你这个技术上面有些状况你搞不清楚。虽然也是照这三个原则做,但是经常病恹恹的,不发勇猛心不生病,发越勇猛的心病越重。有没有这种人?这种人就是你原来业太重。什么业我不知道,可能前辈子杀猪不够还再杀牛,听说这比较好赚。那像这种业力当然你就挫折很多,但是你要是一辈子真的这样坚持下去,到你寿命终了的时候你还是往生,还是入法界去,他可贵就在这里。

  问题是当你逆境现前的时候,你不能接受那就没办法。真的是跟各位讲,这种逆境现前而没有办法接受是没办法,因为逆境是你自己认为的。就像我们在跟人家讲佛法一样,你跟他讲,他讨厌的要死,他根本就不想听,那就是逆境,逆境是他自己造成的。讲佛法有什么好逆境?对不对?你跟人家讲佛法,同修们还高兴的不得了,可是你跟你的父母讲讲看……为什么这样?是你自己心理造成的,人家跟你讲正法你不能接受,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跟你说这是业,这是智慧不够,善根不足,你根本不以为然。有没有?这个都是状况。所以你只要这个三个很简单的原则,一生做起来就不简单了。而且这个前提之下是不能抱怨、不能勉强。大概三年,应该三年就可以转得过去,太长了,五年就了不起了。过了以后你自然你自己就知道很清楚了。到了这个时候,你这一期命终以后,到了这个法界,就入法界了。

  入法界以后,你的生命交流就很自在,“入于一地而以一切愿海所持”,不管你到哪里,你一切愿海你的生命会全方位展开。你就不是一个生命因素成长了,所有的生命因素通通起来,而且“恒与智俱”,跟智慧是在一起的,不是盲目的。这个你要留意,而这个地方的智慧,你要记得绝对不是你的聪明才智问题,这智慧是生命的本能。你的生命自然的就会起作用,不是你用大脑,你用大脑去做什么老是起副作用。“我就这样子想,想说这样,所以我这样去做。”你做了以后结论不一样,答案不一样。为什么?因为你用大脑他有副作用,因为你用大脑就用推理,推理是单一的,旁边还有。你想这样服务他,他有这样的想法,他说我不要你服务,对不对?问题就在这里呀。他为什么不要你服务?也没为什么,只是不要你服务啊。

  我记得有跟各位讲过,在大学的时候上了公交车,我是大学生,人家怀孕了,我就站起来让她坐,她瞪你一眼。我说:“给你坐。”“我不要坐。”我说:“你怀孕了。”“你就会看我肚子。”我看到你怀孕位子让你坐,她还说我就会看她肚子。我们看到人家怀孕不是看到肚子吗,我就觉得很奇怪了,那要让座也有罪呀?不是,因为你用大脑想“我是大学生,我应该让座”,对不对?人家怀孕了,你怎么知道?告诉你不要用大脑就对了,让座就让座嘛,你管她坐不坐,你根本就不必问她嘛,“你请坐”你就走了,你还看她干嘛。你又要彬彬有礼又要Gentleman,结果碰到一个不是Ladies,她说我不是Ladies我是孕妇,你就有理讲不清了。所以用大脑常常会有状况,用生命就好,所以用生命就简单了,人家来了,起来让座就没事了,你还问她干嘛?你管她坐不坐,让座是你的事,坐不坐是她的事,你要让她坐她不坐,那时候就僵在那里了,我到底要不要坐下去?对不对?

  用生命是真美的,当然你不会用生命你不知道,但是你从这个地方走回来,你就会发现你的生命很美。从因地看怎么用生命你不会,但是从果地看回来的话,用生命并不难。所以我们透过这个经文,我想从这样两方面互相钩锁,对各位应该在行法上有很大的帮助。好,我们休息一下等下再讲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