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阿弥陀经讲话

阿弥陀经 | 作者:南亭法师 [投稿]

  复次舍利弗?彼国常有种种奇妙杂色之鸟:白鹤、孔雀、鹦鹉、舍利、迦陵频伽,共命之鸟。是诸众鸟,昼夜六时,出和雅音。其音演畅: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分,如是等法。

  这一段经文,可分四节;第一,标示彼国有奇异之鸟。第二,说明鸟类的名字。第三,鸟能唱出妙好的音声。第四,音中能说出佛法。

  复次是:复再次于上文,释迦牟尼佛,又召呼舍利弗说:舍利弗!彼极乐国土,常有种种奇妙杂色之鸟。

  常有,表示不间断的有,不是偶尔一见。种种,是种类甚多,下面举出来的几种,只是几名代表。杂色,那些鸟儿的颜色也不是一样,可算形形色色,万品千类,不一而足。

  那末!是些甚么鸟儿呢?向下第二就说明鸟类的名字:如白鹤呀,孔雀呀,鹦鹉呀,舍利呀,还有迦陵频伽,共命之鸟呀。

  鹤的嘴和腿都很长,有玄黄苍白的四种颜色,而以纯粹白色的鹤为最贵。孔雀尾巴很长,羽毛的颜色很多,而且自成花纹,闪灼有光,鲜艳夺目。孔雀对于自己的羽毛,非常爱惜,性情也非常妤胜,他看见穿著红红绿绿衣服的妇女,就把那尾巴,像半把雨伞一样的向人展开,以表示她的美丽,这叫孔雀开屏。鹦鹉,是会仿效人们简单的语言而说话的,而且善解人意,是鸟类最聪明而最受人怜爱的。舍利译成国语是鹙鸟,鹙鸟的双目,锐利不过。尊者舍利弗的母亲,两眼如鹙,故名舍利,舍利弗是他的儿子,故名舍利子。迦陵频伽,国语叫妙音鸟,这种鸟儿叫的音声,天上人间,任何的音声,都没有他叫的好听,所以叫妙音鸟。共命之鸟的共命,又叫命命,两个头,一个身,而报同识不同,叫的音声也很好听。两头蛇、九头鸟、千头鱼,也曾经有人看过,那末!一身两头的鸟,也就不能说没有了。这五种鸟儿中的,白鹤、孔雀、鹦鹂,我们这世界上也有的。迦陵频伽,共命之鸟,则为极乐世界的特有品。

  珍奇怪异的鸟儿,在我们这世界里,只是偶尔一见,不能常有。偶尔的见到,也未必听到他的叫声。可是极乐世界的鸟儿,经常出入于宝树林中,而昼夜六时,吐出和雅的音声来,非常的好听。和、与粗暴不同;雅、与鄙俗有别。此世界的乌鸦、麻雀之类,就是粗俗不堪,人们听了他们的叫声,反而觉得厌恶。和雅之音,能令听的人,心旷神怡,消除烦躁,离欲寂静。

  极乐世界的鸟儿,不但能吐出和雅的音声来,从他音声里还能演畅出佛法来,所以说:其音演畅。

  演出的是什么佛法呢?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分,如是等法。等法的等,概括了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就成为佛学里大小乘共修的三十七种助道品。三个四、两个五、一个七、一个八,不就是三十七吗?

  上文所说的三十七种道品是: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分。什么是四念处呢?四念处者:一观身不净。我们的身体,是父精母血、皮肉筋骨,假合而成。大小便利,鼻涕眼泪。九孔常流不净。二观受是苦。我们日常所感受的苦。乐,或不苦不乐的遭遇,澈底的说来,无非是苦。三观心无常。我们这颗知冷知热,知饿知饱的心,如波浪相似,前灭后生,相续不已的。四观法无我。法指宇宙万有诸法,如山河大地等等,是凡我们六根所接触到的都叫做法。这些法的构成,无非假借许多条件,佛法里说他是因缘假合,有聚有散,没有实在的个体。我者就是指坚实存在的个体而言。如上的四种观门,是我们安放这妄念的处所,所以叫四念处。学佛的人,不在这四处用点观力,那是不能体会到生死的迫切。讲经说法,也只如隔靴搔痒!

  四正勤者:一已生恶念断。二未生恶令不生。三已生善令增长。四未生善令生。人们的行为,可以分为善恶的两途,善则于自他有益,故令生,生已令增长;恶则于自他有害,故未生者令不生,已生者令断。应当向正当的路途,勇猛精进,如设堤防水,一时一刻不能松懈,所以叫正勤。

  四如意足亦名四神足。前面的四念处,多分偏于智慧,四正勤则偏于精进,智慧精进力强,则定力弱。此四偏于禅定,以定导慧,使得定慧均等,不偏不倚,庶几功行可成,目的可达。一欲神足。欲者要求于四正勤精进而后,依此欲力,可以引发定力。二勤神足。要求心既起,应勤修此定,依勤之力,定可引发而起。三心神足,一心专注,依心之力,引发定生。四观神足。由加行观察之力而正入于定。如意足者,修这四点,于所愿求,可以如意满足。神足者,变化莫测之谓神,得定而后,由于定的力量,可以神用莫测,足为所依之义,依此定而得神变,故名神足。

  五根者,一信。二进。三念。四定。五慧。根,可以分两层来说:一为能持,于已得的法,能持而不失。二者能生,对于未得的法,能胜进上求,令其增长。第一信根者,深信佛之所说,毫不谬误。此一为总,其余的四根,由信根连贯而生:因为既深信如来谛理,应当勤求不息,是为进根,进者前进。既求得此理,应当明记不忘,念兹在兹,是为念根。既念此理,应当专心一境,相应不散,是为定根。由定心寂静,静则生明,乃能正观分明,决择是非,是为慧根。有此五法,调治其心,能生发圣道。譬如阴阳调和,一切种子皆能发芽抽苗一样。

  五力者,即前面的五根,渐渐增长,即能发生甚大的力用,故名为力。力;也有两义,一者不为他降服,二者又能降服他。如瑜伽师地论说,此五种力,能于所证出世间法,生深胜解,他人之所不能制伏。又具大威势,催伏一切诸魔恶势。信力者,于所信谛理,转更增长,能遮止疑惑,不为动摇。能抗拒邪魔外道,不受迷乱。能破损烦恼,不受侵害。此一为总,余四亦承信力而来:如进力者,进根增长,能破身心种种懈怠,成办出世间种种事业。念力者,念根增长,能破邪念,成就一切出世正念。定力者,定根增长,能破一切杂乱妄想,发起一切诸禅三昧。慧力者,慧根增长,能破一切邪外不正知见,能破小乘偏差的执著。以上对于卅七道品,已经讲了廿二品,其余的下次再讲。

  各位听众!上次讲的是:极乐世界有许多奇异杂色的鸟儿,如白鹤孔雀之类,皆能吐出和雅的音声,音声中演畅出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分的佛法来、在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分里再加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就成为大小乘共修的三十七种道品。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已经讲过,现在应该讲到七菩提分、八圣道分。什么是七菩提分呢?七菩提分亦名七觉支。一择法觉支。二精进觉支。三喜觉支。四除觉支。五舍觉支。六定觉支。七念觉支。

  菩提译成国语,就是觉,分就是支。所以七菩提分就是七觉支,觉是属于智慧的作用,谓学道的人,五根五力,既然坚固,已入正位,对于这七种觉慧,可以分分随意运用。一择法觉支者,观察诸法,能够善于觉了,拣别其真伪故。二精进觉支者,修道法时,对于无益的苦行,谬误不正的行为,都能觉了故。三喜觉支者,得到法的喜乐时,善能觉察,不生颠倒。四除觉支者,断除诸烦恼,然能觉察真伪,不会损失真正善根。五舍觉支者,舍弃所念著的境界,过去既过去,永不追忆。六定觉支者,禅定修成,善能识别真伪,即使是正当禅定,亦不生爱著。七念觉支者,念即明记不忘之意,修出世道的人,要常常注意定慧均等。如果心沉没而暗昧的时候,应当记住,这应该要利用择法,精进,喜的三种觉支,使心清明;假如心识浮动,应当记住,这应该利用除觉支、舍觉支,和定觉支的三种,使心识静定澄明。所以念觉支的作用,是调和动静二者,使他不沉不浮,而适合中道的。

  什么是八圣道分呢?一正见。二正思维。三正语。四正业。五正命。六正精进。七正念。八正定。

  圣者正也,所以八圣道亦名八正道。由于前面择法的力量,身心皆趋入正道,所以叫八正道。一正见者,由于觉支的功用,所得的真觉,纯依智慧,合乎谛理,没有错谬。二正思惟者,见谛理时,与无漏心相应,思惟筹量,步步趋入涅槃正路。三正语者,修行人至此,不惟心无邪思,更以无漏智,不发两舌、恶口、妄言、绮语的四恶语。而以和合语、软语、真实语、诚谛语,起诸正用。四正业者,以无漏智,除灭、杀盗淫的三种身业,安住于清净身业。五正命者,命就是生命,生命的存在,须要饮食维持。佛的制度,惟以乞食为正命。如果以种田、做生意,或医卜星象来维持生活,那就叫做邪命。修道的人由于无漏正智的抉择,远离邪命,所以叫正命。六正精进者,以无漏智,更加策励勤行精进,趋入涅槃。七正念者,以无漏智、分明忆念正道法和助道法,心不动失。八正定者,以无漏智,正住于真理,决定不移。这八种法,为什么皆叫正呢?因为以七觉支所发生的无漏正智为中心,不依于偏邪,所以叫正。由于八法,能引修行人至于涅槃,所以叫道。以上是大小乘共修的三十七种道品,但经文里没有将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加入,所以末后有一句如是等法,等就是等于四念处等十二法。

  毗婆沙论和大智度论,用一个譬喻说明三十七道品的次叙很清楚。两部论上说:四念处如种子。四正勤如栽植。四神足如抽芽。五根如生根。五力如茎叶。七觉支如开华。八圣道如结果。八正道,差不多在佛经上常常见到,往往因时间关系,碍于名相的繁琐,都避免不讲。现在因为不受时间的束缚,所以把他略略的讲一讲。各位听过一次,如在其他经上看到,都是同样的讲法。经上又说:

  其土众生,闻是音已,皆悉念佛念法念僧。

  上文说:极乐世界,有种种奇妙杂色之鸟,吐出和雅的音声,音声中演畅出三十七种道品。所以说其土众生,闻是音已,皆悉念佛念法念僧。这表示如果那些音声,仅足以娱耳取乐,那就毫无价值。因为音声中能演畅出三十七道品,使众生听到这音声,皆能忆念佛法僧三宝,所以这是有益的音声,自不同于凡响,而且显出极乐世界的清净庄严。

  佛法僧是为三宝,三宝有住持,别相,同相的三种不同。住持三宝者,木雕、泥塑、铜铁铸成,或彩色纸画的佛像,是为佛宝。现前所流通的经卷是法宝。出家比丘僧尼,能共同修持,和合无诤,是为僧宝。别相三宝者,因为佛法僧有大小乘的不同,名相功用上也各有其分别:如法身佛、报身佛、化身佛,这是佛宝的不同。大小乘各各有他的教理行果,是法宝的不同。三贤十圣、四向四果、缘觉、独觉,阶位各别,是僧宝的不同。这又名出世间的三宝。同相三宝,又名一体三宝。我们的心性本体,灵明洞彻,原具有觉照诸法的功用,是为自性佛宝。性体中具有恒沙性德,一一皆足为我们修行的轨则,是为自性法宝。性体中该摄性相,融和事理,是为自性僧宝。因为佛者觉也,觉悟就是佛,迷就是众生。佛所说的言教,皆能为我们修行的规矩法则,所以称为法宝。僧宝的僧,应当加上一个伽字叫僧伽,译成国语叫和合,是出家众,结合修行的团体名称。这三种意思,皆在我们一心中具足,故又称为自性三宝。我们现所崇奉的三宝,当以住持三宝为准则。也就是释迦牟尼佛,或药师佛,阿弥陀佛的遗像为佛宝。现前存在与流行的经律论三藏为法宝。文殊、普贤、观音、势至、诸大菩萨,以及舍利弗,须菩提等,诸阿罗汉为僧宝。现在的出家二众,假如能和合修行,或依佛法自修,更用以化导群众的,也足以作僧宝的代表。现有在家信徒们,提倡皈依自性三宝,不需要以出家僧尼为师,这是数典忘祖,不合理的妄作,灭亡佛法的先趋,要不得的。你如不信,请你一读大乘理趣六波罗密经,皈依三宝品。大乘心地观经报恩品,你就知道了。

  佛法僧三,皆称为宝者,佛是两足尊,福慧双足。法是离欲尊,僧是众中尊。依佛法僧修行,则出三界生死,世间珍宝,无与为比,故名为宝。经上又说:

  舍利弗!汝勿谓此鸟,实是罪报所生。所以者何?彼佛国土,无三恶道。舍利弗!其佛国土,尚无恶道之名,何况有实?是诸众鸟,皆是阿弥陀佛,欲令法音宣流,变化所作。

  这一段经文,是恐怕人以为极乐世界,既有畜生道的鸟类,何以配得上称为极乐呢?因此释迦世尊自动的召呼舍利弗而告诉他的所以然。那末!极乐世界,既然没有三恶道的名称,这些畜生道的鸟儿,从什么地方来的呢?这皆是阿弥陀佛,欲令佛法的流通,迎合众生的意趣,以神通力变化而有的。于此我们可以体会到,佛陀的慈悲,比父母对于子女的教养,还要体贴入微。

  各位听众!上面关于极乐世界,没有三恶道的话,我还想补充一点!

  第一、什么叫做三恶道呢?畜生、地狱、饿鬼是三恶道。三恶道的对面是人道、阿修罗道、天道的三善道。三善道虽然没有超出轮回,但是福德智慧比起三恶道来要强多了。在人天乘里说来,人类如果造了下中上的三品十恶,就要分别的堕落于畜生、饿鬼、地狱的三恶道。如是因感如是果,分毫不可假借的。畜生道里是飞禽走兽,藏于山,潜于渊,千品万类,其名字种类,是无法统计的。他们的残暴、凶悍、互相食啖,以强凌弱的愚痴,是十分可恨的。有一类的畜生,如牛马猪羊鸡鸭以及水族,受著比他们更凶残的人们奴役、禁闭、屠割、烹煮。我们往往看到牛马身系千万斤的重负,虽然感到疲软,但不能不背著向前跑。及至年老力衰,或身肉充实,可以供庖厨而将要或正在被捆缚屠割时,那种呻吟、流泪,或奔走叫号,期图延一息生命的凄惨情形,又使人十分的替他们难受。饿鬼道的众生,则九幽沉滞,动辄千百年不得转生。年湮代远,子孙灭绝,祭祀无人,常常感到饥饿的痛苦。如果罪业深重的,虽然碰到饮食,也会化成猛火,所以千年万载,常时忍著饥饿。至于地狱里的众生,那就更苦了!八寒八热,万死万生,镬汤、炉炭、剑树刀山、地狱之苦,有非语言文字所可能形容得出的!人类所受的妻离子散,饥寒交迫,或水火刀兵,盗贼王难的苦痛,当然不及其千万亿分中的一分。所以苦莫苦于三恶道,而娑婆世界之所以叫娑婆,正因为有三恶道的存在;极乐世界之所以叫极乐,正因为无三恶道的存在。上文释迦牟尼佛,不是曾经告诉过舍利弗吗?‘舍利弗!彼土何故,名为极乐?其国众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故名极乐。’极乐国土没有受苦的众生,于此可见彼土是没有三恶道的。既没有三恶道,那末!那些,白鹤孔雀迦陵频伽之鸟,从何而来的呢?因此不得不麻烦我佛世尊,苦口婆心,加一番解释了。因为彼极乐世界,不许有三恶道的存在。这是阿弥陀佛的宿愿,即使是三恶道的众生,因业果终了,或宿福的发现,也可以生到西方,但一经生到那里,就不再是三恶道的身形,应该随其功行而定其品级的。所以白鹤、孔雀的存在,是阿弥陀佛的神力变化,借以演畅法音。同时池沼园林,奇葩异卉,异鸟名禽,是我们这世界上所有的。佛陀的说法,为使极乐世界的组织,和我们的距离不远,但比较净化,所以有罗网、栏楯、行树而皆七重;有楼阁池沼而皆七宝所成。亦有莲华,但大如车轮,且四色四光。这都是方便摄引,正表示出我佛说法,苦口婆心,无微不至!

  以下讲到风树演法,经上说:

  舍利弗!彼佛国土,微风吹动诸宝行树,及宝罗网,出微妙音,譬如百千种乐,同时俱作,闻是音者,自然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

  极乐世界,地面上有罗网、行树的庄严,前文已经说过。然而那只是说他的行列整齐,极为美观。这里补叙他不可思议的妙用。妙用的所在,就是罗网行树,因微风的吹动,而发出微妙的音声来,有如百千种乐,同时俱作。是凡听到这声音的,自然而然的皆生出怀念佛法僧三宝的心情来。具见极乐世界,无往而不是佛法。

  这里面说风日微风,微风,是表示风的好处。假如像太平洋的台风,那还得了。台风一起,势如万马奔腾,排山倒海,发屋拔树。如我们现在住的这台湾宝岛,每年都受到它好几次的威胁,一谈到台风,总不免令人毛骨悚然,谈风色变。佛经上还有一种岚毗尼风,势能摧碎山岳,坏诸世界。这些恶风,皆是众生惨烈暴恶的业力所感,真是要不得。我们这世界,有时也会有一种所谓和煦的春风,虽然也可以说是美风。然而也只能生长百物,或披拂山林,作为有闲阶级的一种欣赏而已。怎能比极乐世界的微风,似有似无,不寒不热,轻细醇和,激动著行树、罗网,发出微妙的音声来,使人听著了生起怀念佛法的美感。这岂是以我们凡夫心识所可得而思议的吗?

  复次罗网行树,因微风的吹动,发出微妙的音声来,音声而称微妙,而且有如百千种乐同时俱作,则我们这世界上所有的六律、八音,即使能和谐并作,作兴发不出什么高低抑扬的节奏,反而觉得杂乱无章。彼极乐世界的风树之声,既不是金石丝竹,则宫商角征的安排,是谁为之工作,而能与百千种乐,同其优美。大本弥陀经上说:世间帝王之乐,百千万种,不如忉利天宫一音之美。忉利天宫百千种乐,不如夜摩天宫一音之美。如是乃至有顶之天,百千种乐,不如极乐世界,风吹罗网行树,所发出的音声中一音之美。于此可见,极乐世界的音乐,是超出人天之上,而为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以及他那世界里的众生,特别的福德之所感召。

  还有,诸佛出世,在救度众生的方法上,有著种种不同的方便。在维摩经上曾经说过:诸佛有以香饭作佛事的,有以菩提树作佛事的,有以光明作佛事的,有以音声作佛事的,总而言之,色声香味触法的六尘诸法,无一不可以运用来作度众生的佛事的。那末!极乐世界,微风吹动罗网行树,发出来的微妙音声,使极乐世界的众生,闻是音已,皆悉念佛念法念僧,这就是以音声而作佛事啊!禅宗里有所谓大用现前,不拘轨则的启示,懂得了这个道理,则瞬目扬眉,拈椎竖拂,运水搬材,咳唾言笑,无一不是佛事。必得等到法师升座,宣扬佛经,那才是佛法,则已是为愚痴人说呆笨的法了。

  舍利弗!其佛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

  释迦世尊,对于极乐世界地面上的庄严,到这里为止,已经是说完了。因此以警觉的口吻,告诉舍利弗说:舍利弗!彼阿弥陀佛的极乐国土内,成就了如上所说的,这许许多多的庄严!皆是阿弥陀佛,因地修菩萨道时,大愿大行之所成就的。

  我们都知道,人类的财富,以及宫室庭园之美,皆是以体力精神,甚至用不正当的手腕,换取得来的。而阿弥陀佛乃是以大愿大行的功德之所成就。如大本弥陀经上,引阿弥陀佛,因中所发的愿心说:‘我作佛时,我刹中人,随其志愿,所欲闻者,自然得闻’,故鸟树皆成说法的音声。又经常都以爱语和颜饶益众生,所以风吹林树,皆出妙音。于佛法僧,信重恭敬,所以众生闻者,皆悉怀念三宝。

  各位听众!阿弥陀经讲到上期,已将西方极乐世界地面上的建设,和自然界的许多优越点,都已讲过了,然而这是属于依报的。以下是讲到正报。依报,正报是佛学上的两个术语。什么叫做依报呢?依报就是世界,或是国土,因为国土是人类以及各种生物所依止的。假如没有国土,则人类和各种有生命的生物,不是要虚悬在空中么?虚空只能容受万物的生长,却不能生长万物,也不能为万物之所凭依,因此把国土叫做依报。什么是正报呢?依报因正报而有,以正报为正。正报就是人类以及有生命的生物的本身。依正的两种又为什么称报呢?报者果报,佛教于一切法,都是以因果来衡量其价值。不管是佛菩萨,或是六道众生,总离不开因果的范围。都如娑婆世界的众生,心理上具有贪嗔痴爱的染污念头;行为上发生出杀盗淫妄的恶行,这就是因。在果报上就遭遇到这土石诸山,高下不平,坑坎堆埠,秽恶充满的世界。以及血肉所成,九孔长流不净,寿命短促,老病死苦,纠缠不清的人生。这还仅就人道而言。至于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那种苦恼,就不忍多说了。极乐世界呢,那自然是大不相同。那是阿弥陀佛大愿大行所感招的善果,当然是庄严无比,这在上文已经讲得不少了。正因为身相的好丑,寿命的长短、享受的高低,以及所依止之国土的清净和染污,都是与人类或生物的本身,因果相称,不爽丝毫,所以称之为报。

  那末!以下就讲到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以及他那世界里众生的正报,是怎样的高妙了。在这二者之间,又先讲阿弥陀佛的正报。经上说: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