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阿弥陀经讲话

阿弥陀经 | 作者:南亭法师 [投稿]

  又舍利弗!极乐国土,众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

  众生生者的众生,是合众缘而生的意思。阿鞞跋致,译成国语,为不退转。

  生,就是生命,比如我们能讲能听的两方,都是活在这里有生命的人。如果一经研究这生命的来源,那需要的条件太多了。条件,在佛经上叫做因缘,又叫做助缘。我们初投生到这世界上来,要父精母血的结合。成胎以后,要以母亲的血液为滋养料。出胎以后,一直到老死,几十年中,没有一天能离开衣服、饮食、居处。即使最不值钱的空气,我们一分钟也不能不呼吸,不然的话,这一条小生命,马上就维持不下去,因此叫做众生。

  众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者,就是说:极乐世界现在所有的声闻,菩萨固然是人中之宝;他方世界,因念佛而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的众生,就永远不会退转。退者退堕,转者转变。就是说:既然生到西方以后,永远不会转变其志趣而堕落于人天道中,或三恶道里去。

  那末!我们要问,生到西方去,有什么倚靠就能千稳万当,不会退转呢?这有五个缘因:

  第一,一生到西方去,就为阿弥陀佛的大悲愿力之所摄持。如大本弥陀经,法藏比丘说:‘我作佛时,闻我名号,皈依精进,即得于诸佛法,永不退转’。这好像一个党员,如果遇到一个党的领袖真正为国为民,大公无私,而栉风沐雨,为大众吃苦。那末这个党员,自然而然的服从领袖,虽赴汤蹈火,都不会改变其志趣的。

  第二,生到西方去,常常在佛光照烛之中,使他的菩提心,只有增进,不会退转。等于我们在日光的照烛之下,你绝对不会跌落到土坑里去。

  第三,极乐世界,水鸟树林,风声乐响,皆能演畅法音,闻到这种法音,自然而然的就会增进念佛念法念僧之心,更不会退转。

  第四,生到极乐世界,朝夕所相见而可以作为朋友的,都是些大阿罗汉,以及诸大菩萨。更没有邪魔外道,诱惑你、蛊弄你。也不会因衣食住,或眷属间各种问题,使你生贪爱,动嗔恨而致堕落。

  第五,生到西方,做了极乐世界的人民,寿命长久,与阿弥陀佛一样,除非你自己发愿要到别个地方去,度化众生,不然,你永远不会离开极乐世界的。上文不是说过吗?彼佛寿命,及其人民,无量无边。这不是很好的一个证明吗?

  从另一方面说:如果不念佛生西,在我们这个世界,修大乘法的话,要到初住菩萨,才得信不退。修到初地菩萨,才得行不退,到七地菩萨,才得念不退。这缘因,是这个世界足以使我们退堕的逆缘太多了。

  在这里,我可说个故事大家听听:唐朝有个李源,因父亲做官被杀,所以不愿做官,把洛阳住宅改成慧林寺,请圆泽禅师当住持。过了几年,李源邀约圆泽朝礼四川的峨眉山,但圆泽要求走陕西的旱路,而李源却要由荆州的水路,圆泽拗不过李源,只好将就他。然而他已知道这一去不能再来。乃将后事,一一写好夹在经中。二人乘船至荆州上游,将近山峡,其地水险,天尚未晚,即停舟过宿。忽然看见一个大肚皮的孕妇,身著锦裆,在江边打水。圆泽一见,不自觉的就流下泪来了!李源问他为什么伤心?圆泽说:我不肯走这条路,就是怕见到这女人。这个女人怀孕已经三年,等我来做他的儿子。如果不见到他的话,还可以躲避;现在既然见到他了,非做他的儿子不可。你应当帮助我念咒,让我快一点生下来。到第三天,你到我家去看我,以一笑为信。过十二年,八月十五日的夜里,请你到杭州天竺葛洪井的旁边来会我。说完了,就这样的死了,而妇人随即生子。三日后,李源访到这人家,抱儿出见,相视而笑。后来李源回到洛阳慧林寺,看到他预先记下来的后事,更相信他是一个了不起的人。光阴很快,转眼间已十二年了、李源预先到杭州,候到八月十五夜里,往葛洪井去等候会晤。忽然隔河有一放牛的孩子,骑在牛背,以鞭打牛角而唱。李源听他唱的是:三生石上旧精魂,赏月吟风不要论,惭愧情人远相访,此身虽易性常存。李源听到,遂断定是圆泽的后身。于是两相谈论,到分手的时候他又唱起来了。他唱的是:身前身后事茫茫,欲说因缘恐断肠,吴越江山游已遍,却回烟棹上瞿塘。遂乘牛而去。圆泽禅师已知道过去未来的人了,尚不能逃避生死,不如他的人,他的前途就更难说了。所以念佛生西方,一到那里,就永远不会退转,我们又何乐而不为呢?故事讲完了,再来讲经,经上说:

  其中多有一生补处,其数甚多,非是算数所能知之,但可以无量无边阿僧祇说。

  一生者,就是还要到人间来受一次生,投一次娘胎,而后成佛。补处者,补等于一个团体中的候补理事或监事一样。在未下生人间成佛以前,住在候补成佛的位置,叫做一生补处。阿僧祇,译成国语名无量数。

  这是承接上文说,生到极乐世界的人们,不但不会退转,其中能居一生补处地位的人,其数很多,多到不是可以拿算盘来算得出的,只可以拿无量无边阿僧祇,那个大数目字儿来代表他。

  在这个世界修行,修到初果圣人,还有七番的生死,修到三果圣人,还有一番生死,但只能证四果阿罗汉而不能成佛。怎能如生到西方,马上就位居一生补处呢!到了一生补处,就和皇帝的东宫太子一样,再升上去就做皇帝,这是多么便宜的事呢!

  假如有人说: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补处位,有观音大士,大势至菩萨,那里轮到一般往生的人呢?这应该知道,虚空无尽,国土无尽,十方诸佛也无尽。这许多补处菩萨,不妨分发到十方世界去,不一定补处阿弥陀佛的位置啊!劝大家念:‘阿弥陀佛’!

  各位听众!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有三个必要的条件,这三个条件中,第一要信仰。第二要发愿。第三要实行。假如对西方极乐世界的清净国土,和极乐世界的教主阿弥陀佛,都不能信任实有其事,则一切的一切,都无从谈起。如果从虚空无尽,国土无穷的理论上,首先须能信任有极乐国土的存在。可是信任尽管信任,对他并不发生什么兴趣,这与不信者也没有两样。所以在信仰以后,就应该发起愿心来,愿心就是对极乐世界发生兴趣而准备去到那个世界的原动力。由于有了这原动力的支持,进一步按照佛陀所指示的方法,实地去修持,这就叫做行。具备了信愿行三个条件,才能决定得生西方极乐国土。

  过去所讲的,都是极乐世界地面上的庄严,如池阁莲华,栏网行树,天乐雨华,风动树鸣。以及阿弥陀佛,和极乐世界人民的地位,寿命,这都是侧重在引发学佛者的信念一方面的。

  今天所讲的,就是叫我们继续在信念以后,发起愿心来为往生西方奠定下一个坚固的基础。所以弥陀经上说:

  舍利弗!众生闻者,应当发愿,愿生彼国。

  释迦牟尼佛,召呼舍利弗说:舍利弗!众生们听到我这一番话以后,就应当发起愿心来,愿意生到那个西方极乐世界去啊!

  这是释迦牟尼佛苦口婆心劝导我们的话!弥陀经上劝导我们的地方,共有四重,无非是劝我们要听、要信、要发愿,这是四重中的第一重。

  愿心是实行的原动力,没有愿心,行怎能会生得起来呢!我们都知道,一个机关的主管官,当他就职而举行就职典礼时,有上级机关的人员监誓。这位主管官当众接受这机关的职权时,必定要发誓:比如尽忠于国家,尽忠于职守,如违背誓约,甘受最严厉之处分。那末!他就职以后,就得要依照他所发的誓愿,一一做去。所以愿心是一切事业成办的原动力。

  愿力不可思议,西方极乐世界的妙好庄严,尤其是往生的人都是莲华化生不受十月怀胎的胎苦。不受十月满足生产时的生苦。生活自然,不受生活压迫的苦。莲华化生,可以没有病苦。寿命长久,所以没有老态龙钟,弯腰曲背,耳聋眼花的老苦和死苦。没有三恶道,更不会有堕落恐惧之苦。地平如掌,众宝所成,也不会有山崩地震,海啸台风的骇怕之苦。没有男女性的分别,也不会有家庭的束缚,或闹恋爱而产生的种种痛苦。极乐世界这许多优点,皆是阿弥陀佛,最初发心修行,为法藏比丘时所发四十八种大愿心的结果。阿弥陀佛既然为我们预备了这一个好的去处,他又愿意接引十方世界,善男子、善女人,都到他那儿去。那末!我们又为什么不肯去呢?假如有人问,我们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有什么好处呢?那好处可多啦,除开我前面已经说过的不算,弥陀经上又说:

  所以者何?得与如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

  诸上善人,就是已生西方的诸大菩萨,和阿罗汉。俱会一处,就是常常会集在一块儿。

  所以者何?这是释迦牟尼佛代表我们发问。仿佛是你为什么叫我发愿生西方呢?得与如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这就是释迦牟尼佛给我们的一个答覆,也就是应该求生西方的一个理由。因为到西方去,能够有资格和许多已生西方的诸大菩萨,如文殊菩萨,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以及无量无数的阿罗汉,集会在一块儿,讨论佛法,或怎样去十方世界化导众生,你看这是何等的荣幸!

  假如有人问,我们这娑婆世界,不也是有佛的佛国么?又何必求生西方呢?而且十方世界的佛刹多得很,又何必偏生西方呢?这当然有理由;不过,我们这国土里,人和畜生杂居在一块儿,又有饿鬼、地狱堕落的恐怖。人类的本身呢?都怀著贪嗔痴爱,杀盗淫妄的恶毒心或恶行为,使人不敢接近。有的世界,虽然没有三恶道而纯粹的是人,但未必都是善人。有的世界,虽然都是善人,但不一定都是上善。唯有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固然是大慈大悲,而文殊、观音、势至之流,都是济人利世的大菩萨。等而下之的,也还都是一生补处,或阿鞞跋致不退转的阿罗汉。今得往生,和他们把手共行、相视而笑,做很知己的道友。因彼此的切磋琢磨,我们不懂的道理也会弄懂;不会行的也会去实行起来,这是何等的好事啊!这是讲的发愿,向下再讲实行,阿弥陀经上说:

  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

  少善根,少福德的少,就是微少。善根福德少了,力量就不够,没有充分的力量,就不得往生彼国。而善根就是因,福德就是缘,合而言之,故叫因缘。

  然而什么叫做善根呢?什么叫做福德呢?善是纯良的心愿、纯良的行为。根,如树木的根本,有生发的意思。就是说要以纯粹善良的心行为生西方的根本。福德,就是有利于他人的善行。因为单有善根的正因还不够,必得要有福德来做助缘,配合起来才能做生西方的条件。

  那末!什么是善根呢?这里边包括两个成分:第一是发菩提心。第二是常念阿弥陀佛的名号。菩提心就是觉道的心,也是利益他人的心。就是说:求生西方的人,不是为的逃避现实,为的是要求觉悟真理,以所觉悟的真理,再来展转教化他人。但是在我们这世界,障碍太多,要想求道,如逆水行舟,甚难甚难!所以运用执持阿弥陀佛名号的方法,求生西方,亲近阿弥陀佛,诸大菩萨一班名师益友,学习起来比较容易。但是假如你没有济世利人的心愿,阿弥陀佛是不受你这个学生的。所以生西方,等于学生到美国去留学一样,既不是迷信,也不是逃难。

  什么是福德呢?这在十六观经上和大本弥陀经上说得很明白,十六观经上说:孝养父母,读诵大乘。大本弥陀经上说:修诸功德,孝养父母。这是我们这社会所需要的道德教育。读诵大乘者,大乘经多是策发人们济世利人的大心的,读诵大乘,才能时时激发自觉心和利人的心。修诸功德,就是实践利人的行为;如救孤恤贫之类。至于孝养父母,则更是我国五千年来,立国之大本,而为我们必须遵守的。

  发凡夫心,是无善根。发小乘心,是少善根。不做利人事业是无福德。做了而希望还报,是为少福德,必得要以大菩提心,念佛名号为正因;以不存收获的纯良心作福德为助缘,以这大因大缘,才能得生西方。所以说: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各位静下心来想想看,这不就是释迦牟尼佛,勉励我们目前就要做一个济世利人的好人吗?

  各位听众!上期,我曾告诉各位,信、愿、行,是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三个必要的条件,今天专门讲一个行字。行,就是实地的去做起来。假如我们要造一所房子,测量好了地皮的大小,就地皮的大小而画成房屋的图样,何处是客厅,何处是卧室,在心中似乎具有很合适的一座房子。你如不备材料,没有工人去动手建筑。那这一所房子,永远是你心目中的幻想,得不著实在的享受。

  又如我们从甲地到乙地去,你问明了路线,甚至车票已捏在手中,你如不走上车子,也是一辈子不能到达目的地。所以佛教经典里所讲的,教、理、行、果,或者是信、解、行、证,都以一个行字为他的重心。儒家也说:言顾行,行顾言;明朝的王阳明更讲究知行合一。所以有信愿而没有行,等于说食不能充饥一样的愚蠢。那末!我们应当怎样行呢?弥陀经上说:

  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

  善男子,善女人,是一句概括的话,无论出家在家,可能念佛的男女二众,都包括在内。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是所念的佛名,和念佛的方法,若一日乃至七日,是克定念佛的时间。一心不乱,是念佛的成绩。

  上文说: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那末!什么是多善根、多福德呢?所以释迦世尊召呼舍利弗说:舍利弗!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他听到了阿弥陀佛的名字以后,他就努力的执持这一句‘阿弥陀佛’。执持者,口里念住了,心里想住了,时时不要忘记,散失。像这样不断的念,能以一日二日或七日的时间,在工夫上,念到一心不乱。然而,一心不乱以后,又怎么说呢?那在下文再讲。

  善男子善女人的善,是指有宿世善根的人。善何以叫根,根有生长的意思。都如不信仰佛的人,忽然因旁人的劝导,到佛菩萨前,烧一炷香,献几枝花,或者更拜上几拜,这就叫培植下了善根。这善根好像一颗种子,永远不会烂坏,一遇到善缘的引发,他就会抽芽、长苗、开花结果。所以肯念佛的人,都是多少有点善根的。我说个故事各位听听:佛陀在世的时候,有一个老头儿,到祇树给孤独园去要求出家,正巧碰到尊者舍利弗。舍利弗尊者,入定观察他有没有善根。观察的结果,这老头儿没善根,就很婉转的对他说:老先生!出家不是件容易事,你回去吧!老头儿一听,惭愧得哭起来了。惊动了释迦世尊。世尊说:别忙,让我来为他作一番观察。世尊观察的结果,说他是有善根,因为他在很远很远的劫数以前,是一个砍柴的樵夫。他有一次在山上砍柴,突然来了一只猛虎,他一吓赶忙爬上树去。老虎看见老头儿上了树,拼命用他的蛮力啃那棵树。那棵树被老虎啃得摇摇欲倒,老头儿不由自主的吓出了一声‘南无佛。’他就以这一声称佛的善根,足以度他出家。于是老头儿出家了,并且不久还成了道果。原来舍利弗的观察力,不及世尊观的久远,几几乎误了事。这就叫善根。所以法华经上说:若人散乱心,入于塔庙中,一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

  男子、女人,不但包括了人世间出家在家的男众女众,连天上的众生、地狱、饿鬼、畜生道的男女众生,都可以念佛。即使耽于逸乐,或迫于众苦,口不能念,拿耳朵听都可以的吧!清末民初,南京杨仁山老居士,是一个对于佛教有大功绩的人。他虽然普遍的宏扬佛法,但宗旨是归心净土,所以以念佛为恒课。他养有一只八哥儿,八哥儿是鸟类中能学说人话的。八哥儿听杨老居士念佛念成习惯,他也跟著念佛。几年后八哥儿死了,老居士把他埋葬在宅旁空地上,还堆砌了一个小坟墓。后来在坟墓上长出了一枝莲华,杨老居士把他掘开来一看,那枝莲华,正生长在八哥儿的嘴里。当时这希奇事,传遍了南京上海之间,这足以证明三恶道的男女众生,皆能念佛。

  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者:闻就是拿耳朵听,你不管因什么机会,而听到阿弥陀佛的名字的话,你就跟著执持诵念,不要忘记。我们不要说能长久的诵念吧!就是经过你耳朵里一听,就为你下了一粒成佛的种子。佛说:一入耳根,永为道种,就是这个道理。因为佛为大医王,觉人觉世的大无畏精神,固然能震动众生的心弦。而众生皆有其固有的佛性,所以借佛号的引发,可以使他的善根种子,发生变化,以至于成熟。所以华严经上说:‘宁在诸恶趣,恒得闻佛名;不欲生善道,暂时不闻佛。’这是有善根的众生发的愿心。就是说:我宁可生到恶道里去,可以听到佛的名字;不愿生到善道里,听不到佛的名字。都如天上的众生,无往而不快乐,他们不会有学佛兴趣的;像地狱饿鬼道的众生,为苦所逼,容易接受感化,所以佛菩萨多不到天上而常出现在饿鬼地狱道里,使他们闻到佛名而独得清凉。因此,我们凭著宿世的善根,知道了念佛的道理,更应该执持阿隬陀佛的名号,以为求生西方的资粮。

  若一日,若二日,乃至七日,这是假定的一个时间,言其念佛功夫的容易。假如你在一日二日乃至七日之间,能念到一心不乱的话,马上就得到阿弥陀佛接引你生西方的效果。如果死板板的执著以七天为限,那末,七天过了,你并没有生西方,你就不念了吗?或者翻过来疑惑经上说的话没有灵验吗?所以我说:这是假定的一个期限。

  什么叫做一心不乱呢?一心的心,不是心脏肉团心的心,而是非物质的意识心。我们这意识心,有如猿猴一样,不管日里夜里,除开熟睡或闷绝,他是没有休息的时候的。一天到晚,昏昏扰扰,都在吃喝穿著,人我是非,喜怒哀乐上兜圈子,一直兜到老死,死了还是不会休息的。所以念佛的人,将一句阿弥陀佛做个倚靠,把这如像猿猴一样的一颗散乱心,缚在阿弥陀佛的名号上。说明白一点,就是从自己心上,发出一种控制力量,控制自己的心,使他不致奔放流逸。控制久了,就可以做到心外无佛,佛外无心,心佛打成一片,如止水,如明镜,能照了一切而不为一切所动,这就叫做一心不乱。

  阿弥陀佛,以大悲大愿,成就得西方净土,一句阿弥陀佛在嘴,就包含净土的依正二报,和佛所行的功德大海。我们自己的一切善行,也慢慢的从此出生,所以念佛便是多善根,多福德。

  各位听众!上面讲的是:不论男子或是女人,如果在一天或至七天之间,执持阿弥陀佛的名号,念到一心不乱。这是讲的信愿行三个条件中的一个行字,行,就是脚踏实地的做一套功夫,我曾问过,假如做到一心不乱的程度,以后又怎么样呢?今天就来答覆这个问题。佛教以因果为宗,因此说世间法的宇宙人生,出世间法的圣贤修证,都逃不了这因果的定律。净土宗是佛教的一宗,当然也不能例外。行就是因,蒙佛接引就是果,由有如是因,才感得如是果。他教以一信就能得救,绝对没有那么便宜的事。举个例罢:如一粒稻种子,可以抽芽,可以发苗,可以开花结果。但你不把这一粒稻种子,下到土里去,予以适量的水分,他能抽芽发苗,开花结果吗?至于救济贫病,努力公益的事业,那是外在的世间因果,与超人类,心理上的工夫,出世间的因果,是两回事。执持阿弥陀佛名号,这是治心的工夫,是出世间超人的正因,阿弥陀佛接引就是果。因为阿弥陀佛的中国话,就是无量光明。光明而称无量者,就是在时间上说;是过去过去不见其始,未来未来不见其终;在空间上说,是尽十方世界,无不包容在这光明之中。所以我们每一个人无时无地不浸润在佛光之中。只是我们为贪嗔痴爱,喜怒哀乐,把自己的心,搞得昏天黑地,糊里糊涂,变成一片黑暗,永远与光明不能接近。现在将一句阿弥陀佛,拴住了心猿意马,不管日里、夜里,行也阿弥陀,住也阿弥陀,坐也阿弥陀,卧也阿弥陀,如猫子看老鼠,一息不能松懈;如母鸡孵卵,一刻不能让他离开温暖。所谓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将这一颗纷纷扰扰的心,使他澄清下来。水澄静下来便有光,心澄静下来更有光。我们的心变成一片光明,就能和阿弥陀佛的光明,光光相接。如这一盏灯的光,和那一盏灯的光一样,两盏灯的光,可以能浑融一气。念佛的人念到一心不乱,整个儿的身心都化成一片光明,自然感动阿弥陀佛亲来接引。所以阿弥陀经上说:

  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

  其人,是指念佛念到一心不乱的人。临命终时,这一位念佛的人,他的生命将要终了的时候。阿弥陀佛,与诸圣众,就分明显现在这念佛人的面前来接引他。诸圣众就是极乐世界的诸大菩萨,或大阿罗汉。

  人们在一生数十年的光阴中,在行为上有纯粹是善的,也有纯粹是恶的,也有善恶相杂的,善善恶恶,极复杂而不可指陈。古人说: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人们在身体健康的时候,谁也顾虑不到死的一著。及至由老而病,医药无效,自知必死的时候,则万念俱灰。而良心发现,一生的善恶行为,一幕一幕的都在心上打转,这时就要看你的善恶业力如何?如善的业力大而且成熟,那末!就随善的业力,投生善道;如果恶的业力大而且成熟,那末!就随恶的业力往生恶道。善道则天道、修罗道、人道;恶道则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都如男人生平爱好女色,并且在这上头造了不少的罪恶,临命终时,你就看见如花似玉,国色天香的女人。因为你生平爱好女人,这时一念好色心动,刹那间就随他而去。为什么这样呢?因为你心心念念,只有女人,一切唯心所现,而你这好色的业力强盛,所以临终不期然而然的现前,投你所好,你安得不跟住他跑呢?既去了以后,可不是美女,而是铁床铜柱,让你卧铁床,抱铜柱,这叫做随业往生。

  念佛的人,身心清净,心心念念,只有阿弥陀佛,所谓眼见阿弥陀,耳闻阿弥陀,无处不是阿弥陀。因为念佛的力量强,即使未学佛以前,有许多杀盗淫妄的恶业,以常久念佛的缘故,这股力量,能压制那股力量不发生作用。所以临命终时,佛念强盛,再加以他人帮助念佛,声声给你提醒;或再供养佛像,佛像庄严,也能吸住你的念力。所以一口气断了以后,性灵就随佛光而去上,这叫做带业往生。这里面如加以分析,还有自力他力的不同,自己精进念佛,使之成熟,是自力;阿弥陀佛与诸圣众,亲来接引,是他力。他力就是佛力。佛教里修禅定修止观,都是靠自己的力,唯有念阿弥陀佛,是自他两力。所以修行的工夫,比较容易成功。楞严经上说: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成佛,这是自力。大本弥陀经上,法藏比丘曾经发愿说:我作佛时,十方无央数世界,诸天人民,有发菩提心,修诸功德,愿生我刹,临寿终时,我与大众,现其人前。这就是他力。然而凭著自力,和阿弥陀佛的接引力,接引到什么地方去呢?所以弥陀经上又说:

  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

  是人,还是指那念佛的人。终时,就是身上的暖气,逐渐冷下去,神识将离开躯壳的时候。心不颠倒者,因为一心不乱,所以不再颠倒。即得往生,即得,言其很快,往者去也。生,就是托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是去托生的地方。

  颠倒者,事不顺理,名曰颠倒;心理上的思想不正,也叫做颠倒。一个人在平常的时候,不修禅定,又不肯念佛,每日终朝,皆随顺贪嗔痴爱打妄想,不修正念,心多散乱。一到了将死的时候,夫妻儿女的爱情放不下,舍不得自己挣下来的财产。假如没有夫妻儿女,穷得不堪,那景像更觉得凄惨。所以任何人到了这最后一著,都是手忙脚乱,生平所作的善善恶恶,一齐现前,心神惶怖,如果应当入地狱的,他把刀山剑树,看作花园。应当堕落畜生的,他把驴胎马腹,认为很好的住宅。即使善业力大,转生人道、天道,还是离不开生死轮转的痛苦。这都是事理颠倒的表现。

  至于念佛的人,已将夫妻儿女,看得如幻如化。贫穷的人,更是一无牵挂。因为念佛的工夫得力,临终一心在定,心目中所想所见的,唯有阿弥陀佛,与极乐世界的微妙而伟大的庄严。再加上阿弥陀佛与诸圣众,显现在这念佛人的面前。这念佛的人,当然就跟阿弥陀佛的光明,一刹那间,往生西方。由于不可思议的念佛力量,托生在莲花中,花开的时候,自然化生而成人形,因为不是血肉身,所以也不需要喂养,马上可以见阿弥陀佛,与文殊、观音、大势至诸上善人,俱会一处,常闻佛法,悟无生忍,再回到这世界来,广化众生。各位看!这是多么理想的一个乐园。

  各位听众!上期讲的是:信愿行三个条件中的一个行字。行,就是脚踏实地的去做,这做的方法,很简单,就是老老实实,念一句阿弥陀佛。经上虽然有若一日至七日的规定,我们尽可每日念佛,作为恒课。古人说:多念一句佛,少说一句话,打得念头死,许汝法身活。印光老法师也常教人老实念佛。人们如果终身牢牢记住这一句阿弥陀佛,常常念这一句阿弥陀佛,以佛心为心,以佛的行为为行为,保管你临命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在这里我可说个故事给大家听听:我二十五岁在安徽安庆,佛教学校上学。那学校董事会里有一位董事徐平轩居士。徐居士的母亲,是一位虔诚而念佛的信徒。那是民国十三年的事吧,十三年的秋八月,徐老太太,仅有一点小病,很安详的念佛而终。这消息一经传出,四方八面的亲友,都来行礼吊慰。可是从四方八面来的亲友,见面的时候,都不约而同的说:奇怪啊!我在路上向这里走来的时候,嗅到很浓烈的檀香味,同时还听到隐隐约约的音乐声,大家都很惊奇!徐居士听到这一番话,对于母亲的去世,不但不感觉到悲哀,反而非常之欣慰。因为人生都有一死,恩爱别离总归难免。只要死者得到一个好的去处,这是何等的难得。所以徐居士据亲友们众口一词的传说,确信这是他母亲念阿弥陀佛,得生西方的一个现象,因此心理上得到非常的安慰。我当时还写了一篇徐平軯太夫人生西记,登在海潮音月刊上。三十六年,我住在上海老北门的沉香阁,徐居士因事到上海,特别去访我,还谈起此事。如果把净土宗的书打开来,像往生传之类,古往今来,因念佛而生西方的男子女人,不知有若干数呢?

  念佛既然有这样的把握,而且这是教主释迦牟尼佛为我们这末法时代,多障的众生,开发的一条特殊方便的易行道。所以释迦世尊,苦口婆心的如阿弥陀经上说:

  舍利弗!我见是利,故说此言。若有众生,闻是说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

  是利的利,不是财利的利,是便利的利。比方说吧!同样的一段路程,拿脚跑要一整天,假如坐汽车的话,一两小时就达到了目的地,汽车不是比两只脚便利多了吗?念佛和其他修行的法门,正好像汽车和两只脚的比喻。所以释迦世尊,因有此便利,故说此念佛生西方的方法。若有众生。就是指天下后世的众生。若有者,是不一定有,也不一定没有,因为众生根机不一。这是就有善根的众生说:天下后世的众生,如果听到我这方便法门,都应当发起愿心来,准备生到彼西方极乐世界去。

  然而念阿弥陀佛,何以就比较便利的呢?这有两个道理:第一,如果学佛的人,都必须把佛教的教理弄通了,你首先要具备国学的根底,还要有钱备办那许多经书,还要有时间环境的许可,更要有人来教授。修禅定,修密宗,皆要有安静的处所。试问社会上有几个人能办得到。念佛就不须要了,你只要对释迦牟尼佛说的这方法,确信不疑,不论什么时候,什么环境,你有空就念,或者心里总记住这一句佛号,积久纯熟,自能心佛打成一片。

  第二,在这个社会里想修行,障碍太多了,事业上的钩心斗角,一般交际上的应酬,声色货利的诱惑,家庭生活的负担,这许许多多,足以使你忙得透不过气来。即使你肯修行,也是一曝十寒。所以学佛的人尽可多,成功的人可太少了,要想成佛,那就更难了。如果因念佛而生到西方,可以与诸上善人,日夕相处,没有这世界上那许多的障碍,精进纯一,自然就容易成佛了。

  假如有人问,这世界上如果人人都念佛生西,那岂不是绝灭了人种吗?这一疑问,似乎是很有道理,其实是杞人忧天之谈。因为人类都是贪图著眼前的快乐,不见得每一个人都肯信仰的;无快乐可贪而贫穷不堪的人,终朝为衣食奔走,为生活的压迫,已经透不过气来了,又有什么兴趣来学佛。佛教徒舌蔽唇焦,也只想在千万人中捞救一二;而贫富的阶层中肯学佛而念佛的人,也只是千万中一二而已。我也可以问:这世界上究竟有什么可贪恋的呢?刀兵、水火、台风、地震、水潦、旱荒,哪一年没有。人事上的纷扰,如奸淫劫盗,尔虞我诈。假如没有警察的维持,法律的制裁,宗教的感化,那还不等于一个禽兽世界吗?恐怕连禽兽世界还不如呢!所以释迦牟尼佛说:‘三界无安,犹如火宅。’假如能够每一个人都念佛生西方,那是何等的幸事!比方说吧:监狱里各各都有很好的组织,形成另外一个社会。如果因为犯人的刑期已满,不断的保释出狱,有没有人害怕监狱会空无一人,而愁虑囚犯绝种呢?假如有的话,那我们会讥笑这个人是百分之百的傻瓜。然而愁虑这世界上人类绝种的人,不也是一种可怜虫吗?更何况学佛的人,不但自己的行为走上了正轨,同时也影响到他的眷属亲友。而且念佛的人,大多都能见义勇为,救苦恤贫而热忱助人。所以念佛的确是一个净化社会,净化人心的好方法。名目上是求生西方,但不要误会他是等死,西方只是念佛的人最后的一个归宿。比较一般人糊里糊涂的生,糊里糊涂的死,那真是有天地悬远的距离呢!

  所以念佛的这一宗,自从东晋慧远大师在江西庐山东林寺,结社念佛以来,当中经过了一千六百多年,绵绵不绝,至今犹在佛教界里普遍流行,不是没有道理的。

  我再讲个鹦鹉念佛的故事给大家听听:

  宋朝淳熙年间,有麻成忠者,作客荆南,和一个寿普老和尚要好。有一天寿普老和尚来访问他,彼此对谈甚久。麻先生因到房间去拿东西,客厅的角落上,挂著一个鹦鹉鸟笼。鹦鹉原来是会说人话的,这时看主人不在,偷空向老和尚说:樊笼三年,无由解脱,望师慈悲!老和尚说:小畜!谁叫你会说话的呢?鹦鹉似有所悟,不复作声。麻先生自房间出来以后,老和尚劝他放去鹦鹉,让他自由。及至老和尚回庙,被放的鹦鹉,忽飞到老和尚身边啁啾致谢,老和尚对他说:你宜远藏深林,免得再堕罗网。鹦鹉不去,似乎还要求教,老和尚教他念阿弥陀佛,于是飞去。八年以后,老和尚云游,至某山,一小儿前来拜谢说:过去在麻家作鹦鹉,今已生西乡萧家作男子矣。

  广东岭南有位教书先生,养白鹦鹉,每早必诵观音圣号、白衣咒。又能念归去来辞、赤壁赋、以及李太白的诗。如果早课未完,你教它念诗文,它就不理你。有一天对教书先生说:我从西方来,还向西方去,说完了就垂头敛翼而死。鸟犹如此,哪里可以人而不如一只鸟呢!

  各位听众!念佛法门,对于学佛者的修行方面,的确是最便利的一种方便,所以我们教主释迦牟尼佛,不待任何人的请求,自动地,而且很郑重底,召乎舍利弗,告诉他,这方便法门。因这法门实在值得宣传,值得称赞。所以阿弥陀经上说: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