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地藏经对临命终人紧急救济法
戒宝
常听说佛菩萨无缘大慈同体大悲,虽五逆十恶之人也不嫌弃,证之笔者,确是丝毫不爽。笔者学佛两年,在学佛前,满脑子功利思想,做任何事,总以私利为考虑,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在世风日下的社会中,总以为非权巧不足以取胜。因此,偏好兵法纵横之学,且每以智术为得意,但人缘却愈来愈差,苦恼愈来愈多。偶于两年前见闻佛法,有如服了一帖清凉剂,身心突然清爽起来,从此信行佛法,读经拜佛,安守本分,生活过得比以前安顺得多了。每遇急难,求佛菩萨加被,无形中总是如有神助,困难每多不知不觉的消逝了。此次家母临终,感应自觉相当鲜明,愿就此事经过,提供同修们参考。
先母吴氏,早年皈信一贯道,长斋茹素,神佛皆拜。笔者廿年前不识佛理,每劝母亲食肉,增进营养,基于一片孝心,久久果然说动母亲放弃素食。不久,因不惯荤腥,继又持斋,其间一贯道堂,正信佛寺,常为母亲礼拜之所,不但供养布施,且常参加佛寺消灾法会等,外间知识闭塞,佛法更是难闻,母亲能远道礼佛,已属难能可贵了。
家母于六年前罹老年性痴呆症(脑细胞老化坏死,现仍未有特效医药可治)记忆渐失,约三年后,智能完全丧失。而后,饮食、大小便亦无能自行处理,笔者谋生在外,全赖内人照料,俗云:「久病无孝子」,受苦之情,可以想见。笔者于一年半前获准调返北部,得以服侍母亲。当时母亲已不能辨识亲子,但身体健康如昔,行动矫健,为防开瓦斯、水电,便溺、走失等,笔者构想了许多安置她老人家的办法,但都无济于事。最后,只好让她住在家里唯一的一间套房里,度过了两年多的岁月。
回忆母亲勤苦了五、六十年,山上田园,日夜不息的劳作,节俭得连豆腐都舍不得多买,如今子女长大,能够稍微安闲时,却得了如此无奈的疾病。人生是苦,母亲的经历,已为我做了刻骨铭心的诠述了。到母亲临终前三日,神志不清到了极点(时年七十二岁)。大冷天,刚帮她穿上厚衣,一下子又脱了,时常为此冻得发抖,大小便的难题更是不忍称说,目睹母亲的折磨,使我想起地狱,想起三界如火宅,苦海无边际,母亲何堪之叹!七十二年九月廿八日,突然有一股豁开传统道德束缚的冲动,与其让母亲如此病苦的折磨,何如为母亲求生净土,这样做会犯不孝之罪吗?经过感情和理智的不断矛盾挣扎,还是难下决定,后来专程到金山禅寺求教皈依师知觉老法师,蒙师慈示,为母亲求生净土并不违孝道。于是在佛前发愿,每日念佛千声以上,大悲咒廿遍以上,及随分随力修诸功德,专意回向母亲求生净土,直到母亲尽此报身。并日日于佛前礼拜祈求:(1)使母减少折磨,早生净土,一切母亲的罪业苦报,由我代受;(2)母亲临终减少痛苦,安详舍报;(3)使我随侍在侧,助念佛号,助母生西。母亲虽脑病多年,但身体则甚硬朗,突于七十二年十二月廿三日晚卧床不起,饮食不进,本想送医,但恐母亲年事已大,如有不测,反害正念,即于家中照护,日夜念佛,为母求生净土,经两三天,母亲卧床如故,大都呈现睡眠状态!并无痛苦表情,但身体则急速消瘦;笔者知母不久人世,想起母亲一生受苦,斋戒数十年,今世已矣,岂能不为母亲来世祸福设想。除更加努力念佛外,突然想起《地藏菩萨本愿经》〈见闻利益第十二〉曰:「临命终时,父母眷属,将是命终人舍宅、财物、宝贝、衣服,塑画地藏形象。或使病人未终之时,眼耳见闻,知道眷属,将舍宅宝贝等,为其自身,塑画地藏菩萨形象。是人若是业报,合受重病者。承斯功德,寻即除愈,寿命增益。是人若是业报命尽,应有一切罪障业障,合堕恶趣者,命终之后,即生人天,受胜妙乐,一切罪障,悉皆消灭。」因此,急筹两万元,印造《地藏菩萨本愿经》(本也想塑造地藏菩萨圣像,但临时没有适当的安排,故来不及造。)及《金刚经》、《临终最大的一件事》等三种经书供众结缘,并捐汐止弥勒内院千佛金身一尊,后于母亲耳际一一禀明道:「妈妈,您以前持斋拜佛信佛,所以我现在将您辛苦积存的钱,拿了两万元去印造经像,您以前常常捐献油香钱,盖寺庙,夏天施茶水,冬天捐白米衣服等,善事做了很多,佛菩萨会保佑您的,阿弥陀佛会来接引您的,别人来带您可不要跟他去哦!只有阿弥陀佛来才可以跟他去哦!」并请来西方三圣像给母亲看,每天总要如此提醒好几次,到母亲卧床七天后,我们为她移动身体手脚时会, 很痛,母亲竟然会出声叫痛制止,我又想到是否为母亲送医的问题,此时母亲瘦骨如柴,显然无法忍受移动之苦,稍微一动就叫痛,但母亲如果还能维持较长的一段日子的话,我怎能不送她到医院,设法减除她的痛苦呢?其间请过医生来打针,痛苦并未减除,如此进退两难,犹豫之中又想起《地藏菩萨本愿经》中〈如来赞叹品第六〉曰:「若未来世,有男子女人,久处床枕,求生求死,了不可得。或夜梦恶鬼,乃及家亲,或游险道,或多魇寐,共鬼神游,日月岁深,转复尪瘵,眠中叫苦,惨凄不乐者。此皆是业道论对,未定轻重。或难舍寿,或不得愈。男女俗眼,不辨是事。但当对诸佛菩萨像前,高声转读此经一遍。或取病人可爱之物,或衣服宝贝,庄园舍宅,对病人前,高声唱言,我某甲等,为是病人,对经像前,舍诸等物。或供养经像,或造佛菩萨形像,或造塔寺,或然油灯,或施常住。如是三白病人,遣令闻知。假令诸识分散,至气尽者,乃至一日、二日、三日、四日,至七日以来,但高声白,高声读经,是人命终之后,宿殃重罪,至于五无间罪,永得解脱。所受生处,常知宿命。」在前十天里,我们不断的称念佛号,未顾及母亲健时,并未修念佛法门,恐难相应。今突然想起上文,即时为母亲念《地藏菩萨本愿经》一遍,后又念了一杯大悲水让母亲服下。到了第二天下午,为母亲翻身按摩时,意外的发现不再有痛苦的表情了,神情轻松安祥,我们持续念佛不辍,并常双手捧著西方三圣像,让母亲观看,并告诉她以前做了许多善事,佛祖会带您到很好的西方极乐世界去的。说也奇怪,原本几年前就神志不清的母亲,现在似乎都听懂了,每次对她这样说,眼眶里就会涨满了泪水。在几十天里,我们兄弟共筹集了七万元,供养三宝,并一一禀明母亲,并日日念佛拜佛,祈求佛光加被,使母亲顺利生西。至第十三日晚上十一时拿母亲喜欢吃的苹果泥,喂了一大汤匙。继续念佛不断,我觉得精神好,不想睡,又请来西方三圣像让母亲看。母亲睁大眼晴直看,看著看著到十二点五十五分时,母亲呼吸快了些,五分钟后就断气了,没有一点挣扎的走了,笔者与内人、弟弟一直念佛到早上八点,请来法师助念到中午,间隔时以录音机播放。此后,亲属陆续到达,责备为什么不早帮她洗身换衣,身躯僵硬时怎么穿?笔者无暇解释,笑骂由他好了。至下午三点半,为母洗身换衣,意外的发现,全身柔软如常,大家也就没话说了,到了第二天入棺时(经卅三小时),发现母亲遗体,仍然柔软如故。
处理母亲后事,我们也受到一些亲友的非议,世俗总是求热闹好看,我们却以母亲祸福为重,力求省俭,准备将节余之钱,用于有益之事。虽力排众议,但还是免不了做没意义的事,譬如花篮、乐队、供品、造坟、孝服、杂物等,约多浪费四、五万元。其次,关于超度之事,现在社会上流行为死者做功德,丧家请出家人做佛事,没有一点布施供养的意味,更谈不上恭敬虔诚。一天多少钱谈妥了再来,等于买卖交易,亡者怎么会得实益呢?依《地藏菩萨本愿经》的训示可知,所谓为死者修福超荐,是以财物恭敬供养三宝(或捐献慈善事业亦可),以此功德回向死者,使亡灵增加福业,往生善地。若以钱请人念经,即失去布施的意义,何况时下有专门职业念经团(很多并非佛门弟子,不懂佛法,不修佛行,不持斋戒,那来功德力超度别人?就算是居士身也还没有接受布施供养的资格)。甚至有电动尼姑的出现,那是花钱而污蔑圣法的事,罪过无量!奈何社会习俗如此,笔者亦不能免俗,干犯众意,只好于出殡日礼请法师到场做一番法事,并于四十九天内尽力筹款供养各地常住三宝,回向母亲福力增长,往生极乐。并至土城承天禅寺为母设往生莲位,此后每逢七日,即至寺中参加晚课回向,家中不再请人做佛事了,但笔者仍每日诵《弥陀经》、《地藏经》、念佛等为母回向,又治丧期间全家持斋,并以素食供众。后又想起新店莲花精舍法称上师(立委韩同先生)每月义务超度亡灵。于是,专程往访请求登记。回忆荐亡法会,庄严肃穆,上师做法约一个半钟头圆满。亡灵到场受教,上师似能明了彻见,但恐上师年事已大,恐他老人家身体疲倦,不敢多问,只好匆匆告辞。
死亡是任何人无法避免的大事,祸福系于临终一刻,以及七七四十九日内,眷属是否诚敬设福荐拔,死者已矣,已无能修功德以自救,唯赖亲属设福回向。《地藏经》曰:「在七七日内,念念之间,望诸骨肉眷属与造福力救拔。过是日后随业受报。若是罪人,动经千百岁中,无解脱日……如有违食及不精勤,是命终人,了不得力。如精勤护净,奉献佛僧,是命终人,七分获一。」古德有谓;「欲得佛法实益,当于诚敬中求。」今世为亡者诵经念佛者多,但诚敬的态度未必人人都能做到。形式化的演出,商业式的买卖,是大违佛教本意的。
《地藏菩萨本愿经》是佛教的孝经,为欲报孝父母尊长者,不可不读之要典。特别著重于临堕恶趣罪苦众生的救拔。〈嘱累人天品第十三〉曰:「未来世中,若天若人,随业报应,落在恶趣。临堕趣中,或至门首。是诸众生,若能念得一佛名一菩萨名,一句一偈大乘经典。是诸众生,汝以神力,方便救拔。于是人所,现无边身,为碎地狱,遣令生天,受胜妙乐。」又经曰:「若现在未来诸世界中,六道众生临命终时,得闻地藏菩萨名,一声历耳根者,是诸众生,永不历三恶道。」由上文可见《地藏菩萨本愿经》是一救急法门。兹将经内有关临命终时,紧急救济之法摘录如下:「如是阎浮提男子女人,临命终时,神识惛昧。不辨善恶,乃至眼耳,更无见闻。是诸眷属,当须设大供养,转读尊经,念佛菩萨名号。如是善缘,能令亡者,离诸恶道,诸魔鬼神悉皆退散。世尊,一切众生,临命终时。若得闻一佛名,一菩萨名。或大乘经典一句一偈。我观如是辈人,除五无间杀害之罪。小小恶业,合堕恶趣者,寻即解脱。」〈阎罗王众赞叹品第八〉
「若有男子女人,在生不修善因,多造众罪。命终之后,眷属小大,为造福利,一切圣事。七分之中,而乃获一,六分功德,生者自利。」「阎浮提众生,临终之日,慎勿杀害,及造恶缘,拜祭鬼神,求诸魍魉。何以故,尔所杀害,乃至拜祭,无纤毫之力,利益亡人。但结罪缘,转增深重。」「临命终时,父母眷属,宜为设福,以资前路。或悬幡盖,及燃油灯。或转读尊经,或供养佛像,及诸圣像。乃至念佛菩萨,及辟支佛名字。一名一号,历临终人耳根,或闻在本识。是诸众生,所造恶业,计其感果,必堕恶趣,缘是眷属,为临终人,修此圣因。如是众罪,悉皆消灭。若能更为身死之后,七七日内,广造众善。能使是诸众生,永离恶趣,得生人天,受胜妙乐。现在眷属,利益无量。」〈利益存亡品第七〉
总之,笔者怀著赎罪的心情,惟恐愧对慈亲,不敢遗漏《地藏菩萨本愿经》圣训一点一滴,一切恭谨照办。回忆母亲六年病中,差比牢狱系闭,更有不堪称述无量苦楚。由果探因,自知寒家上下深重罪业,所感苦报。设非笔者幡然悟悔,皈信三宝,蒙佛慈恩,恐苦报未必仅止于此。尤以母亲硬朗色身,卧床十四日中,并无其他疾病迹象(没发烧,也没痛苦,后来因躺久,搬动身体才会疼)。临断气时,没有丝毫痛苦,眼看著西方三圣像,耳听著佛号声,安详的停止呼吸,如入梦乡。设非佛菩萨慈祐,何能致此。遗体经卅三小时,仍然柔软如生,足证佛法不可思议,感应甚明。我们深信,母亲未来的命运应该会比过去好得多,设使未能生西,也愿母亲来生投善知识家,早闻佛法,精进于菩提道上。
忉利天宫神通品 第一卷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忉利天,为母说法。尔时十方无量世界,不可说不可说一切诸佛,及大菩萨摩诃萨,皆来集会。赞叹释迦牟尼佛,能于五浊恶世,现不可思议大智慧神通之力,调伏刚强众生,知苦乐法,各遣侍者,问讯世尊。是时,如来含笑,放百千万亿大光明云,所谓大圆满光明云、大慈悲光明云、大智慧光明云、大般若光明云、大三昧光明
地藏菩萨本愿经 卷上 忉利天宫神通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忉利天为母说法。尔时,十方无量世界不可说不可说一切诸佛,及大菩萨摩诃萨,皆来集会。赞叹释迦牟尼佛,能于五浊恶世,现不可思议大智慧神通之力,调伏刚强众生,知苦乐法。各遣侍者,问讯世尊。
地藏经译文 自序 记得还在初中时期,我母亲同我姑妈两人学《地藏经》。她们虽然还没摘掉“文盲”的帽子,但是学《地藏经》还是很用功的。遇到经文里边不认识的字或难懂的句子,便来请教我这个“小先生”。我从小受我父亲薰陶,在初中时期已经似懂非懂地看完了《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吴承恩、罗贯中、施耐庵的中华书局加注的原版,佛经也看
《地藏菩萨本愿经》全文完整注音版。
1 许多人不赞成善男、信女在家里诵《地藏经》的第一个理由(1)误解《地藏经》是「超渡鬼魂」的经典 许多人皆告诫在家居士及一般善男、信女,不能在家里「读诵《地藏经》,原因是一般人误认为《地藏经》是「超渡鬼魂」的经典,《地藏经》中又有「许多鬼神、鬼王……等名词出现」,恐怕在家里读诵《地藏经》时「引鬼入门」,所以多不鼓励「在家人」
地藏经回向文: (合掌)弟子XXX愿以此所诵《地藏经》第(几)部(或念佛菩萨圣号X万声)之功德,回向给弟子(或指定他人)XXX累生累世的冤亲债主、历代宗亲。祈请南无大慈大悲地藏王菩萨慈悲做主,超拨他们,令业障消除,离苦得乐,往生净土。弟子XXX真心求忏悔。(念三遍)
什么是地藏经?地藏经属于地藏三经之一,又称《地藏本愿经》、《地藏本行经》、《地藏本誓力经》。凡二卷,收于《大正藏》第十三册,唐代实叉难陀译。本经叙说地藏菩萨之本愿功德,及本生之誓愿,强调地藏菩萨不可思议之大愿力。
忉利天宫神通品第一(解)佛在忉利天的天宫里,显起神通来,召集会众。这是本经的第一品。品是经文段落的名称。(释)在我们的头上,第一重是四天王天,在须弥山的半腰;第二重就是忉利天,在须弥山的山巅,通俗都叫他做三十三天的。这忉利天的天王,名叫释提桓因,也叫帝释,他从前本是一个平常的女人,这时候有一尊迦叶佛寂灭了,他便发起愿心
如何诵读《地藏经》? 诵经前恭请: 恭请大慈大悲地藏王菩萨慈悲护持!(三遍) 诵经中: 1、从“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遍)开始,到“无上甚深微妙法……进入正文:地藏菩萨本愿经,连诵 13 品到“南无地藏王菩萨摩诃萨”(三遍),然后补缺真言和补缺圆满真言,再回向,皈依,结束。其他的真言咒语等可以省略。
《地藏经》中没有谈到什么时间段,晚上不能读。大家总认为这个和鬼神去打交道的,晚上不能读,这是邪知邪见。我们为什么说要弘扬《地藏经》,我们读的时候会有一部分众生在听,但是我们用的是真诚的心,用的是正知正见的正能量,那我们是什么?把地藏法门传给一切六道受苦众生,他们听到这部经以后,也能像我们一样,来如教修行,他们就能
诵《地藏经》的出处是哪里呢?给亡者诵《地藏经》可以让他得到利益,出处就是《地藏经》里面说的。《地藏经》里面说一个人临终的时候,给他念一佛名、一菩萨名,或者诵《地藏经》一字一句,都可以让他得到利益。那是可以的,这个没有问题。但是如果在助念的时候,就可以不诵《地藏经》,以念佛为主。如果旁边另外一个房间,有人给他诵《地藏经》
还记得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我第一次接触这部经时的情景:我一整夜,就把这部经念了一遍,不仅念了一遍经文,我记得当时有一部《地藏经白话解释》,就是那个范古农校正的一部《地藏经白话解释》。我这个人学佛也有点心急,一黑夜就把《地藏经白话解释》看完了,太令人感动了!就仿佛进入了另一个世界一样。那一年是1972年,我二十岁。
尊敬的各位学员,时间很仓促,各位呢也很辛苦,应该说,能从世界各地聚集在五台山文殊菩萨的道场,这是缘分。过去说“有缘千里来相会。”我们这些人都是有缘——大家同聚会,都是有缘人。五台山呢,是千年的道场,拥有千年的古刹,五台山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是文殊菩萨的化身。我们今天来此是来接受菩萨的度化、净化、感化、摄化。
佛经中常讲善男子、善女人,但在诸经中,对善的衡量标准也有所不同。《地藏经》中的善男子、善女人,指对地藏法门有绝对信心的人,这些人不但仰慕地藏菩萨的大愿功德,还对地藏法门无比崇仰奉行,即经中所讲的闻名、赞礼、灭罪、获福。
在《地藏经》上说,至心称念地藏王菩萨,或者诵经、礼拜供养地藏王菩萨,会得二十八种利益。所以虔诚地念地藏王菩萨,恭敬地念地藏王菩萨乃至礼拜地藏王菩萨,和虔诚恭敬地诵《地藏经》,功德当然是一样的。但是假如你念一声地藏王菩萨,和念一部《地藏经》,那从数量上肯定是不一样的。你念一声地藏王菩萨一句,而念一部《地藏经》得多少句?所以
佛教传入中国后,大约唐朝时期,《地藏菩萨本愿经》传入汉地,以建立地藏菩萨信仰,诵经修善,持诵圣号,超度已逝父母度尽苦难,远离六道,终成佛道,而传播甚广,被称为佛门孝经。据《地藏经》载,过去,有一位婆罗门圣女,其母亲在世时常信邪法,杀生害命,轻慢三宝,经圣女多次劝导,母亲依旧不信,死后堕在无间地狱,受尽苦难。圣女欲救其母,
主命鬼王并没有不阻止恶道鬼神引接亡人,而是一直在努力的阻止恶道鬼神引接亡人,只是亡人并未能依止善导罢了。为什么呢?这是因为,临命终的众生之所以会堕落恶道,根本原因在于业力轮回,即由往昔所造恶业所致,“恶道鬼神的接引”只是亡人堕落恶道的一份助缘而已。也正是由于这种业感因果的必然性,《地藏经》此品才劝令众生信受主命鬼王的
农历七月,在佛教中被称为“福田月”,“孝亲月”,“地藏月”,此月中有盂兰盆节,大势至菩萨圣诞,地藏王菩萨圣诞等殊胜吉日。是我们得以藉由供养,修行回向,从而培植福田、报恩孝亲、超生度亡的殊胜良机。敬请读诵《地藏菩萨本愿经》,愿以此功德,救拔无量劫中父母师长,六亲眷属,冤亲债主,出离生死轮回,趣入菩提正道。愿命终婴灵,因此
在我们四周围,确实有许多我们肉眼看不到的众生。在我们诵经的时候它们是来求超度的,我们诵经的时候它们就在旁边听经,这是一件好事,不用害怕。它们会护持拥护我们的,将来它们都是我们的护法善神。我们在诵经的时候无论是诵《地藏经》还是《阿弥陀经》还是其他经典,一定要恭敬,要真诚,要专心致志,让所有的众生都能够得到利益。
佛法中“善恶的标准”并不依“凡夫的心”来评判,而是以佛法的价值观来作为判断、思维的标准。佛法认为,凡夫众生以“有我”之心去造作一切善法,皆不能得到真正解脱。也就是说,凡夫日常所思所为的善,并不一定能够与解脱道相应,这是因为凡夫的心中有“我相”。
《大方广佛华严经》是汉传佛教非常重要的一部经典,也是汉传佛教一个影响深远的宗派——华严宗的理论根据。《华严经》从印度传译到汉地始于东晋,前后经由三次翻译,有三个译本。第一次翻译在东晋时期。公元418年到421年,在建业(今南京)道场寺,有一位印度高僧佛驮跋陀罗,由他主持翻译了六十
《大宝积经》,共一百二十卷,是一部丛书体裁的经集,收在《大正藏》第十一册。玄奘在示寂前一年(663)曾试译过几行,因为体力不支不得不停顿下来。菩提流志从神龙二年(706)开始编译,历时七载,在先天二年(713)完毕,完成了玄奘未尽的伟业。他利用《宝积经》
《圆觉经》,是描述如来境界、阐扬诸法实相、彰显圆满觉性的重要经典,素有『三藏十二部的眼目』之称。经文阐述了一切法都是圆觉妙心的显现,每一法都周遍法界,觉性同样也是周遍法界、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道理。指出:众生与佛,觉性平等,没有差异,只是因为
这首偈的大意是说:当菩萨(发大心的修行者)见到论议人时,就会发愿,希望一切众生都能够以佛陀的正法,摧伏外道的邪见和论议。见论议人:“论议”是说通过问答的形式等,分别阐述诸法的义理。其目的是使对方了解论理,明了法义,重在显明真理。佛在世时,比丘们常常就某一义理或论题等展开论议。著名的迦旃延尊者就是因为思惟敏捷,辩才无碍
这一愿的大意是说:当菩萨(发大心的修行者)见到身无铠甲、手无兵仗的军人时就会发愿,希望所有的众生,都能永远舍离不善的身口意三业,趣于善道。见无铠仗:“铠”即铠甲。古时战斗中穿戴的铠甲战衣,可以防身。“仗”是弓、矛、剑、戟等兵器的总称,即兵仗、器仗。
此时世尊思维此梵志性格儒雅纯善质直,常为了求知而来请问,不是来惹麻烦的。他如果要问应当随意回答。佛就说:犊子。善哉善哉。随意提问吧,我会回答的。
这时世尊告诉憍陈如:色是无常。因灭色而获得解脱常住之色,受想行识也是无常。因灭此识而获得解脱常住之识。憍陈如。色即是苦,因灭此色而获得解脱安乐之色,受想行识也是如此。憍陈如。色即是空,因灭空色而获得解脱非空之色。受想行识也是如此。
居士问:《金刚经》上说:“凡有所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如何理解请师父开示!一如师父答:把所有的虚妄,就是一切相都是因缘和合的,所有的像都是生灭的变化的,无常的,他不是永恒不变的,所以对我们众生来说第一个就是破相证性。因为相是一个虚幻,因缘和合的假象。
迦叶菩萨说:世尊。一切法的意思不确定。为什么呢?如来有时说是善不善。有时说为四念处观。有时说是十二入。有时说是善知识。有时说是十二因缘。有时说是众生。有时说是正见邪见。有时说十二部经。有时说即是二谛。
善男子。虚空之性非过去非未来非现在。佛性也一样。善男子。虚空非过去,因为无现在。法如果有现在则可说过去,因无现在所以无过去,也无现在,因为无未来,法如果有未来则可说现在,因无未来所以无现在也。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