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含经 金刚经 华严经 地藏经 心经 六祖坛经 成唯识论 十善业道经 楞严经 涅槃经 阿弥陀经 无量寿经 盂兰盆经 观无量寿经 俱舍论 药师经 楞伽经 解深密经 八大人觉经 法句经 胜鬘经 维摩诘经 大宝积经 摄大乘论 大乘起信论 瑜伽师地论 普贤行愿品 圆通章 圆觉经 四十二章经 佛遗教经 普门品 占察善恶业报经 妙法莲华经 大智度论 阿含经 吉祥经 中观论 现观庄严论 大乘百法明门论 佛经入门 佛经名句 佛经问答 佛经原文 佛经译文 佛经注音 佛经讲解 其它经论 大藏经 阿含部 事汇部·外教部·目录部

杂阿含经卷第十九

  五一八【经旨】本经叙说大目揵连尊者看见捕鱼师的苦报。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王舍城里,……乃至大目揵连尊者在半路上看见一位众生,用铜铁制的罗网缠住自己的身体,炽烈的火在罗网上经常燃烧着,还烧到自己的身体,痛彻骨髓,乘空而行,……佛陀告诉众比丘说:「这一位众生过去世时,住在这王舍城里,是个捕鱼师,由于这样的罪,已经在地狱中受过无量的苦,而仍有地狱的余罪,所以现在受到这样的报身,继续接受如此苦报。众比丘啊!大目揵连所看见是真实没有错的,你们应当信受修持。」

  佛陀说完这段经文后,众比丘听闻佛陀的说法,满心欢喜,都愿遵奉修行。

  就如「捕鱼师」的经文所说,像这捕鸟、网兔等的经文,也是这样的说法。

  五一九【经旨】本经叙说大目揵连尊者看见卜占女人的苦报。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王舍城里,……乃至大目揵连尊者在半路上看见一位众生,头顶上有一铁磨,烈火炽热地燃烧着,铁磨转而磨到自己的头顶,乘空而行,受到无量的痛苦,……乃至佛陀告诉众比丘说;「这一位众生过去世时,住在王舍城里,是以占卜为业的女人,她常转式(同栻字,一种卜具,上圆下方,以象天地,转之可以为卜)占卜,妄言吉凶,欺骗迷惑他人,以求取财物,由于这样的罪过,已在地狱中受过无量的苦,而仍有地狱的余罪,所以现在得到这样的报身,继续接受如此的苦报。众比丘啊!大目揵连所看见是真实没有错的,你们应当信受修持!」

  佛陀说完这段经文后,众比丘听闻佛陀的说法,满心欢喜,都愿遵奉修行。

  五二〇【经旨】本经叙说大目揵连尊者看见占卜师的苦报。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王舍城里,……乃至大目揵连尊者在半路上看见一位众生,他的身体独自旋转,犹如旋风一样,乘空而行,……乃至佛陀告诉众比丘说:「这一位众生过去世时,住在这王舍城里,做一个占卜师,误惑好多人,以求取财物,由于这样的罪过,已在地狱中受过无量的苦,而仍有地狱的余罪,所以现在得到这样的报身,继续接受如此的苦报。众比丘啊!大目揵连所看见是真实没有错的,你们应当信受修持!」

  佛陀说完这段经文后,众比丘听闻佛陀的说法,满心欢喜,都愿遵奉修行。

  五二一【经旨】本经叙说大目揵连尊者看见好行他淫者的苦报。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王舍城,……乃至大目揵连尊者在半路上看见一位众生,弯曲着身体隐藏行迹,其状好像很恐怖的样子,全身都披着衣服,全部衣服都起火燃烧,还烧到自已的身体,乘空而行,……乃至佛陀告诉众比丘说:「这一位众生过去世时,住在这王舍城,他喜好与他人行淫,由于这样的罪过,已在地狱中受过无量的苦,而仍有地狱的余罪,所以现在得到这样的报身,继续接受如此的苦报。众比丘啊!大目揵连所看见是真实没有错的,你们应当信受修持!」

  佛陀说完这段经文后,众比丘听闻佛陀的说法,满心欢喜,都愿遵奉修行。

  五二二【经旨】本经叙说大目揵连尊者看见卖色女人侮辱僧宝的苦报。

  我听见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波罗国仙人住处的鹿野苑中。那时,大目揵连尊者和尊者勒叉那比丘早晨一起进入波罗城里乞食。在半路上,大目揵连尊者心里有所思惟顾念,喜悦地微笑着。

  当时,勒叉那尊者就问大目揵连尊者说:「世尊或世尊的弟子如果喜悦地微笑,一定是有因缘的,尊者您今日是为了什么因缘而喜悦地微笑呢?」

  大目揵连尊者告诉勒叉那尊者说:「现在不是发问的时候,我们暂且去乞食,等回到世尊前,你再来问这件事情吧!」

  这时,他们就一起进入城里乞食,乞食完后回来洗了脚,收好了衣钵,便一同到世尊那儿,向世尊顶礼后,退坐一边。这时,勒叉那尊者就问大目揵连尊者说:「早晨去乞食的半路上,你是为什么缘故而喜悦地微笑呢?」

  大目揵连尊者告诉勒叉那尊者说:「我是因为在半路上看见一位身体高大的众生,全身流脓溃烂,又脏又臭,很不清净,乘空而行,后头有鸟、鵄、鵰、鹫、野干、饿狗等物跟随争逐吃食,他痛苦的啼哭呼号着。我思惟这位众生得到这样的报身,接受如此的苦报,是多么的痛苦啊!」

  佛陀告诉众比丘说:「我也曾看见过这一位众生,而我之所以不说出来,那是担心大家不相信的缘故。为什么呢?因为对如来的说法,如果有不信的人,这个愚痴人必会长夜地受苦。目揵连所见的这位众生,过去世时就住在波罗城里,身为女人而卖色自活。当时,有一位在迦叶佛处出家的比丘,那女人以不清净的心去请那位比丘,而那位比丘就以直心老实地受邀请,可是并不了解那女人的心意,女人因而生起瞋恚之心,拿不净水来泼洒在比丘身上,由于这样的罪过,她已经在地狱中受过无量的苦,而仍有地狱的余罪,所以现在得到这样的报身,继续接受如此的苦报。众比丘啊!大目揵连所看见是真实没有错的,你们应当信受修持!」

  佛陀说完这段经文后,众比丘听闻佛陀的说法,满心欢喜,都愿遵奉修行。

  五二三【经旨】本经叙说大目揵连尊者看见自在王第一夫人侮辱圣王的苦报。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波罗国仙人住处的鹿野苑中,……乃至「我(指目揵连)在半路上看见一位身体高大的众生,全身着火燃烧,乘空而行,啼哭呼号,受到诸多的苦痛,……。」乃至佛陀告诉众比丘说:「这位众生于过去世时,就住在这波罗城里,做了自在王的第一夫人,她与君王共宿时,曾起瞋恚心,拿燃灯用油泼洒在君王身上,由于这样的罪过,已经在地狱中受过无量的苦,而仍有地狱的余罪,所以现在得到这样的报身,继续接受如此的苦报。众比丘啊!大目揵连所看见是真实没有错的,你们应当信受修持!」

  佛陀说完这段经文后,众比丘听闻佛陀的说法,满心欢喜,都愿遵奉修行。

  五二四【经旨】本经叙说大目揵连尊者看见婆罗门因憎嫉心欺侮僧人之苦报。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波罗国仙人住处的鹿野苑中,……乃至大目揵连尊者说:「我在半路上看见一位众生,全身沾满粪便,自己也吃食着粪便不净之物,乘空而行,又脏又臭,极为苦恼,啼哭呼号,……。」乃至佛陀告诉众比丘说:「这位众生过去世时,住在波罗城里,做了自在王的老师,是一位婆罗门。他因生起憎嫉的心理,在请迦叶佛的声闻弟子时,把粪便藏置在饭下,试着要激恼众僧,由于这样的罪过,已经在地狱中受过无量的苦,而仍有地狱的余罪,所以现在得到这样的报身,继续接受如此的苦报。众比丘啊!大目揵连所看见是没有错的,你们应当信受修持!」

  佛陀说完这段经文后,众比丘听闻佛陀的说法,满心欢喜,都愿遵奉修行。

  五二五【经旨】本经叙说大目揵连尊者看见贪吝知事比丘之苦报。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乃至大目揵连尊者说:「我在半路上看见一位身体高大的众生,头上顶着一个大铜锅,里头装满了已融化的炽热铜液,而铜液又流灌着整个身体,乘空而行,痛苦地啼哭呼号,……。」乃至佛陀告诉众比丘说:「这位众生过去世时,就在舍卫国的迦叶佛处出家,做了知事比丘(寺院司事务之僧),有位檀越(施主)送油来供应众比丘的需要。当时,寺里有很多客居的比丘,这位知事比丘却不依时分油给客僧,等这些客居比丘离去后,他才来分油给住众,由于这样的罪过,已经在地狱中受过无量的苦,而仍有地狱的余罪,所以现在得到这样的报身,继续接受如此的苦报。众比丘啊!大目揵连所看见是没有错的,你们应当信受修持!」

  佛陀说完这段经文后,众比丘听闻佛陀的说法,满心欢喜,都愿遵奉修行。

  五二六【经旨】本经叙说大目揵连尊者看见沙弥守园自盗的苦报。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乃至大目揵连尊者说:「我在半路上看见一位身体高大的众生,有一颗炽热的铁丸就从身上进出,乘空而行,苦痛迫切,啼哭呼号,……。」乃至佛陀告诉众比丘说:「这位众生过去世时,在这舍卫国的迦叶佛法中出家做个沙弥,顺次轮守众僧果园时,他盗取了七个水果,拿去供养和尚(老师),由于这样的罪过,已经在地狱中受过无量的苦,而仍有地狱的余罪,所以现在得到这样的报身,继续接受如此的苦报。众比丘啊!大目揵连所看见是真实没有错的;你们应当信受修持!」

  佛陀说完这段经文后,众比丘听闻佛陀的说法,满心欢喜,都愿遵奉修行。

  五二七【经旨】本经叙说大目揵连尊者看见沙弥盗取沾黏于斧刃上石蜜自食之苦报。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国里,……乃至大目揵连尊者说:「我在半路上看见一位身体高大的众生,他的舌头又广又长,又见有一把锐利的斧头,被炽盛的烈火烧热,然后用来砍断他的舌头,乘空而行,痛苦地啼哭呼号,……。」乃至佛陀告诉众比丘说:「这位众生过去世时,在这舍卫国的迦叶佛法中出家做个沙弥。他拿斧头砍取石蜜用来供养众僧,可是沾黏在斧刃上的石蜜,他就盗取来自己食用,由于这样的罪过,已经在地狱中受过无量的苦,而仍有地狱的余罪,所以现在得到这样的报身,继续接受如此的苦报。众比丘啊!大目揵连所看见是真实没有错的,你们应当信受修持!」

  佛陀说完这段经文后,众比丘听闻佛陀的说法,满心欢喜,都愿遵奉修行。

  五二八【经旨】本经叙说大目揵连尊者看见沙弥盗取二石蜜饼着于腋下之苦报。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国里,……乃至大目揵连尊者说:「我在半路上看见这身体高大的众生,有一双铁轮就在他的两胁下,炽热地旋转着,还烧到自己的身体,乘空而行,痛苦地啼哭呼号,……。」乃至佛陀告诉众比丘说:「这一位众生过去世时,在这舍卫国的迦叶佛法中出家做沙弥,他在拿石蜜饼供养众僧时,盗取二个饼藏置于腋下,由于这样的罪过,已经在地狱中受过无量的苦,而仍有地狱的余罪,所以现在得到这样的报身,继续接受如此的苦报。众比丘啊!大目揵连所看见是真实没有错的,你们应当信受修持!」

  佛陀说完这段经文后,众比丘听闻佛陀的话法,满心欢喜,都愿遵奉修行。

  五二九【经旨】本经叙说大目揵连看见为众僧乞衣食之比丘,将供僧之余而自受用之苦报。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国里,……乃至大目揵连尊者说:「我在半路上看见一位身体高大的众生,被炽热的铁片缠住他的身体,衣服、被褥、卧床都是热铁打造,烈火炽热地燃烧着,并且吃食着炙热的铁丸,乘空而行,痛苦地啼哭呼号,……。」乃至佛陀告诉众比丘说:「这位众生过去世时,在这舍卫国的迦叶佛法中出家做比丘,当他为众僧乞得衣食时,经常把供僧以后剩余的衣食,拿来自己享用,由于这样的罪过,已经在地狱中受过无量的苦,而仍有地狱的余罪,所以现在得到这样的报身,继续接受如此的苦报。众比丘啊!大目揵连所看见是真实没有错的,你们应当信受修持!」佛陀说完这段经文后,众比丘听闻佛陀的说法,满心欢喜,都愿遵奉修行。

  就如本篇「比丘」的经文所说,像这比丘尼、式叉摩那、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等的经文,也是同样的说法。

  第五二九经注释:

  1、铁鍱:被椎薄成叶的铁片。

  2、式叉摩那:僧团七众之一,译为正学女,或学法女。沙弥尼之欲受具足戒者,须于两年之间别学六法,始允受戒,此学法二年,谓之式叉摩那。

  3、沙弥:僧团七众之一,译为勤策,息慈。勤策者,以其为大僧勤加策励,故名。息慈者,息恶行慈之义。沙弥为男子出家受十戒而未受具足戒之通称。

  4、沙弥尼:僧团七众之一,译为勤策女,女性之沙弥,为女子出家受十戒而未受具足戒之称。

  5、优婆塞:僧团七众之一,译为近事男、清信士,为亲近奉事三宝之义,即受五戒之男子。

  6、优婆夷:僧团七众之一,译为近事女、清信女,为亲近奉事三宝之义,即受五戒之女子。

  五三〇【经旨】本经叙说大目揵连尊者看见驾乘牛车以自生活者之苦报。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国里,……乃至大目揵连尊者说:「我在半路上看见一位身体高大的众生,他用颈部驾着一辆炽热的铁车,颈部的筋脉连及四脚的筋脉都被拔起,而缠缚着自己的颈子,走在炙热的铁地上,乘空而去,痛苦地啼哭呼号,……。」乃至佛陀告诉众比丘说:「这位众生过去世时,在这舍卫国里以驾乘牛车而谋取生活,由于这样的罪过,已在地狱中受过无量的苦,而仍有地狱的余罪,所以现在得到这样的报身,继续接受如此的苦报。众比丘啊!大目揵连所看见是真实没有错的,你们应当信受修持!」

  佛陀说完这段经文后,众比丘听闻佛陀的说法,满心欢喜,都愿遵奉修行。

  五三一【经旨】本经叙说大目揵连尊者看见自私自利,待人傲慢之比丘所受的苦报。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国里,……乃至大目揵连尊者说:「我在半路上看见一位身体高大的众生,他的舌头既长又广,被炽热的铁钉钉着他的舌头,乘空而行,痛苦地啼哭呼号,……。」乃至佛陀告诉众比丘说:「这位众生过去世时,在这舍卫国的迦叶佛法中出家做比丘,他自私自利,待人傲慢,责骂众比丘说:『诸位长老们!你们可离开了,我这儿生活俭薄,不能供给所需,各随你们心意离去吧!就找个丰乐之处,衣食富足的地方,你们的衣服、食物、卧床、给病的汤药等,才能得到不缺乏。』先住的比丘们因此都舍此而去,客僧们听到这样的话,也都不再前来。由于这样的罪过,已经在地狱中受过无量的苦,而仍有地狱的余罪,所以现在得到这样的报身,继续接受如此的苦报。众比丘啊!大目揵连所看见是真实没有错的,你们应当信受修持!」

  佛陀说完这段经文后,众比丘听闻佛陀的说法,满心欢喜,都愿遵奉修行。

  第五三一经注释:

  1、摩摩帝:意为「我所执」,即自我本位者,性具自私、自利、自爱、自满、我慢的人。

  五三二【经旨】本经叙说大目揵连尊者看见自私自利,以恶口形名诸比丘者的恶报。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国里,……乃至大目揵连尊者说:「我在半路上看见一位身体高大的众生,是作比丘的模样,所穿都是用铁片做成的衣服,全身被火燃烧,而且又用铁钵盛着炙热的铁丸来吃,……。」乃至佛陀告诉众比丘说;「这位众生过去世时,在这舍卫国的迦叶佛法中出家做比丘,他自私自利,常以恶劣污秽的言语来形容或指称诸比丘,有时骂说这人是恶秃,这是恶风法,这是粗劣的衣服。因为他喜恶口骂人的缘故,所以原先住在这里的人离开了,还没来的也不愿来了。由于这样的罪,已经在地狱中受过无量的苦,而仍有地狱的余罪,所以现在得到这样的报身,继续接受如此的苦报。众比丘啊!大目揵连所看见是真实没有错的,你们应当信受修持!」

  佛陀说完这段经文后,众比丘听闻佛陀的说法,满心喜欢,都愿遵奉修行。

  第五三二经注释:

  1、恶口形名诸比丘:言以恶劣污秽之言语形容或指称诸比丘。

  五三三【经旨】本经叙说大目揵连尊者看见好起诤讼恶比丘之苦报。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国里,……。乃至佛陀告诉众比丘说:「这位众生过去世时,在这舍卫国的迦叶佛法中出家做个比丘,他喜好与人诤讼,使众僧争斗纷扰,又到处搬弄是非,使众僧不能和合,原先住在这里的比丘都感厌恶舍此而去,还没来的人也不愿来,由于这样的罪过,已经在地狱中受过无量的苦,而仍有地狱的余罪,所以现在得到这样的报身,继续接受如此的苦报。众比丘啊!大目揵连所看见是真实没有错的,你们应当信受修持!」

  佛陀说完这段经文后,众比丘听闻佛陀的说法,满心欢喜,都愿遵奉修行。

  五三四【经旨】本经叙说大目揵连尊者向阿那律尊者请教怎样叫信乐四念处,而阿那律尊者即给予解说。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那时,阿那律尊者住在松林精舍里。同时,大目揵连尊者住在跋祇国的聚落——失收摩罗山恐怖稠林,禽兽所聚之处。

  当 时,阿那律尊者独自处于僻静之处,在禅思思惟时,他这样地想着:「有一种至高无上的正道,可使众生清净,远离忧、悲、恼苦,得到真如法性,就是所谓的四念 处。是哪四种念处呢?就是观察色身的身念处,以及观察感受的受念处、观察内心的心念处、观察诸法的法念处。如果远离四念处的话,就是离了贤圣法;远离贤圣 法,就是远离了圣道;远离了圣道,就是离了甘露法;远离甘露法,那么就不能解脱生、老、病、死、忧、悲、恼苦了。如果能够信乐四念处的话,就是信乐圣法; 信乐圣法,就是信乐圣道;信乐圣道,就是信乐甘露法;信乐甘露法,那就能解脱生、老、病、死、忧、悲、恼苦了。」

  那 时,大目揵连尊者已知道阿那律尊者心中的想法,就如大力士屈伸手臂那样短暂的时间,他运用神通力自跋祇国的聚落——失收摩罗山恐怖稠林,禽兽所聚之处隐 没,去到舍卫城的松林精舍,在阿那律尊者面前显现,然后问阿那律说:「你独自处于僻静之处,在禅思思惟时,有作这样的想法:『有一种至高无上的正道,可使 众生清净,远离生、老、病、死、忧、悲、恼苦,得到真如法性,就是所谓的四念处。是那四种念处呢?就是观察色身的身念处,以及观察感受的受念处、观察内心 的心念处、观察诸法的法念处。如果不信乐四念处、就是不信乐贤圣法;不信乐贤圣法,就是不信乐圣道;不信乐圣道,也就不信乐甘露法;不信乐甘露法,那么就 不能解脱生、老、病、死、忧、悲、恼苦了。如果信乐四念处的话,就是信乐贤圣法;信乐贤圣法,就是信乐圣道;信乐圣道,就能得到甘露法;能得到甘露法,就 能解脱生、老、病、死、忧、悲、恼苦了。』吗?」

  阿那律尊者答大目揵连尊者说:「是的,是的,尊者啊!」

  大目揵连问阿那律尊者说:「到底怎样叫信乐四念处呢?」

  (阿 那律尊者说:)「大目揵连尊者啊!如果比丘将心安住于观察色身的身念处时,心就会专注于此色身,保持正念,调伏妄念,息止烦恼,至于寂静,专一心念,而增 进于道;同样地,如果将心安住于受、心、法念处时,也都能住于正念,调伏贪欲烦恼,息止妄念,至于寂静,专一心念,而增进于道。大目揵连尊者啊!这样就叫 做比丘信乐四念处了。」

  当时,大目揵连尊者就进入他的三昧正受(即禅定)中。从舍卫国的松林精舍隐没,回到跋祇国的聚落——失收摩罗山恐怖稠林,禽兽所聚之处。

  第五三四经注释:

  1、阿那律:为天眼第一、见十方域所第一比丘。

  2、松林精舍:巴利本作「祇树给孤独园」。

  3、跋祇:为古印度十六大国之一。

  4、失收摩罗山:为一村名。

  5、恐怖稠林:森林。

  6、一乘道:成佛唯一之道,是至高无上之道。

  7、甘露法:甘露,为不死灵药之名。佛教以如来之教法,能度人生死,得到涅槃,譬如甘露,谓之甘露法。

  五三五【经旨】本经叙说修习四念处应常保持正念正知。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乃至大目揵连尊者问阿那律尊者说:「怎样叫做于四念处修习多修习呢?」

  阿 那律尊者告诉大目揵连尊者说:「就是比丘对于自已的身体生起厌离想,或对于自己的身体生起不厌离想,或者是厌离与不厌离俱舍想时,都能有正念正知。就如对 自身的叙述一样,像这对外身、内外身,对内受、外受、内外受、对内心、外心、内外心,对内法、外法、内外法等,生起厌离想、不厌离想、或厌离与不厌离俱舍 想时,也一样要能保持正念正知。就像这样,大目揵连尊者啊!这就叫做于四念处修习多修习了。」

  这时,大目揵连尊者就从舍卫国的松林精舍这儿进入三昧神通力中,就如一位大力士屈伸手臂那么短暂的时间里,回到跋祇国的聚落——失收摩罗山恐怖稠林禽兽所聚之处。

  第五三五经注释:

  1、「如内身,如是外身、内外身……外法、内外法」:根据「阿毘达磨法蕴足论」的说法:

  内身——谓自身,若在现相续中,已得不失。

  外身——谓自身,若在现相续中,未得已失,及他有情所有身相。

  内外身——合说前二种,名内外身。

  内受——谓自受,若在相续中已得不失。

  外受——谓自受,若在相续中未得已失,及他有情所有诸受。

  内外受——合说前二种,名内外受。

  内心——谓自心,若在现相续中,已得不失。

  外心——谓自心,若在相续中,未得已失,及他有情所有诸心。

  内外心——合说前二种,名内外心。

  内法——谓自想蕴、行蕴,若在现相续中,已得不失。

  外法——谓自想蕴、行蕴,若在现相续中,未得已失,及他有情想蕴、行蕴。

  内外法——合说前二种,名内外法。

  有关「四念处」经文的解说,尚可参阅北传中阿含念处经,以及南传中部念处经、长部大念处经。其中对「念法处」的解说经论不同,法蕴足论把「法」解说为「想」「行」二心所,但经中则指其为对四圣谛、五蕴、五盖、六入处、七觉支等法的观察。

  2、入三昧:印顺导师「杂阿含经论会编」以为此三字是衍文。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