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含经 金刚经 华严经 地藏经 心经 六祖坛经 成唯识论 十善业道经 楞严经 涅槃经 阿弥陀经 无量寿经 盂兰盆经 观无量寿经 俱舍论 药师经 楞伽经 解深密经 八大人觉经 法句经 胜鬘经 维摩诘经 大宝积经 摄大乘论 大乘起信论 瑜伽师地论 普贤行愿品 圆通章 圆觉经 四十二章经 佛遗教经 普门品 占察善恶业报经 妙法莲华经 大智度论 阿含经 吉祥经 中观论 现观庄严论 大乘百法明门论 佛经入门 佛经名句 佛经问答 佛经原文 佛经译文 佛经注音 佛经讲解 其它经论 大藏经 阿含部 事汇部·外教部·目录部

二七 沙门果经

沙门果经之大意

  此经叙述佛陀在王舍城的庵婆园中时,阿阇世王曾问雨舍大臣说:今宵为十五满月之日,应该做甚么?大臣则请大王寻求六师外道之学说信条,以期心识之领悟。而寿命童子(医师)则请大王到佛所去求心理之开悟。阿阇世王采纳寿命童子之语,而诣于佛所去请教佛陀。大王说:从前曾经请问六师外道之不兰迦叶(伦理的偶然论者)、末伽梨瞿舍利(一种宿命论者、怀疑论者)、阿耆多翅舍钦婆罗(一种唯物论者,主张唯物的断灭论)、婆浮陀伽栴那(一种唱说机械说者-自然主义者)、散苦夷毘罗梨沸(一种诡辩论者)、尼干子(唱克己说者)等人有关于沙门的果报。然而都不能得到圆满的解答。佛陀则说能出家为沙门,就会受大家的尊敬,会得三明(了知智法之明-宿命明、天眼明、漏尽明)。阿阇世王则于佛前忏悔其杀害父王之罪,而得受三皈五戒,而为优婆塞。

  大意:本经叙述佛陀在王舍城的庵婆园中时,阿阇世王乃以十五日满月之时,曾问雨舍大臣该做甚么事?大臣建议应访大师外道去求心灵的安宁,寿命童子则请他去佛所,以求内心的开悟。王乃往访佛所,述及从前请问大师外道有关于沙门的果报的问题,都不得满意的回答。佛陀说出家为沙门,则受众人所尊敬,而得三明。阿阇世王在这时忏悔杀害父王事,而受三皈五戒,而为优婆塞。

《沙门果经》新译

  像如是的经教,乃结集者的我们,都同样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在于罗阅祇(王舍城)的耆旧童子(小儿医师,名耆婆,寿命童子)的庵婆园内,和大比丘众一千二百五十人俱在。

  那时,国王阿阇世-韦提希夫人之子,在于十五日月满之时,命第一的夫人,对她而说:「今夜乃非常的清明,和白画并没有异,应当要做甚么为宜呢?」夫人白王说:「现在十五日夜,月满之时,和白昼并没有异,厅该沐发澡浴,和那些诸婇女们,以五欲自娱为宜。」

  这时,大王又命第一太子,优耶婆陀(帛贤),告诉他而说:「今夜为月的十五日,为月满之时,和白画并没有异,应当要作甚么为宜呢?」太子白王说:「今夜为十五日,为月满之时,和白昼并没有异,应该聚集四种兵队,和他们共谋议论讨伐边逆,然后回来在此共相娱乐为宜。」

  这时,大王又命勇健大将,告诉他而说:「现在为十五日,为月满之时,今夜非常的清明,和白昼并没有异,应当做甚么为宜呢?」大将白王说:「今夜清明,和白昼并没有异,应该召集四兵,案行天下,以察知有逆顺之事。」

  这时,大王又命雨舍婆罗门(婆罗门出身的大臣),告诉他而说:「现今十五日,为月满之时,此夜非常的清明,和白昼并没有异,应当要往诣那些沙门、婆罗门之处,才能有所开悟我心呢?」这时,雨合大臣白王说:「今夜非常的清明,和白昼并没有不同,有一位不兰迦叶(伦理偶然论者,六师外道之一,以下同),他在于大众当中,为一导首,有多智识,其名称乃远闻,有如大海之多所容受那样,为大众所供养的人。大王!应该要往诣其处去问讯,大王如果往见的话,心内或者会开悟(会快乐)!」

  大王又命雨舍之弟,须尼陀(大臣),告诉他而说:「今夜非常的清明,和白昼并没有异,应该诣于那些沙门、婆罗门之处,才能开悟我的心灵呢?」须尼陀白王说:「今夜非常的清明,和白昼并没有异,有一位末伽梨瞿舍梨(宿命论者),在于大众当中,当为导首,有多智识,其名称乃远闻,有如大海之没有不容受那样,为大众所供养的人。大王!应宜往诣其处,去问讯,大王如往见的话,内心或者有所开悟。」

  大王又命典作大臣,而告诉他说:「今夜非常的清明,和白昼并没有异,应该往诣那些沙门、婆罗门之处,才能开悟我的心灵呢?」典作大臣白王说:「有一名阿耆多翅舍钦婆罗(唯物断灭论者),他在于大众当中,为之导首,有多知识,其名称乃远闻,有如大海之没有不容受那样,为大众所供养的人。大王!应该往诣其处去问讯,大王如往见的话,内心或者会开悟的。」

  王又命伽罗守门之大将,告诉他而说:「今夜非常的清明,和白昼并没有异,应当往诣那些沙门、婆罗门之处,才能开悟我的心灵呢?」伽罗守门大将白王说:「有一位婆浮陀伽旃那(机械论者),他在于大众当中,为之导首、有多智识,其名称乃远闻,有如大海之没有不容受那样,为大众所供养的人。大王!应该前往其处,去问讯,大王如往见的话,心灵或者会开悟。」

  大王又命优陀夷漫提子,而告诉他说:「今夜非常的清明,和白昼并没有异,应该要往诣于那些沙门、婆罗门之处,才能开悟我的心灵呢?」优陀夷白王说:「有一位散若夷毗罗梨沸(诡辩论者),在于大众当中,为一导首,多所知识,其名称乃远闻,有如大海之没有不容受那样,为大众所供养的人。大王!应该前往去问讯,大王如往见的话,心灵或者会开悟。」

  大王又命其弟,无畏,而告诉他说:

  「今夜非常的清明,和白昼并没有异,应当往诣那些沙门、婆罗门之处,才能开悟我的心灵呢?」其弟无畏白王而说:「有一位尼干子(裸形外道,苦行主义者),在于大众当中,为一导首,多所知识,其名称乃远闻,有如大海之没有不容受那样,为大众所供养。大王!应该前往其处去问讯,大王如往见的话,心灵或者会开悟。」

  王又命寿命童子(耆旧童子),而告诉他说:「今夜非常的清明,和自昼并没有异,应当往诣那些沙门、婆罗门之处,才能开悟我的心灵呢?」寿命童子白王说:「有一位佛陀、世尊,现在住在于我所有的庵婆园中。大王!您应该到那里去问讯,大王如果往见的话,内心必定会开悟的。」

  王乃敕寿命童子说:「整严我所乘的宝象,以及其余五百白象。」耆旧童子就受王的教令,实时叫人严饰大王所乘的白象,以及其它的五百象,然后,白王而说:「严驾等事都已完备了,唯愿大王知时!」

  阿阇世王就自乘其宝象,令五百位夫人乘五百牝象(母象),手里各执火炬,现出大王的威严,离开罗阅祇(王舍城),欲往诣佛所,小行进路(刚起步不久),乃告诉寿命童子说:「你现在诳惑我,陷固于我,引我,以及大众,欲与冤家吗?」寿命童子白王说:「大王!我不敢欺惑大王,不敢陷固而引大王及大众,持与冤家,大王只要前进的话,就必定能获得福庆的。」

  这时,大王又小前进,又告诉寿命童子说:「你欺诳我,陷固于我,欲引我,及诸大众,持与冤家吗?」像如是的一而再,再而三的问他。为甚么呢?因为大王听说佛陀那边有大众一千二百五十人,都寂然无声,疑为将有所谋的样子之故。寿命童子乃再三的白王说:「大王!我不敢欺诳陷固,引王及大众持与冤家的。大王只要前进,必定会获得福庆的。为甚么呢?因为那位沙门之法乃常乐于闲静,因此之故,就听不到有人发声之音,王只要前进,你看!园林也现在眼前了。」

  阿阇世王到达园门时,就下其象、解其所带的剑,退下其伞盖,去掉其五威仪(所谓剑、盖、冠、拂、屣,均有珠宝饰物),以徒步进入于园门,而告诉寿命说:「现在佛陀、世尊到底在甚么地方呢?」寿命报告说:「大王!现在佛陀乃在于那高堂(讲堂)上面,前面有明灯,世尊一定处在于其师子座(佛为法王,其座席乃形容为万兽之王之座),南面(面向南)而坐,大王小一前进,自会见到世尊。」

  那时,阿阇世王乃往诣讲堂之处,在于外面洗足,然后上堂,默然而回顾四方,而生欢喜心,口自发言而说:「现在诸沙门都寂然静默,止观具足(完成内心之静止,故都说上观成就),愿使我的太子优婆耶(优耶婆陀,帛贤),也能上观成就,和这些人没有不同!」

  那时,世尊告诉阿阇世王说:「你怀念太子之故,口自发言:愿使太子优婆耶,也能止观成就,和这里的人无异!你可以到前面来坐。」这时,阿阇世王就到前面,将其头面礼拜佛足,然后退坐在一边,而白佛说:「现在欲有所问,如有闲暇(不打扰清修,允许发问),乃敢请问。」佛陀说:「大王!如果欲有发问的话,便可以发问的了。」

  阿阇世王白佛说:「世尊!如现在的人们,有的乘象、乘马车,学习刀、矛、剑、弓矢、兵仗、战斗之法;那些王子、力士、大力士、僮使、皮师、剃发师、织发师、车师、瓦师、竹师、苇师(织席工人),都用种种的伎术,以便自求生存于世间(各有职业才能生活),也由之而可以自恣娱乐。父母、妻子、奴仆、僮使,也因之而共相娱乐(都有生产,而得以养活他人)。像如是的营生,而现有如是的果报。现在的诸沙门们,以现在之所修,现在能得其果报吗?」佛陀告诉大王说:

  「你是否曾诣于诸沙门(通指出家学道的人)、婆罗门之处,去问过如此之义吗?」

  大王白佛说:「我曾经往诣诸沙门、婆罗门之处,去问过如此之义。我忆起有一个时候,到了不兰迦叶(偶然论者)之处,问他而说:『如人们之乘象、乘马车,学习兵法,乃至以种种工作去营生(以工作而自存活),而得现有的果报(能快快乐乐的活下去)。于今在此的大众,现在修道,现在能得果报吗?』那位不兰迦叶回答我说:『大王如自作,或者教人去作,去作那些斫伐残害,煮炙切割,去恼乱众生,使众生愁忧啼哭。或者杀生、偷盗、淫逸、妄语,或者踰墙去劫夺人家的财物,或者放火把他人的家产焚燃,或者断阻人的行道而为恶等事。大王!行如此之事,都不是叫做恶。大王!假如用利剑去脔割一切的众生,作为肉聚,弥满在于世间,这也不是恶,也没有罪报的。在于恒水(恒河)的南岸,脔割众生,也没有恶报,在于恒水的北岸,作大布施的祭祀大会,布施给一切众生,利益他人,平等的利益人,也没有甚么福报的。』大王讲后,又白佛说:「犹如有人问起瓜之事,而他却以李之事回答人家,问起李,而回答瓜,也是如是的。我问他现在可以得果报吗?而他却回答我而说甚么没有罪福等报。我就自念而说:我是刹帝利王,是以水浇头之种(正式即位之王),无缘而杀出家人,系缚驱遣此出家人。这时,我曾怀此忿结之心,然而作此念后,就便舍去那个地方。」

  又白佛而说:「我曾经在于一个时候,到了末伽梨拘舍梨(宿命论者)之处,问他而说:『如现在的人们,有的乘象,乘马车,学习兵法,乃至以种种的职业,而自营生,都均为有现在的果报。现在于此的大众,正在修道,现在能得果报吗?』他乃回答我说:『大王!并没有所谓施,没有所谓与人,没有祭祀法;也没有所谓善恶,没有善恶之报;没有今世,也没有后世,没有父,没有母,没有天,没有化生,没有众生;世间并没有沙门、婆罗门,没有平等的行者,也没有今世,也没有后世,没有自身作证,没有布现他人(向他人讲说其所证之义,所谓度他人)。诸言为有的,均为是虚妄。』世尊!犹如有人,问瓜而回答李,问李而回答瓜那样,他也是如是。我问他现在得果报否?他则以没有之义来回答我,我就自念而说:我是刹帝利王,是以水浇头之种,无缘而杀出家人,系缚驱遣他。这时,我乃怀着忿结之心,作此念后,就便舍弃其处而去。」

  又白佛说:「我又在于某一时间,至于阿夷多翅钦婆罗(唯物论的断灭论者)之处,问他而说:『大德!如人乘象,乘马车,学习于兵法,乃至以种种的职业而自营生,都均为有现在的果报。现在于这里的大众,现在修道,现在得果报吗?』他回答我说:『受于四大(地水火风四大要素)的人,如果取于命终的话,地大就会还皈于地,水大就会还皈于水,火大就会还皈于火,风大就会还皈于风,都均会败坏,诸根都会皈于空。如人死亡之时,则以床舆,举其身,放置于冢间,以火烧其骨,成为如同白鸽之色(灰白色),或者会变为灰土。不管是愚者,或者是智者,取于命终的话,均为坏败,为断灭之法(断见之论,所谓没有来生的生命的相续)。』世尊!犹如有人,问李而回答瓜,问瓜而回答李,他也是如是。我问他现得果报与否?而他却回答我以断灭之法,我就自念而说:我是刹帝利王,为以水浇头之种,无缘而杀出家人,系缚而驱逐吧!这时,我乃怀着忿结之心,作如是之念后,就便舍弃那个人而去别处。」

  又白佛说:「我在于往昔的某一时,至于波浮陀伽旃那(机械论者)之处,问他而说:『大德!如人乘象,乘马车,学习于兵法,乃至以种种的职业而自营生,均为有现在的果报。现今在此的大众,现在修道,现在可以得果报吗?』他回答我说:『大王!没有甚么力,没有甚么精进的人,没有力,没有甚么方便的。也没有因,没有缘,而众生为染着,没有因没有缘,而众生清净。一切众生,有生命之类,均为没有力,不能得自在,没有甚么冤雠定在于其数之中,在于此六生中受诸苦与乐。』犹如问李,而以瓜回答,问瓜,而以李回答那样,他也是如是。我问他现在得果报与否?他却以无力来回答我,我就自念而说:我是刹帝利王,以水浇头之种,无缘而杀出家人,系缚而驱遣他?这时,我乃怀着忿结之心,作此念后,就便舍弃那人,而去。」

  又白佛说:「我在于往昔的一个时候,至于散若毗罗梨子(诡辩论者)之处,问他而说:『大德!如人乘象,乘马车,学习兵法,乃至以种种的职业而自营生,都均为有果报。现今的此大众,现在正在修道,现在能得果报与否呢?』他回答我而说:『大王!现在有沙门的果报与否?像如是而问的话,则回答此事为如是:此事为实在的,此事为异,此事为非异非不异。大王!现在没有沙门的果报吗?像如是而问的话,回答此事为如是:此事为实,此事为异,此事为非异非不异。大王!现在非有非无沙门的果报吗?像如是之问的话,回答其事为如是的:此事为实,此事为异,此事为非异非不异的。』世尊!犹如人问李,而以瓜回答他,问瓜,而以李回答他,他也是如是的。我问他现在得果报与否?而他却以异论(不同的论议)来回答我,我就自念而说:我是刹帝利王,以水浇头之种,无缘而杀出家人,系缚而驱遣他;这时,我乃怀着忿结之心,作如是之念后,就便舍弃其人而去。」

  又白佛说:「我在往昔的一个时候,到了尼干子(苦行外道)之处,问他而说:『大德!犹如有人乘象、乘马车,乃至作种种的职业而自营生,现在都有其果报。现今的此大众,现在正在修道,现在能得果报吗?』他回答我说:『大王!我是一切智,一切见的人,为尽知而无余遣。不管是行,或者是住,或者是坐是卧,都觉寤而无余,智慧都常现在前。』世尊!犹如有人,问李,而以瓜回答,问瓜而以李回答,他也是如是。我问他现在得果报与否?而他却回答我,说他是一切智的人,我就自念而说:我是刹帝利王,是以水浇头的种,无缘而杀出家人,系缚驱遣于他?这时,我怀着忿结之心,作此念后,就便舍弃他而去。因此之故。世尊!现在我到这里来问如是之义,所谓:如人乘象,乘马车,学习兵法,乃至以种种的职业去营生,现在都均为有其果报。于今沙门现在的修道,现在能得果报吗?」

  佛陀告诉阿阇世王说:「我现在还问大王你,你就随你的意见回答于我。你的意见如何呢?大王!王家的僮使、内外的工作人员,都看见大王在于十五日月满之时,沐发澡浴之后,在于高殿上和诸婇女们共相娱乐之事,就作如是之念而说:咄哉!(愚哉!)行之果报乃至是乎?(为甚么这样的将其大王的福报消耗在此种娱乐呢?)这位国王阿阇世,乃以十五日月满之时,沐发澡浴,在于高殿上和诸婇女们,以五欲而自娱乐,谁能知道这就是行其福报吗?(消福报)。那个人就在于后来之时(到后来),剃除须发,服三种法衣,出家去修道,修行平等之法(喜乐在于闲静处禅坐,以维身心的均等不动)。你的意见如何呢?大王!大王遥见此人之来到时,是否还会起念而说:这人是我的仆使与否呢?」大王白佛说:「弗也!世尊!如果看见此人到这里来的话,应当起迎而请坐。」佛陀说:「这岂不是沙门之现得果报吗?」大王说:「如是!世尊!这是现得沙门的果报。」

  佛陀又说:「其次,大王!如果在大王的国界之内寄居的客人,食王你的廪赐,而看见大王在于十五日月满之时,沐发澡浴后,在于高殿上和诸位婇女们五欲自娱时,他也曾作如是之念:咄哉!大王行(享受)其福报,为甚么至于如是呢?谁能知道这就是行其福报的吗?(损其福报)他就在于后来之时,剃除须发,服三法衣,出家去修道,而行持平等之法。你的意见如何呢?大王!大王如果遥见此人来到的话,是否还会起念而说:此人是我的客民,是食我的廪赐的人吗?」大王说:「弗也!如果我看见他由远处而来的话,当会起迎礼敬,会向他问讯,请他就座。」佛陀说:「你的意见如何呢?大王!这不是沙门现在所得的果报吗?」大王说:「如是(是的)!这乃现得的沙门的果报的。」

  佛陀又说:「其次,大王!我为如来、至真、等正觉,而出现于此世间的。如果有人进入我法的话,乃至能证三明(宿命、天眼、漏尽,为了知智法,故为智明,或智证明),能灭除诸阇冥,而生大智明,所谓漏尽智证明是。为甚么呢?因为这乃由于精勤,专念不忘,乐于独住闲静之处,而不放逸之故。你的意见如何呢?大王!这不是沙门所得的现在的果报吗?」大王回答说:「如是!世尊!实在是沙门现在的果报!」

  那时,阿阇世王就从座起,头面礼拜佛足,白佛而说:「唯愿世尊接受我的悔过!我因为狂愚痴冥而无识,我父摩竭瓶沙王(摩竭陀国的频婆娑罗王),乃以王法治化,并没有偏枉,而我由于迷惑于五欲,实在伤害父王。唯愿世尊加哀慈愍,受我的悔过吧!」

  佛陀告诉大王说:「你为愚冥无识,但自悔过,你因迷惑于五欲,乃伤害你的父王,现在于贤圣当中,能忏悔罪过的话,就能自得饶益。我怜愍你之故,摄受你的忏悔罪过!」

  那时,阿阇世王礼拜世尊之足后,退在于一边而坐,佛陀乃为之说法,示教利喜于他。大王听佛的教言后,就白佛而说:「我现在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请听允我在于正法当中,为一优婆塞!自今以后,尽形寿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欺诳、不饮酒,唯愿世尊,及诸大众们,明天受我的邀请供养!」

  那时,世尊默然许可他的邀请。这时,大王看见佛陀默然受其邀请后,就起礼佛,遶佛身边三匝之后回去。

  大王离开佛处不久之后,佛陀曾经告诉诸比丘们说:「这位阿阇世王的罪过已损减,已经拔除其深重的罪咎。如果阿阇世王不杀害其父王的话,当会在于此听法的座上,得法眼净(明见真谛)。而阿阇世王现在由于自悔过之故,其罪咎已损减,已拔除其重咎的了。」

  这时,阿阇世王至于中途之时,告诉寿命童子说:「善哉!善哉!你现在对于我乃为多所饶益(你的建议,使我收到很大的利益)。你首先称说赞叹如来的指授开发是如何如何,然后引我去世尊之处,而得蒙开悟(受佛教导而有所领悟),非常的感谢你的恩情,终身不会遗忘!」这时,大王还宫后,办诸肴膳,种种的饮食,等到明天之时到,就去邀请:唯愿圣者(佛陀)知道时宜。

  那时,世尊着衣持钵,和众弟子一千二百五十人都俱在,而同往诣于王宫,到后,就座而坐。这时,大王乃亲自斟酌,供养佛陀及诸僧伽,食毕而放钵,而行澡水之后,礼拜世尊的双足,白佛而说:「我现在再三的悔过!我乃为一狂愚痴冥而无识,我父摩竭瓶沙王,以王法去治化,并没有偏枉,然而我乃迷于五欲,实害父王。唯愿世尊加哀慈愍,接受我的悔过!」

  佛陀告诉大王说:「你为愚冥无识,迷于五欲,乃害你的父王。然而现在于贤圣法中,能够忏悔罪过的话,就会自有饶益,我现在怜愍你,接受你的悔过。」

  这时,大王礼拜佛足后,取一小座,在于佛前而坐,佛陀乃为他说法,示教利喜。王听佛教法之后,又白佛说:「我现在再三的皈依于佛,皈依于法,皈依于僧,唯愿听允我在于正法当中,作为一位优婆塞!自今以后,尽形寿不杀生、不偷盗、不耽淫、不欺诳、不饮酒。」

  那时,世尊为阿阇世王说法,示教利喜大王后,就从其座起而回去。

  那时,阿阇世王,以及寿命童子,听佛所说后,都欢喜奉行!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