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菩提路 玄奘之路 鸠摩罗什传奇 虚云长老传奇 因果报应录 不可思议的因果现象 大德讲故事 《须菩提》故事集 迦旃延 阿那律 优波离 大迦叶 阿难陀 正法眼藏 舍利弗 罗睺罗 目犍连 富楼那 广化律师弘法故事集 哲理小故事 人间巧喻 禅宗故事 禅宗小故事 佛陀教你不生气 菩萨与罗汉的故事 佛陀的圣弟子传 名人轶事 罗汉菜 百喻故事广释 春去春又来 雷锋的故事 释迦牟尼佛传 行禅 妙善公主 释迦牟尼故事 玄奘大师西行故事 假因谤圣 堕无间狱 慈济心灯 金玉良言 改造命运的原理与方法 法苑珠林(卷六)白话 因果原理 马车故事 朋友集 世间百态 关于王永庆的故事 做人的佛法 哼哈一如说 禅理故事 数学家的故事

人际关系中即使拒绝,也要有帮助地拒绝

哲理故事 | 作者:星云大师 [投稿]

\

  长乐先生:有些人觉得人际关系难处,常常抱怨单位里钩心斗角啊,人际关系复杂啊。

  其实,哪里关系不复杂呢?看不懂就不必看,做好自己就好。自己怎么做?“在人之上的时候,把别人当人;在人之下的时候,把自己当人。”

  奥巴马在竞选的时候,有记者问了他一个关于副总统候选人裴琳女士的问题。记者说,裴琳有一个十八岁的女儿未婚先孕,你怎么看?这个记者想出裴琳的丑,问题一说出口,在场的人都很紧张,但奥巴马却很轻松地说:我妈妈也是十八岁生的孩子。

  这个回答非常了不起,因为他不是站在一个评判的角度去谈论这个问题,他用那种最谦卑的方法去思考问题、回答问题,这是真正的“将心比心”。他的这个回答让在场的新闻记者都很折服。

  星云大师:人际之间如何相处?一般人总认为自己很伟大,别人都不如我,因此常要跟人家比较。过去有人举个譬喻:中国人的民族性有如雄鸡,只要一只公鸡“咯咯咯”一叫,其他的公鸡马上就会跑来啄它的头和鸡冠,不准它抬头,不许它超越自己,更不许它比自己高明。

  我说个例子,佛光山有个普门中学,学生当中有一个女生长得很美丽,人称“校花”,可是这个“校花”之名却为她带来很多苦难。许多人讥讽她、开她玩笑。后来有一个机会我与学生谈话,我说:“同学们不要这样,你说她美丽不好,难道要我们普门中学每一个人都是丑八怪,你才欢喜吗?一个同学成绩好、很优秀,很受老师欣赏,你就要嫉妒,难道要大家成绩通通都不好,你才欢喜?”

  长乐先生:我有一位朋友,他最大的优点是从来没有在背后说过别人的坏话。这一点很了不起。谁没有妒忌之心?谁没有愤懑之时?这位朋友难道对别人真的没有意见?肯定有,但是他真的能做到不背后说人是非,这很难得。

  人在社会上有朋友,也有敌人。不一定是战场上两军对阵,杀得你死我活,才叫敌人;商场有商场的对手,同行有同行的冤家,利益有利益的敌人,“同行相嫉,文人相轻”,很多人背后说别人的坏话,其实还是出于嫉妒的心理。

  星云大师:基督教说“爱你的仇敌”,佛教说“怨亲平等”。其实,人生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而是自己。外交上有一句话说:“国际间没有永久的朋友,也没有永久的敌人。”人与人之间,有时候朋友可以成为敌人,有时候敌人也会成为朋友,就看我们对人的态度、看法如何。有不少徒众跟随我,我告诉他们:一支钢笔,送给他而不给你,你不但不能嫉妒他,反而要欢喜他;因为他是你的前辈,他没有,你就不可能有;这次他拥有了,下次可能就轮到你有了。因此,我们要有“让别人有,我没有无妨”的心量。

  只知向人家要求,是贫穷;懂得给别人,则表示富有。不过也有人说:“我既没金钱,也无宝物,没有东西可以给别人,但是见到别人拥有,心里很欢喜。”这就是心里的富贵。从建设心里的富贵起步,自然就会有乐趣。

  所以,现代青年应有什么样的观念?第一要从退让中体验乐趣。在《百喻经》中有一段故事比喻说:有一个人家来了客人,父亲就向孩子说:“儿子啊,客人来了,快到街上去买些酒菜回来。”儿子去了好久都没回来,父亲就跑到街上去找,一看,儿子在街上和一个人面对面站立,父亲向儿子询问原因,孩子说:“这个人很坏,我走到这里,要他让个路,他就是不肯,而我也不想让他,所以我们两个人就在这里僵持了很久。”父亲一听,就说:“孩子,家里来了客人,你先把酒菜拿回去,爸爸来跟他谈一谈。”像这样双方不让一步的情况,也只有增加彼此的苦恼了。

  有人问我:怎么把佛光山建在穷乡僻壤的大树乡?我说这是以退为进。因为当初我住在台北,有人请我吃饭,不能不去,你不去,他会说你看不起他;有人要找我开会,不能不去,你不去,他说你不合作;为了要看得起他、为了要跟他合作,天天都忙得不可开交,忙得找不到自己。况且在人多的地方,还得受人我之间一些冲突的影响。这么一退,来到穷乡僻壤的乡村,只有我自己住,没有人麻烦我、阻止我、障碍我,同样能成就事业;不一定要去强求。所以,退让不是没有力量、不是消极的;退让是智慧之举,更需要大勇猛。

  长乐先生:所谓“自谦则人必服,自夸则人必疑”就是这个道理。让步非但不会降低自己,反而赢得了敬佩和更大的发展空间。

  星云大师:我在佛光山的一次徒众讲习会中告诉大家:“什么人能干,什么人不能干,从一个小地方就可以看出来。凡是能干的人,叫他做什么事,他大部分都是承诺:“OK!OK!没问题!”不能干的人则推三阻四,事事拒绝:“这个不对,那个不可行。”当然有很多事情实在不容易做到,但是我们在拒绝的同时也要有代替,不要让对方难堪,要时时想到给别人一个助缘。

  二三十年前,经常有信徒的子弟来找我,希望我能为他们介绍一份工作,或者推荐他到某机关任职。那个时候人浮于事,要找一份差事很不容易,更何况自己也不知道帮他介绍的工作适不适合,更不知道他的耐心、恒心、毅力究竟如何,但是基于和信徒之间的香火因缘,总想要助他一臂之力。

  于是千辛万苦,打听联络,穿针引线,好不容易帮他找到职业,赶忙去通知他,不料对方却说:“不要了,我已经在别处上班了。”我当时心想:自己白费一场心也就算了,但是对机关主管失去信用,要我如何交代呢?他们也是卖一个面子啊!

  这种情况几次以后,再有人找我介绍工作,我心里虽也起了警觉,但轻言拒绝,断了别人的信心,总是于心不忍,所以我想出了一个代替的办法,就告诉他:“你先看报纸的寻职栏,或者我提供一些数据给你,你认为这个职业和你的能力、兴趣吻合,就自己打电话过去。”对方往往说:“不行啊!他们不认识我,又没有人介绍,不会采用我的。”我告诉他:“你可以向机关行号的主管介绍自己的专长,并且说:'我让你试用两个月,两个月以后,如果你觉得我可以用,再续用;如果你觉得我不适合,我就走。我是来让你试用的。'老板听说你是来让他试用的,他不需要负什么责任,也没有人情负担,就会试用你。

  如果你能经得起试用,可能就会一帆风顺,前途光明;如果你经不起试用,那就得重新调整自己,重新学习。”经过我这一番分析说明,年轻人求职大都能无往不利。

  代替拒绝不是简单的表面功夫,必须打从心里先不要有抗拒、排斥的念头,从而平心静气面对问题,寻求解决之道,切忌鲁莽行事,迁怒别人。有许多人说:“师父,您何必如此客气,直接说明拒绝就好了。”当然,拒绝只要一句话,非常简单,但是它具有很大的杀伤力;我宁愿自己麻烦一点,找寻代替的方式,让对方能够接受,让对方能够成长。

  我每到一地,均十分留意当地的事物。数十年来,我发觉教育出问题的地方,往往在于父母师长习惯以拒绝的态度来对待下一代;而人际关系出了问题的人,大都在于他们经常用拒绝的方式来否定别人。

  在此奉劝诸位:要给人信心,要给人欢喜,要给人希望,要给人方便,即使不得已要拒绝,也不要轻易地就拒绝,而要有代替地拒绝;不要立刻就拒绝,而要能婉转地拒绝;不要无情地拒绝,而要有帮助地拒绝;不要傲慢地拒绝,而要有出路地拒绝。

  即使拒绝,也要让对方感到欢喜。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