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菩提路 玄奘之路 鸠摩罗什传奇 虚云长老传奇 因果报应录 不可思议的因果现象 大德讲故事 《须菩提》故事集 迦旃延 阿那律 优波离 大迦叶 阿难陀 正法眼藏 舍利弗 罗睺罗 目犍连 富楼那 广化律师弘法故事集 哲理小故事 人间巧喻 禅宗故事 禅宗小故事 佛陀教你不生气 菩萨与罗汉的故事 佛陀的圣弟子传 名人轶事 罗汉菜 百喻故事广释 春去春又来 雷锋的故事 释迦牟尼佛传 行禅 妙善公主 释迦牟尼故事 玄奘大师西行故事 假因谤圣 堕无间狱 慈济心灯 金玉良言 改造命运的原理与方法 法苑珠林(卷六)白话 因果原理 马车故事 朋友集 世间百态 关于王永庆的故事 做人的佛法 哼哈一如说 禅理故事 数学家的故事

神童失笑

智慧故事 | 作者:网络 [投稿]

神童失笑

古時候有一位證到阿羅漢果位的修行人,住在深山中保任。山腳下的村落裡,有一位七歲神童,由於他宿世的善根,小小年紀就體會到人世的無常與短暫,一心想探究生命來自何處?歸向那裡?於是辭別母親,出外尋師訪道。當他來到深山時,巧遇阿羅漢,便請求阿羅漢收他為弟子出家後的神童恭敬的隨侍在師父身旁,依照師父的教導用功,不論是誦經、打坐、參禪,他都能一心專注,心無旁騖,很快的就契悟到這念心。在師父的指導之下,神童繼續不斷的在這念心上用功,不到一年,他的修行就達到能眼觀一切處、耳聞一切聲,並且通曉宿世一切因緣。

有一天,神童入定,在定中觀察到自己過去生,不禁嘆然一笑;阿羅漢就問他:「為什麼因緣而笑?」神童回答:「我在這個人世間,曾經五次投胎在五個家庭。第一位母親生我的時候,鄰家也同時產下一子,但是我與第一位母親的因緣非常短,出生後僅僅幾日我就夭折了,第一位母親常常因為看見隔壁的孩子而觸景傷情。當投胎到第二位母親家,我在最討喜的年齡就又夭折了。第二位母親因為一直思念她活潑、聰明、可愛的孩子,心中抑鬱、悲痛、憂傷。第三位母親生我後,不到十年,我又匆匆離開人世。我與第四位母親還是緣薄,在未滿二十歲的時候因為意外而死;這二十年來的相處,一旦死別,母親始終憂傷、絕望、無奈,生活在無止盡的苦悶中。這一生,我是第五位母親的孩子,由於自己內心渴望了解生命的真相,七歲時決定辭別母親,尋師求道。感恩師父的慈悲教導,指出一條菩提大道,成就了弟子的道業。我在定中,看到今世的母親在家中日夜啼哭,說:『我的孩子為了學道而離家,不知道身在何處?不知道是否挨餓受凍?如今生死未卜,也不知道能否再相見? 』」

「每一世的母親都為了我這個孩子愁憂悲苦,由於自己已經知道宿世的因緣,了解生命的真相,生命的長河是無止盡的流動,每一生、每一世都更換不同的身形來到世間。這個身體或為男、或為女,或高、或矮,或窮或富,生命的時間或長或短,都有它的前因與後果,一切都是因緣和合而有,緣盡就消失了。即便曾為母子,當因緣結束後,換了不同的身形,就算兩人擦身而過,卻也互不相識,但世人看不清這緣起緣滅的真相,往往為聚散離合悲喜交加,迷失自己的本心本性。我現在已不再受生死輪迴的苦果,因此憐憫五位母親為情羈絆,五位母親反而感嘆我命薄,如果能讓母親們了解生命的真相,她們就不會再愁憂苦惱了,這才是報父母恩的最佳方式呀!」

「世上的人不知有生就必定有死,且生離死別皆在轉眼之間,所以鎮日追求名利情欲,始終身陷生死的泥沼中無法自拔。慶幸自己及早覺醒,入山求道,蒙佛恩及師恩啟發教導,收攝六根,不造諸業,不起妄念,心地清淨,才能夠早成道果,得神通力,見到過去生的種種事情。這令我更加愍念世人,如果不卸下情愛的枷鎖,又怎能出離生死的輪迴呢?但眾生的根器尚未成熟,如果現在勸告他們,只會引發爭執罷了;想到這裡,我也只能嘆然而笑。」

神童遂說一偈語:「不斷恩愛索,奮飛難如志;不離情識障,如何脫生死?誰為真種子,其惟自覺悟,眾生根未熟,勸化變齟齬,去矣復何言,一笑當慧炬。」說畢,便現神通飛身而去。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