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果談
(一)
先大父以總角之年,投效軍旅,時值前清同光之際,捻軍橫行於黃淮間,清軍連營數百里,以事剿阻,而以淮軍為中勁,先大父隸焉。初為弁目,屢建奇功,不數年洊升至千總。捻平,與教匪戰,每殲其渠魁,再晉守備,即戡回獲勝,遂專閫矣。先大父偉健雄猛,善擊技,尤能御狡卒,每得其死力,故戰輒捷,捷必奇,聲名震於敵我。
按先曾祖亦閫帥也,歿於太平天國之役,清廷錄其功,賜以世襲軍職。先祖本當承蔭,無須以弁目起也,緣其性豪爽,敢於作為,少時家居學書,兼從先曾祖母習武事,矯健冠於鄉里,每為人復仇,事後挺身認罪,不使人受繫縲,而地方吏亦以其正直,且係宦族,每曲縱之。會有其窗友,為里中巨豪毆辱,憤而自縊死。其新婚婦披孝服,抱其靈主,詣學中泣於先祖前,請為報仇,先祖走避,而心許之。年餘,人已淡忘,先祖挾洋槍,乘雨夜,掩人豪者家,盡殺之,戮二十餘口,遂奔他鄉逃逮,會捻匪竄至,城陷,當事者皆死難,案竟寢矣。後先祖變籍貫名字,投入行伍,以戰功而入仕途,終至專閫建纛,可謂壯矣。
清之末紀,先祖倦於干祿,轉心好善事,樂聞佛法,與先祖母設佛堂,朝夕禮念,殊虔謹。清社既覆,遂隱退,不復總綬。益事淨業,精進不怠。猶好施捨,每朔望,必捨食,冬日,則捨衣,災荒至,則捨糧。由是貧困者恆集於門,晨昏若市,先祖一一禮接之,家人偶或稍慢,輒予厲責,無敢辯者。
曾憶右鄰有一寡嫗,甚貧,子復不孝。一日詣先祖前痛哭,訴其子,乞教益之,先祖諾焉。翌日邀其子至,百方曉諭之,教以事親立身之道,子感泣而去。不數日,嫗又泣來,復訴其子。先祖乃至其家,再諭之,更約保甲,與之訂契,後不得逆其母。俄頃,嫗又泣至矣。先祖怒,偕保甲持契,入其室,拘之於通衢,數其罪而毆之,墜其齒,裂其臂,幾死,而後已,眾皆唾污之,辱罵之,乃至折挺以助先祖,子懼甚,創甚,哀泣求免,眾始散。由是遂不敢忤逆。久之,先祖查其已悔改,乃出資助之理生,未幾,竟至小康。
又,里中議建觀音廟,無人首其事,眾議戴先祖任之,數請不允,乃改推趙姓者焉,趙故好利,頗侵損廟資,久之,工不得竣。一夕,趙忽暴斃。眾再戴先祖,先祖曰:造寺善事也,我固不願後人,以有趙氏梗於中,我知其難成,故潔身自守,以俟來日,未料趙食報若是之速也。然而耗款過鉅,勸募無門奈何。眾聞先祖出,乃奮力損捨,聚集若干,終不足,先祖乃盡變其產以益之,或勸為兒孫想,稍留幾許,先祖答:兒孫自有兒孫福,不為兒孫作馬牛,我方欲為留一樂善好施之典型,使矜式之,留產實不必也。既廟成之日,先祖於聖像前三肅而退,由不復入焉。
自此之後,家計稍艱,先祖乃謀貿遷以給口,初至漢上,頗獲利潤,期年再往,適遇大水,災民數萬,喁喁待哺,先祖憐之,盡舉所有予之,徒步行返,家人聞,哭笑俱非。有故交程某,已顯貴,聞之,遣僕送千金,會邑中傳疫,多有死者,先祖又以其半購藥捨之。
先伯父卒業於保定軍校,未幾,任某部營長,參予桐柏荊紫剿匪之役,嘗率部襲入匪穴,至,匪已星散,無所得。忽一老者來,訊先伯鄉里事甚詳,並問先祖安,辭出,遺一簡於案上,折視之,匪首也,云曾受祖惠,故避三舍以報,非不能戰也。
先嚴嘗過襄陽北部,宿荒村中,主人瞽翁也,與交談,言及先祖,驚呼而去,俄頃間,村人扶老攜幼來觀,問先祖起居,有潸然下淚者。問之,十數年前,村傳疫,死者眾矣,先祖聞,偕醫至,遍藥之,活人頗多,村固脊貧,耕無牛,先祖復出資市三牛予之,今者繁育十數頭矣。村人感念,繪先祖像供於土地祠中。翌日往觀,固不若也。
家兄仕於白河,父老知是先祖胤,歡極,率之觀先祖德政碑及故居,能道嚮昔瑣事甚詳。是年,先祖忌日,集資延僧誦經追薦之。一老者哭拜甚哀,問之,云:少時為盜竊,不齒於鄉里,被拘獲,見先祖,先祖溫語勸勉力,且言相君面當以術致富也,奈何潦倒至此,我終當囚若,國法也。異日來我私所,當有以助之。老者竊喜,次日,先祖升堂,提至,責數百板,股肉盡脫,死而蘇再,釋之,乃不敢為非,亦不敢往見,久之,先祖親至其家,予數十金,命詣邑中名醫處習歧黃術,未幾果以醫名,今田連陌,而屋比櫛矣。
先祖還歷之年,親友為之慶,至者千數,率不相識,皆蒙其惠,展轉得知來而者。是夕,曾祖母忽夢三健者執刀杖入,狀凶鷙而意殊惡,執先祖出,疾追之,至戶外,則見先祖臥血沼中,撫之,項折矣。驚覺,以告家姊,家姊亦夢如斯,益驚。以訊於先祖,祖亦驚,細問所見,笑曰:我固知彼不懌於我也,今果至矣。再問,不復言。由是誦彌陀聖號甚勤,無他異。
未幾有瘡生頸上,先祖素健者,不以為意。數月,轉劇,終至不起,歿之日,頸裂數寸,無膿血,儼然刀創。病中,時叫兒孫輩誡之曰:勿謂無報應,因果可畏。我一生正直,無負己心,唯少時以睥睨怨,殺人,後悔之,終身憾焉,今感惡疾,非無由也。家祖母欲為禱於山寺,笑曰:業由己作,罪自心生,設禱可免,世無病苦矣。家姊皈信耶蘇教,先祖誡之曰:勿謂罪福由神,而肆己心,心肆神不能福之,行恭神不能罪之,苟迷信於神,限屆業滿而報至日,悔無及矣。由是家姊亦皈依正法。
(二)
因果之事,難說難信,苟能澄思深慮,捫心參之,則又因種果生,歷歷不爽。識其理者,謂禍福在我;昧其義者,言天道好還。實則天猶可欺,我心難負。一念之微,未必待及神知,心田之中,已播因種,萬世禍福,由斯決矣。百般遇合,不勞天定,誠可謂:自作自受,唯人自招。
先外祖母系出商城周氏,父仕至中堂,有政績。課子甚嚴,故周太君幼能詩畫,且通文牘制藝,釋老百家之學。復嫺女紅,猶精烹調,時有才女之稱。先外曾祖,方分茅陝甘,聞,為先外祖聘之。于歸之日,披綺紈,御脂粉,華年神儀,光被四室。婦工婦容,一時莫比。尤善伺翁姑意,喜怒不待言知,唯睥昵妯娌行,窘人不為犯己。事每甘其言而狠其行,侔其利而忽其德。以是之故,舉家百餘眾,莫不畏而遜之,猶難免於禍也,遂有王熙鳳之稱,可謂酷肖矣。
嘗畜一雛婢,姣慧能體人意,眾皆愛之,獨周太君惡之甚。初不予食,繼不予飲,不予寢臥便溺,非以教之,觀其窘困疲敝以自樂也。人或為言,輒轉激翁姑而罪之,故無敢勸解者。一夕有蛇入室,蛇蜒縱橫,不畏人,諸僕操挺欲擊之,太君不可,令婢為之生致,婢不敢進,笞之,亦不敢,復以火烙之,始首肯,而蛇已緣柱盤於樑上,命僕疊桌椅促婢登,婢泣而上,甫立,蛇昂首吐舌以示威,婢驚墜折肋。太君責以懦拙,錮於廁者累日。或竊告其姑,責之始令畀以就醫,已奄奄將斃矣。然太君自喜,每以告人:我治婢殆斃。又一日,婢誤碎一杯,太君怒極而笑,命捉一貓納婢褲內,鞭貓,貓懼,不得出,撕且嚙,腿肉為之盡裂,血透重衣,婢痛極而厥,復以火烙之,蘇而罷。
有姪納婦,婦淳謹,疏於禮,惡太君,人皆危之,婦固不知也。未幾太君以事激姪怒,摑辱其婦。復諷其嫂,咒噬其媳。又惑其姑,絕其定省。婦大憊,不知所以,人憐而告之,始悟,亟具珍玩以獻,太君笑而卻之,給役焉,勞而拒之,以他人陰事告,始喜。由是寵之若圭璧,而婦遂為虎倀,不叛不貳,終其一生。
太君久不妊,忽夢熊羆,喜甚,日禮送子菩薩,祈生兒。並以閫令,驅先外祖,遍禮邑中諸寺廟,祭必求豐,禮必期隆,稍有違誤,立怒,怒必搯夫,以是夫之兩臂胸腹,傷纍纍且遍。及臨蓐,招產婆伺之,痛苦終日,兒不下。招醫者藥之,無效。招巫者禱之,不靈。舉家遑遑,環伺而聽,入夕,產矣。初生一蛇,長尺許,其粗如臂,吐舌張口,蠕蠕而動,眾驚絕,亟斃而棄之。復生一男,三日而夭。由是威筲歛,人皆暗喜,謂菩薩有靈,祈有驗矣。未幾,為太君知,譏者遍獲遣責,皆太君以計唆他人為之,未嘗出一語動一指也。
後,太君晏坐恆顰其眉,眾懼,以為將窘辱人矣,或避之,或諂之,唯恐禍之及己。月餘,復攝己頰,眾益懼,而太君反無所為,由是堂以下,門以內,男婦百輩,喘喘不安矣。俄而,太君病臥矣,問疾者,侍藥者,承歡者,戶之為穿。頃之病遽,口斜矣,男為禱於廟,女為祈於室,家人無飽食而寧席者。又有時,目盲,呻吟之聲,聞於戶外,而眾侍之反怠。彌留之期,眾散矣,索湯水而不可得。驚呼囈語,終霄不絕,但聽之而已。及其卒,無人知,延至翌日,一炊事婦覺有異,往窺之,出語眾,眾皆忭然。其殯也,無為之戚者,唯所畜之婢哭之哀,或以問,曰:太君以虐為德,冥不畏因果報應,何其愚也,我憐而哭之耳。太君享年三十有一。遺有詩詞文稿盈夾,水墨刺繡多幀,余猶及見。
文章由佛教网小编@平觉心,栏目属:佛教故事 > 佛教因果故事 > 邪淫故事 > ----弘法佛法文库恭请十方师兄随喜转载,弘扬善知识,功德无量!南无阿弥陀佛
故事一: 陕西长安县有一个农人,在地里干活,看到一条蛇钻入洞里,他就把蛇收支的两个洞都堵死了。过了两天后,他二十岁的大儿子和十岁的小儿子俄然不会说话,后经许多医院治疗都无效。两个孩子不会说话现已
捕捉贩卖野生动物遭殃祸章家有三兄弟,同住一个院子里,其中两个都很老实,在家种田,靠本分养家,因为经济条件不好,自己也没什么文化,就谈不上对孩子提供好的教育,孩子们二十几岁了也没读到什么书。但贫苦勤劳人家的孩子懂事早,这几个年轻人,女的学做裁缝,男的学修汽车,现在也都干
我是四川一家乡镇企业的财务人员,要不是那场灾难,我的生活应该像其他人那样快乐、自信而充实,对未来也充满憧憬。可自从患病后,我整个人就渐渐颓废了。那是2001年的1月,我和单位的几个同事出差到成都,晚上住到酒店后不久,有小姐打电话来问要不要“服务”,经不住诱惑,发生了让我这辈子都后悔莫及的事情。
夜已深,高速途中,刘细锋和“老相好”陈海蓉聊着聊着便难忍欲火,在行驶的大货车上玩起了“车震”。面对活生生上演在身后的“活春宫”,31岁的司机张章生却没能做到心无旁骛,他一边把着方向盘,一边频频回首,不时偷窥。随着“轰”的一声巨响,两辆重型半挂车相撞起火,大火瞬间蔓延,正在快活的老板和“相好”没能及时逃脱,被活活烧死。事后清理现场,他们已是一对裸尸。
小富由人,大富由天,命是定数,运是变数,我的一个朋友,五年来一直致力于开发精品楼盘,一砖一石没有半点打折扣的地方,看到很多同起步的地产商都赚钱了,他还是坚持着,因为成本高,房子卖得不好,前年的时候基本已到了破产的边缘,记得也是这样一个深秋的时候,他说:“下个月,货款利息再还不上,我可能就干不下去了。”我当时听了真是觉得很伤感,这世界难道好人没有好报吗?他曾是种地出身,几年来,他为以前的村子修了小学,敬老院,修了从村口通向县城的公路,他资助了很多贫困的人。
我好后悔!我本有一个很漂亮很贤慧的妻子。自从2001年开始就犯了邪淫,先是勾引了本单位的一个同事,来往了数个月,以后上网还和几个女孩女人发生过关系,还偶尔嫖娼。可是我竟然忘记了淫人妻者自己妻也会被人淫的因果道理。虽然在一年前我学佛以后我已经戒了邪淫,可是报应却也来了!
一个70多岁的农村老翁染上难言之疾,给子女们造成了难言之痛。日前,宁波鄞县某村的这位老年村民下体长出了指甲般大的赘生物。孝顺的三子一女急忙送老人到医院就诊。因患者年事已高,医生们几乎都诊断为鳞状皮细胞癌,要切除生殖器并辅之化疗。子女们为救老父性命,含泪在手术通知书上签了字。
在某处有一条蛇,一天蛇尾告诉蛇头说:「我应该走在前面。」蛇头回答说:「一向都是我在前面,为什么你突然要这样呢?」蛇头说完便继续往前走,完全不理会蛇尾。蛇尾见状,便故意缠住树干,不肯继续前进。蛇头只好使劲地用力拉,拉扯了半天,弄得双方都精疲力竭。
特异功能可能受到鬼神灵力加持故有预知之特异功能一次意外足以致富。大难不死获特异功能 信不信由你。人类总希望能预知未来,波兰一名男子便是因为能预知人的死期而致富;但保险公司却因他而大伤脑筋!这男子是六十八岁的爱尔·巴非亚。他原任职司机,在一九八五年时因一次意外,撞伤头部,自此便获此能力。他首先预知三十一岁的女地主死期,一鸣惊人,不少人跑来咨询自己或亲人的死期,而爱尔·巴非亚则每次收五百元咨询费,由于其预言甚准确,故其门庭若市,巴非亚藉此预知能力,赚得一所豪宅
凡夫追求财物,圣人追求真理。有一位六十多岁的尿毒病人,在送到慈济医院之前,他的双脚已经被锯断了。医院每天必须为他洗肾三次,却没有亲人来照顾他。慈济医院有一位男志工每天都去帮他洗澡,并教他念佛。有一天,老人突然要志工答应他两个要求:一是多陪他念佛,二是叫他一声「爸爸」。老人的要求,志工都有答应了。在念佛之前,老人说出了自己
据《杂宝藏经》记载,释迦牟尼佛的前世是象王,有这样一个具有功德的故事。《佛说无量寿经》:释迦牟尼佛跟弟子讲,在往昔劫的时候有一个象王具有功德。过去,在劫初或善劫的时候,动物都会说话,而且有很多的功德,不像现在的动物特别愚痴,象王具有很多的功德。
某僧刚出家时,早课、晚课、出坡、行堂、诵经、打坐等功课样样精进,而后慢慢心生懈怠,并不如前。某日,师上堂开示:无论出家在家,为什么有的人修着修着心态变了,问题出来了?你们可以扪心自问,当初修学的初发心是什么,坚持了多久,现在的心态又是什么?
有位学生给我看了一则《锯和蛇》的故事,并且忏悔说道:“我曾有着和毒蛇一样的愚痴嗔恨等烦恼,是佛法给予我智慧,让我慢慢变得冷静理智。”故事是这样的:一条蛇进入木工店,穿过锯子时受了一点伤。它本能地转过身咬住锯子,没料到又把嘴弄伤了。蛇以为又受到锯子的攻击,决定用整个身体缠住锯子,使锯子窒息。于是它用尽了所有的力气……不幸的是,蛇最终被锯子锯死
从前有个愚人,准备宴请亲友,打算积蓄一些牛奶,以备宴会时用。于是他想道:“若现在天天把牛奶挤出来,就会存得很多,那就没有地方存放,况且牛奶放存久了也会变坏,不如就蓄存在奶牛的肚子里,等到宴会时,可以当场挤出牛奶来。”他想好后,就把母牛和吃奶的小牛分开喂养。一个月以后,他举行宴会时,亲朋好友都来了。这时他把母牛牵来,想挤牛奶,谁知一点牛奶也挤不出来,惹得宾客当场辱骂和讥笑他。愚人往往就是这样自以为是。
从前,有一个富人,愚蠢到无以复加的地步。这个人到另外一个富翁家,看到有三层楼,又高大,又壮美,轩敞窗朗,心生羡慕。心里想:“我的钱财不比他少,我也要造这样一座楼。”于是他找来了木匠,问:“那座楼是你造的吗?”木匠回答说:“是的。”“现在你也为我造这样一座楼。”
很久以前,有一个国家,地处穷乡僻壤。这个国家的人也无知无识。有一个人喜欢养猪。一天到了另外一个村落,见到有许多干粪,心里想:“这里的干粪好多呀!现在我应当用草把这些干粪裹起来,用头顶着回家。”于是,这个人找了些草,把干粪裹起来用头顶着。走到半路,恰好下起了大雨,粪汁流下,一直流到了脚跟。众人看到了,都说这人是疯子。粪便是臭的,即便是晴天也不应顶在头上,何况是雨中呢!
某日,师上堂开示:“菩萨畏因,众生畏果。我们要学习菩萨,不要在因上造作,就不会有这个果报。都知道自己有毛病,为什么不去修改?要找好的方法把这个病治好,这才是根本。再痛苦、再委屈、再烦恼,不去修正自己的习气、毛病,不去解决实际问题,一点用都没有。
某次法会前开会做相关部署,师开示道:“这次法会的总指挥,你们得学会真正以管理者的心态去做事,抓大放小。你是指挥,要安排好大家的工作,而不是啥事都要亲力亲为,千万不要有害怕得罪人的心态,要为整个法会效果考虑,你行就行,不行就不行。怎么样做一调整,是你们应该考虑的课题。
佛陀前世为菩萨时,曾经身为鸽王。“徒众五百”,在国王的花园里飞翔觅食。国王看到了,命令下人张网捕捉,所有的鸽子都被捉住关在笼子里了。国王每天让人用白米、肉屑喂养这些鸽子。鸽王痛心地说:“我们失去自由,说不定会成为国王的盘中菜肴。我们必须逃出去。‘佛经众戒,贪为元首,贪以致荣者,犹饿夫获毒饮矣。’从今天开始,大家不要再吃这些饲料了,只有如此,才能保全大家
从前有一个国王,国王拥有一棵极其高大茂盛的果树。每年这棵树结果实的时候,香气四溢,味道甜美。有一个人来到宫廷,国王对他说:“这棵树上将要结出味道美妙的果实,你想吃吗?”这个人回答说:“这棵树太高大了,即使我想吃,又怎么取下来呢?”国王于是命令砍倒这棵树,希望今年结果时可以很方便地摘到果实。
严格来说,佛教的戒和律是有所不同的。“戒”主要是强调带有一种自觉的性质,信众出于自身的意愿,发誓发愿,愿意遵守的一些行为准则、道德规范,这个是“戒”。“律”强调了外在强制的性质,就是说你加入僧团、或者加入教团,或者你加入一个宗教组织,那么你就必须遵守某些规章制度,你才能是这个这个团体组织的成员,这些规章制度就是“律”,它带有一定的外在强制
一家之主,要乐观面对生活,心甘情愿去为这个家付出。没有怨言,没有计较,不挑剔家人的不是。儿子不好是自己的命,儿媳妇不孝顺也是自己的命。你讲这个人不对,那个人不对,其实都不对,你也不对,他们也不对。一家人都觉得自己是对的,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结果都没有理。
不必仰望别人,自己亦是风景。什么是嫉妒心?很多人都不承认自己有嫉妒心,或者没有发现自己有嫉妒心。先来看一下佛给出的定义。嫉妒定义:在《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里面,佛说:“其嫉妒者。自求名利,不欲他有。于有之人,而生憎恚(恨),是为嫉妒。”
懂“观自在”者,是自己娱乐自己也。自己娱乐自己,就是自己去享受大自在、去享受稳定的情绪。去保持着不断提升的、源源不绝的生命动力,保持着美好的心情去帮助、去普度法界众生。凡人的情绪飘忽不定、难以自控,这是因为其不懂观自在。
当你已经通晓道理与修行的理路,也已经知道如何教化众生,亦即理、教都圆备了。此时,就可了解诸法与诸法之间的所有法相,其实是全归于平等的。
只要有正觉的心,本性自然而显露。只要我们有正觉的心,那一切妄念就像一灯能照千年暗一样,只要我们有正觉的心,所有的业障、往昔所造的种种恶业全部熄灭。
以拥有的欲求看待现前心所对应的是心外求解决苦的方法,借由对苦觉知而生的离苦心去透过佛法所对苦的诠释,同时也觉悟苦而真的求出离,却不是暂时或是只单单对外求解决。哪怕是对外求解决也是需要对以往心所依、行为所做思维和转变,更何况要真的离苦求解脱。
我执重的人就是把自我的感受体现的越明显,他的我执就会越重。我执要靠什么来调伏,就是要靠理性、靠法,如果一个人靠感性那我执就会越重。假如说我们心里就是不舒服,但是用法来要求自己觉得自己不对,马上能调整,其实就是用法来破除我执。我们凡夫首先要破的是我执,现在我们还没有资格说要破自
在我们身边会发生很多事情,苦的、乐的、好的、坏的…… 但是,不管发生什么,最后总会有一些转机,这个转机就是菩萨的加被、加持和关照。其实,菩萨从来没有远离过我们,也从来没有舍弃过我们。因为菩萨的大悲心使然,深妙微远、无有分别,让我们的身心得到呵护。
禅定,是一个很幽胜深远的法门。有实修经验的人,一定会知道,你修得越深,精神层面的感觉将越深邃,越难以言诠。这种精神层面的感觉,只能透过实修去取证,自然会了解深刻的禅定里面是什么样的世界。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