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菩提路 玄奘之路 鸠摩罗什传奇 虚云长老传奇 因果报应录 不可思议的因果现象 大德讲故事 《须菩提》故事集 迦旃延 阿那律 优波离 大迦叶 阿难陀 正法眼藏 舍利弗 罗睺罗 目犍连 富楼那 广化律师弘法故事集 哲理小故事 人间巧喻 禅宗故事 禅宗小故事 佛陀教你不生气 菩萨与罗汉的故事 佛陀的圣弟子传 名人轶事 罗汉菜 百喻故事广释 春去春又来 雷锋的故事 释迦牟尼佛传 行禅 妙善公主 释迦牟尼故事 玄奘大师西行故事 假因谤圣 堕无间狱 慈济心灯 金玉良言 改造命运的原理与方法 法苑珠林(卷六)白话 因果原理 马车故事 朋友集 世间百态 关于王永庆的故事 做人的佛法 哼哈一如说 禅理故事 数学家的故事

《华严经》译者佛驮跋陀罗尊者的故事

人物故事 | 作者:网络 [投稿]

《华严经》译者佛驮跋陀罗尊者的故事

幼年失怙,度为沙弥

  佛驮跋陀罗,汉译为觉贤,迦毗罗卫人,释迦族甘露饭王后裔。三岁时其父亡故,只能与母亲相依为命。五岁时,母亲又去世,遂被收养于外婆家。堂伯鸠婆利见其聪敏,又同情他是一个孤儿,于是把他接回去,剃度为沙弥。

天资聪颖,得不还果

  到十七岁时,与同学一起,以读诵为业。别人需要一月读完的,觉贤一日便可完成。其师叹曰:“觉贤一日赛过别人三十日。”后受具足戒,修习精勤,博览群经,多所通达,尤其以禅律驰名。

  觉贤常与同学僧伽达多共游罽宾。达多虽佩服其聪明、才学,却对他不甚了解。有一次在密室中修行,忽见觉贤到来,惊问他从哪里来?他说:“刚去兜率院致敬弥勒”,语毕便隐身不见。达多才知他乃圣人,但仍知之不详,后又见他屡有神变,遂诚心追问,方知其已得不还果位。

游方弘化,请至中土

  觉贤常想游方弘化,以观风俗。刚好遇到西行到罽宾的中土僧人智严,看到当地佛法隆盛,学僧很多,乃向东叹道:“我等僧侣,虽有学道之志,但遇不到精通佛法之明师、能匠,故无从发悟”。即询问当地人,谁能到东土去弘传佛法?大家都说:“有佛驮跋陀罗,出生在印度那呵梨城,其家族世代崇信佛法。自少出家,现已通解经论。少时受业于大禅师佛大先。”

  佛大先当时也在罽宾,对智严说:“可去东土振兴佛教、传授佛法者,佛驮跋陀罗其人也。”后经智严苦苦请求,觉贤遂同意来东土。历经三年艰苦跋涉,尝尽寒暑之苦,跨越葱岭,途经六国。各国国王为其远行弘法的行为所感动,皆大力资助。

显露神迹,不可思议

  到交趾(今越南)后,乃乘船沿海而行,途中经过一个岛屿下面,觉贤以手指山道:“可以停舶于此。”船主说:“旅途上时间极是宝贵,现在这样的调顺和风更是难遇,怎可停舶!”又继续前行了二百余里,忽然狂风大作,把船又吹回岛下,众人才佩服其神灵,全师事他,听从他的指挥。后来遇到便风,同行的船都出发了,觉贤说不可开船,船主才把船停下来。而那些先开出去的船,全都覆没了。后来,在一天夜里,他忽然叫大家把船开走,当时没有人肯走,觉贤只好收起缆绳,独自出发。不久,海盗出现,没走的人全被杀害了。

大弘禅业,机锋峻峭

  不久,到了青州东莱郡(今山东烟台),听说鸠摩罗什在长安,即往长安从罗什受学。罗什极为高兴,与之共论佛法,探讨义理,多有裨益。罗什每有疑难问题,常与他一起商讨。姚秦太子姚泓,想听觉贤说法,要求且命令群僧在东宫集会,罗什与觉贤往复辩论。

  罗什问觉贤:“法因何是空?”

  觉贤答道:“色乃众微而成,故色无自性,所以色自身即是空的。”

  又问:“既以极微破色空,又如何破一微?”

  答道:“众人或破析一微,我以为不应当是这样。”

  又问:“微是常吗?”

  答曰:“以一微故,众微即是空;以众微故,一微即是空。”

  当时宝云译出这句话,不解其意,道俗都认为觉贤所说之一微是常。过后不久,长安学僧又请觉贤进一步解释这句话。觉贤说:“一切诸法都非自生,皆因缘而起。缘一微所以有众微,微本身并无自性,此即是空。难道可以说有不破之一微,常而非空吗?”

驱离长安,默然处之

  秦王姚兴致力于弘扬佛法,供养三千多僧人。这些僧人往来于皇宫,常参与世俗之事,唯觉贤与众不同,潜心静修。有一天他对弟子说:“吾昨日看见家乡有五只船一齐出发。”弟子把这话转告他人,关中之僧人,都以此话是显异惑众。

  而且,觉贤在长安大弘禅业,四方喜乐静修者闻风而至。但学养有深有浅,道行有高有低,一些伪劣之徒,鱼目混珠。其中有一弟子因观行甚差,且又自言得阿那含果,觉贤未及检查,遂致流言四起,遭僧俗二众猛烈抨击,即将大祸临头。徒众或匿名隐潜,或半夜越墙逃走,半日之间,徒众差不多全逃光了,觉贤仍默然处之,毫不介意。当时之僧?、道恒等人以觉贤“显异惑众”为由“驱逼”其离开长安,觉贤道:“我身如浮萍,去留很容易,只是弘法心愿未了,甚是感慨。”于是与弟子慧观等四十余人,往南前往庐山,神色从容,毫无惊恐之表现。有识之士,感叹至极,深为惋惜。僧俗二界送行者一千多人。

慧远解摈,依志游化

  沙门释慧远(净宗初祖),久闻觉贤之风名,听说他来到庐山十分高兴,二人一见如故。慧远以为觉贤之被摈除,过错在其徒众;至于所说五船俱发一事,也于律无犯。于是派遣弟子昙邕,致书姚兴及关中众僧,希望解除摈弃他之处罚,并请觉贤在庐山翻译禅数诸经。在慧远的关照下,尊者译出《达磨多罗禅经》二卷,《修行道地经》《不净观经》等。

  因觉贤志在游化、弘法,居无求安,在庐山待了一年多后,又往西去到江陵,正好遇到外国船主,待他进一步询问,果是印度五船,亦即他前所言五船俱发。是时,国中士众,竞相前来参礼、师事他,且有许多布施,他一概不受。自持钵乞食,不问贵贱贫富,一视同仁。

译典诠义,妙尽文意

  义熙九年(413),觉贤随太尉刘裕回京都,安住于道场寺。与沙门法业、慧义、慧严等人,译出《华严经》,即以后俗称的“晋译华严”、“六十卷华严”。当时,与觉贤同住道场寺的还有西行求法归来的法显。于是,法显从古印度带回的《僧祇律》梵文,又请觉贤译为汉文。

  觉贤先后所译出的经典有:《观佛三昧海》六卷、《泥洹》及《修行方便论》等,共一十五部,一百十七卷,并深究其义理,妙尽文意。

  佛驮跋陀罗尊者后于元嘉六年(公元429年)念佛往生,世寿七十一岁。

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蜀中净土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