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佛陀时代,印度境内的憍萨罗国,发生了一桩恐怖万状的事件,这一事件,震动了全国的人民,也几乎吓垮了英勇的波斯匿王,因在王都舍卫大城的城外,出现了一个杀人魔王鸯掘摩罗。所幸由于佛陀的及时感化,才使这场悲剧,很快地结束了。
鸯掘摩罗,生于舍卫大城的北边,那是一个名叫萨那的村落,他原名不叫鸯掘摩罗,父母给他取的名字叫做伽瞿,意思是一切世间现。因为当他出生的时候,憍萨罗国的境内,曾有奇特的变相发生:所有刹帝利的武士阶级,全部不由自主地拔出刀剑,并做出准备迎敌战斗的姿势,随即锋刃的利剑缺了口,断了鞘,握在手中的把柄,也跟著堕落在地。这是非常奇特的现象,使得全国的武士们,都感到莫名其妙地惊惶起来。后来经过调查,原来是舍卫城北的一个村落中,生了一个婴儿,因此,便以伽瞿来作为这个婴儿的命名。
渐渐地,伽瞿长大了,这是一个英俊健壮而孔武有力的青年,徒手能捉飞鸟,行走快过奔马;但他又是一个温文儒雅而秀外慧中的好青年,从小死了父亲,侍奉母亲则极其孝顺。只可惜,因他投师学艺,投错了师门,才使他得到鸯掘摩罗这么一个臭名!
当时,舍卫城内有一个很负盛名的外道学者,正在收徒讲学,伽瞿也就成了他的学生。可是那个外道学者,有著一个年轻美貌而又妖媚淫乱的妻子,最糟糕地,她在她丈夫的学生之中,竟然偷偷地爱上了伽瞿;当然,像伽瞿这样健美的青年,任何女人见了都会心跳的。无奈,伽瞿是她丈夫的学生,她是伽瞿的师母;她虽然是个妖媚淫乱的少妇,伽瞿却是正直守礼的青年。于是,恐怖的悲剧就跟著发生了。
伽瞿的师母,好不容易等到了一个机会。有一天,确切知道那个外道学者已带著许多学生出去了,伽瞿却被留在他老师的家里。他的师母见到四下无人,便悄悄地走近了伽瞿的跟前,以风情万种的姿态,接近伽瞿,用手摩触伽瞿,并以毫不隐瞒的话语,表达她所希求的愿望。这对于伽瞿是非常意外的,也是极其为难的,他感到惊讶,也感到痛苦,他从未想到,他会有这样一位毫不顾伦理道德而又大胆无耻的师母,于是,他便义正辞严地拒绝了他的师母。他说:
“老师等于父,老师之妻等于母,我怎么可以做这样逆伦的丑事呢?”
“你是当真不答应了?”他的师母,恼羞成怒了:“不识抬举的蠢东西,但你应当考虑,你如不喜欢我这样的女人,我将使天下的女人都得不到你。”
“请师母恕罪,学生怎么也不敢答应的。”
“好吧,我恨你!我要毁灭你!要使你这个不解风情的蠢东西,永远失去爱慕任何女人的机会。”
接著,她回到了自己的卧室,用她自己的手,狠命地撕碎了身上的衣衫,又用自己的手爪,忍痛地划破了皮肉,弄成披头散发,在撕成了片片的衣衫下,半裸著鲜血淋漓的胴体;再以绳索悬颈,佯装自杀!
不一会,那个外道学者回来了,入了家门,跨进卧室,一幅惊人动魄的丑态画,使他连奔带跳地走近他的妻子,解开绳索,并且探问原由。
显然地,学生强暴师母,以致师母羞愤自杀,那真是斯可忍孰不可忍的事了。他要结结实实地教训伽瞿一番,然而,他很明白伽瞿的武功,即使集合全体五百个学生向伽瞿围攻,也不是伽瞿的对手。
终于,他想到了一个借刀杀人的诡计,他要利用国王的武力来解决伽瞿的生命。
他把伽瞿叫到面前,装著非常严肃而又恳切的样子,对伽瞿说:“你是我最喜欢的学生,我现在要教你一个得道生天的秘密法门。”
“谢谢老师的恩典,弟子愿意承教。”伽瞿是个听话的好学生。
“那么你听著:你在中午之前,持剑站在进出城门的大路口上,见人就杀,杀一个人,便割取一只手指,用线贯穿,戴在头上,成为指环;杀满一千个人,穿够一千只手指,你就得道了,被杀的人也可生天了。”
“禀告老师。”伽瞿听了老师的教言,觉得疑问重重,杀了一千个人反能得道生天,他是从未听过的事,也是大惑不解的,所以说:“不论那一种宗教,那一个学派,在我们印度,都是崇尚净修梵行的,孝顺父母的,修行众善的,柔和仁惠的,慈悲平等的。如今反而教弟子杀一千个人作为得道的法门,不是有违古圣先贤的教训了吗?”
“唉!太使我失望了,你竟是个不从师教的坏学生,你竟是个怀疑得道法门的坏青年!”
于是,伽瞿便在矛盾与痛苦的心境之下,接受了他老师的教示。仗著宝剑,到了四通八达的大马路口。
由于业力的驱使与成熟,竟有许多的凶神恶鬼,来给伽瞿助威,使得伽瞿的心志迷乱了,面目狰狞了,杀意增强了,气力壮大了,逢人便杀,杀人之后便将人血涂身,人血涂身之后,再来加倍地杀人。从远处看去,伽瞿已像一个夜叉罗刹,已像一只疯狂的野兽。
因此,鸯掘摩罗的凶名,便在舍卫城中传布开来,也在整个的憍萨罗国散布开了,因他头上戴著用人手穿成的花环,所以被称为指环,以梵语来说,就叫做鸯掘摩罗。
因此,大家都不敢经过那条大马路口了。全城的商店,也都关上了门,全城的男女老幼,也都深深地躲藏起来。国王通令全国的勇士戒备,徵集最勇的武士讨伐,竟然没有一人瞻敢应徵赴命的。
因此,鸯掘摩罗已为憍萨罗国的舍卫大城,造成了风声鹤唳与草木皆兵的末日景象。
看看天上的日影,已经快近中午,广阔通畅的大马路上,业已人迹杳然,甚至连鸟兽也看不见一只。鸯掘摩罗的杀人成绩,已经非常可怕,但于一千人数,尚须一人来补足。这时,他的母亲虽风闻他的儿子已经成了杀人的魔王,人们也在一致地骂她是凶神的母亲或老母夜叉。但她想到她的儿子应该是肚子饥饿的时候了,儿子再不好,终究是自己的骨肉,所以取了食物,为她的儿子去送午餐。
鸯掘摩罗发现来了一个人,那虽是他生身的母亲,却也很可用来凑足一千人数,使得自己得道,也使得他的母亲因此生天。于是,他便毫不犹豫地提了剑,迎了上去!
正在千钧一发之际,释迦世尊突然出现在鸯掘摩罗的面前。原来,佛是无事不知无所不觉的一切智人,佛陀知道,那些由业力使然的九百九十九人,已被鸯掘摩罗全数杀尽,鸯掘摩罗不该再杀另外的人了。同时,这也是鸯掘摩罗接受感化的时机成熟了。
鸯掘摩罗见有一个出家人走向他的跟前,心里真是欢喜,他想他的母亲竟然有一个替死的沙门了。但他从未想到,佛陀也在逃避他的击杀。使他最不甘心的是佛陀那种缓慢而行的走路方法,竟使他那快过奔马的脚程,老是不长不短地被抛在后头。再看看,佛陀虽然站在原地不动,他也无法追赶得上,以致累得他汗流如涌,气喘如牛,还是追一个不即不离。于是,鸯掘摩罗发怒了,他说:“你这个不知死活的出家人,知道我是谁吗?还不乖乖地停止下来接受我一剑!”
“醒醒吧!可怜的青年。”佛陀说话了:“正因为你自己没有停止残杀的疑心,所以永远追不上我;其实我从很久以来,早就停止了呀!”
鸯掘摩罗究竟是个善根深厚的青年,倾听了佛陀这两句含藏机锋的话,又仔细地瞻仰了佛陀的威德身相之后,竟然真的醒了,真的将那残杀的疑心停止下来了,歇了脚,扔了剑,惭愧地、惶恐地、懊丧地、忏悔地、虔敬地,像迷失路途的儿童见了母亲似地,向佛陀伏地接足,热泪洒地,请求恕罪、请求拔济、请求剃度出家。
就在转眼之间,佛陀已将鸯掘摩罗带进了只园精舍,佛陀说一声:“欢迎你来出家为比丘。””他便须发自落,袈裟著身,成了一个佛门的出家人了。
这时的波斯匿王,好不容易徵集了他的军队,亲驾出征,讨伐鸯掘摩罗,但他毫无战胜的把握,所以先请求佛陀的开示。
“大王面露愁容,汗流不止,可有什么困难的事吗?”这是佛陀明知而故问。
“大德世尊谅已知道了,我要去征讨鸯掘摩罗啊!”波斯匿王显得非常惊恐。
“如果他已改邪归正,在我座下出家了,大王将会如何呢?”
“我是三宝的弟子,我当向他礼足,给他恭敬供养。”波斯匿王又接著说:“但他绝对不会来出家的呀!”
佛陀却把已是比丘的鸯掘摩罗,指引给了波斯匿王,这是铁一般的事实了。
于是,国王感动了,全国的人民,也都感动了,因此而来敬佛听法悟道的人,不计其数。鸯掘摩罗也在当下悟道,证了阿罗汉果。
所以,一场震惊了全国的恐怖剧,在佛陀慈光的普照之下,竟促成了一次大弘法化的佛事。
(此篇系根据《佛说鸯掘摩经》、《佛说鸯崛髻经》、《央掘魔罗经》改编而成。)
这个故事在大小乘经中,各说稍有差异。《杂阿含经》38.1077载有“央瞿利摩罗”,说他是贼,是在央瞿多罗国的陀婆阇梨迦林中。别译《杂阿含经》 1.16也说“鸯掘摩罗”是林中的贼。《增一阿含经》31<力品>38-6则说:“国界有贼,名鸯掘摩,极为凶暴,杀害生类,不可称计,无慈悲于一切众生,国界人民无不厌患。取人杀,以指为环,故名为指环。”总之,这是一个凶暴的盗贼之流,后来受佛教化,改邪归正,剃度出家,证得了圣果。这是“放下屠刀”之后,即能转凡为圣的一个实例。在大乘经中说,这是大士菩萨为了度众而作的化现,其实他没有真的杀死当时的人。
故事一: 陕西长安县有一个农人,在地里干活,看到一条蛇钻入洞里,他就把蛇收支的两个洞都堵死了。过了两天后,他二十岁的大儿子和十岁的小儿子俄然不会说话,后经许多医院治疗都无效。两个孩子不会说话现已
捕捉贩卖野生动物遭殃祸章家有三兄弟,同住一个院子里,其中两个都很老实,在家种田,靠本分养家,因为经济条件不好,自己也没什么文化,就谈不上对孩子提供好的教育,孩子们二十几岁了也没读到什么书。但贫苦勤劳人家的孩子懂事早,这几个年轻人,女的学做裁缝,男的学修汽车,现在也都干
我是四川一家乡镇企业的财务人员,要不是那场灾难,我的生活应该像其他人那样快乐、自信而充实,对未来也充满憧憬。可自从患病后,我整个人就渐渐颓废了。那是2001年的1月,我和单位的几个同事出差到成都,晚上住到酒店后不久,有小姐打电话来问要不要“服务”,经不住诱惑,发生了让我这辈子都后悔莫及的事情。
夜已深,高速途中,刘细锋和“老相好”陈海蓉聊着聊着便难忍欲火,在行驶的大货车上玩起了“车震”。面对活生生上演在身后的“活春宫”,31岁的司机张章生却没能做到心无旁骛,他一边把着方向盘,一边频频回首,不时偷窥。随着“轰”的一声巨响,两辆重型半挂车相撞起火,大火瞬间蔓延,正在快活的老板和“相好”没能及时逃脱,被活活烧死。事后清理现场,他们已是一对裸尸。
小富由人,大富由天,命是定数,运是变数,我的一个朋友,五年来一直致力于开发精品楼盘,一砖一石没有半点打折扣的地方,看到很多同起步的地产商都赚钱了,他还是坚持着,因为成本高,房子卖得不好,前年的时候基本已到了破产的边缘,记得也是这样一个深秋的时候,他说:“下个月,货款利息再还不上,我可能就干不下去了。”我当时听了真是觉得很伤感,这世界难道好人没有好报吗?他曾是种地出身,几年来,他为以前的村子修了小学,敬老院,修了从村口通向县城的公路,他资助了很多贫困的人。
我好后悔!我本有一个很漂亮很贤慧的妻子。自从2001年开始就犯了邪淫,先是勾引了本单位的一个同事,来往了数个月,以后上网还和几个女孩女人发生过关系,还偶尔嫖娼。可是我竟然忘记了淫人妻者自己妻也会被人淫的因果道理。虽然在一年前我学佛以后我已经戒了邪淫,可是报应却也来了!
一个70多岁的农村老翁染上难言之疾,给子女们造成了难言之痛。日前,宁波鄞县某村的这位老年村民下体长出了指甲般大的赘生物。孝顺的三子一女急忙送老人到医院就诊。因患者年事已高,医生们几乎都诊断为鳞状皮细胞癌,要切除生殖器并辅之化疗。子女们为救老父性命,含泪在手术通知书上签了字。
在某处有一条蛇,一天蛇尾告诉蛇头说:「我应该走在前面。」蛇头回答说:「一向都是我在前面,为什么你突然要这样呢?」蛇头说完便继续往前走,完全不理会蛇尾。蛇尾见状,便故意缠住树干,不肯继续前进。蛇头只好使劲地用力拉,拉扯了半天,弄得双方都精疲力竭。
特异功能可能受到鬼神灵力加持故有预知之特异功能一次意外足以致富。大难不死获特异功能 信不信由你。人类总希望能预知未来,波兰一名男子便是因为能预知人的死期而致富;但保险公司却因他而大伤脑筋!这男子是六十八岁的爱尔·巴非亚。他原任职司机,在一九八五年时因一次意外,撞伤头部,自此便获此能力。他首先预知三十一岁的女地主死期,一鸣惊人,不少人跑来咨询自己或亲人的死期,而爱尔·巴非亚则每次收五百元咨询费,由于其预言甚准确,故其门庭若市,巴非亚藉此预知能力,赚得一所豪宅
凡夫追求财物,圣人追求真理。有一位六十多岁的尿毒病人,在送到慈济医院之前,他的双脚已经被锯断了。医院每天必须为他洗肾三次,却没有亲人来照顾他。慈济医院有一位男志工每天都去帮他洗澡,并教他念佛。有一天,老人突然要志工答应他两个要求:一是多陪他念佛,二是叫他一声「爸爸」。老人的要求,志工都有答应了。在念佛之前,老人说出了自己
佛陀在世的时候,有一个富甲天下的小国王。他深信今生位高权重,是自己过去生布施,造福的结果,所以他欢喜造福。
很多时候,你会通过各种渠道,听来很多道理。对于这些道理,你会觉得自己已经理解了,其实不然。这只不过是一种产生于大脑的虚幻印象而已,这种印象,远远不如自己亲眼所见的、亲身经历的来得深刻。
那是一个美丽的小岛,岛上最独特之处是有许多种类的蛇。岛上的居民非常注意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特别是保护蛇。 有一天,北风呼啸,突然降温。父子俩徒步去集市办年货,途中在路边看到两条冻僵的蛇。儿子
南北朝时期,有一僧人名释容,他每天都外出化缘,日出而行,日落而归。晚上返回寺院的时候都要经过一段毫无光亮的黑暗巷子,又因为巷子很窄,有人迎面而行的时候便时常撞到一起。释容也有过这几次这样的经历,有时候匆忙,两个人都会相撞还会受伤。
有两个和尚,一个很贫穷,一个很富有。有一天,穷和尚对富和尚说:“我打算去一趟南海,你觉得怎么样呢?”富和尚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认真地打量了一番穷和尚后,禁不住大笑起来。
有一个富翁背着许多金银财宝,到远处去寻找快乐。可是走过了千山万水,也未能寻找到快乐,于是他沮丧地坐在山道旁。一农夫背着一大捆柴草从山上走下来,富翁说:“我是个令人羡慕的富翁。请问,为何没有快乐呢?”
我们在无休止的忙碌中,肩头上的担子也一天比一天沉重。于是,为了生计,为了家庭,为了那个红尘中的角色,便只能理所当然地、全身心地去继续奔波,继续操劳。就像是一匹负重的老马,面对生活这驾笨重的大车,除了使劲拖曳,别无选择。
《佛本行经》中有这样一则故事:从前有一只长有两个头的鸟,也叫做共命鸟,两个头有着完全不同的思想。一个头叫迦喽茶,常作好想;另一个头叫优波喽茶,常作恶想。为了安全起见,它们轮流睡觉,一头睡着,另一头便醒着。有一天在树林里,优波喽茶在睡觉,忽然从树上
一位大富长者只有一个儿子,可这个孩子在很小的时候,便离家游走到其他国家。多年来他以乞讨为生,生活非常贫苦。一次乞食,穷子来到自己的国家,并走进了一处豪宅。穷子见到这家的长者,身上挂满宝物,威德庄严,顿时心生恐怖。他想:这位长者是王,还是王的眷属?竟
《撰集百缘经》里面记载着一则“伽尸比丘尼”的故事:佛陀在波罗奈国鹿野苑弘法教化时,梵摩达国王的妻子生下一个端正殊妙、身披袈裟的女婴,取名为“伽尸孙陀利”。伽尸孙陀利天性贤淑善良,渐渐长大。一天,她带着侍卫出城游玩,不知不觉来到了佛陀所在的地方。
我们人有习气,有执念,那这种力量是怎么来的?我们都知道久习成性,也是我们不断培养起来的。我们年轻的时候可能很多习气不会那么重,执念也不会那么强,但是随着一天一天这种力量就会越来越强。我们学过唯识的人都知道种子的力量,种子你不去破坏它,就自然增长
佛法中,有所谓“信、愿、行”三资粮,无论信、愿或行,都必须先有决心。佛法上说:“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上求佛道是修行的最终目标,必须有决心去求;度化众生是行菩萨道的必经过程,众生根机不同,教化不易,必须要有决心和耐心。
我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总有许多烦恼的事,而且很容易把我们不好的情绪发泄给周围的人。我们只在乎自己受到了委屈,却忽视对方的感受,因此不自觉地伤害了别人。所以当我们有不快乐之举或生气之举时,如果能多想一想,其实我们不是为了生气而工作的。
追逐感觉,是痛苦的根源。许多人总是抱怨:为什么人生有这么多的不如意 ,人家生活得那么好,我却这么悲惨?我拥有这么多,怎么还是不开心?开心的事越来越少,郁闷的事越来越多……你是否发现,你实现梦想后所得到的快乐,往往是那么短暂。
简单生活,更自在。一个地方住久了,很多人都会觉得房间越来越拥挤,其实就是累积的杂物不断侵占了居住空间。用每个平米所付出的房租或房贷,来堆放两三年都用不上的杂物,算笔经济账那都是倒挂的。房间整洁利落了,扫尘除垢也变得简单,不用折腾换房。
如是因,必得如是果。造作杀生业,必得短命、多病等苦;造作偷盗业,必得贫穷、其财不得自在等苦;造作邪淫业,必得妻不贞良、不得随意眷属等苦。造作恶口业,必得多被诽谤、为他所诳等苦;造作两舌业,必得眷属乖离、亲族弊恶等苦;造作恶口业,必得常闻恶声、言
任何事情的发生,都由无数的因缘积累而成,不单单只是眼前一两个因素。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因果,现在所遭遇的,是过去的果;现在所做的,会成为未来的因。俗话说得好,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同样地,种善因,才能得善果。曾经,有一个青年问禅师:“一个人行善或是作恶之后
我们到这个世间来,目的何在?意义何在?价值何在?如果我们在这一生当中把这三桩事情疏忽了,我们这一次到人间就白来一趟,古人所讲的醉生梦死,糊里糊涂来到世间,也糊里糊涂死掉,死了之后又糊里糊涂搞轮回,你说多可惜!我们这一次到这个世间,究竟是来干什么的?
师父,我最近刚转到一个新的部门。我很努力,特别在意领导的看法,但有些时候领导对工作的满意程度也不是完全能由我决定的,这让我感到压力很大。我该怎么办?
“我执”在佛法中指对一切有形与无形事物的执著。《唯识述记》云:“烦恼障品类众多,我执为根,生诸烦恼,若不执我,无烦恼故。”举个简单的例子,一个茶杯,你如果一直举着它,虽然杯子很轻,时间长了也会很累。把茶杯放下,手就腾出来了,也就解脱了。这个放下,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