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士全书 寿康宝鉴 孝经 了凡四训 三字经 幼学琼林 论语 太上感应篇 弟子规 安士全书 黄石公素书 民间善书 四书五经 孟子 大学 中庸 诗经 尚书 礼记 周易 龙文鞭影 菜根谭 声律启蒙 二十四孝 蒙学经典 阴骘文 医学典籍 诸子百家 山水诗 田园诗 边塞诗 哲理诗 送别诗 思乡诗 爱国古诗 爱情古诗 抒情古诗 古诗十九首 古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 古诗 古词 婉约诗词 宋词精选 宋词三百首 名句 爱国诗句 爱情诗句 思乡诗句 离别的诗句 送别的诗句

欲海回狂

  忏悔往生类(七问七答)

  问:已经造了淫业,要消除罪过。应当在佛前忏悔呢,还是从自心忏悔呢?

  ●答:心即是佛,佛即是心。佛前忏悔,不妨碍自心忏悔,自心忏悔不妨碍佛前忏悔。

  问:今世所犯淫业,当然应当忏悔以消除。若过去世中所犯,渺茫无知,何须忏悔?

  ●答:我们从无量劫以来到今天,凡是四生六道之身,一一受过无量;凡是罪大恶极之事,一一造过无量。若只是忏悔今生而不及宿世,难道不是去草留根吗?

  问:善恶因果,父子不能相代。忏悔一身之业,都恐怕来不及了,兼代四生六道忏悔,不也太迂了吗?

  ●答:但求自利,不思利人,是凡夫之见。未求自度,先要度人,是菩萨之心。禹稷为了天下苍生,宁可自己被水淹,自己饿肚子。孔子为了天下苍生,一生都没有休息。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问:淫欲固然是生死之根,不可不断。但出世之法,是身后事罢了。晚年修习,不算为迟。

  ●答:凡事早作准备就会成功,若总是拖延就会废弃。到了晚年后再修习,这就好像饥而耕田,渴而凿井了。何况到了晚年,目前有多少人修行呢?举世尽从忙里老,谁人肯向死前休?

  问:末世众生,如此贫苦。佛国楼阁宫殿,都七宝庄严。为何苦乐不均,如此之大呢?佛视众生,等于一子。为何不使十方众生都受惠?使大家共享快乐呢?

  ●答:苦乐有天渊之别,是由因果所引起的。过去因中,举世尽造杀业,菩萨独行慈悲;举世沉迷色欲,菩萨独修梵行;举世尽是贪吝,菩萨独爱布施。作善作恶,既有天渊之别,各各不能相代,则受乐受苦,也有天渊之别,各各不能相代。

  问:土阶茅屋,才见尧舜之仁;琼楼玉宇,正露桀纣之恶。佛既然视三界为牢狱,何必借七宝来庄严?

  ●答:一则是天下万姓的脂膏,一则是三生积累的福果,两者比较,截然不同。

  问:佛国清净庄严,当然万倍于尘世。但经中所言,未免形容太过分了。若都相信,不近于荒唐吗?

  ●答:人所相信的,不过耳目心思罢了。耳目不到的地方,就说荒唐。何况心思不及的地方?譬如蚯蚓只知一尺土中食泥之乐,不知苍龙跃于大海,突浪冲波。又如蜣螂只知粪土内转丸之乐,不知大鹏扶摇九万里,搏击长空。

  补充:人类肉眼看不见的事物是很多的。电磁场看不见,但却客观存在。人类之外到底有什么外星生命,当今科学正在探索。事实上,许多神话科学已经证明是事实。释迦牟尼佛不靠仪器,而从自身证悟的天眼看到了人类看不见的东西。当时并没有显微镜,可他说一碗水有八万四千虫(细菌);当时并没有望远镜,可他发现了三千大千世界。这些微观世界和宏观世界的理论,已被当代科学所证实。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