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士全书 寿康宝鉴 孝经 了凡四训 三字经 幼学琼林 论语 太上感应篇 弟子规 安士全书 黄石公素书 民间善书 四书五经 孟子 大学 中庸 诗经 尚书 礼记 周易 龙文鞭影 菜根谭 声律启蒙 二十四孝 蒙学经典 阴骘文 医学典籍 诸子百家 山水诗 田园诗 边塞诗 哲理诗 送别诗 思乡诗 爱国古诗 爱情古诗 抒情古诗 古诗十九首 古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 古诗 古词 婉约诗词 宋词精选 宋词三百首 名句 爱国诗句 爱情诗句 思乡诗句 离别的诗句 送别的诗句

欲海回狂

  受持疑惑类(十问十答)

  问:戒淫实在是一件难事,实行起来,又如此曲折周详,不太强人所难了吗?

  ●答:立于中道,能者从之。儒有礼仪三百,威仪三千。释有三千威仪,八万细行。难道是为一人制订的吗?

  问。君子不近声色,“不近”只不过是心中淡一些就行了。若将声色比之毒蛇猛虎,不也太严重了吗?

  ●答:死于蛇虎之口的人,千中难得一二。死于贪欲的人,十有八九。由此看来,声色比猛虎毒蛇更厉害啊!

  问:中国传统伦理,礼节已经够完备了。男女有别,非礼勿视,便是戒淫,何必还设不净等观,作此污秽之想呢?

  ●答:男女之道,人之大欲存于其中。欲火动时,勃然难以控制。即使刀锯在前,油锅随后,也不管了。如果仅仅借过去圣人的劝诫,就使人一片淫心冰消雪解,这是万万不可能的事。何况以理劝导世人,使国家长治久安,莫如因果之说。但等到淫心初发,虽目击现在因果,终不能断除爱根。唯有“不净”二字可以断绝。所谓禁得十分,不如淡得一分。论戒淫的根本办法,一定是以“不净观”为宗。

  问:不净九想等观,俗人固然应当修习。若向最上一着,则正智现前,烦恼自破,何必学此小乘法门?

  ●答:大道虽然无取无舍,但入门必有欣有厌。天台大师说:不净入佛之门,能成就大事,如落海之人,依从就能得度,从此获得清净智慧,从此生净妙佛国,常观不净,就是修净业。过去世尊预言七种法灭情状,其中第四条说:末世弟子不喜欢修“不净观”。(详见《摩诃摩耶经》)如此可知,深通佛学,才能修此法门。《大般若经》中,详细讲解死尸白骨等观,结论说:此为菩萨大乘相。难道这是小乘法门吗?

  问:世间美色,与腐胀死尸,宛然不同,怎能彼此同观?

  ●答:表象虽然暂时不同,实际上并非二物。人若夏月猝死,一个晚上,便会发臭,三四日后,尸体就会出虫。那些娇姿媚态,只不过是眼前假相罢了。

  问:肉躯污秽,固不待言。若说周身之内,有八十种虫,我不相信。

  ●答:佛观一钵水,八万四千虫。何况污垢的身躯呢?若说活人的身体不应当有虫,那么疮疥蚤虱,难道不是虫吗?

  问:受持篇中,以居官居家等,分配治国平天下数条。全大段之意是这样。但其中也有不很相符的。

  ●答:只说本段多属于某事,未曾说都属于某事。何况古人断章取义,只论述大概。曾子阐释是“诚意”,说“心广体胖”,不嫌混杂身心。阐释“新民”,引“日新又新”,不嫌可移明德①。一定斤斤计较,就错了。

  注:①见《大学》: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诰曰:“作新民。”

  问:受持一篇,功过二字,可以概括,为何不分某事为若干功,某事为若干过,使人凛然知戒?

  ●答:功过都由心造。同一善,发心大则功也大,发心小则功也小。同一恶,爱心重则过亦重,爱心轻则过亦轻。譬如诸天都用碗,但饮食有精粗之分。三兽同时渡河,深浅不同。怎能绝对地划分功过呢?

  问:比丘尼中鱼龙混杂,其中也有淫荡之女,假作尼姑,引诱良家妇女。居家杜邪一篇,为何不写?

  ●答:若本人贞节,引诱也不妨。若她可诱,何独尼姑?因见千中之一的淫女,就要远弃佛法,侮慢出家人,就好像一家失火,就要禁天下的晨炊了。聪明不聪明呢?

  问:妇人到庵院中,烧香听法,常被轻狂之人注目。禁止出门,才见治家之正。肃闺一篇,为何忘此?

  ●答:信善之女,安坐家中,尽可奉佛。轻易出外,固然不宜。但人怎能不接触外界呢?那些男人有没有检查自己应当注目吗?如此年龄,如此地点,还能起淫心吗?善女人若能倾心归佛,将肃闺一十五条事事遵守,必然审时度势,举动清净,怎会有非礼之事呢?于此一概禁止,同于洪水猛兽。那么佛法甘露之门,为妇女者到老死都不能接近受惠,后世女身之报又不能免了。(见《大方广三戒经》)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