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士全书 寿康宝鉴 孝经 了凡四训 三字经 幼学琼林 论语 太上感应篇 弟子规 安士全书 黄石公素书 民间善书 四书五经 孟子 大学 中庸 诗经 尚书 礼记 周易 龙文鞭影 菜根谭 声律启蒙 二十四孝 蒙学经典 阴骘文 医学典籍 诸子百家 山水诗 田园诗 边塞诗 哲理诗 送别诗 思乡诗 爱国古诗 爱情古诗 抒情古诗 古诗十九首 古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 古诗 古词 婉约诗词 宋词精选 宋词三百首 名句 爱国诗句 爱情诗句 思乡诗句 离别的诗句 送别的诗句

万善先资集

  释因果差别之疑(七辨)

  问:护生救生的人得长寿,杀生的人命短,这是定理,但为什么有的人护生戒杀却命短,杀生的人反而命长呢?

  答:一个人为善或为恶,是一定有报应的,但报有迟早,归纳起来有三种情况:这一辈子所做的善事、恶事,有今生就受报的,也有下一世再受报的,还有多生多劫之后受报的。护生戒杀的人短命,这是过去世的业债所决定的,如果他不护生,命一定更短。残忍好杀的人长寿,这是他过去世做了好事的善报,如果今生不是这般好杀,命还会更长。

  问:某人也曾戒杀放生,诵经持咒,但不见有福报,这是为什么?

  答:果报有迟早,要看条件是否成熟。条件还没有成熟就求马上有报,就好象刚下了稻种就要收获庄稼,当然不可能。何况是非官司、水火、盗贼、疾病这些人们经常遭遇的祸患,某某人今天统统没有遇到,这就有福了。你怎么知道这不是他戒杀放生、诵经持咒而在冥冥中获得的福佑呢!

  问:只有今世作恶今世受报,人才知道畏惧,如果今世作恶后世才报,人们就以为渺茫不可信了。上天为什么不让作恶的人马上受报呢?

  答:报应的或迟或早,这是自身业力决定的。善人虽今生为善,但过去世作恶所结的果今生已经成熟了,那就只能先受恶报;恶人虽今生为恶,但过去世所作善行之果今生已经成熟,也就会先受善报。这就好比果园里先种桃后栽李,桃已成林,李不过盈尺,虽精心浇灌,也一定先结桃后结李。所以一定要现世报应才肯信因果,这是太愚蠢了。

  问:某人未修福时一切顺利,行善之后反而事事不如法,这是因为过去世作恶的业报碰巧现前吗?

  答:如果不是过去世作业的恶报碰巧现前,就是过去为恶,应受重报,因为他现在行善,所以转重报而为轻报。正象判了死刑的囚犯,要到秋冬才执行,刑期虽没有到,但因有得力的贵人相助,改判几十棍棒,执行之后便获释放。

  问:布施的人将来一定富贵,吝啬贪心的人将来一定贫穷,这是当然之理。但今天乐善好施之人大多贫穷,豪富又多半吝啬,这是为什么呢,

  答:人处逆境则勤于思考,思考就能增长善心。人处顺境则快乐,快乐多了,自然就忘了善。忘了善就会起恶心,这是自然之理。何况轮回之事,互为因果,贫苦而吝啬,后世更贫苦,有钱而好施舍,后世更有钱,这样贫富就更为悬殊了。《业报差别经》说,如有人经常布施,但布施之后又后悔,来生先富后贫,如有人劝人少布施,但布施之后心中欢喜,来生先贫后富。有人过去虽曾布施,但未遇福田,所施不如法,因此果报微小,随得随尽,但由于有布施的习惯,虽处贫穷仍好布施。有人吝啬,但遇善知识开导,偶然布施一次,因布施得法,种了福田,因此来生富有,但因为并没有布施的习惯,虽然富有却很吝啬。

  问:杀生的人,使畜类不能保存其子,应得到绝后的果报,渔民杀业最重,为什么偏偏子女多呢?

  答:世间人的子女,有因福报而来,也有因孽报而来的。渔民为自己的衣食而广造杀业,因业力所感,就有恶眷属来讨债。吃他的,穿他的,使他昼夜辛劳而入不敷出。子女越多,负担越重。你不见猪狗羊这些畜生,一胎就生一窝,而天仙则永不生育,我们应该好好想想其中的道理。

  问:人生在世,应学古圣先贤,上效忠于国家,下造福于百姓,这样自然能得到富贵。至于因果报应之说,与世道人心又有什么关系呢?

  答:因果的道理就是圣贤之道。儒书上说,“作善降祥,作恶降殃”,为善为恶是因,降福降祸是果。《易经》说:“吉凶消长”。佛经中说因果。其实讲的是一回事,道理一样,说法不同。末法时代,人心败坏,为非作歹,目无法纪,不顾廉耻,但夜深人静时能息下心来想一想,心中不安,因此不敢再继续为恶的,都是相信点因果,怕来生受报的人。如果说人死如灯灭,为善为恶没有果报,世人就无所顾忌,以为圣人贤人自讨苦吃,而违法乱纪无恶不作的则自以为得计,那么天下人都将效法恶人了。现在的人谈圣谈贤,总以不讲因果为高明独到,这种人与圣贤之道相距不知几千万里了!历史上晋永嘉四年,天竺国佛图澄来到洛阳,见石勒性格残忍喜好杀人,便想感化他。石勒问佛法有什么灵验,佛图澄知石勒不明佛理,只能先以神通令他信服,于是取一钵净水,焚香念咒,钵中长出一朵青莲花,使石勒敬服不已。以后每当石勒要杀人,佛图澄便对他讲因果报应,从刀下救人无数(出晋书)。又有南宋周颙(yónɡ庸),见明帝杀人用刑非常残忍,又不敢当面劝阻,于是读诵经中因果故事,明帝听了因害怕果报而有所改悔(出南史)。因果学说就具有这种威慑力量,不用奖赏就能劝化世人,不用惩罚就能使人畏惧。因为相信因果,渐渐走上正道,却还不知因果学说出自何处,不知道这正是佛祖对世人的教诲。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