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士全书 寿康宝鉴 孝经 了凡四训 三字经 幼学琼林 论语 太上感应篇 弟子规 安士全书 黄石公素书 民间善书 四书五经 孟子 大学 中庸 诗经 尚书 礼记 周易 龙文鞭影 菜根谭 声律启蒙 二十四孝 蒙学经典 阴骘文 医学典籍 诸子百家 山水诗 田园诗 边塞诗 哲理诗 送别诗 思乡诗 爱国古诗 爱情古诗 抒情古诗 古诗十九首 古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 古诗 古词 婉约诗词 宋词精选 宋词三百首 名句 爱国诗句 爱情诗句 思乡诗句 离别的诗句 送别的诗句

万善先资集

  释古圣教杀之疑(六辨)

  问:伏羲①氏教人织网,捕鱼打猎,那么伏羲做得不对吗?

  答:捕鱼网鸟,村夫童子都会,何必伏羲来教呢?大概洪荒之世,鸟兽繁殖,不加以提防,人将无法生存。伏羲教民防御,或未可知。否则,或佃渔之事,兴于伏羲之世,也未可知。如果说他教人杀生,那么渔舟无赖,都是伏羲功臣。而解网放生,反开罪不浅了。

  尸子②说:伏羲之世,天下多兽,故教人以猎。

  注:①又作宓羲、包羲、庖牺、伏戏、牺皇、皇羲,中国传说人类的始祖,传说人类由他和女娲氏兄妹相婚而产生。

  ②尸佼,战国时晋国人,为秦相商鞅的宾客,鞅被杀,佼逃入蜀,著《尸子》,共二十卷,六万余字。

  问:伏羲的事情,我已经知道。但西伯①养老,定母鸡母猪之数,又为什么呢?

  答:古圣的政治,有的应当继承,有的应当革除。例如,结绳变书契,巢窟变宫室,正是人们希望改变的。从前以后辈为尸②,使父兄叩拜趋承于其下,何等颠倒?今只设虚位,何等相安?那么就知道不养鸡猪,是善于体会文王的心意。何况五鸡二猪的说法,不过是说岐周家给户足罢了。“笾豆之事,则有司存。”③圣人难道还会去关心鸡猪的数目吗?文王“罔攸兼于庶言庶狱庶慎”④,难道连鸟兽交配繁殖,也一定要去核准数目吗?动物多少不等,是常情,又哪能截然分为五、二呢?以理推断,一定没有这样的事。不然,文王的恩泽施及死人,死人已无知觉,无知觉恩泽尚且施及,有知觉的反要杀害,那么他的见识比小孩都不如了。故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⑤

  注:①商末周族领袖。姬姓,名昌,商纣时为西伯,也称伯昌。曾被商纣囚禁于羑(yǒu有)里(河南汤阴北),统治期间,国势强盛,调解虞与芮(ruì锐)两国纠纷,使两国归附。建立丰邑,定为国都。在位五十年。

  ②古代祭祀时,代表死者受祭的人。以臣下或晚辈充任。后世改为神主、画像。《孟子》:“弟为尸则谁敬?”

  ③出自《论语》泰伯,意思是“礼仪中的具体小事,有主管官吏去布置”,“笾豆”,指祭祀。

  ④《尚书》立政:“文王惟克厥宅心,乃克立兹常事司牧人,以克俊有德,文王罔攸兼于庶言。庶狱庶慎,惟有司之牧夫是训用违。庶狱庶慎,文王罔敢知于兹,亦惟武王率惟敉功,不敢替厥义德;率惟谋从容德,以并受此丕丕基。”(“文王能够度知三宅的思想,就能设立这些官员,凭借这些官员能为老百姓大建功德。文王不兼管各种教令。各种狱讼案件各种敕戒的事,只由主管官员和牧民的人指示用否;对于各种狱讼案件和各种敕戒的事,他不敢过问这些。到了武王即帝位,完成了文王的事业后,不敢丢弃文王的善德,考虑顺从文王宽容的德行,因此,文王和武王共同接受了这伟大的王业。)

  ⑤出自《孟子》“尽心章句下”:“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已矣。仁人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意思是:“完全相信《书》,不如无《书》。我对《尚书?武成》一篇,不过取两三片竹简罢了。仁者无敌。以周武王这样极有仁道的人去讨伐商纣王这样极无仁道的人,怎么会使血流得那么多,以致连木杵都能漂流起来了呢?”文中所说的书是具体指《尚书》,后人引申为不要过于相信书本,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孟子在这里只是就《尚书》展开议论,所阐扬的是非暴力主义精神,当然是非常正确的。

  问:孔子戒杀,不过“不纲不射宿”①罢了,未曾废除钓和射,现在一并戒除,难道仲尼不足效法吗?

  答:你知道孔子“钓”和“射”的深层意思吗?作“钓”的样子就是引导大家不要大肆捕鱼;作“射”的样子就是引导大家不要大肆打猎。后人说因养与祭而杀生,也太小看圣人了!试问,后世之所以尊敬夫子,是因为他擅长于钓弋吗?还是因为他的道德无以复加呢?若尊重他钩弋,则渔夫猎人,超过孔子的很多。若因他的道德高尚,请问您的道德已能赶上孔子吗?如果道德赶不上孔子,先以钩弋效法孔子,这就好像学颜子②,只学他短命,学曾晳③,只学他嗜羊枣。戴上头巾摹仿郭氏,改名换姓摹仿蔺氏,仍旧不是郭蔺。学习柳下惠④的思想,才可以作鲁国的大丈夫。

  注:①《论语》述而第七:“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孔子用竹竿钓鱼,不用大绳做网上纲来横断水流拦鱼;用带生丝的箭射鸟,不射归巢歇宿的鸟。)

  ②颜子(公元前521一490),名回,字子渊,春秋鲁国人,孔子学生。以德著称,后世称为复圣。

  ③曾晳(xī西),春秋鲁国南武城人,名蒧(diǎn点),曾参之父,孔子弟子。

  ④鲁国的贤者。《论语》卫灵公第十五:子曰:“臧文仲,其窃位者与?知柳下惠之贤,而不与立也。”(孔子说:“臧文仲大概是个做官毫无责任感的人吧,他明明知道柳下惠贤能,却不给他职位。”)

  问:君子以人为贵,以畜为贱,以贵杀贱,理所当然,等而视之,是否太迂腐了?

  答:圣贤大道都说,天地万物,与我本为一体。例如,人的手足,虽分贵贱,但不可以手断足。若只以眼前高下为贵,那么灶间奴婢,也知诃骂畜生,何待君子说贵说贱?

  问:天地万物,与我本为一体,在什么地方说过呢?

  答:没有看过子思①的言论吗?子思说尽其性,则能尽人性,尽人性则能尽物性。细细体玩几个“则”字,道理自晓。不然,致中何以天地位,致和何以万物育呢?

  注:①子思(前483?—前402),孔子之孙,子鲤之子,名伋,曾为鲁缪公师,忧孔门心法失传而作《中庸》。

  补充:《中庸》说:“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达到中和的最高峰,天地便各安居其位,万物也依其本性而生长了。)中和就是平等心,有了这种平等心,众生就无差别,天人也就合一了。“尽其性”,就是生起了平等心,平等心生起来了,人的本性就出来了,人的本性出来了,物性就出来了,万物皆备于我,我在万物之中,万物即是一体,这就是如来境界了。参到山穷水尽处,山河大地是如来。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