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士全书 寿康宝鉴 孝经 了凡四训 三字经 幼学琼林 论语 太上感应篇 弟子规 安士全书 黄石公素书 民间善书 四书五经 孟子 大学 中庸 诗经 尚书 礼记 周易 龙文鞭影 菜根谭 声律启蒙 二十四孝 蒙学经典 阴骘文 医学典籍 诸子百家 山水诗 田园诗 边塞诗 哲理诗 送别诗 思乡诗 爱国古诗 爱情古诗 抒情古诗 古诗十九首 古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 古诗 古词 婉约诗词 宋词精选 宋词三百首 名句 爱国诗句 爱情诗句 思乡诗句 离别的诗句 送别的诗句

文昌帝君阴骘文广义(下)

  动人恻隐《功过格》

  【原文】:衡湘梅公,初为固安令。一日有内监,馈公豚蹄,乞为追负。公烹蹄,召内监饮。并呼负债者至前,诃之,其人诉以贫。公叱曰:“贵人债,敢以贫辞乎?今日必偿,少迟,死杖下矣!”负者泣而去,内监意似恻然,公复呼来频蹙曰:“吾固知汝贫,然则无可奈何!亟卖尔妻与子,持钱来。但吾为民父母,何忍使汝骨肉骤离,姑宽一日,归与妻子诀别,此生不得相见矣。”负者不觉大恸,公泣,内监亦泣,辞不愿偿,遂毁其券。后公至侍郎,功名特显。

  【白话】:衡湘梅公,曾经作固安令。有一天,一个内监①赠送他一只豚蹄,请求追回欠债。梅公烹煮了豚蹄,喊内监一同饮酒。又把欠债人召来,斥责他为什么不还债,他诉说太贫穷。梅公说:“欠贵人的债,敢用贫穷来推辞吗?今天一定要还,再迟疑的话,就要死在板子下了!”欠债人哭着向外走去,内监见状露出了同情的样子,梅公马上又把欠债人喊回来,皱着眉头说:“我本来知道你很贫穷,现在也没有办法!只能要你快点卖了妻子儿女,拿钱来。但我身为百姓的父母官,怎么能忍心使你家骨肉马上分离,暂且宽限一天,让你回去与妻子、儿女告别,从此以后就不能再见面了。”欠债人痛哭流涕,梅公也忍不住哭泣,内监也哭了起来,不想再讨债,就当场毁了债券。后来梅公升官做到侍郎,名声显贵。

  注:①宦官。

  【原文】:既不徇内监之嘱托,复不伤内监之情面,使一片贪暴之心,潜移默化者。其机止在动其不忍之良耳!

  【白话】:既没有听从内监的嘱托,又不伤内监的情面,使一片贪暴的心,不知不觉地转变了。梅公的动机就是要引发人的恻隐之心啊!

  善人则亲近之,助德行于身心;恶人则远避之,杜灾殃于眉捷。

  【原文】:(发明)善人恶人,分明吉凶二路。言乎气味,判若熏莸;言乎品类,势同枭凤。故曰:“近朱则赤,近墨则黑。”自然之理也。善人所修者德行,亲之近之,便有熏陶渐染之功;恶人所酿者灾殃,远之避之,自无朋比牵连之祸。自天子以至庶人,未有不以亲贤远奸,为第一要务。良由观感赞助之力,默移人之性情者居多耳。

  【白话】:善人恶人,分出吉凶两条道路。用气味来比喻,善人就好象熏草的香味,恶人就好象莸草的臭味;用品种来比喻,善人就好象是美丽的凤凰,恶人就好象是凶残的枭鸟。所以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是很自然的道理。善人修德行善,亲近他们,就会受到他们的好的熏陶,走向解脱的道路;恶人行恶酿灾,远避他们,就不会有祸害的牵连,走向堕落的道路。从天子以至百姓,没有不把亲贤远奸作为头等大事的。因为不同的环境就有不同的影响,很多人因此就走上了不同的道路。

  【原文】:善人非必时时行善,然动静云为,较只恶自远矣;恶人非必事事为恶,然语默作止,较之善自远矣。且如吾欲作一善事,济一贫人,放一生命,善人见之,必多方赞成,以为此举必不容已;恶人见之,必无数阻抑,以为此事极其迂阔。言之者既已谆谆,听之者能无跃跃?吾知随之转移者多矣!

  【白话】:善人并一定时时行善,但动静行为,离恶就很远了;恶人并不一定事事为恶,但语默举止,离善就很远了。例如我要做一件好事,救济一个穷人,释放一个生命,善人看见,一定从各个方面表示赞成,认为这一举措不能停止;恶人看见,一定从各个方面设置障碍,认为这件事情非常迂腐。说话的人既然恳切,听话的人怎能不动心?我看见很多人因此就转移了。

  【原文】:孟母教子,必欲三迁,恶其习也。圣人尚尔,何况庸人?岂惟人类,即异类亦然。昔华氏国有一白象,能灭怨敌,人若犯罪,彼国令象踏死。其后象厩,为火所烧,移象近寺。象闻比丘诵《法句经》,至“为善生天,为恶入渊”之句,象忽悚立,若有觉悟。后付罪人,但以鼻嗅舌舐,不忍踏杀。王知其故,移象至屠肆之处,象见屠杀,恶心复炽。然则见闻所系,顾不重哉?

  【白话】:孟母教子,三次转移住房,怕孟子沾染了恶习。圣人都是这样,何况普通人?不仅人类是这样,其他动物也是这样。从前华氏国有一只白象,能够消灭怨敌,如果人犯了罪,这个国家就用象踏死。后来象的住所被大火烧毁,把象转移到了接近一个寺庙的地方。象听比丘念诵《法句经》,听到“为善生天,为恶入渊”的句子,忽然感到恐惧,站着不动,好象有所觉悟。后来把罪人拉近,象只用鼻嗅舌添,不忍踏杀。国王知道了缘故后,就把象移到屠宰处,象每天看见屠杀,恶心就又恢复了。因此,周围的影响,我们能不重视吗?

  【原文】:见善人,不独自己当亲近,即教其子弟亦得亲近;岂惟教其子弟亲近,凡系一切亲戚知交,可以与之一谈者,皆当教其亲近。见恶人,不独自己当远避,即教其子弟亦当远避;又岂惟教其子弟远避,凡系一切亲戚知交,苟能进以忠言,皆当教其远避。何则?善恶两途,不容并立。人若不近君子,必近小人。由善入恶甚易,改恶从善甚难。每见里巷小民,群居终日,言不及义。有以酗酒撒泼,而致破家身亡者;有以好勇斗狠,而致破家亡身者;更有溺于赌博,耽于声色,而致破家亡身者。此中招灾酿祸,举目皆是。原其弊,始于二三知己,一时高兴,转相效学,而然初不料其祸之遂至于此也。假令以亲近匪类之心,亲近善类;以结交匪类之财,结交善类;则其进德修业,转祸为福,正未有艾!夫何计不出此?乃以父母妻子甚爱之身家,不思慎于保守,徒供匪类之丧败,良可痛惜!则与其悔之于后,不若慎之于始也。

  【白话】:看见善人,不仅仅自己应当亲近,还应教育子弟也要亲近;不仅仅应教育子弟要亲近,凡是一切亲戚朋友,只要能够与自己谈得上话的人,都应当教育他们亲近。看见恶人,不仅仅自己应当远避,还应教育子弟也要远避;不仅仅应教育子弟要远避,凡是一切亲戚朋友,只要能够向他们进以忠言的人,都应当教育他们远避。为什么呢?善与恶是两条不同的道路,它们之间是水火不相容的。人如果不接近君子,就会接近小人。从善入恶很容易,改恶从善却很难。常常看见村落城镇聚居在一起的人,无所事事,从来不谈及有道义的事。有的人酗酒撒泼,以致家破人亡;有的人好勇斗狠,以致家破人亡;更多的人陷入赌博,沉迷声色,以致家破人亡。因此招来灾害,酿成大祸,到处都是。追究这些弊病的根源,开始是两、三个知己,一时高兴,互相模仿学习,当初也没有预料到会引出这么样的大祸。假使用亲近土匪的心,亲近好人;用结交土匪的钱财,结交好人;那么人就会进德修业,转祸为福,今后的好处真是无穷无尽啊!为什么不这样去做呢?父母妻子都很爱惜的身家,为什么不去好好保护呢?反而成为土匪的帮凶,搞得家破人亡,一败途地,实在太可惜了啊!与其到最后才后悔,为什么不在开头就慎重防备呢?

  下附征事(三条)

  执贽十往(见本传)

  【原文】:宋马伸,字时中,弱冠登弟。崇宁中,禁元佑学术,其党为诸路学使,专纠其事,程门宿学老儒,皆惧而解散。时伸自吏部,求官西京法曹,锐然往依。先生恐其累彼也,却之。伸执贽十往,礼益恭,且曰:“使伸得闻道,即死何憾?况未必死乎!”自此出入三年,凡公暇,虽风雨必赴。同僚或以非语之中之,公悍然不顾,多所进益。

  【白话】:宋朝马伸,字时中,小小年级就考取了。崇宁年中,禁止元佑学术的传播,一些党派担任各路学使,专门查禁这件事,程氏①门中一些博学的老儒,都害怕而解散了。当时马伸从吏部到西京②担任法曹③,毅然前往老儒处依附请教。老先生恐怕拖累他,就拒绝他来。马公备好礼物,前后拜访十次,一次比一次恭敬,并且说:“只要能够听到大道,即使死了也没有遗憾,何况并不一定会死啊!”从此出入三年,只要马公有一点空余时间,就风雨无阻。同事们有的说他的闲话,马公坚决不退心,因此在道德修养上,得到了很大帮助。

  注:①即指二程。程颢(hao)(1032─1085)北宋河南人,理学的奠基人,明道学案的代表。他早年奉父命,从周敦颐问学,受其熏陶,立志于孔、孟之道,泛览诸家,出入释老,“返求诸六经而后得之”,形成了为人师表与治学的独特风格。中期宋学教育,多是师友后进相聚,自由讨论,奉程颢为师的人用“春风和气”四个字称赞他。他在洛阳与邵雍、张载等人往复论学,又与他的弟弟程颐长期在洛阳讲学,故他们 的学说被称为“洛学”,二程成为洛学的两大宗师。程颢从自身的实际生活体验出发去寻觅人生的真谛,他的学说对后来的陆王心学影响很大。程颐称为伊川先生,为人严毅刚直,担任哲宗侍讲,议论褒贬,无所顾忌,因触怒权贵而遭贬逐。对学生要求严格。有一次,他瞑目静坐,恰值杨时、游酢(zuo)往见,侍立良久,辞出时,门外雪深逾尺。这就是“程门立雪”的典故。

  ②指洛阳。

  ③司法官署名。唐宋之制在府称法曹参军事,在州称法曹司法参军事,在县称司法。掌管刑法狱讼事。也称法官为法曹。

  【原文】:(按)是时群议惶惑,同人惧其及祸,伸遂欲弃官往投。人皆闻而壮之,以为有志于学,其为德业之助何如!

  【白话】:当时议论纷纷,扰乱人心,朋友们都担心他会惹出大祸,马伸就准备弃官前往投奔。人们听到他这样做,很受鼓舞,认为只有立志不断学习,才能在道德进程中有所前进。

  补充:善知识必然与众不同,他们出污泥而不染,自然有别于俗人。正因为这样,亲近善知识也就要有一番勇气了。马公力排众议,亲近善知识,实为我辈楷模。一人带头,众人从之,转变社会风气也就指日可待了。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