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士全书 寿康宝鉴 孝经 了凡四训 三字经 幼学琼林 论语 太上感应篇 弟子规 安士全书 黄石公素书 民间善书 四书五经 孟子 大学 中庸 诗经 尚书 礼记 周易 龙文鞭影 菜根谭 声律启蒙 二十四孝 蒙学经典 阴骘文 医学典籍 诸子百家 山水诗 田园诗 边塞诗 哲理诗 送别诗 思乡诗 爱国古诗 爱情古诗 抒情古诗 古诗十九首 古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 古诗 古词 婉约诗词 宋词精选 宋词三百首 名句 爱国诗句 爱情诗句 思乡诗句 离别的诗句 送别的诗句

文昌帝君阴骘文广义(下)

  不可口是心非

  【原文】:(发明)口司出纳,食进于口,所以养其身,言发于口,所以养其心。心口相符,是非乃当。不然,则诈伪叵测,纯以机械用事,未邀有口之功,先蒙有口之过。负于口者实多矣。

  【白话】:(发明)口管出和进,饮食从口里进去,所以滋养身体,言语从口里出来,所以滋养心理。心口相符,才能真诚。否则的话,尔虞我诈,居心叵测,互相欺骗,用尽心计,无口功,却也已有口过。算计别人,算来算去最后算了自己。如此看来,吃口的亏的人不是太多了吗?

  【原文】:口不能思,而心能思,口常受役于心。故出伪言者,口也;使之出伪言以欺人者,心也。人于接物之时,不能表里如一,其过不在口,而仍在心。但使心地如青天白日,则口头自不至覆雨翻云。君子但当反求其本而已矣。

  【白话】:口不能思,但心能思,口常常受心的指挥。所以说假话,出自于口;但使它说假话来欺骗人的是心。人在待人接物时,不能表里如一,问题不出自于口,仍旧是心在作怪。假使心地象青天白日一样清净,那么口头就不会覆云翻雨。君子应当反省自己,看清自己的本来面目。

  下附征事(两条)

  咒诅酷报《贤愚因缘经》

  【原文】:佛世有微妙比丘尼,得阿罗汉果,与诸尼众,自说往昔所造善恶果报。曾于过去为长者妻,其家巨富,自无子息,妒妾生男,私自杀之,其妾怨詈,乃自誓曰:“我若果杀尔子,使我夫为为蛇螫,所生儿子,水漂狼啖,自食子肉,身现生埋,父母居家,失火而死。”自此没后,堕于地狱,受苦无量。地狱罪毕,为梵志女。怀孕弥月,同夫至父母家。中路欲产,宿于树下。忽有毒蛇,螫杀其夫,妇哭之闷。俟天初晓,手携大儿,复抱小儿,涕泣进路。适阻大河,无舟可渡,乃留大儿于此岸,先抱小者置于彼岸,复入水中来迎大儿。儿见母来,赴水抱母,遂为漂去。还取小儿,狼来啮去,血肉淋漓。不觉肝肠寸断。路逢一人,是其父母相识,告以所苦,且问父母平安否。曰:“近日失火,一门尽死矣。”后复适人,娠身欲产,夫饮酒回,正在分娩,无人启户,夫破门入,擒妇毒殴,随煮小儿,逼令妇食。妇畏夫故,强吞一口,痛入心肝。因弃夫逃,止波罗奈国,息一树下,有新丧妻者,遂为夫妇。经于数日,夫忽命终。时彼国法,若其生时,夫妇相爱,夫死必为殉葬,遂复生埋。适有群贼,旋来开冢,因而得出。妇自念言:“宿有何罪?数日之间,连遭奇祸!”闻释迦如来,在祇洹中,即往佛所,求哀出家。由于过去施辟支佛食,发愿修行,故于今世值佛,得成罗汉。

  【白话】:佛在世时有一个不可思议的比丘尼,修成阿罗汉果,与其他比丘尼在一起,讲述自己过去所造善恶果报。她曾经作长者的妻子,家里富足,自己不生儿子,就嫉妒小妾生了男儿,私自偷偷把他杀了,小妾怨恨痛骂,她就对小妾赌咒发誓说:“如果真的是我杀了你的儿子,那么我的丈夫就要被蛇咬死,我生的儿子就要被大水漂走被恶狼吞食,我会吃自己儿子的肉,我的身体会被活埋,父母全家被大火烧死。”从此死后,就堕落地狱,受了无穷的苦。地狱的罪受完以后,作了婆罗门的女儿。出嫁后怀孕满月,同丈夫回父母家。在路中就要生产了,露宿树下。忽然出现毒蛇咬死了她的丈夫,女人哭得死去活来。等天一亮,就一手牵着大儿子,一手抱着小儿子,边哭边走。走到前面,出现一条大河,没有船渡河,就把大儿子留在这边,把小儿子先抱过去放在对岸,再回过来接大儿子。大儿子看见母亲来了,就走进水中去抱母亲,被一阵大水冲走。回过头来再去抱小儿子,小儿子被狼吃了,血肉淋漓。女人顿时肝肠寸断。路上遇到一个人,与父母很熟,就把自己的痛苦告诉他,并且问父母是否平安。那人说:“前些天失火,一家都烧死了。”后来女人又嫁了人,怀孕正要生产时,丈夫酒醉回家,因为女人正在分娩,没有人开门,丈夫破门而入,抓住女人一顿痛打,然后就把小儿子煮了,逼迫女人吃下。女人害怕丈夫,强迫自己吃了一口,痛入心肝。因此就抛弃丈夫逃跑,停在波罗奈国,在一颗树下休息,遇到一个刚刚死了妻子的人,就结为夫妇。过了几天后,丈夫忽然死了。当时这个国家的法律规定,如果在生时,夫妇相爱,丈夫死后就一定要殉葬,于是女人就被活埋。有一群盗贼,来挖坟盗财,女人就出来了。女人心里想道:“我前世有什么罪?几天之间,就遭遇这样的奇祸!”听说释迦牟尼佛在祇洹说法,就去见佛,哀求出家。由于过去布施了一位辟支佛的饮食,发愿修行,所以今世就能遇见佛,修成罗汉。

  【原文】:(按)惨哉!数日之间,连遭如此奇祸也。快哉!遇佛出家,竟成罗汉也。一则以口是心非,咒诅求直之故;一则以施食发愿,欲求出世之故。故曰:“祸福无不自己求者。”

  【白话】:(按)多么悲惨啊!几天之间,接连遭遇如此奇祸。多么快速啊!遇佛出家,一下子便成了罗汉。一则口是心非,赌咒发誓,造下恶因;一则布施发愿,希望出世,种下善因。所以说:“祸与福无不是自己招来的。”

  一目准誓《宋鉴》

  【原文】:宋钦宗北狩时,既成和议,显仁皇后将还,帝挽手泣曰:“吾若南归,得为太乙宫使,足矣,他无望也。”后誓曰:“吾归后不来迎汝者,当瞽吾目。”比至,高宗殊无迎复意,后怃然,不敢力言,不久失明。广募医疗,莫之能治。后有道士入宫,将金针一拨,左目顿明。后喜,请更治其右。道士曰:“后以一目视,一目准誓可也。”后竦然起谢,道士竟去。

  【白话】:宋钦宗被金兵俘虏,达成了和议,显仁皇后将要回去,钦宗挽着她的手哭道:“我如果能够回去,做一个太乙宫使就心满意足了,并没有其他什么奢望。”皇后发誓说:“我回去后如果不来迎接您的话,我就要变成瞎子。”等到她回去后,高宗很不愿意迎回钦宗,皇后很失望,但又不敢多说,不久就双目失明。到处寻访名医治疗,没有哪个能治好。后来有一个道士进宫,用金针一拨,左眼顿时复明。皇后很欢喜,请他再治疗右眼。道士说:“皇后用一目看视,用一目报应誓言。”她一听,非常震惊,起来道谢,道士竟突然就走了。

  注:宋钦宗(赵桓),是北宋末代皇帝,从宋太祖赵匡胤建隆元年,一直到钦宗靖康二年止,建都汴京(河南开封),史称北宋。宋高宋赵构南渡,建都临安(浙江杭州),史称南宋。北宋末年,受到北方少数民族的侵略,宋统治者一味投降,苟且偷安,使金兵大军南下,连宋钦宗也成了俘虏。继承者宋高宗也同样不思进取,只能退居南方,偏安一隅。

  【原文】:(按)轻诺者,必遭人怨;轻誓者,必受天诛。显仁后之不得践言,非负约也,迫于势耳。向使痛哭流涕于高宗之前,上意必不可强,后亦可无负厥心矣。不能出此,而第准之以一目,何尝不原其情而罪之乎?

  【白话】:(按)轻易许诺,往往容易招来怨恨;轻易发誓,往往容易受到天罚。显仁皇后不能履行诺言,并不是她负约,是形势所迫罢了。假使当初她能够在高宗面前痛哭流涕,虽然皇上的意思不能勉强,但皇后却没有负心的责任了。不能如此,所以就瞎了一只眼睛,这怎么不是按情节轻重而受的惩罚呢?如果完全没有履行诺言,就一定双目失明,不可救药了。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