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士全书 寿康宝鉴 孝经 了凡四训 三字经 幼学琼林 论语 太上感应篇 弟子规 安士全书 黄石公素书 民间善书 四书五经 孟子 大学 中庸 诗经 尚书 礼记 周易 龙文鞭影 菜根谭 声律启蒙 二十四孝 蒙学经典 阴骘文 医学典籍 诸子百家 山水诗 田园诗 边塞诗 哲理诗 送别诗 思乡诗 爱国古诗 爱情古诗 抒情古诗 古诗十九首 古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 古诗 古词 婉约诗词 宋词精选 宋词三百首 名句 爱国诗句 爱情诗句 思乡诗句 离别的诗句 送别的诗句

文昌帝君阴骘文广义(下)

  修数百年崎岖之路

  【原文】:(发明)名之曰路,必有无数人往来;路而崎岖,必有无数人不便于往来。一日不修,则一日不便于往来;数百年不修,则数百年不便往来。若今日能修,则自此以后,数千百年,日日便无数人往来;就无数人中,于大风大雨,便其往来;于重担行李,便其往来;于暮夜昏黑,便其往来。隐然免无数老弱之惊惶,隐然省无数瞽人之跌扑。厥功顾不巨耶?

  【白话】:(发明)名字叫做路,一定有无数人往来;道路崎岖不平,一定有无数人不便于往来。一天不修,就一天不便于往来;几百年不修,就几百年不便于往来。如果今天能修,那么从此以后,数千百年,天天方便无数人往来;无数人在大风大雨中方便往来,无数人挑着重担行李方便往来,无数人在傍晚黑夜中方便往来。不知不觉中免除了无数老弱病残的惊惶,不知不觉中免除了无数盲人的跌扑。这样的功德难道不大吗?

  【原文】:崎岖之路,本就陆道而言,若推广其说,则川源之淤塞,溪涧之迂回,一应阻碍舟楫之处,即崎岖之路也。其法在于因利乘便,设法疏通,使后人永享其惠,亦即修数百年崎岖之路矣。

  【白话】:崎岖的道路,本来是就陆道来说的,如果进一步推广,那么河川源流的淤塞,溪流的迂回,一切阻碍行船划桨的地方,都是崎岖的路。改变的办法就是因利乘便,设法疏通,使后人永远享受恩惠,这也是修数百年崎岖的路了。

  下附征事(两条)

  七十里塘《昆山县志》

  【原文】:昆山至和塘,自县治以西,达于娄门,凡七十里,通连湖荡,皆积水泥涂,无陆地可行,甚为民患。由晋唐以来,不果修筑。宋皇佑中,有人建议绘图以献,亦不果行。至和二年,主簿邱与权,始陈五利,力请兴作。既而知县钱公纪,复言之。乃率役兴工,始克成塘,遂以年号为名。开通河港,凡五十有二,以泄横冲之水。上设桥梁,以便行人来往。至今犹受其惠。

  【白话】:昆山至和塘,从本县范围内向西,到达娄门,七十里路与湖泊相连,到处是积水泥沙,没有陆路可行,成为百姓的大患。从晋唐以来,修筑都没有结果。宋皇佑年中,有人建议绘图进呈上级,也没有结果。至和二年,主簿邱与权,开始陈述修筑的五种利益,努力倡议动工。接着知县钱公纪,再次提议。于是就带领民工开始工作,修成至和塘,以当年年号取名。开通了五十二处河港,排除了横冲的大水。河上建造了桥梁,以方便行人来往。到今天人们还在享受其中的好处。

  【原文】:(按)所谓五利者,一曰便舟楫,二曰辟田野,三曰复租赋,四曰止盗贼,五曰禁奸商也。夫以如是之大役,由于邑尉之创始,卒贻后世无穷之利。然则留心民瘼者,岂必专籍爵位之崇高哉?

  【白话】:(按)所谓五种利益的内容,就是一便于驶船划桨,二便于开辟田野,三能够恢复租税,四能够防止盗贼,五能够禁止奸商。这样大的工程,竟然在邑尉手里创始,给后世留下了无穷的利益。如此看来,关心民生疾苦,难道一定就要当大官吗?

  熔锡灌闸《清河家乘》

  【原文】:昆山张虚江,讳宪臣,嘉靖间,为浙江宁绍台道。方赴任,例送调和,及下马饭银,虚江概却之,居官一尘不染。尝曰:“吾只饮浙江一勺水,庶吾子孙亦得宦此。”后其孙泰符,讳鲁唯者,果为绍兴知府。时府城五六十里外,有星宿闸,为一府水旱所关,乃朱买臣所筑。其地濒海,有二十八洞,延袤三四里,水势最急,修补甚难。一钱太守修后,日就坍毁。屡筑屡坏,民甚苦之。张公相度形势,以为筑石非可永久,乃熔铅锡以灌之,其桥石与闸铸成一块,约费巨万,至今屹然不动。绍民乃以神祠之。厥后泰符亦升,宁绍台道,继为方伯①,累迁至七省总漕。仕宦总不离浙,人以为虚江清正之报。

  【白话】:昆山张虚江,讳宪臣,嘉靖年间,为浙江宁绍台道。刚上任时,一切礼品和红包,虚江一概拒收,为官一尘不染。他曾经说:“我只喝浙江一勺水,或许能留后福,使子孙也在浙江为官。”以后他的孙子泰符,讳鲁唯,果然做了绍兴知府。当时府城五六十里外,有一个星宿闸,关系到一府的水旱,是朱买臣建筑起来的。这个地方濒临大海,有二十八洞,绵延三四里,水势最急,修补很难。一钱太守修后,一天就崩溃了。屡筑屡坏,百姓为此很痛苦。张公认真查看,全面衡量了当时的形势,认为用石头建筑不能持久,就熔化铅锡来灌铸,把桥石和闸铸成一块,花费巨万资金,至今屹立不动。绍地人民把张公作为神来祭祀。建成后泰符上升,成为一方大官,一直升到七省总漕。为官总不离浙江,人们认为是虚江清正廉洁的报应。

  注:①本指一方诸侯之长,后来泛称地方长官为方伯。

  【原文】:(按)虚江先生之父,南麓,因其先世出方孝儒门下,避罪于长洲之唐浦,子孙业农,每以读书为讳。一日出外,见路傍遗一囊,挈之甚重,约有三四百金,不敢启视。停舟岸下三日,见一人仓皇寻至,询其的实而反之。于是暮年生虚江,其母管夫人,怀孕十六月而生。幼时过目成诵,冠弱即登嘉靖会魁。子孙科第不绝。

  【白话】:(按)虚江先生的父亲南麓,因为他的先辈出于方孝儒①门下,就到长洲唐浦避难,子孙从农,对外不敢讲读书的事。一天出外,看见路旁有人丢失了一个袋子,提起来很重,里面装了三四百金,不敢启开观看。停船上岸等了三天,看见一个人慌慌张张地一路寻找东西来了,张问清他的确切真实情况后,就把袋子归还了他。因此在晚年就生下了虚江,母亲管夫人怀孕十六个月才生。虚江年幼读书过目就能背诵,年级轻轻在嘉靖会试中名登榜首。子孙都很昌盛。

  注:①方孝儒(1357─1402)明朝浙江宁海人,字希直,又字希古。宋濂弟子。洪武时,为汉中教授,蜀献王聘为世子师,叫他的书室为正学,人称正学先生。建文时,任侍讲学士。燕王朱棣(di)起兵,当时朝廷诏檄多出其手。燕兵入京师(南京),棣命孝儒起草即位诏,孝儒不从,被杀。宗族亲友连坐死者,凡十族,达八百四十七人。著有《逊志斋集》。明史有传。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