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士全书 寿康宝鉴 孝经 了凡四训 三字经 幼学琼林 论语 太上感应篇 弟子规 安士全书 黄石公素书 民间善书 四书五经 孟子 大学 中庸 诗经 尚书 礼记 周易 龙文鞭影 菜根谭 声律启蒙 二十四孝 蒙学经典 阴骘文 医学典籍 诸子百家 山水诗 田园诗 边塞诗 哲理诗 送别诗 思乡诗 爱国古诗 爱情古诗 抒情古诗 古诗十九首 古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 古诗 古词 婉约诗词 宋词精选 宋词三百首 名句 爱国诗句 爱情诗句 思乡诗句 离别的诗句 送别的诗句

文昌帝君阴骘文广义(上)

  人有十时(人生有十时)

  【原文】:《法苑珠林》云人有十时,一者膜时,二者泡时,三者疱(pao)时,四者肉团时,五者肢时,六者婴孩时,七者童子时,八者少年时,九者壮盛时,十者衰老时。

  【白话】:《法苑珠林》说人有十时,一是薄膜时,二是水泡时,三是脓疱时,四是肉团时,五是四肢时,六是婴孩时,七是童子时,八是少年时,九是壮盛时,十是衰老时。

  (按)前五,以处胎时言,后五,以出胎言。 (语译]:(按)前五时就处于母胎中来说,后五时就出胎以后的情形来说。

  人面如地形

  【原文】:《起世因本经》云,南阎浮提大七千由旬,北阔南狭,故此方人面,还似地形。

  【白话】:《起世困本经》说,我们这个世界大七千由旬,北阔南狭,因此我们的面形就如地形。

  【原文】:(按)北俱卢洲地形方,故人面亦方;东胜神洲地形圆,故人面亦圆;西牛货洲形如半月,故其人面隆面脑后削。推而论之,鸟栖于木,故羽似木形;兽行于草,故毛如草状(此亦格物之学)。

  【白话】:(按)北俱卢洲地形方,所以人面也方;东胜神洲地形圆,所以人面也圆;西牛货洲形象半月,所以这里的人面突而脑后小。由此推论,鸟住在树上,所以羽毛象树形;兽走在草上,所以它的毛象草的样子(这也是推究事物原理的学问)。

  【原文】:人有六根六尘六识者,眼、耳、鼻、舌、身、意也。六尘者,色、声、香、味、触、法也。以眼观色,以耳听声,根尘相对,而识存其中矣。

  【白话】:六根是眼、耳、鼻、舌、身、意,六尘是色、声、香、昧、触、法。用眼观色,用耳所声,根尘相对,识存其中。

  【原文】:(按)同一六根也,凡夫用之,则为六情、为六入、为六受、为六爱、为六贼。若菩萨得之,则为六神通矣。不可悟天人以水为琉璃,饿鬼以水为脓血之理乎?

  【白话】:同是六根,凡夫用它就是六情、六人、六受、六爱、六贼,如果菩萨用它,就变为六神通了。因此我们难道还不了悟天人视水为琉璃、饿鬼则视水为浓血吗?不同境界就出现不同的时空啊!

  人须知十二因缘

  【原文】:法华经》云:无明缘行(无明者,宿生烦恼痴暗也。缘,犹生也。行,即所造之业。谓宿世因愚痴昏暗,所以造业也),行缘识(识者,谓初起妄念,欲托毋胎也),识缘名色(名色者,谓初托胎后,诸根成形也),名色缘六入(有此六根,将来必有六尘,故云六人),六入缘触(三四岁的,对尘无知,故仅名触),触缘受(受者,五六岁至十二三,能领纳前境也),受缘爱(爱者,从十四五至十八丸,贪著声色,即起爱心也),爱缘取(取者,从二十岁后,贪欲转盛,驰求不息也),取缘有(三界谓之三有,既有善恶境界,来世复有生死),有缘生(生者,未来之世,复当生于六道),生缘老死忧悲苦恼(老死者,谓末来之世,老而复死也)。无明灭,则行灭,行灭则识灭,识灭则名色灭,名色灭则六入灭,六入灭则触灭,触灭则受灭,受灭则爱灭,爱灭则取灭,取灭则有灭,有灭则生灭,生灭则老死忧悲苦恼灭。

  【白话】:《法华经》说:无明缘行(明指前世无始以来的烦恼痴暗,缘指生,行指所造的业、前世因为愚痴昏暗,所以造业),行缘识(识是初起妄念,想要托母胎),识缘名色(名色指初托胎后,六根成形即神识与物质的混合体),名色缘六入(有六根生,将来必有六尘相对,所以叫做六入),六入缘触(三四岁时,对尘无知,故仅叫触,即对六尘的感觉),触缘受(受指五六岁后至十二三岁能因好恶刺激而有苦乐的感受),受缘爱(爱指从十四五岁至十八九岁,贪著声色六尘而起爱心),爱缘取(取指从二十岁后,贪欲转盛,固贪爱而生执著心,驰求不息),取缘有(三界叫做三有,既有善恶境界,来世必因善恶业力牵引而报应,再轮回生死),有缘生(生指未来之世将再生六道),生缘老死忧悲苦恼(来世老而复死,忧悲苦恼永远没有穷尽)。无明灭则行灭,行灭则识灭,识灭则名色灭,名色灭则六人灭,六人灭则触灭,触灭则受灭,受灭则爱灭,爱灭则取灭,取灭则有灭,有灭则生灭,生灭则老死优悲苦恼灭。

  (补充]:十二因缘法阐明了生命的真相,发明了生命循环流转的原因。生命的起因是无明,由于无始以来本性因染成识,因妄想执著造作之业力寄托于识中,此识复受业力的支配,在六道中轮回升沉。因此,生命的奥秘在于阿赖耶识(第八意识)。

  【原文】:(按)但知身为母之所生,而不知父亦有分者,童稚是也。但知身为天地父母所生,而不知因宿世业缘生者,庸众是也。余最不喜天生圣人之说。如天果能生圣人,则当常常生圣人,既已生尧舜。何为复生桀纣?若不能禁桀纣之不生,则亦不能保尧舜之必出,尚谓天她能生人乎?纳妾者,多方求子而无子;私奔者,唯恐有胎而有胎。则生育亦不独父母之故矣!

  【白话】:(按)只知道身体是母余所生,却不知父亲也有分,是小孩。只知道身体是天地父母所生,却不知因前世业缘而生,是庸夫。我最不喜欢天生圣人的说法。如果天果然能生圣人,就应当常常生圣人。既然已生尧舜,为什么又生桀纣?如果不能禁止不生桀纣,那么也不能保证尧舜必出。怎么能说天地能生人呢?娶小妻的,是为了想尽办法来求子,却很难求得子;私奔在外的,只害怕怀胎,却偏偏怀了胎。这样看来生育不仅仅是父母的原故了。有缘则聚,不想怀胎也会怀胎;无缘则散,想求子也求不到。

  [补充]:“天生圣人”之说与西方基督教说上帝创造了世界颇有相似之处。但是。西方的上帝到底是指谁?若是指帝释(玉帝),则帝释是护法天王,不会说是我创造了世界。只有大梵天王才自称创造了天地万物,故虽有天福,仍列入凡夫之列。若说基督教的上帝是大梵天王,则降低了该教的价值。我以为自从耶稣诞生以来,《圣经》就分为《旧约》和《新约》两部份。《旧约》创世纪显然是犹太人虚构的神话。耶稣转世投胎来救赎人类,说明他已是菩萨的化身,故有人说其母玛利亚是观音菩萨的化身不无道理。那么耶稣作为神的儿子,神应该是帝释?而不是梵劳天。

  我们这个身体(正报)与我们所依赖的外境(依报)都由因缘组合而成。只有十二因缘法才真正阐释了生命的真相。人(正报)有生老病死,地球(依报)也有成住坏空,都由业力牵引所成,不由外力主宰。

  人寿有古延今促之异(人的寿命有古长今短的变化)

  【原文】:经云:增劫之时,从人寿十岁后,每过百年,备增一岁。如是增之又增,至八万四千岁而止。自后每过百年,各减一岁。如是减之又减,至于十岁而极。十岁以还。又复增益。犹之日永日短,循环无已也。

  【白话】:经说:增劫的时候;从人寿十岁开始,每过百年,各增一岁。这样增加上去,至八万四千岁而止。以后进人减劫,每过百年,各减一岁。这样减下去,到十岁时停止。十岁以后,又进入增劫。犹如日长日短,循环往复,永不停止。

  【原文】:(按)释迦如来,人寿百岁时出。故成康之世,盈百者甚多。如武王九十三,文王九十七。唐虞之世。在文王前干余年,又当增十余岁。故禹寿一百有六,舜寿一百有十,尧寿一百十七。帝喾(ku)在位七十年,寿可知矣。颛顼(zhuanxu)在位七十有八,视帝喾复增矣。少昊(hao)在位八十四年,视颛顼复增矣。黄帝在位百年,视少昊复增矣。炎帝在位百四十年,视黄帝复增矣,伏羲(xi)前有因提纪、循蜚(fei)纪、叙命纪、至人皇氏,不知几十万年,故人皇兄弟九人,合四万五千六百年。圣地皇天皇,又不知若干万年,故兄弟各一万八千岁。垂于史册者,彰灼可考。后儒见几万岁之说,以为荒唐,尽行删去,亦陋矣。当日作史者。垂此必非无本。孔子生衰周,犹见史氏之阙文。岂唐虞以前之史臣,妄入无稽之语予正史耶?噫!目不见熊,而谓之三足鳖,非物之怪,乃学识末充也!若夫周昭王至今,又阅三千年,又当减三十岁。故目今年高者,类以七旬为上下。博览群书,方知佛语有验。韩昌黎《佛骨表》,谓上古无佛而寿,后世有佛而夭。岂识正值减劫之际乎!人寿八万岁时,五百岁而婚嫁。周初之制,三十而有室。今则年未成童,便思少艾;总角稚子,口出秽语矣。

  【白话】:(按)释迦牟尼佛,在人寿百岁的时候出世。所以周成王、康王的时代,满百岁的很多。例如周武王九十三岁,周文王九十七岁。唐虞时代,在周文王以前千多年,又应当增十多岁。所以禹寿一百零六岁,舜寿一百一十岁,尧寿一百一十七岁。帝窖在位七十岁,他的寿命可以推知了。颛顼在位七十八年,比帝喾又增加了。少昊在位八十四年,比颛顼又增加了。黄帝在位百年、比少吴又增加了。炎帝在位一百四十年,比黄帝又增加了。伏羲前有因提纪、循蜚纪、叙命纪、到人皇氏,不知几十万年。所以人皇兄弟九人,合四万五千六百年。到地皇、天皇,又不知多少万年,所以兄弟各一万人千岁。这些事实流传史册,彰著可考。后儒看见几万年的说法,认为荒唐,全部删去,真是知识浅薄啊?当时作史的人,记载流传下来的这些史实一定不会没有根据。孔于生于周衰之时,还看见了史氏遗留下来的许多残缺文字。难道唐虞以前的史臣,会随便地把没有根据的语言记载在正史吗?唉!没有看清熊的全貌,就说看到一只三脚鳖,不是原物有什么大掠小怪,而是学识不足啊!从周昭王到今天,又经过三千年了,又应当减三十岁,所以看今天年高的人,大致以七十为上下。博览群书,才知道佛讲的话,都有应证。韩愈《佛骨表》说上古没有佛反而寿命长,后世有佛反而寿命短。他难道知道现在正是减劫的时候吗?人寿八万岁时,五百岁才婚嫁。周初的制度,三十才成家。今天则年未成童,就恋美色;束发小子,口出秽语。

  补充:《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篇第一:“黄帝问岐(qi)伯;‘我听说以前时代的人(原文‘上古’应为不约定时期),年寿都很长(原文‘度百岁’为不约定数)一百多岁了行动还比较灵活。今天的人,才五十多岁动作就大多不灵便了。这是由于时代不同了呢?还是人的寿命缩短了呢?岐伯回答说:‘那个时候,通晓养生方法的人,能够适应自然界阴阳变化规律,符合修身养性的各种方法,饮食有一定节制,作息有常规,不乱耗精力,所以形体与精神协调而健康,每个人都能尽其天年,活得很长。现在的人不是这样了,把酒当做一般饮料,把有害于身心健康的反常方式作为常规,酒醉后还肆行房事,纵情色欲而竭其精气,耗散真精,不懂得保持精气的充盛,不善于使用精神,只图一时的心欢,违背了正常生活的乐趣,作息没有一定的规律,所以五十岁左右就开始衰老了”。黄帝在位百年,故他在世时人寿平均年龄都是百多数。《内经》所说“上古”应比黄帝更早,“度百岁”应为达到千岁才对。但不管怎么样,这段话已经说明了过去人的寿命长,现在人的寿命短。

  躯体是由人的精神来主宰的。“上古天真论”说古人恬淡,精神内守,清心寡欲,随遇而安,知足常乐,无私心杂念,故其长寿。而我们今天连黄帝时代的人也比不上了,黄帝以后的二帝(尧舜)三王(禹汤文武)也是望尘莫及的。《书经》蔡沈序说:“二帝三王之道本于心,得其心,则道兴,治,固可得而言矣。”求得身的平衡,先求得心的平衡。古人重心不重身,故人寿年丰,不治而治。今天人心不古,欲壑难填,斗争不息,人寿短促,绝症濒起,天灾人祸不断,也就自然了。

  人类进化论是达尔文提出来的,但这位进化论者在自身遗传问题上却发生了可怕悲剧。他这位进化论著,应该是懂优生学的。可是因为一时情欲的驱使,就与近亲表姐埃玛结了婚。致使所生10个子女,不是呆,就是傻,三个夭折,三女儿当了老处女,三个终身不育。可见在“心”上不约束自己,控制个人欲念,大谈什么进化论,是没有用的。他的《物种起源)的自然选择说,为弱肉强食的强盗理论制造了根据,为人欲横流打开了缺口。事实上人类的倒退正是人欲横流、弱肉强食所造成的。一切仁人君子则不应该随波逐流,救未世于万一,这也是菩萨精神的体现。释尊于末世降生,不正为此吗?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