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士全书 寿康宝鉴 孝经 了凡四训 三字经 幼学琼林 论语 太上感应篇 弟子规 安士全书 黄石公素书 民间善书 四书五经 孟子 大学 中庸 诗经 尚书 礼记 周易 龙文鞭影 菜根谭 声律启蒙 二十四孝 蒙学经典 阴骘文 医学典籍 诸子百家 山水诗 田园诗 边塞诗 哲理诗 送别诗 思乡诗 爱国古诗 爱情古诗 抒情古诗 古诗十九首 古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 古诗 古词 婉约诗词 宋词精选 宋词三百首 名句 爱国诗句 爱情诗句 思乡诗句 离别的诗句 送别的诗句

文昌帝君阴骘文广义(上)

  天必赐汝以福

  【原文】:(发明)上句如我存心是因,此句赐汝以福是果。“必”字,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毫发无爽。非如穷措大所谓,上古天心可问,叔世天心不可问之说也。天字,有就形体言者,有就主宰言者。就主宰言,则所谓天者,即皇皇上帝也。后儒讳言上帝,辄以理字代之,其言未始不是。然世人说著上帝,犹有畏惧之心,若止说一理字,谁人畏之?且如密室之中,有一美女在焉,入其室者,淫心勃发,忽有人曰:“室中已供玉皇圣像,彼女正在烧香。”此时虽极恶之人,亦惕然知惧,未必遂敢于玉皇像前肆行无忌也。若但告之曰:“汝之所为,大非理之所宜,逆理,则得罪于名教,不可以为君子。”试问此人,当奋然勃然之时,果能闻之而顿息否?故知天字就主宰言,足以劝化学者,有功于儒教。若但就理言,徒开天下无忌惮之门,不可以为训也。(人人知畏惧,便是治天下之机;人人无忌惮,便是乱天下之机。)况世间万事万物,何处不可说理?天固即是理,性亦即是理,天命之谓性,意是理命之谓理,思之,不觉失笑。象山先生六岁时,忽问天地何所穷际?思之至于终夜不寐,今白发老人,日在天之下,竟不知头上所戴为何天,则亦蠢然一血气之伦而已。伊川先生访邵康节,指面前食桌曰:“此桌安在地上,不知天地安在何处?”康节极与论天地万物之理,及六合之外。伊川惊叹曰:“生平唯周茂叔论至此!”(见圣学宗传)嗟乎!谁谓古之大儒,必不究心天上天下之事乎?朝菌虽不知晦朔,蟪蛄(huigu)虽不知春秋,而晦朔与春秋,究何尝废哉?然三界内,实有二十八天,何得不自附于濂溪康节之末?觅伊川其人者,而与之语哉!

  【白话】:(发明)上句“如我存心”是因,这句“赐汝以福”是果。“必”字,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不会有丝毫的差离。不象穷措大(旧讥称贫穷的读书人)所说,上古天心可以问,衰世天心不可问。“天”字,有就形体来说的,有就主宰来说的。就主宰来说,那么所说的天,就是伟大的上帝。后儒避忌说上帝,就以“理”宇代替。这样讲并没有什么不对。但是世人说着上帝,就有畏惧的心。如果只说一“理”字,谁会畏惧?例如密室里面,有一个美女在那里,走进房子的人,就淫心大发。忽然有人说:“屋中已供玉皇大帝的圣像,这个女人正在烧香。”这个时候即使极恶的人,也会警惕、害怕,不敢就在玉帝像前,肆无忌惮(非常放肆,没有顾忌)。如果只告诉他说:“你的做法不是理能容许的,背理就得罪于名教(圣人礼教),不能做君子。”试问,这个人正当淫心旺盛大发的时候,果然能够听进这种大道理顿息淫心吗?因此,“天”字就主宰而盲,足可以劝化求学的人,有功于儒教。如果只就理而言,就开了天下无所顾忌的大门,不能作为教训之词。(人人知畏惧,就是天下大治的关键;人人无顾忌,就是天下大乱的关键)何况世上万事万物,哪里不可说理?天固然是理,性也是理。“天命叫做性”即是“理命叫做理”,这样解释,不觉失笑。陆九渊①六岁的时候,忽问天地有否边际?整夜不睡地想这个问题。现在的白发老人,每天都在天的下面,竟然不知头上所顶的是什么天,就只不过是一具行尸走肉罢了。程颐②访邵康节③,指着面前吃饭的桌子说:“这个桌子安放在地上,不知天地安放在什么地方?”邵康节就与他说尽天地万物之理及六台(天地四方)以外的情形。程颐惊叹说:“我平生只知道周敦颐④能说到这里!”(见圣学宗传)唉!谁说古代的大儒,不会尽心研究天上天下的事情呢?早晨的菌于虽然不知道有晦朔(月底最后一天叫晦,月初第一天叫朔,这句话出自《庄子》),蟪蛄(一种蝉,比较小,青紫色)虽然不知道有春秋,但是晦朔与春秋还是一样地存在。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之内,客观地存在二十八天,为什么不附在周敦颐,邵康节著作的后面,使那些追随程颐的人,能够知道呢?

  注释:①陆九渊(1139-1193),宋抚州金溪人,字子静,乾道八年进士,任敕令所删定官。官至知荆门军。后还乡居贵溪象山讲学,求学的人称象山先生。曾与朱熹会讲鹅湖,论多不合。朱重道同学,陆重尊德性;朱好注经,陆谓学苟知道,六经皆我注脚。朱主张“理在气先”,陆认为“心即是理”,只须切己自反,理即自然而明。因此理学分朱陆二家。《宋史》四三四有传。

  ⑦程颐(1O33-1107),宋洛阳人,字正叔,世称伊川先生。哲宋初,耀崇政殿说书,后出为西京国子勾监事。绍兴中,以党论放归,四年送涪州,移峡州,旋遇敕归。少与兄灏俱学于周敦颐,同为北宋理学创立者。《宋史》有传。

  ⑧邵康节(1011-1077)宋共城人,字尧夫,谥康节。好易理,其学得之于李之才,之才又得之于穆修。以太极为宇宙本体,有象数之学。居洛近三十年,自号安乐先生。与二程同时,程叹其有内圣外王之学。他认为人类社会已盛极而衰,从中国古代有关三皇五帝的史实和历史现象出发,提出了“皇、帝、王、霸”四个时期的历史退化论。著作有《皇极经世》、《伊川击壤集》等。《宋史》有传。康节先生的历史退化论,某些方面与我意甚合,我在下文有详细的补充。见“人说”一节。

  ⑧周敦颐(1O17-1073),宋道州人,字茂叔。居庐山,筑室濂溪书堂。濂溪是他的出生地。著《太极图说》及《通书》四十篇。采用道家学说,以太极为理,阴阳五行为气,对宋明理学影响很大。二程都是他的弟子。谥元公,世称濂溪先生。《宋史》有传。

  天名 欲界六天

  【原文】:自大地水轮之下,至他化自在天,皆名欲界,以其犹有情欲也。自下至上,共有六天。一四王天(四大天王,分领四大部洲,去地四万二千由旬,宫殿齐于日B月),二忉天(梵语忉利,此言三十三。中间为帝释所居,八方各有四大臣辅,合成其数,故名。非自下至上之三十三也。去地八万四千由旬),三夜摩天(此天以上,为仙家所不知,故道书无此名色),四兜率天,五化乐天,六他化自在天。六天每过一劫,皆有火灾坏之。其间寿命长短及宫殿城邑、身衣轻重等,详载藏经,兹不繁举。

  【白话】:从大地水轮以下,到他化自在天,都叫做欲界,因为这里的众生还有情欲。自下至上,共有六天。一是四王天(四大天王,分统四大部洲,离地四万二千由旬,宫殿齐于日月),二是忉(dao)利天(梵语忉利,我们叫做三十三。中间为帝释所居,八方各有四大辅臣,合成三十三,故名三十三。不是自下至上的三十三。离地八万四千由旬),三夜摩天(这天以上是仙家所不知道的,故道书上没有这些名号),四兜率天、五化乐天、六他化自在天。每过一劫,都有火灾坏之。这中间的寿命长短、宫殿城邑的情形、身衣轻重等都载佛书,不再详述。

  (按)帝君所谓天必赐汝以福者,谁赐之?即忉利天王赐之。儒家称为皇皇上帝,道家或称玉帝,或称玉皇大天尊,佛家或称三十三天王,或称帝释,或称释提桓因,其实一上帝也,威权统摄四大天王。

  (按)帝君所说“上天一定会赐福给你”,谁赐给你?就是忉利天王。儒家称做“皇皇上帝”,道家称“玉帝”或“玉皇大天尊”,佛家称三十三天王、帝释、释提桓因,都是称同一上帝,威权统辖四大天王。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