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入门 寿康宝鉴 孝经 了凡四训 三字经 幼学琼林 论语 太上感应篇 弟子规 安士全书 黄石公素书 民间善书 四书五经 孟子 大学 中庸 诗经 尚书 礼记 周易 龙文鞭影 菜根谭 声律启蒙 二十四孝 蒙学经典 阴骘文 医学典籍 诸子百家 山水诗 田园诗 边塞诗 哲理诗 送别诗 思乡诗 爱国古诗 爱情古诗 抒情古诗 古诗十九首 古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 古诗 古词 婉约诗词 宋词精选 宋词三百首 名句 爱国诗句 爱情诗句 思乡诗句 离别的诗句 送别的诗句

佛教精神:人人都可成佛

  【佛教精神】

  要了解一个人是很难的,至少需要长时间相处,才能得出一个比较客观的评价。但一个人是有很多面的,他可能是一个听话的孩子,一个成绩优秀的学生,一个爱好足球的青年,一个善于聆听的朋友……所以要综合地了解一个人,需要下很多工夫。同样,要了解一种思想也有困难,世界上的佛教徒不计其数,但是真正能够领悟到佛的人很少。我们在领悟佛经的奥妙之前,先来看一看佛学大师对佛教精神的理解。

  佛是人而不是神。与那些有点石成金能力和创造奇迹的神仙不同,佛是一个普通人,他没有特异功能,也不能来无影去无踪。这一点可能会让很多不理解佛的人迷惑,孙悟空连佛祖的手都逃不过,佛祖怎么是普通人呢?这是小说对人们的误导,真正的佛教中的佛祖,是一个普通人,他通过自己的努力与才智,领会到人生的真理,并且拿出来与众人分享。

  佛与众生平等。这也是因为佛是一个普通人,所以他不是高高在上的主,而是每一个人的朋友。

  佛相信没有无可救药的人。佛相信每一个人只要用心体会,就能感受到佛德智慧和道理,那些犯错误的人,也是可以教化和影响的。

  简单地说,佛教的精神内涵,与中国很多传统思想是一致的。宽容、仁爱、入世、平等、现实等,也正因为如此,佛教才能在中国发扬光大。

  【佛教礼仪】

  我们常常在寺庙中看到烧香的人,这些人被称为“香客”,在佛祖的殿堂中有悬空的大盘香,在有的佛教中,不同的佛祖有不同的供香,香与佛教,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香能去除一切臭气和不净,使人身心舒畅,轻松清醒,因此它常被用来作为供养佛菩萨的圣品,佛经中就把香列为供养佛祖的必备品之一。

  香气也常被用来比喻修行者的品德和念佛的功德,越是功德无量的人,越能闻到奇香,他的身上也会散发出香味,因为他品德高尚。所以上香,既是表示对佛祖的尊敬,也是对美德的赞美和追求。

  去佛寺也有很多讲究,作为香客是应该遵守的。比如,入寺门后,不要从中央直走,进退都要顺着个人的左手边行走,入殿门以后,随身的物品不要放在佛案或者佛座上。

  拜佛的时候,一般不要用大殿中央的拜垫,因为那是寺主用的,一般的人宜用两旁的垫凳,并且按照男左女右的顺序来礼拜,如果有人礼拜,就不要从他的头前经过。

  见到僧人,一般要称“法师”或“大和尚”,不要直称为“出家人”、“和尚”。与僧人见面,行礼的时候两手合一,微微低头,而不要握手、拥抱、摸僧人头,这些行为是不礼貌的。只要看到有人在礼佛、坐禅、诵经、饮食、睡眠、经行、如厕,都不能行礼拜。

  佛寺中的钟鼓鱼磬,不可随便敲,锡杖衣钵不可拿来玩耍。

  听经的时候,要保持安静,也不要随便走动,如果不能听完,就向法师行一合十,肃静退出。

  【佛教偈语】

  一个人,不能了解生命,生命对他来说是一种惩罚。

  改变别人,不如先改变自己。

  拥有财富的人,不如拥有智慧的人。

  人很奇怪,不了解自己,却又每天想去干涉别人,弄得痛苦不堪。

  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

  犯错是平凡的,原谅才能超凡。

  伤人之语,如水覆地,难以挽回。

  大家都知道,生气是一种无知,又无济于事,可是又奈何不了它。正因为少‘悟’,放不下得失。

  自尊太强,优越感太重的人,将不堪一击,少许逆境,足以使他彻夜难眠。

  嫉妒别人,仇视异己,就等于把生命交给别人。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