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入门 寿康宝鉴 孝经 了凡四训 三字经 幼学琼林 论语 太上感应篇 弟子规 安士全书 黄石公素书 民间善书 四书五经 孟子 大学 中庸 诗经 尚书 礼记 周易 龙文鞭影 菜根谭 声律启蒙 二十四孝 蒙学经典 阴骘文 医学典籍 诸子百家 山水诗 田园诗 边塞诗 哲理诗 送别诗 思乡诗 爱国古诗 爱情古诗 抒情古诗 古诗十九首 古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 古诗 古词 婉约诗词 宋词精选 宋词三百首 名句 爱国诗句 爱情诗句 思乡诗句 离别的诗句 送别的诗句

唐三藏:取回真经留人间

  【玄奘其人】

  小说的创作都是小说家根据现实生活改编而来的,四大名著当中的《西游记》,就是根据唐朝的玄奘法师西天取经的历史,加上作者的想象而成的。从《西游记》中,我们知道玄奘师徒几个经过了九九八十一难,才到达西天取回了真经。虽然里面有很多都是天马行空的想象,但玄奘确有其人,就是我们常说的唐三藏

  我们常说玄奘就是唐三藏,但是三藏在佛教中,指的是三种形式的典籍:经藏是佛说的佛经,律藏是戒律,论藏是后来的弟子们著书立说、解释佛经及戒律等的著作。只要精通了经藏、律藏、论藏的人,都可以被称之为“三藏法师”,除玄奘外中国的三藏法师有很多,例如鸠摩罗什等,因此三藏法师是对精通此三藏者的尊称,而不是一个人的法号或名字。

  玄奘是唐代高僧,出家之前叫做陈祎。他就是精于经、律、论三藏的法师,熟知当时所有的佛教圣典,是我国杰出的译经专家。

  有记载说玄奘的长兄也是法师,他自幼从兄诵习经典,同时也熟悉儒道百家的典籍。隋朝的官员郑善果在洛阳时,遇见玄奘,见他年纪虽小,但是对答出众,于是破格录用了他。

  隋唐交替之际,天下大乱,玄奘就流转于各地,走遍了大半个中国。到了唐朝之后,他仍然钻研佛法。当时对于佛有很多解释,有时候相矛盾,玄奘为了弄清真相,决定去西天取经。

  【西行故事】

  虽然说玄奘西行没有像《西游记》那样遇到真的妖魔鬼怪,但是在交通不发达、气候变化大、语言又不通的当时,要去印度也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贞观二年正月,玄奘先到达了新疆吐鲁番,受到高昌王的礼遇,并结为兄弟。后经过新疆库车、素叶城、塔什干、葱岭,到达货罗国的故地,在今天的葱岭西一带。之后南下经阿富汗、大雪山、巴基斯坦,到达迦湿弥罗国。在那里拜师学习了一些佛学,与那里的高僧讨论佛学,前后共两年。

  学有所成后,他又到新的地方学习了老婆罗门学,到印度北部学《对法论》、《显宗论》等佛学思想,贞观五年时,终于抵达了佛教圣地摩揭陀国的那烂陀寺,开始在那里学习。

  玄奘在那烂陀寺学习了五年,受到优遇,并被选为通晓三藏的十位高僧之一。

  贞观十年,玄奘离开那烂陀寺,先后到印度北部蒙吉尔、印度东海岸、克什米尔等地,访师参学。他在钵伐多国停留了两年,然后重返那烂陀寺。不久,又到周围的地方学习了两年,才返回那烂陀寺。玄奘在那里写了一些佛经,并参与整理佛经,但是这些典籍都没有传下来。

  虽然在异国他乡,但是玄奘也能开坛讲论,他任人提问,但没有一个人能难倒玄奘。玄奘顿时名扬海内外,并被大乘尊为“大乘天”,被小乘尊为“解脱天”。玄奘参加了五年一度、历时两个多月的无遮大会,参加完盛会之后回到了大唐。

  【大唐讲法】

  贞观十九年正月,在告别了家乡十七年之后,玄奘回到了长安。据史料记载,当时“道俗奔迎,倾都罢市”,所有的人都争相去迎接这位德高望重的大师。不久,唐太宗接见了玄奘,并劝他还俗出仕,入朝为官。但是玄奘婉言辞谢了太宗的好意。

  之后玄奘留在长安的弘福寺,翻译经书,他的工作由朝廷出资来支持,并招集了各地的名僧20多人,帮助翻译,成果有《大菩萨藏经》20卷。

  后来,玄奘又陆陆续续翻译了很多佛经,同时也奉皇帝之命,将《老子》、《大乘起信论》等中国的典籍翻译成梵文,传到印度。朝廷为玄奘建造了大慈恩寺,他任住持,悉心从事翻译佛经的工作。

  为了避开世俗的烦扰,玄奘迁居玉华宫,在现在陕西铜川焦坪煤矿那边,致力译经。在那里翻译了《大般若经》。玄奘翻译的时候非常谨严,面对卷帙浩繁的经书,没有删减一字。由于翻译工作的繁重,玄奘在62岁那年去世。玄奘前后共译经论75部,为后世留下了重要的佛学典籍。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