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入门 寿康宝鉴 孝经 了凡四训 三字经 幼学琼林 论语 太上感应篇 弟子规 安士全书 黄石公素书 民间善书 四书五经 孟子 大学 中庸 诗经 尚书 礼记 周易 龙文鞭影 菜根谭 声律启蒙 二十四孝 蒙学经典 阴骘文 医学典籍 诸子百家 山水诗 田园诗 边塞诗 哲理诗 送别诗 思乡诗 爱国古诗 爱情古诗 抒情古诗 古诗十九首 古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 古诗 古词 婉约诗词 宋词精选 宋词三百首 名句 爱国诗句 爱情诗句 思乡诗句 离别的诗句 送别的诗句

鉴真:中日文化的纽带

  【鉴真其人】

  印度的佛教传入了中国,中国的佛学也同样外传,到了东邻日本。日本曾经以唐朝为师,接受了大量的中国文化,包括四书五经和建筑、服饰等,也包括中国的佛学。本节要说的这个人,不同于玄奘是一个学习者,而是一个传道者,他就是鉴真法师。

  在玄奘去世23年之后,鉴真在江苏扬州诞生了。

  鉴真14岁时,被智满法师收为沙弥,在山西临汾的大云寺学习。之后游学于洛阳、长安两京,学习三藏。我们前面已经说过,三藏之中有经藏、律藏和论藏,而鉴真对于律藏一门的体会和领悟最深。为他授戒的道岸、恒景两位法师,都是当时的名德,又是南山宗的开创者道宣律师的再传弟子。这里的“律师”不是今天所说的律师,而是佛教中律宗的法师。鉴真的律学,虽然是跟随南山宗学习的,但他不持一家之见,而是吸收了其他律宗的观点。

  鉴真在佛教建筑、雕塑等方面,也颇有建树。据记载,鉴真曾在淮南教授戒律,在讲学的同时,也修建佛寺和菩萨像。他在医药学方面,博达多能,品鉴极精,曾主持过大云寺的悲田院,专门为人治病,煎调药物,他的医道也很高。

  鉴真就是这样一个知识丰富、为人善良的法师。

  【东渡日本】

  鉴真最大的贡献在于东渡日本,在日本传教。日本历史上称鉴真为“天平之甍”,意为他的成就足以代表天平时代文化的屋脊,是一位伟大的里程碑。

  天宝年间,日本僧人荣睿、普照和当年的玄奘一样,受佛教界和政府的委托,来到大唐学习佛法,并且延请当时有名的法师鉴真去日传戒。鉴真欣然答应了,但是日本与中国之间的一海之隔,成了当时的“天堑”。

  那时候航海技术还不能抵挡海上风暴,在接受邀请之后的12年中,鉴真先后五次东渡,但是风浪、触礁、沉船、疾病以及一些地方官员的阻挠,让他的五次东渡都无功而返,尤其是第五次,由于遭到风浪的袭击,他们的船在海上漂了14天,最后漂到海南岛的岸边才靠岸。这次返途中,日本弟子荣睿病故,鉴真受到极大的打击,加上炎热的气候,他突发眼疾,以致双目失明。但他东渡弘法的志向从未动摇,反而越加坚定。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的第六次东渡,终于到达了日本九州,不久又到了平城京,也就是今天的奈良,遗憾的是,鉴真从来没有看见过日本的模样。

  这位来自遥远大唐的法师鉴真,受到了朝野上下盛大的欢迎。他为天皇、皇后、太子等人授菩萨戒,为沙弥、僧舍等做法,日本从此有了正式的律学,鉴真被尊为日本律宗的初祖。不久,孝谦天皇任命他统理日本僧佛事务。后来,鉴真及其弟子们苦心经营,终于设计修建了唐招提寺,此后一直在唐招提寺传律授戒。

  鉴真在营造、塑像、壁画等方面,都采用唐代当时最先进的工艺,将日本天平时代的艺术推向高潮,增添了异彩。直到今天,奈良的唐招提寺依然在接受信徒的香火。

  唐招提寺的整个结构和装饰,都体现了唐代建筑的特色,是日本现存天平时代最大最美的建筑。鉴真去世前,弟子们还采用干漆夹为他制作了一座写真坐像,被日本奉为国宝。

  鉴真及其弟子大都擅长书法,他们去日本的时候,携带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的真迹,掀起了日本爱好中国书法的热潮。当时日本佛典,多从朝鲜传入,有一些错误,天皇曾为此委托鉴真校正经书错误。

  鉴真对日本人民最突出的贡献,是传授医药学知识,因此被日本人民奉为医药始祖。

  唐宝应二年五月,樱花已经开尽的时节,鉴真在唐招提寺逝世,享年76岁。记载鉴真东渡的《唐大和上东征传》,流传至今。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