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觉经 金刚经 华严经 地藏经 心经 六祖坛经 成唯识论 十善业道经 楞严经 涅槃经 阿弥陀经 无量寿经 盂兰盆经 观无量寿经 俱舍论 药师经 楞伽经 解深密经 八大人觉经 法句经 胜鬘经 维摩诘经 大宝积经 摄大乘论 大乘起信论 瑜伽师地论 普贤行愿品 圆通章 圆觉经 四十二章经 佛遗教经 普门品 占察善恶业报经 妙法莲华经 大智度论 阿含经 吉祥经 中观论 现观庄严论 大乘百法明门论 佛经入门 佛经名句 佛经问答 佛经原文 佛经译文 佛经注音 佛经讲解 其它经论 大藏经 阿含部 事汇部·外教部·目录部

《圆觉经》讲座 二

  《圆觉经讲座(二)/20100410

  时间:2010年04月10日

  地点:台北科技大学

  主讲者:智崇上师

  纪录:张春美

  整理:周雅容、羊忆玫

  我们今天要讲《圆觉经》第二品〈普贤品第二〉,我先来念这段经文。

  「于是普贤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长跪叉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愿为此会诸菩萨众,及末世一切众生修大乘者,闻此圆觉清净境界,云何修行?世尊!若彼众生知如幻者,身心亦幻,云何以幻还修于幻?若诸幻性一切尽灭,则无有心,谁为修行?云何复说修行如幻?』」

  这一品是普贤菩萨发问的。普贤菩萨在大众中从座位站起来,到佛前顶礼。顶礼的时候就在佛的脚前面,顶礼完了以后右绕三匝,围着释迦牟尼佛走三圈。右绕就是顺时钟绕佛走,顺时钟绕行的话可以得到佛的加持;如果是逆时钟转的话,是代表要防御的。右绕和左绕是有不同意义的,这个法会是要讲《圆觉经》,是要得佛的加持、加被,所以是右绕。

  「长跪叉手而白佛言」,前面普贤菩萨已经顶礼过了,要问话的时候是长跪。长跪就是单脚跪下,叉手就是一只手碰在地上,有点像清朝官员向皇帝跪下的时候,伸个拳头在地上「噗」碰一下;只不过这里是用手指这样叉的。

  「大悲世尊!愿为此会诸菩萨众,及末世一切众生修大乘者,闻此圆觉清净境界,云何修行?」普贤菩萨说:「大悲世尊,希望您能够为来参加这次法会的菩萨们,以及末世一切修大乘的众生…」,所以祂不只是为当时参加这个法会的菩萨,也为没有来的、末世的──就是末法时期要修大乘的众生,希望世尊为他们说明,对于圆觉清净境界,该如何修行?

  圆觉清净境界指的是什么?就是第一品里面讲的,佛有一个大陀罗尼门,名叫「圆觉」,就是这个。听到了第一品所讲的圆觉清净境界后,他们该如何修行呢?接下来再继续问:「世尊!若彼众生知如幻者,身心亦幻,云何以幻还修于幻?若诸幻性一切尽灭,则无有心,谁为修行?云何复说修行如幻?」这是普贤菩萨的第一个问题。

  问的是什么呢?「若彼众生知如幻者」,如果有众生──当然也包含菩萨;如果众生知道、懂得这些所有的相都是幻化的,当他知道这样子的时候,当然也会知道自己的身体、自己的心也是幻化的,「云何以幻还修于幻?」既然幻化的相都是假的,怎么还要拿这个假的来修假的呢?

  「若诸幻性一切尽灭,则无有心,谁为修行?」如果把这些幻化的东西都把它灭尽、消失了,幻化没有了,没有的话「则无有心」那就没有心啦,因为心也是幻化的一种;当然这里也包含说,你的身体也是幻化的,身体也没有啦。你的身和心都没有了,「谁为修行」那谁在修行?如果懂得这些都是幻化的,那还修什么呢?「云何复说修行如幻?」为什么还要讲修行如幻呢?根本不晓得是谁在修,那还能修行吗?还修什么幻不幻呢?「云何复说修行如幻?」普贤菩萨问了这样的第一个问题。

  「『若诸众生本不修行,于生死中常居幻化,曾不了知如幻境界,令妄想心云何解脱?愿为末世一切众生,作何方便,渐次修习,令诸众生永离诸幻。』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如是三请,终而复始。」

  「若诸众生本不修行,于生死中常居幻化,曾不了知如幻境界,令妄想心云何解脱?愿为末世一切众生,作何方便,渐次修习,令诸众生永离诸幻。」这是普贤菩萨的第二个问题。如果有众生,他根本就不修行,一直在生死幻化当中;生死也是幻化的,他不修行,就一直在这个幻化的生死当中;「曾不了知如幻境界」,根本不知道这个生死是幻化的、是虚幻的;他不知道那是一个幻化的状态,不知道身心是幻的,也不知道这个世界宇宙是幻的。

  众生在这生死当中,可是并不知道那是幻化;前面是知道的,这边则说,众生根本不知道他的生死环境是幻化的,还以为是真的。那么,这样子的众生「令妄想心云何解脱」,像这样子的众生,他们怎么解脱啊?要怎么让他们从妄想心当中解脱出来呢?这是第二个问题。当然,这不是菩贤菩萨自己搞不清楚要问的,是普贤菩萨帮众生问的。

  「愿为末世一切众生,作何方便,渐次修习」希望为末法时期的一切众生,求个好的修行方法;「作何方便」就是做一个方便法,也就是有一个适合他们可以用的方法来修行。「渐次修习」一步一步的来修行。「令诸众生永离诸幻」希望这些众生,不管你知道现在是幻化的,或者是不知道这是幻化的,普贤菩萨都帮忙问:有什么办法可以让众生能够永离诸幻。「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如是三请,终而复始。」五体投地就是大礼拜,这样连续做三次。

  「尔时,世尊告普贤菩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为诸菩萨及末世众生,修习菩萨如幻三昧,方便渐次,令诸众生得离诸幻。汝今谛听,当为汝说。』时普贤菩萨奉教欢喜,及诸大众默然而听。」

  释迦牟尼佛就回答了,说:「啊,你问得好,你问得好。」「善男子」就是称呼普贤菩萨。「汝等乃能为诸菩萨及末世众生,修习菩萨如幻三昧,方便渐次,」你能够为菩萨和末世众生,问如何修菩萨的如幻三昧。三昧我们前面讲过了,就是一种直觉、feeling,但是它是非常广、非常深的直觉和feeling,不但对有相的部份能够有三昧,对觉性也是有三昧,是有相与觉性二者合一的状况。

  feeling到这种又广又深的状况的时候,就称为三昧。过去我不知道三昧的意思就是这个,找不到一个很好的字眼来代表这个状况;所以就找了一个英文字 feeling来代表。现在才知道,啊,我们早就有这个名称,只是并不晓得它的含意原来就是三昧。

  所以三昧是有入定,但它是有相的。不像有些定是入空定,那是无相的、无念的。当我们称它为三昧的时候,它是有定,但是又有相;是一种有相的定。所以我们要了解它,最好还是从我们过去讲的feeling的这个角度、这个方向去切入,大家才能够掌握三昧的真正含意。

  这里世尊就说了:「喔,你是要让大家能够修习菩萨的如幻三昧」,如幻三昧是什么呢?就是所有的一切、所有的人,有形有相,被你知道的任何对象,都是幻化的;而且这种幻化不只是你知道,你根本融入其中,这才是如幻三昧。如果只是懂:「啊,知道这是幻化的。」那你只是知道而已,你并没有融入。要修如幻三昧,你是要融入进去,你根本就成为、就是这个如幻三昧。要这样子做,当然也有方便渐次,也有一步一步怎么做到的方法。

  「令诸众生得离诸幻。汝今谛听,当为汝说。」世尊要大家好好听讲,「时普贤菩萨奉教欢喜,及诸大众默然而听。」大家就静下来,释迦佛开始讲解。

  「善男子!一切众生种种幻化,皆生如来圆觉妙心,犹如空华,从空而有, 幻华虽灭,空性不坏。」

  我们再从前面看起。「善男子,一切众生种种幻化,皆生如来圆觉妙心,」众生的种种幻化,各式各样、所有的一切,只要是被你知道的、感觉到的、享用的、拥有的,所有的一切,这些都是幻化的。这些幻化从哪里生出来呢?这个幻化包含了什么呢?包含我们的心情,像是慈悲喜舍、真善美,当然也包含贪嗔痴慢妒、恩怨情仇,也包含山河大地、宇宙万象,也包含我们各式各样的亲朋好友或者仇人,这些全都是幻化的。

  问题是,一切众生的种种幻化从哪里出来的呢?祂说:「皆生如来圆觉妙心」。幻化全都是从如来的那个大陀罗尼门,也就是圆觉生出来的。我们前面第一品讲到如来的各种佛法、波罗蜜等等,也是从圆觉生出来的。现在再告诉你,所有一切有形相的、没有形相的,全都是从圆觉生出来的;包括生死轮回,所有的一切不论好的坏的,全都是从圆觉生出来的。这样生出来就像什么?「犹如空华」就像空中生出花来那样,「从空而有」从空里面生出来。

  「幻华虽灭,」从空中生出来的花不见了,这是我们前面第一品讲到的,空花不见了,但「空性不坏」,这里我们可以用另外的比喻,曾经有一个偈子是「恰如云雾不坏空」,天空出现乌云大作、狂风暴雨;但乌云、狂风会把天空毁坏吗?这些狂风暴雨就是空华,就是空花。空中生出来的花不见了、消失了、没有了,「空性不坏」可是这个天空没有一点点损伤,是不会变坏、不会受到影响的。同样的,众生的种种幻化,是从圆觉的境界里面生出来的,种种幻化消失的时候,也不会对圆觉的境界有任何一点点的损害。

  「众生幻心,还依幻灭,诸幻尽灭,觉心不动。依幻说觉,亦名为幻;若说有觉,犹未离幻;说无觉者,亦复如是。是故幻灭名为不动。」

  接下来说明的是:「众生幻心,还依幻灭」,因为它是幻化的,所以它就会自己幻化的消失。「诸幻尽灭」这些都消失了以后,「觉心不动」这个圆觉、这个心没有受影响,完全没有改变、完全没有动到。就跟狂风暴雨在空中生出来一样,狂风暴雨没有了,这个天空有受到影响吗?没有,空性不坏,没有受到影响;所以说「觉心不动」。

  「依幻说觉」依这些是幻相来说明何谓觉悟,「亦名为幻」我们要知道这样的觉悟还是幻相。「若说有觉,犹未离幻」你说:「啊,我懂了,我觉悟了。」那就还没有离幻。「说无觉者,亦复如是。」那么说没有觉悟,仍然没有离幻。「是故幻灭名为不动。」所以真正把幻化的东西灭尽了,那就叫做不动。

  前面就已经接了「觉心不动」,那么「不动」是什么意思?「不动」是有觉与无觉都没有;有觉就动了、无觉也动了,有觉无觉都没有,就是不动,就是没受到影响,没有牵连、没有关连。这一段讲出了要点,释迦牟尼佛已经在这边讲明白了。接下来就告诉你方便渐次,该怎么做。

  「善男子!一切菩萨及末世众生,应当远离一切幻化虚妄境界。由坚执持远离心故,心如幻者,亦复远离;远离为幻,亦复远离;离远离幻,亦复远离;得无所离,即除诸幻。」

  我们再来解说这一段。「善男子,一切菩萨及末世众生,应当远离一切幻化虚妄境界。」是说我们一切菩萨及末世众生想要解脱的话,就要做一件事情,是什么事情呢?就是要离开虚幻的境界。「由坚执持远离心故」由于坚定的、固执的、持有的远离心。「心如幻者,亦复远离」坚定的远离心,使得你将如幻的心也远离了。

  「远离为幻,亦复远离」,这个坚持远离的心,本身也是幻化的,也远离了。「离远离幻,亦复远离」,离开远离也是幻,也要远离。离到后来是什么?「得无所离,即除诸幻。」离到没有东西可离了,诸幻才被你清除掉。

  所以「离幻」不容易呀!比如说我要「离幻」,可是我抓住了「要离幻」;那现在告诉你,这个「要离幻」也要离,这个也不能抓、也要离。那么到底要离到什么程度?一直要离到没有东西可以离了,这个时候才是把所有的幻化境界去除了。比如说你要离这个幻,你是拿一个远离心然后才能离;这个远离心本身也是幻,你本身拿的就是一个幻,所以这就是以幻修幻,

  「譬如钻火,两木相因,火出木尽,灰飞烟灭;以幻修幻,亦复如是,诸幻虽尽,不入断灭。」

  就像钻木取火,在讲这部经的时候还没有火柴,所以是用钻木取火的,这两个木头都是幻的呀,可是它们对着这样子搓、搓、搓…,真的会搓出火来。「两木相因」两个木头这样子对着摩擦转动,「火出木尽,灰飞烟灭;」火一烧起来,这两个木头都烧光了、都没有了。「以幻修幻,亦复如是」,我们刚才所讲的那个远离诸幻、那个坚持这样子做,就跟钻木取火一样,火出来了以后,把木给消灭了;如同最后这些幻化的东西也都消灭了一样。

  「以幻修幻,亦复如是,诸幻虽尽,不入断灭。」这里是重点。「诸幻虽尽,不入断灭。」什么叫做不入断灭?断灭的意思是什么?这一点我要说明一下。断灭的意思就是:当你觉得「我把一件事情完成了」,这就是断灭。我们做很多事情之后会问「有没有完成?」「完成了。」这个完成就是断灭;做一件事情,你说你完成了,那个完成就是断灭。

  一般人看的时候不会知道自己已经落入断灭了,如果世尊说「诸幻虽尽,不入完成。」大家或许就知道了。但是如果这样讲的话,你也不会真的懂。这也就是为什么佛说祂修成了吗?「我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了吗?」祂说「没有得。」「我有说法吗?」「没有说。」这个就是不入断灭。无得无失,没有得也没有失,那样子就是不入断灭。

  这样子看的话,就知道我们一天到晚都在断灭。例如读书一定要毕业,对不对?毕业就是断灭。我们做什么事都要完成、要成功;那个成功就是断灭。所以祂告诉你:「诸幻虽尽」虽然幻都消失了,但不要以为:那我就成功啦!这样想就断灭了。所以呢,做完了,没有,什么都没有,就这样子;做了就做了,也没有什么完成、失败,没有这些东西,这样才不入断灭。这里讲的是很深的。

  有关「离远诸幻」,这个「离远」,我还要用另外的方法来讲。这个方法我曾经讲过很多次,就是「被知的都不是」。我们说:有能知、有被知;能知是什么?能知就是我们的觉性。被知是什么?就是被我们知道的一切,当然也包含被我们拥有的一切,被拥有也算是被知。只要是被知的,就是这里所讲的幻化,就是所谓的幻化境界。

  对于幻化境界,我们常常会有个困扰:因为虽然说所有一切都是幻化的,可是看起来都不像幻化呀!比如说钞票,或许假钞我们会看做是幻化的,但看到真钞就不会觉得幻化啦!哎,我们还在这里对知道的、看到的对象去分哪一个是真的,哪一个是假的?而佛经这里讲的幻化境界,祂告诉你,所有的都是幻化的!但这样讲又很难让人懂,所有的什么呢?所有一切是什么呢?我再一次告诉大家:只要是被你知道的、被你拥有的,都是幻化的。现在要远离幻化,该怎么做呢?──只要被你知道,就把它远离。

  像在这里,释迦牟尼佛开始讲要远离幻化的境界,但立刻又告诉你这个远离也是幻化的。为什么远离是幻化的?用我们刚才讲的原则来看就很容易,因为「远离」被你知道了,「远离」被你拿来用,这个「远离」就是幻化的。喔,这个「远离」是幻化的;咦,远离的心呢?又被我感觉到了;被你感觉到也是一样,就再把它远离。啊,那佛经也被我知道啦,那怎么办?远离。再把它远离。那说要入三昧,咦,又被我知道啦,就远离!feeling被我知道啦,远离!只要被你知道的,都把它远离。远离到什么时候呢?要远离到没有东西了,没有被知道的东西了,被你知道的东西没有了,找不到了,没有了,「即除诸幻」那个时候才把幻去掉了。

  这就是在这部经里面世尊要表达的方法。而我呢,我是用「被知的都不是」这个办法,只要被我知道,「啪」不是,就不要了。同样要做得非常彻底,被知的都不是,哈,又被我知道啦,那个「知道『被知的都不是』」的心,就再一次「啪」不要。这里面,连远离的心也要远离,那究竟要远离到什么程度?这个要靠你自己做了。你心中只要存有一点点知觉,那个知觉就是幻,你就还没有彻底远离。直到你把全部都离掉,什么都没有了,这个时候才是。

  所谓什么都没有,就是被知的都没有了,就是这样子,这个时候才叫做「即除诸幻」;但要注意,「即除诸幻」这个状况,也不可落入断灭,认为「我除干净了」,小心喔,这念头一起被知就又跑出来了。所以说,也没有「离完了」,不管什么,统统没有。

  这个事情没有办法说了,对不对?没办法说呀!只要一说出来,怎么样?都是诸幻嘛,连起心动念也不行呀。你只要一起心动念,就是幻。那么,「即除诸幻」到底是什么滋味?什么滋味都没有。不能说,所以叫不可说,说不出来,说出来的都是错的,就都不是。这种状况要自己去品尝的,你品尝到了就知道了,但你也不能有品尝到的这个心,因为「喔,我品尝到了」那又不是了。大家就是要做到这样!

  有些人说「我修成了」,糟了,一高兴说出:「我做到了、我修成了」就完了,就结束了。所以这种地方,用文字、经典叙述,只能叙述到这里;至于是什么,没有办法讲的,是无法讲的,只有自己去做、去修了。方法已经告诉大家了,修行渐次、诀窍已经告诉你了,我告诉大家的「被知的都不是」,就是诀窍啊,而且更好用,更容易做。如果你们做来做去还是做不动、做不了,那是自己功力不够的问题。佛法已经讲了,而且讲的非常清楚,我的补充更清楚,但想要达到,只能靠大家自己去做、自己老实去修。

  接下来,「善男子!知幻即离,不作方便;离幻即觉,亦无渐次。一切菩萨及末世众生,依此修行,如是乃能永离诸幻。」

  这一段就是「知幻即离」。用我说的话:只要知道这是被知的,不管它是什么,就离开它。「知幻即离,不作方便」没有其他的办法,就是这么直接,就这么一个办法而已,没有其他方便。有没有变通更简便的方法?没有,就是这个,「被知的都不是」已经到底了,没有比这个更方便的办法。

  「离幻即觉」只要一离幻,你就觉了。但是这个「觉」,你不能讲、也不能想,只能怎样?自己去品尝!「亦无渐次」这个「觉」没有渐次,并不是说我先觉第一步、然后觉第二步、再觉第三步这样逐步觉上来,没有,没有这样的,一觉就觉了,这是没有渐次的。「一切菩萨及末世众生,依此修行,如是乃能永离诸幻。」依照这个方法修行,就能离幻,永远离开幻了。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普贤汝当知;一切诸众生,无始幻无明,皆从诸如来,圆觉心建立。犹如虚空华,依空而有相,空华若复灭,虚空本不动。幻从诸觉生,幻灭觉圆满,觉心不动故。若彼诸菩萨,及末世众生,常应远离幻,诸幻悉皆离。如木中生火,木尽火还灭,觉则无渐次,方便亦如是。』」

  我想这个偈就不用解释了,意思跟前面的内容一样,世尊重复说一遍就是了。

  好,〈普贤品第二〉讲完了,这一篇比较短;接下来我们看〈普眼品第三〉。

  「于是普眼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长跪叉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愿为此会诸菩萨众,及为末世一切众生,演说菩萨修行渐次,云何思惟?云何住持?众生未悟,作何方便普令开悟?」

  这个时候,轮到普眼菩萨来问问题,问什么问题呢?普眼菩萨希望佛演说菩萨修行的渐次;也就是大家在修行的时候,要怎么一步一步做。「云何思惟」要怎么想,「云何住持」如何住在一个正确的方式上,而且保持它。「众生未悟作何方便?」众生如果不懂、没有开悟,那么有没有什么好方法?虽然众生不懂,还是有办法把他教会,「作何方便普令开悟?」让众生能够觉悟。

  「世尊!若彼众生无正方便及正思惟,闻佛如来说此三昧,心生迷闷,即于圆觉不能悟入。愿兴慈悲,为我等辈及末世众生假说方便。』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如是三请,终而复始。」

  这些众生,因为他们本来就没有开悟,所以他也没有一个正确的方便法,没有巧妙的好方法,也没有正思惟,他的想法也是错的。这样子,听了佛说的菩萨如幻三昧,「心生迷闷」就会觉得很迷惑、听不懂。这样子的迷惑、不懂,「即于圆觉不能悟入」,对于圆觉这个大陀罗尼门,就不能悟入,没办法懂了。

  「愿兴慈悲,为我等辈及末世众生假说方便。」世尊慈悲,请说一些方便法教我们一下。「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如是三请,终而复始。」普眼菩萨就问了这么一个问题。也就是说,众生就是没有悟嘛!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教这些没有悟的众生让他们能够觉悟呢?

  「尔时,世尊告普眼菩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为诸菩萨及末世众生,问于如来修行渐次、思惟、住持,乃至假说种种方便。汝今谛听,当为汝说。』时普眼菩萨奉教欢喜,及诸大众默然而听。」

  世尊听了就回答:问得好、问得好,你能向如来请问修行渐次,在修行的时候,一步一步该怎么做,以及怎么思惟、怎么住持?「乃至假说种种方便」,有没有什么巧妙的好办法?好,我来为你们解说。这时候普眼菩萨就很欢喜,大家也都安静地听佛开示。

  「善男子!彼新学菩萨,及末世众生,欲求如来净圆觉心,应当正念,远离诸幻。先依如来奢摩他行,坚持禁戒,安处徒众,宴坐静室。」

  该怎么做呢?世尊说,你们这些刚来学的菩萨──也就是「新学菩萨」,以及末世的众生,如果想要求如来的净圆觉心的话,也就是求圆觉大陀罗尼,「应当正念,远离诸幻」,就是先要离幻,要有正确的观念,这个正确的观念就是先要离幻。

  那离幻怎么做呢?第一步要「先依如来奢摩他行,坚持禁戒,安处徒众,宴坐静室。」。奢摩他是什么?就是空观,要先修空观。修空观的话就是要入定,修到最后,心中一念不生、一念不起。「坚持禁戒」要守戒、禁戒;这里还特别强调是禁戒,不只是戒,是禁戒。

  禁戒是什么呢?就是不可做这个、不可做那个的那种戒,这种戒就是禁戒。你要坚持自己不可以行十恶,不可以贪嗔痴慢妒,不可以耽溺吃喝玩乐…,像这种不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的戒就是禁戒,你要坚守。「坚持」就是坚定的保持、守住,持就是把它保持住,不犯禁戒,所有的坏事都不能做。

  「安处徒众」,如果是新学的菩萨级的话,当然在世间一定是老师、是师父了,会有很多徒弟,如来连这个都帮忙考虑到了,所以告知要先把你的徒弟安顿好;再「宴坐静室」到一个房间里面静坐。这有点像是我们一般讲的闭关的状况。所以你要闭关之前,先要把你的徒弟安排好,不然如果他们在你闭关的时候出什么状况的话,你就不能安心修行了。

  好接下来,「恒作是念:我今此身四大和合。所谓发毛、爪齿、皮肉、筋骨、髓脑、垢色,皆归于地;唾涕、脓血、津液、涎沫、痰泪、精气、大小便利,皆归于水;暖气归火;动转归风。四大各离,今者妄身当在何处?即知此身毕竟无体,和合为相,实同幻化。四缘假合,妄有六根;」

  这里的「恒作是念」,是什么意思?我想,这个就是要告诉你怎么思惟。所以这一段是在?你在那个闭关的状态里面、在静坐的时候,你要怎么去思惟。

  「我今此身四大和合」,这个想法是释迦牟尼佛那个时代,也就是在印度那个时代,认为我们的身体是由四大组成的。所谓四大,就是地大、水大、火大、风大,认为身体就是这四大组成的,佛是依当时他们的这个观念来讲的。我们现在因为有科学观念,大家都认为我们是原子、分子组成的,所以现在也可以用我们都是原子、分子组成的这样子想。不过现在我们还是依照经典里面当时的想法,就是地水火风四大的想法来说。

  我的身体是由地水火风这四大组合起来的。「所谓发毛、爪齿、皮肉、筋骨、髓脑、垢色,皆归于地;」我们的头发、毛发、汗毛、还有指甲、牙齿,以及皮、肉、筋、骨、骨髓、脑这些东西──这些色相很明显的垢色;所谓垢色就是色相很明确的,「皆归于地」这些就属于地。

  「唾涕、脓血、津液、涎沫、痰泪、精气、大小便利,皆归于水;」这一类的东西都是水。大家比较不知道的是精气,西医里没有精气,但是中医有此一说,所谓气就是在我们经络上面会走的、会动的,那就是气。这些东西、这些气,它们就是水。至于「暖气归火」,身上的温度、体温就是火。「动转归风」你的手会动、心脏怦怦跳,这一类会动的就算风。

  「四大各离」我们的身体就这四大合成的,既然说是合成的,当然也可以把它拆开,如果把它拆开的话,「四大各离」就分开了,「今者妄身当在何处?」那你的身体在哪里?你的身体就不见了;所以就知道身体是幻化的。这样讲大家可能还不太容易明了,我另外再举一个例子──

  我们不要讲身体,就讲汽车好了。你有一部轿车,你把车子的零件一个一个全部拆开来,分别放置;这时候,你的车子在哪里?你的车子还在不在?你的汽车不在了,那些只是零件,不是汽车。汽车的形成,是这些零件组装起来以后的一个和合的相。这个和合的相,我们就说它是汽车,所以这个汽车的相是一个幻化的、是虚的、是没有本体的;没有它自己的本体,它只是一个虚的相、和合而成的。汽车这么一个相,它是虚幻的、是一种缘,它是各种零件装配起来、组合起来以后,会动、会跑,那个时候它就是汽车,所以汽车这个东西是一个幻相。

  就算汽车的一个一个零件都是真实的,但合起来的汽车这个相还是幻化的,对不对?假如这些零件也是幻化的,那么把它组起来,又生出一个幻化的汽车的相,那就是幻中幻啰。

  世尊现在就是跟我们讲这个比喻,如果对照到你的身体,你的身体就是由这些细胞组成的,这些细胞都是由原子、分子组成的,那把这些东西统统拆开了以后,你的身体在哪里呀?只要把它拆开,一个一个还是把它摆得好好的,但你的身体在哪里呢?所以这就是「即知此身毕竟无体,和合为相,实同幻化。四缘假合,妄有六根;」六根就是身体,那是一个幻有的、虚幻的。

  这一段代表什么呢?世尊是要你在那一个静室里面,自己仔细的想这个事情:「喔,我这个身体是幻化的,真的是幻化的…」

  好,这一品就先讲到这里,接下来大家可以问问题。

  【现场问答】

  问:被知的都不是,有些人是没有办法用;可不可以改成「知道的都不是」?师:可以啊,可以。

  问:一切皆幻,为何还要修佛法?佛法亦幻。

  师:为什么要修?就是因为你不修的话,你不会知道这是幻的。当你知道的时候,又不能说知道,说知道又落入断灭;这一切都是要修了以后才会明白。这样子的明白对我们有意义吗?有用吗?有用。

  怎么说呢?如果你不修的话,在生死轮回这个关系里面,是被卡来卡去的,是很痛苦、到处会碰壁的,到处都不顺,烦恼就很多,不如意就很多。你修了就明白了,就解脱了;这个时候,生死幻化的轮回,对你来讲就不是妨碍了。打一个比喻,像我们人掉到水里面,是很慌张的,要想办法怎么游泳、怎么不淹死。当我们掉到水里面的时候,这个水对我们来讲是一个困难,可是鱼呢,水对它来说太好了,鱼在水里是悠哉自在的。

  我们修行就像这样,你不修就像一个人掉到水里面,会有很多困难、很多挣扎。当你修出来就解脱了,你就变成鱼了;那些困难对你来讲,就变成一些好用的资源,这是有很大的差别。如果有人想,反正是幻的嘛,痛苦就痛苦,反正痛苦也是幻,无所谓呀。如果你能看得这么彻底也OK,也没有关系。但是,如果你没办法看得那么彻底、那么透,那还是学佛修行比较好,是可以解掉这些问题的。

  问:《金刚经》说,修行人于法不说断灭相,是否与您所说的「不入断灭」是同一意思?

  师:对,就是这个意思。

  问:虽知一切法皆幻,但面对现实人生的苦事,除了能观如幻,只能宽心。但境界仍旧存在是事实,心想是幻,而境是实(以凡眼观),那对于这种情况,如何才能进一步观察,以超越难关?

  师:现实的这些事情,快乐的事情你没有说,只提出苦事。那么,如果以凡夫的眼,这个境是实的,那你就要有一个平衡:苦事你把它当作实的时候,快乐的事情也要把它当作是实。千万不要学了佛法以后,把快乐的事情都看是虚幻的,苦的事情却是实在的,那学佛就痛苦了。

  我们最好的办法,你把它颠倒一下。快乐的事情把它当作是真实的,苦的事情是虚幻的;你学佛日子就好过啦。这样子的话,你就有办法超越,也就有办法帮助你过这些难关。所以我们要让自己的日子好过一点,就把快乐的事情当作是真实的;不好的事情,你就用佛法的办法:「嗯,那是虚幻的,不用在意。」这样子的话,你可以练就把事情看虚幻的那种能耐,日子也比较好过一点。这是我们可以用的方法。

  我知道很多人学佛以后变得正好相反,把好事都看成虚幻,坏事却都还是真的,这样的日子太难过了,应该调整过来,对修行才有帮助,日子也好过些。

  问:融入幻化能被知吗?被知的都不是,所以知道融入幻化也不是吗?

  师:「融入幻化」能被知,如幻三昧是知道的;不但知道,还可以享用。「被知的都不是,所以知道融入幻化也不是吗?」对的,这样你才能够得到如幻三昧,不然你得不到。因为我们都是不入断灭的,所以当我说:「你这样才会得到」,那个得到就是「是名得到」,全部都是在「是名得到」这个状态的。所以只要是「是名得到」,那就是「得到就是没有得到」。

  问:本来无一物,何有幻、何有实、何有觉?

  师:对啊,没错呀,如果你真的是本来无一物的话,哪有什么幻、什么实、什么觉?对啊,没错,是这样。可是问题就在于,你不是本来无一物,你本来有很多物,所以才会有这些问题。

  问:佛法有八万四千法门,修无从修。神秀修一辈子还未觉,如是修二、三十年值得吗?为何六祖不修任何佛法亦能觉?

  师:佛法有八万四千法门,没错,是这样;修无从修,神秀修了一辈子还是没有觉,如是修二、三十年值得吗?何止修了一辈子,很多人修了三大阿僧祇劫辈子都还没有觉呢!所以一辈子有什么了不起,修个二、三十年值得吗?没有什么值得,也没有什么不值得。

  我这样说好了,你吃了二、三十年的饭,你还要吃吗?你值得吃吗?很多人都会问诸如此类什么值不值得的问题,我不知道提问的人是什么意思?譬如也有人说:「唉呀,你做人做了那么多次了,这一辈子又来做人,你不会腻吗?」所以应该说,这类问题都非为正问。问的没有道理,问的实在不知所云。

  再来,为何六祖不修任何佛法亦能觉?不对啊,谁说六祖没有修行?这是你自己说的,把六祖找来问祂有没有修?所以这个想法也是不对的。

  好,问题都回答完了。我们就讲解到这里。谢谢各位。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