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觉经 金刚经 华严经 地藏经 心经 六祖坛经 成唯识论 十善业道经 楞严经 涅槃经 阿弥陀经 无量寿经 盂兰盆经 观无量寿经 俱舍论 药师经 楞伽经 解深密经 八大人觉经 法句经 胜鬘经 维摩诘经 大宝积经 摄大乘论 大乘起信论 瑜伽师地论 普贤行愿品 圆通章 圆觉经 四十二章经 佛遗教经 普门品 占察善恶业报经 妙法莲华经 大智度论 阿含经 吉祥经 中观论 现观庄严论 大乘百法明门论 佛经入门 佛经名句 佛经问答 佛经原文 佛经译文 佛经注音 佛经讲解 其它经论 大藏经 阿含部 事汇部·外教部·目录部

第二十七集

第二十七集

得心轻安

善境界真现前的人会轻安。我们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例如说打坐,腰痛麻,腿痛麻,我们这个色身都是父母生的,都有种种觉知,都是一样的器官组成的身体。但是获得轻安的人跟不获轻安的人就是不一样,他运用不一样了。

你就坐不下来,你坐下来就浑身要晃、要扭,痛苦,这叫粗重受觉。获得轻安的,这个受觉随意调整一下就可以过去了。他也可能有痛、麻、酸、胀、粗重、细滑之说,但是随意一调整,就可以把它给带过去,也可运用它,也可以带过去。他这个受觉叫轻安,轻者,远离粗重的意思。什么叫粗重?它把你阻碍到这个地方,痛,你就是要痛,你就超越不了它;重就重,麻就麻,你超越不了它。

这个轻安,从言辞上直接这么讲,可能好接受一些。好比说我痛,我稍微调整一下就过来了。它不是不痛,它不是没有知觉,没有知觉可能是砖石瓦块吧!大轻安,可能痛、麻、胀等这八触因缘都退失了。八触是欲界众生的受觉,八触一过就会得色界受觉。色界这个受觉就特别轻安了,是一种空灵的、无我的一种轻安,一般没有出欲界定的人是没法与他言说的,从内涵上可以提示一下,但没有意义。

现在的人多说境界,不知境界无量无边,法益亦是无量无边,不知法益广大。由是法益不得增上。

“得心轻安”,那心轻安,身也就轻安,周围的环境也就会轻安,轻安的功用发生也是不可思议的。我们现在的人学法,法益比较弱一些,容易留步,容易骄慢。

三七日,一向摄念

这种得轻安、得瑞相之后的修持方法就要变了,要调整一下。释迦佛直接给我们说法——怎么修持的方法。

若经夏首三月安居,当为清净菩萨止住,心离声闻,不假徒众。

至安居日,即于佛前作如是言:我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某甲,踞菩萨乘,修寂灭行,同入清净实相住持,以大圆觉为我伽蓝,身心安居平等性智,涅槃自性无系属故,今我敬请,不依声闻,当与十方如来,及大菩萨,三月安居,为修菩萨无上妙觉大因缘故,不系徒众。

若经夏首三月安居,

夏首,即四月十五称为夏首,四月十五以后就不能称为夏首了。

当为清净菩萨止住

也就是说不聚众。

心离声闻,不假徒众

这个清净安住就要远离徒众了,应远离这个因缘,要作一个隔离、隔开的因缘,不能在自他窥闹中运用了,这种窥闹不能成就。

至安居日,即于佛前作如是言

就是立誓。因为安居要立个誓,象我们出家人安居都要立个誓,在这九十日中要怎么做。

我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某甲

就是称自己的名号,显自己的身份。

踞菩萨乘

就是要安住在菩萨之中,利益之中,

修寂灭行

因为寂灭行是断除烦恼,断除生死根的方便。现在我听一些人说一些寂灭的话,不行寂灭的行,没有意义,叫相似语,一点力量都没有,一点烦恼都挡不住,烦恼一现前,根本不能自制。这个寂灭行发生功用以后,就能自制,虽然业习也可以烦恼,也可以表现一些其它因缘,但能迅速的调整,不隔念的调整,不隔时的调整,不隔日已经没有这样的因缘了。

同入清净实相住持

与诸佛菩萨同住,入寂灭海

以大圆觉为我伽蓝

就是以大圆满觉作我所安住的地方、和合地方。

身心安居平等性智,

身心寂灭称为“安”,九十日的具足,行不易处是为“居”。这样身心安居,平等性智会现前。

涅槃自性无系属故

这样通过外缘来引发内在的这种寂灭行,或者说平等性智。

……关中亦是无起无作,寂灭游戏,这样的人倒方便一些。

今我敬请,不依声闻,当与十方如来及大菩萨,三月安居为修菩萨无上妙觉大因缘故,不系徒众

这个地方就是自己立个誓。这么做,能迅速成就法益。这样做,必须种种因缘要成熟,内护外护因缘都要成熟;不成熟,不但不能成就法益,还会出现其它过失。过去说内护外护都要圆满成就。

善男子,此名菩萨示现安居,过三期日,随往无碍。

善男子,若彼末世修行众生,求菩萨道入三期者,非彼所闻一切境界,终不可取。

善男子!此名菩萨示现安居

以这样的行式来显现安居的真实内涵,比丘安居也是这个内涵。所以许多人真正安过居以后,对安居极为向往,到安居时就会特别振奋,感到自己的生命又会有一个改变的过程、改变的因缘了。但是要是没有得到利益的人,对安居麻木不仁,或者说一听到安居,就是九十天不能做其它因缘、不那么随便了,反而生烦恼。这个差异特别大。

这个地方是对七众讲的,不单是为出家人讲的,所以我们就这么讲一讲,释迦佛在经上讲的,都是摄七众。在戒律上讲的,则唯有针对比丘、比丘尼,或者式叉摩那、沙弥、沙弥尼。针对性的戒律,他要有针对的实施,那不能逾越的。象这样的经教上写了,大家都可以通学、通用。

过三期日

三期者,不管百二十日,百日,还是八十日,不论哪一个期都是可以的。根据自己的因缘:或者一百二十日,或者百日,或者八十日,都是可以的。

随往无碍

一般我自己这个感觉特别强。安居以后下来走动就比较轻松一些,就是说随意性比较大一些。这么多年安居,就这样过来了,虽然是相似安居没有实利,但相似利益还是有一些,的确是走动也没有什么障碍,也没有什么惧怕的,见什么样的人、见什么样的修行、见什么样的道场就很容易适应,没有什么挂碍,比较方便。

善男子!若彼末世修行众生,求菩萨道入三期者,非彼所闻一切境界

不是你闻,也不是你想象的,你听别人讲也不顶用,真正的这种闭关修持,听别人讲什么都没有意义,到时候,境界根本不是那回事情。许多人听人这样说,那样说,其实不讲也好,讲了对你也没有啥用,有的反而成障碍了。讲一点只能当故事听,开玩笑,作个公案都是可以的。

境界对你来说没有意义,是别人的宝贝,或是别人的受觉,没有意义。对你来说,能不能启发一点什么呢?那你向往怪异,启发怪异,到里面就会出现,可能会疯在里面;如果喜欢其它一些因缘,如智慧、善巧,倒可以讲一点。

一般人都向往一种神奇的东西,这样的人根本不能闭关,静观都出问题,有时特别静,象一盆静水一样,马上会照见许许多多地因缘。发心不正,那扭曲的因缘基本上都会现前。这样事情是很多的,近代这样的公案也是很多的。

“非彼所闻一切境界”,一定不要把法定到某一格上,你认为是这么样,这会出问题的。的确关内的境界,非我们设计的境界,非我们想象的境界,许多利益你根本不可想象。我虽然没有闭过关,我从自己一些关在房子里住的这些受觉上的感受,十天八天或者几个月的感受,特别强烈的感觉到不能设计,不能预计,这个地方不是能自知的,许多利益根本没法设计、没法想象,这么说吧,收获都是意外的。

终不可取。

善男子,若诸众生修奢摩他,先取至静,不起思念,静极便觉,如是初静,从于一身至一世界,觉亦如是。

善男子!若诸众生先修奢摩他,先取至静

那这要是从奢摩他上说,它对前面三种观法的解释,这个解比较细一些。

不起思念

其实不起思念极易的,人一般认为这个很难的,说我妄想纷飞,妄想纷飞并不是思念,是过去业力的一种惯性罢了。思念是你发起的东西,或者说是你随顺妄想流转的事情。要是妄想生了,淡淡地看一看,那就可以不起思念,这个方法很简单、很简单。若作行持,这个地方不复杂,心里很快就能寂静下来。

我们看到虚云和尚经常披一个厚厚的衲衣,一般在关内,至静发起,身上基本上是没有什么暖气。最初基本上是这样子的,身体上的温度是很少、很少的。因为他这个思念少,生命活力自然也就静下来了,暖力也就弱,所以穿那个大袄也就是很正常,很正常的。

但这个至静,它的确是以不起思念为方便下手处。这个不起思念不是无记、不是昏沉,一定要搞清楚这个。它是清清明明、明明利利、轻轻松松、无挂无碍的一种特殊状态。这个状态若一生起,可以永远地运用它,可以尽未来际运用它,也可以不运用它,因为它是自家的宝贝,你要是在这个地方能运用得起来,那这就成了你自家的宝贝了,可以随时地取用它了。这个地方不是占有的,它没法占有,但是可以随意取用,就是开发的这种宝藏。

静极便觉

静极这个觉与我们想象这个觉的确不是一回事情,根本上是一样,但运用就不一样!

如是初静,

初静,最初发起的这种静。这个静,它有什么内涵呢?佛在此处给我们表现得极为充分。

从于一身至一世界

先从自己的这种身相的受觉达到至静,然后至一世界,这一世界是一小世界?一中世界?还是一大世界呢?还是一大千世界呢?还是三千大千世界呢?还是无量尘沙的世界海呢?还是种子世界呢?还是华藏世界呢?还是一真的无界之界呢?这可能是法益的差别,不运用者不知,只能说释迦佛在这个地方说得是极详细、极丰满。

觉亦如是。

善男子,若觉遍满一世界者,一世界中有一众生起一念者,皆悉能知,百千世界亦复如是,非彼所闻一切境界,终不可取。

善男子!若觉徧满一世界者,

我们可以审视自己到底有多下劣了,我们到底有多迷茫了。你的觉能遍满一世界吗?这间房间你能遍满吗?我们若能觉遍满这一个房间,此房间内任何的举心动念你都能知晓的,你能吗?就是我们这里面要有一个能遍满这一个房间的这种纯净的觉,那这里面的每一个人的想法,任何人的举心动念,你都能察知,这不是开玩笑的事情,这不过是从这个地方来说这个觉的真实、直接、清明罢了。

佛法的确不是我们以自己那个凡夫心能想象出来的东西。像说他心通、他心智都没有什么。所以说,一般地这种定的因缘,就是来涉足这种所谓地奢摩他、三摩钵提、禅那,都会引发这样的利益。没有什么骄傲的东西,因为真正得到这样的利益的人,根本不会骄傲,他没有骄傲的资本,他只有清净的因缘,光明的利益,给予的悲心,没有其它东西。若不是这样,多是鬼神住世,鬼神入体,因为只有鬼神才有骄慢的生命现象。

这个地方只是觉性的清净,没有骄傲的因缘,所以真正证得大方便的人,特别地平和、随顺!一般人得点小方便、相似方便,或者有魔障的人,特别地骄慢横行。

这个地方为什么要反复地提呢?因为要是我们能真正这么行持,马上就会发生这样的功用,极容易的。有一年,有个法师和我在一起住,别人想什么他马上就能知道,就跟我说,我说不过是相似因缘。如果发生骄慢因缘,马上会危害你。他根本不服气,后来就出现魔障,所以这个地方一定要把心歇下来。

假如是随师学,师的棒喝、呵斥经常地加持你,使你不敢动心念,能迅速地会进入这种状态。所以说不辨师之善恶、随顺师教的人,能迅速进入这种状态——至静的状态。

过去的沙门叫求寂。什么叫求寂呢?随顺师教,能迅速得到这样的利益。但对我们现在的学佛人,太遥远,太遥远了!为什么呢?骄慢、邪知、不随顺师教、不请师教,根本不能发生利益!这事都不难,跟我们极为的亲近,一定要这样的认为,才能发生这样的功用。许多人高推佛法,佛法也不得利益,我们这个地方审视一下。

禅那,奢摩他,三摩钵提这三种行执的法门,佛在结三期中,先为我们提出来的是奢摩他。奢摩他下手最易、最简单。我们众生最怕的是业习,结果业习越来越炽盛,最想把握业习,谁知业习是虚幻影象,越想把握,越产生疲劳、虚妄的因缘。所以奢摩他是个极简单、极简单的修持方法,就是不起思念。

不起,很简单的,不起,不复杂,一般人把它看复杂了,妄想纷飞,那只是过去的惯性,与你现下的不起不相干,不能扰乱你这个不起。实际不起有不随之意。要不起,你随了,还是起了。现下就是运用佛性之意,佛性是不动的。

所以说,看妄想就象看戏一样,你看就对了,也不随它,也不取它,也不舍它,自然地就溶入这种不动的所谓地平等智,久久地就会至静,觉就会露出来它的面目。觉性就佛性,这个佛性就会发露出来它的全体面貌,先充塞一世界,或者一身心,乃至逐渐波及到一中千世界、大千世界、三千大千世界、无量无穷的世界,乃至到华藏世界、乃至到不可说、不可言说之种子海世界。

那你说行持有这么厉害?本体是这样子的,法性无二,这法自然是这样子的。但是不通过这种所谓地不起思念的方法,徧觉、见觉、用觉的这个因缘不能发起。这方法极简单极简单的。

实际一般念佛是通过一个声来不起念的,念南无阿弥陀佛……;参话头也是如是:念佛的是谁……。它没有作取也没有作舍,前念没有生,后念也没有灭,久久地不作不起,自然地就会得所谓地觉,这觉就是破除无始的无明。什么无明?业流,起思念,或者随思念,不能自止的一种因缘就会扼制住它。

我们现在人管不住自己,活个生命,意识管不住,色身管不住。为什么那么多得三昧的人生命可以随时住,可以调整?其实人的这个生命、时空,本来是无意义的,是种幻化的以妄加妄的一种交织的业流,形成的一种所谓地暂存实体。实际它不是个实体,是个幻化的体,但我们把它当真了,被它左右,被它主使,所以人命百岁,不能自止。

象虚云和尚活一百二十岁,不算难事,为什么?他用心念少。少食少欲的人,生命长;喜欢炫耀张扬的人,生命要短一些;生命是可以调整的。

所以说不起思念,大家可以在这个不起思念上好好运用一下。实际说用观察的因缘看,基本上可以不用这个,什么事情跟自己不相干系的时候,心里不作取舍,不作爱憎的时候,因缘很容易发起。包括自己妄想纷飞的时间,也可以不作取舍。

向内的因缘叫自种,外面的因缘叫他种,自他二种不作取舍,这个地方就不会起思念,能迅速的得入这种寂念。我们可以试验一下,静一静,不是压迫自己不思想,也没有什么压迫的,人本来没有思想,这么看,就简单一些。所谓一切思虑都是劳虑,都是妄想纷飞出来的东西,它是过去痕迹的波涛、波澜,水本无波,因风而生波。你那个心风一息,它就无波了。

这个地方可以运用,我们不妨用八分钟十分钟试验试验,然后三十分钟五十分钟试验,然后一天两天的试验,也可能真正的会发觉,这个地方可以破除根本无明,能得真正的智慧、善巧。

实际修法不出此三路,没法超越的,不管你是念佛、持咒、结手印,还是行般舟,乃至行持无量的法门,都离不开这三类,这是决定说。这是诸佛如来,十方菩萨决定的三种业。你要认为这三门之名还有别法,邪见。所以说这三个法可以说是总持法门的一个分别的表述罢了。

善男子!若觉徧满一世界者,一世界中有一众生起一念者,皆悉能知

这个地方决定没有什么可怀疑的,也没有什么信不信的事情,就是这个事情。我们举个简单的例子:例如广播可以通过卫星向全世界广播,全世界也都可以接受,只是一个频道的调整接收。

我们人这个觉,至静达到某种状态,全世界任何众生举心动念,都能收到这种信号,这是一种物理的比喻。是不是呢?大家要去实践,不实践,佛说、我们说都没有意义。若实践,真正成法了,有意义了,就有功用了。

有人把神通看得很了不起,作为一种资本,其实神通不过是佛法的下脚料。在做正品的时候自然会产生这种下脚料、边角料的,它不是正用,的确是这样。我们不这么淡的看法,就会被一些妖魔鬼怪所左右,这样的人还张狂,嗔恨心还大,危害人还厉害,使很多人感到自己特别下劣,使许多人丧失学法的信心,使许多人认为佛法就是怪异,贻误无量的众生,瞎却众生的清净眼目。末法时代就是这些东西猖狂,就是这些东西能吸引人。

佛法为什么能长久的住世呢?因它是正教,它能利人、利社会,能给社会带来安稳,能给人类带来安稳,能给人带来自尊,给社会带来庄严,带来清净的善法。要不然都是掠夺性的,杀鸡取蛋性的,这都不是佛法,大多是妖魔鬼怪、天魔外道的因缘。

佛法决定不是这样的。佛法是极平和、真实、安稳、安详、柔和、随顺、利益、光明、自利利他,佛法都是讲自觉觉他、自利利他。现在的人不是这样,利己必害人,跟佛法的确不是一个路子,要看得清它的。

什么叫神通?象大目犍连,他能到地狱中去寻找其母,你没有这个本事不要说你有神通,欺骗自己。他能带领弟子到他方世界打坐,到忉利天去打坐,到四大天王的园林中去打坐,那叫神通,四大随意自在,叫如意通、神足通。

佛法告诉我们是真实,不搞虚假,也不搞相似,如天眼,能随时得见无量的世界,能见诸佛世界之庄严,这是佛教所讲的神通。象密勒日巴大师能随时到十方佛国去听法,这叫神通。

现在我们世上人胡乱说的比较多一些,都是没有传承的因缘,自以为是的因缘,妄自发明,自己编的故事,把许多人的思想搞的很混乱,混乱到极处,扰乱视听,使许多人没有所依,迷茫,也不知道什么是法。我经常听到有人说我的天眼开了、慧眼开了,能看见别人的心肝了、心跳了,这与佛教中的神通根本不相干,可怜得很,自己愚昧还要把这种愚昧传播给别人、压迫别人,还要把这些东西发扬光大。所以我们一定要学佛,不学佛太可怜了。

百千世界,亦复如是

大目犍连证得神通以后,他往那一坐,这个三千大千世界下雨的头数他可以都知道……,他可以看到帝释天和修罗界打战,别人听见的是雷声,他看见的是胳膊、腿乱飞。在经典上记载的这些故事多得很。

一定不要未证言证,一定不要去自欺欺人。我遇到一些出家师父也是这样,说自己怎么样了。我在家的时间,遇到一些真正有善德的人、有方便的人、有神变的人,反而一语不发,没有人知道。我说这真是可怪,感觉这些整天跳来跳去的人特别可怜,就象幼儿园的孩子在大学教授面前夸张自己、炫耀自己那一点儿学问一样,特别地可怜、无知、可笑,但又特别地欺惑人。所以这个地方一定要审思。释迦佛所说的这个地方是真实的,人人都能做得到。静下心来都能做得到。

非彼所闻一切境界

不是你想象的,也不是你听别人说的。以前我看过几本经书,我对经书是深信不疑的,看到那些连佛法的边际都不沾的话,感觉特别可怜,我也感觉自己可怜。可怜什么呢?我感觉到我生活在这个末世,相互欺骗的末世,未证言证、未得言得的末世。我经常在世间上走动,看见一些人欺骗人,大家崇拜啊!特别可怜。被欺者,欺骗者,都很可怜。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